首页 / 正文

经济文衡卷八

宋 滕珙 撰

日月类

论日月所行之道

答廖子晦

此叚问答説望合朔日月相去逺近之义

问曰天有黄赤二道沈存中云非天实有之特歴家设色以记日月之行耳夫日之所由谓之黄道史家又谓月有九行黒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并黄道而九如此即日月之行其道各异况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隂用事则日退而南昼退而短月行则春东从青道夏南从赤道秋西从白道冬北从黑道日月之行其不同道又如此然每月合朔不知何以同度而会于所会之辰又有或蚀或不蚀悉未能晓向承指喻其行或髙而出黄道之上或低而出黄道之下或相近而偪或差逺而不相值则皆不蚀是时不能反覆今望赐诲

答曰日月道之説所引皆是日之南北虽不同然皆随黄道而行耳月道虽不同然亦常随黄道而出其旁耳其合朔时日月同在一度其望日则日月极逺而相对其上下则日月近一而逺三【如日在午则月在卯或在酉之类】故合朔之时日月之东西虽同在一度而月道之南北或差逺于日则不蚀或南北虽亦相近而日在内月在外则不蚀此正如一人秉烛一人执扇相交而过一人自内观之其两人相去差逺则虽扇在内烛在外而扇不能掩烛或秉烛在内而执扇在外则虽近而扇亦不能掩烛以此推之大略可见此説在诗十月之交篇孔注説得甚详李迂仲引证亦博可并检看当得其説

星辰类

论北辰常居其所之义

先生文集北辰辨

此説谓帝座只有紫微一星号为北辰常不动

帝座惟在紫微者据北极七十二度常见不隠之中故有北辰之号而常居其所盖天形运转昼夜不息而此为之枢如轮之毂如硙之脐虽欲动而不可得非有意于不动也若太微之在翼天市之在尾摄提之在亢其南距赤道也皆近其北距天极也皆逺则固不容于不动而不免与二十八宿同其运行矣故其或东或西或隠或见各有度数仰而观之盖无晷刻之或停也今曰是与在紫微者皆居其所而为不动者四则是一天而四枢一轮而四毂一硙而四脐也分寸一移则其辐裂而瓦碎也无日矣若之何而能为运转之无穷哉此星家浅事不足深辨然或传写之误则不可以不正也故为之辨

论星垣纒度之数

答蔡西山

此段谓当各指其星之所在使人易晓

星经紫垣固所当先太微天市乃在二十八舍之中若列于前不知如何指其所在恐当云在紫垣之旁某星至某星之外起某宿几度尽某宿几度又记其帝座处须云在某宿几度距紫垣几度赤道几度距垣四面各几度与垣外某星相直及记其昏见及昏旦夜半当中之月其垣四面之星亦须注与垣外某星相值乃可易晓不知盛意如何

五行类

论隂阳五行生行之义

太极图解

此段发明太极图五行次第

阳变隂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水隂盛故居右火阳盛故居左木阳穉故次火金隂穉故次水土冲气故居中而水火之交系乎上隂根阳阳根隂也水而木木而火火而土土而金金而复水如环无端五气布而四时行也

论五行气质之説

同上

此叚专以质与气论五行隂阳之序

五行者质具于地而气行于天者也以质语其生之序则曰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阳也火金隂也以气语其行之序则曰木火土金水而木火阳也金水隂也又统而言之则气阳而质隂也又错而言之则动阳而静隂也

论五行所生之序

语録

此叚专一发明五行体虚形定之旨

阳变隂合初生水火水火气也流动闪烁其体尚虚其成形犹未定次生木金则确然有定形矣水火初是自生木金则次于土五行之属皆从土中旋生出来

论五行循环相生之义

语録

此叚发明隂根阳阳根隂错综相生之义

或问以质而语其生之序不是相生否只是阳变而助隂故生水隂合而阳盛故生火木金各从其类故在左右先生答云水隂根阳火阳根隂错综而生其端是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到得运行处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生水水又生木循环相生又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都是这个物事

论十是五行之数

同上

此叚专论二四生相乘之义

卦虽八而数则十八是隂阳数十是五行故一隂一阳便是二以二乘二便是四以四乘四便是八五行本只是五而有十者盖是一个便包两个如木便包甲乙火便包丙丁土便包戊己金便是包庚辛水便是包壬癸所以为十

论木为仁火为礼之説

同上

此叚谓神字犹云意思之义

或问木之神为仁火之神为礼如何见得先生答云神字犹云意思也且如一枝柴却如何见得他是仁只是他意思却是仁火那里见得他是礼却是他意思是礼

论隂阳在五行中之义

同上

此叚发明周子五行一隂阳之説

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只説五行而不言隂阳者盖做这人须是五行方做得成然隂阳便在五行中所以周子云五行一隂阳也舍五行别无讨隂阳处如甲乙属木甲便是阳乙便是隂丙丁属火丙便是阳丁便是隂不须更説隂阳而隂阳在其中矣或曰如言四时而不言寒暑尔曰然

论五行体质之义

同上

此叚发明横渠金木属土之説

问五行体质属土否先生云横渠正防有一説好只説金与木之体质属土水与火却不属土问火附木而生莫亦属土否曰火自是个虚空中物事问只是温热之气便是火否曰然

论土旺四季之义

同上

此叚以土旺于未故有再取之义

或问四时取土何为季夏又取一番先生答云土旺于未故再取之土寄旺于四季每季皆十八日是土四个十八日计七十二日其他四行分四时亦各得七十二日五个七十二日共凑成三百六十日也

论五行所属之义

同上

此叚发明雨属水及寒属金貎属水之説

或问形质属土否及呉斗南説如何先生答云旧来谓雨属木旸属火燠属水寒属金风属土雨看来只得属水自分晓怎生属得木问寒如何属金曰引证甚佳左传厖凉冬杀金寒玦离也又曰貎言视聴思皆只以次第相属问貎如何属水曰容貎光泽故属水言发于气故属火

论水火所成之义

同上

此叚谓天地混沌时只看水火二者

天地始初混沌未分时想只是水火二者水之滓脚便成地今登髙而望羣山皆为波浪之状便是水泛如何曰只不知因甚麽时凝了初间极软后来方凝得硬问想得如潮来涌起沙相似曰然水之极浊便成地火之极清便成风霆雷电日星之属

四时类

论四端如四时之义

先生语录之辞

此叚谓四端四时不过天地间一个生底道理

人之四端如天之四时春生便是仁夏长便是礼秋收便是义冬藏便是智不过是天地间一个生底道理程子所谓譬如糓种仁则其生之性玩此则仁可识矣【语録】若説仁义便如隂阳若説四端便如四时若分四时四端八字便是八节

论天地发生之气

同上

此叚谓四时浑然只是一个发生之气

天地只是一个春气发生之初为春气长得过便为夏收敛便为秋消缩尽便为冬明年又复从春处起浑然只是一个发生之气【语录】

以一歳言之有春夏秋冬以干言之有元亨利贞以一月言之有晦朔望以一日言之有旦昼暮夜

天有春夏秋冬地有金木水火人有仁义礼智只是四件

以气言则春夏秋冬以徳言则元亨利贞在人则为仁义礼智元亨利贞理也有这四叚气也有这四段理便在气中两个不曾相离

周正不改月之辨

答呉晦叔

此段以周不改月之説未有明据

所谕周正之説终未能穏当孟子所谓七八月乃今之五六月所谓十一月十二月乃今之十月九月是周人固已改月矣但天时则不可改故书云秋大熟未获此即只是今时之秋盖非申酉之月则未有以见夫岁之大熟而未获也以此考之今春秋月数乃鲁史之旧文而四时之序则孔子之微意伊川所谓假天时以立义者正谓此也若谓周人初不改月则未有明据胡文定只以商秦二事为证以彼之博洽精勤所取犹止于此则无他可考必矣今乃欲以十月陨霜之异证之恐未足为不改月之騐盖霜在今之十月则不足怪在周之十月则为异矣又何必史书八月然后为异哉况鲁史不传无以必知其然不若只以孟子尚书为据之明且审也若尚有疑不若且阙之之为愈不必强为之説矣【诗中月数又似不曾改如四月维夏六月徂暑之类故某向者疑其并行也】

猜你喜欢
  原始·黄石公
  自叙·谭嗣同
  三传辨疑卷十三·程端学
  理学类编卷一·张九韶
  卷二十·汪克宽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四十章 反的原则·林语堂
  卷十四·吕祖谦
  提要·俞汝言
  卷二·黄仲炎
  卷二十九·康熙
  卷三十八·佚名
  续沩仰宗派记·太虚
  电劝甘地进食·太虚
  佛教和平国际的提议·太虚
  菩萨学处讲要(注一)·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唐圭璋

    黄孝迈(一首)   湘春夜月  近清明。翠禽枝上销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尊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陂湘水,摇荡湘云。天

  • 卷二 词籍卷·施蛰存

    一 书目(一)词学书目集录在传统的文学观念中,词为小道,不登大雅之堂,宋人虽多作词,然其词常不编入诗文集。藏书家虽收词集,亦不入书目。词集地位,与评话、演义、传奇、杂剧相等。刊本甚多,著录极少。故词学书籍,在版本、目录、

  • 第七十回 闻国丧长悲国士 护慈驾转忤慈颜·蔡东藩

      却说曾国藩驻节祁门,接到勤王诏命,与胡林翼往复驰书,筹商北援的计策。怎奈安徽军务,正在吃紧,一时不能脱身;且长毛目的,专注祁门,分三路来攻:一出祁门西边,陷景德镇,一出祁门东边,陷婺源县,一出祁门北边,逾羊栈岭,直趋国藩大营

  • 自序·徐鼒

    叙曰:世运治乱之大小,人心之邪正分之也。「易」之占曰:『坤变干至二成「遯」,为子弒父;至三成「否」,为臣弒君』。「洪范五行传」之言天人感应也,曰:『彝伦攸叙,彝伦攸斁』。彝伦叙,则人心未死、天理犹存,兵戈水旱之灾,人力可施其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万历十七年八月丙子朔大学士申时行等言时值中秋 天开万寿望 皇上仰求 天庆俯察群情特出御门视事经筵秋讲如期举行○甘肃巡抚李廷仪申饬堤防四议一重关宜建二墩台宜修三夷兵宜鼓四信地宜明章下兵部○改刑部左侍郎孙

  • 序言·瞿宣颖

    余自民国甲子撰《北京建置谈荟》,刊于《星报》,次年编辑《北京历史风土丛书》,不数年售千余册。自此以后,燕都人士请求掌故,遂成风会。庚午为北平研究院创《北平志例》,写集材料,又复不少。偶思此事,忽忽已历十春;而赫赫名都,千

  • 祖冲之传·萧子显

    祖冲之字文远,是范陽蓟县人。祖父祖昌,在宋朝做过大匠卿。其父祖朔之,官奉朝请。祖冲之从小就喜欢考究古史文物,而且思致精巧。宋孝武帝把他安排在华林学省里做事,赐给他宅第车服。初次任官为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宋元嘉年

  • 杜彦传·魏徵

    杜彦,云中人。 父亲杜迁,适逢葛荣之乱,迁徙到豳居住。 杜彦生性勇敢果断,善于骑马射箭。 仕北周,开始当左侍上士,后随柱国陆通在土州进攻陈国将领吴明彻,打败陈国军。 他又进攻背叛的蛮人,攻克仓土追、白杨两座军营,并斩了他们

  • 艾万年传·张廷玉

    艾万年,米脂人。早年由武学生从军作战,积累战功做到神木参将。崇祯四年(1631),万年跟着曹文诏收复了河曲。点灯子进入山西后,万年跟着文诏在桑落镇、花地纞、雾露山连连打败他,都司王世虎、守备姚进忠战死。贼寇退驻石楼地

  • 卷之五  國初禮賢錄(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國初禮賢錄,一卷,原文未題撰者姓氏。一說劉基撰。四庫全書總目卷五二記:「此書藝文志、千頃堂書目皆作基撰。然錄中所載,即明太祖任用基及葉琛、章溢、宋濂四人事,且有基馳驛歸里,居家一月而薨之文,則非基所作審矣。」故闕名

  • 孟子杂记卷四·陈士元

    (明)陈士元 撰○字同民归之由水之就下由古之乐也以齐王由反手也由弓人而耻为弓王由足用为善其横逆由是也由己溺之也由己饥之也是由恶醉而强酒由射于百步之外也见且由不得亟由与犹同文王犹方百里起犹与由同辟土地朝秦楚

  • 卷十·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十宋 李明復 撰桓公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來求車程氏雜說曰世之治也天子命貢賦於天下而無敢不從無有求也諸侯奉貢賦於天子而無敢不供不至於來求也世亂反此書者交譏之求字與求金求賻義同蓋

  •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二·法藏

    第十随文解释者。今此三万六千偈经有七处八会。谓人中三处天上四处为七。重会普光为八会。于中有三十四品。初一品是序分。卢舍那品下明正宗。流通有无以四义释。一以众生心微尘下二颂为流通。以结叹劝信故。二为经来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五(论本第十一第十二)·窥基

    基撰一释来意。十七地中。初之九地。明三乘境。分之为四。初二地是境体。一切皆以识为性故。次三地是境相。粗细异故。次二地是境用。定散二时起作用故。后二地是境位。有心无心二位别故。由体依相有其作用。位次别故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七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七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千问品第七之八几有身见为因非有身见因等者。一切应分别。谓色蕴。若染污有身见为因非有身见因。若不染污非有身见为因非有身见因。受蕴有三句。或有

  • 卷第一百六·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六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七世随录邵武安国开莲受禅师示众。牛头没马头回。原属诸方近套。掷金鈎布铁网。亦非越格提持。

  • 家常语·管淓

    学生上学,先学规矩,走路端正,低声细语。一到学堂,恭敬先生,轻手动脚,不像学生。小声说话,大声认字,一教便记,莫想别事。一样字音,要分平仄,不大声认,无所分别。一样笔画,先看偏旁,偏旁一样,再看中央。笔笔记清,字字说响,虚字实字,随认随

  • 续侠义传·佚名

    章回小说。近代无名氏著。十 六回。本书是唯一描写七侠五义故事的续书, 内容与《小五义》等完全不同。书述白玉堂误入 铜网阵遇险被擒关入地牢,幸侠女翠绡相救得 与众侠重聚。颜查散上报襄阳王谋反盟单,帝 命进剿。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