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三十一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商颂

郑笺曰商者契所封之地有娀氏之女名简狄者吞鳦卵而生契尧之末年舜举为司徒有五教之功乃赐姓而封之世有官守十四世至汤受命伐夏桀定天下後世有中宗高宗此三王有受命中兴之功时有作诗颂之者商德之坏武王伐纣乃以陶唐氏火正阏伯之墟封纣兄微子为宋公代武庚为商後其封域在禹贡徐州泗滨西及豫州盟猪之野自後政衰散亡商之礼乐七世至戴公时当宣王大夫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於周太师以那为首归以祀其先王孔子録诗之时得五篇而已乃列之以备三颂着为後王之义监三代之成功法莫大於是矣问者曰列国政衰则变风作宋何独无乎曰有焉乃不録之王者之後时王所客也巡守述职不陈其诗亦示无贬黜客之义又问曰周太师何由得商颂曰周用六代之乐故有之 欧阳氏曰诗始终於周而録商颂何也曰圣人之意存一颂而有三益焉大商祖之德一也予纣之不憾二也明武王周公之心三也曷为大商祖之德曰颂具矣曷为予纣之不憾曰悯废矣曷为明武王周公之心曰存商矣 苏氏曰商诗骏发而严厉盖商人之风俗如此 朱氏曰史记宋襄公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追道契汤高宗之所以兴作商颂盖本韩诗之说诸儒多惑之者今考商颂五篇皆天子之事非宋所宜有且其辞古奥亦不类周世之文而国语闵马父之言亦与今序合韩诗太史公之说谬矣

那祀成汤也微子至於戴公其间礼乐废坏有正考甫者得商颂十二篇於周之太师以那为首

郑笺礼乐废坏者君怠於政不修祭祀朝聘养贤待宾之事有司忘其礼之仪制乐师失其声之曲折由是散亡也自正考甫至孔子之时又无七篇矣正考甫孔子之先也其祖弗甫何以有宋而授厉公 孔疏自微子至戴公凡十君戴公当宣王时世本云宋涽公生弗甫何弗甫何生宋父宋父生正考甫正考甫生孔父嘉为宋司马华督杀之而絶其世子木金父降为士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奔鲁为防大夫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仲尼则正考甫是孔子七世祖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春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於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猗那一句中自为韵】

赋也 毛传猗叹辞那多也 王氏曰美商之乐叹而多之也 朱注置陈也 郑笺鞉鼓鞉与鼓也孔疏鞉鼓之小者 郑笺简简和大也 毛传衎乐也 郑笺烈祖成汤也 欧阳氏曰汤孙主祭之时王也 朱注假格也 郑笺绥安也安我所思而成之谓神明来格也 王氏曰渊渊深也嘒嘒细也郑笺磬玉磬也 欧阳氏曰於赫汤孙於赫汤之孙也 毛传大钟曰庸斁斁然盛也 郑笺万舞干舞也 朱注奕奕然有次序也 朱注嘉客先代之後来助祭者也 毛传夷悦也恪敬也 苏氏曰将奉也

苏氏曰记曰商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乐三阕然後出迎牲故其祀成汤也取其所置鞉与鼓而奏之以作乐以乐其烈祖成汤而汤孙奏此乐而荐之以安我所思而成之人也於是鞉鼓管龠作於堂下其声依堂上之玉磬无相夺伦者至九献之後钟鼓交作万舞陈於庭而祭祀毕矣於时王者之後皆来助祭无不和悦者 朱注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言恭敬之道古人所行不可忘也虞惇曰言古人无不恭敬以临事故今此之祭亦不敢不恭敬也 苏氏曰汤其尚顾予烝尝哉此汤孙之所奉者庶几其顾之也 欧阳氏曰诗人述商王祀其先祖成汤美其乐舞及其助祭诸侯与其执事之臣皆由商王之能将其事也 孔疏王制曰天子赐伯子男乐则以鞉将之鞉所以节乐是乐由鞉成也学记曰鼓无当於五声五声不得不和是乐之所成在於鼔也 郑笺礼记曰斋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斋三日乃见其所为斋者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周旋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聼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此之谓思成 蔡氏曰所谓有其诚则有其神也 国语闵马父曰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於周太师以那为首其辑之乱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先圣王之传恭犹不敢专称曰自古古曰在昔昔曰先民

那一章二十二句

虞惇按置我鞉鼔毛郑皆以置为植谓汤既受命作濩乐改夏之制始植我鞉鼓故诗人叹美之欧阳氏驳之云鞉非植鼓乃贯而摇之则置之为植非也作乐是汤之一事鞉鼔是乐之一器诗人颂汤不应遗大而举小也汤孙奏假毛以汤孙为成汤郑以汤孙为太甲按烈祖祀中宗之诗殷武祀高宗之诗皆曰汤孙则知汤孙不独太甲也凡自太甲以下至於纣皆可称汤孙若以汤孙即成汤谓汤善为人子孙则一诗之中方以汤为烈祖又以汤为汤孙词理不伦凡欧阳氏之说俱得之矣

烈祖祀中宗也

郑笺中宗殷王太戊汤之玄孙也有桑榖之异惧而修德殷道复兴故表显之号为中宗 孔疏礼王者祖有功宗有德不毁其庙匡衡以为殷中宗周成宣王皆以时毁古文尚书说经称中宗明其庙宗而不毁贡禹说王者宗有德庙不毁宗而复毁非尊德之义也刘歆亦言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而七七者其正法数也宗不在此数中宗变也苟有功德则宗之故殷太甲曰太宗太戊曰中宗武丁曰高宗宗庙皆不毁郑氏言殷六庙者据其正者而言也契为始祖汤为受命王各立其庙与亲庙四故六此六者不毁至於中兴之主有德则宗之宗无常数故不数二宗之庙也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羮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耉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鶬鶬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自天降康丰年穰穰来假来飨降福无疆顾予烝尝汤孙之将【平上通韵羮字言字不入韵不必叶】赋也 郑笺烈祖成汤也 毛传秩常也申重也郑笺尔尔中宗也 朱注斯此所处也 毛传酤酒赉赐也 郑笺和羮者五味调腥熟得节也 朱注戒夙戒也平和平也 毛传鬷总假大也 郑笺约軧毂饰也错衡文衡也鸾在镳四马则八鸾鶬鶬声之和也 苏氏曰溥广将大也

苏氏曰嗟乎我烈祖成汤有秩秩之福可以申锡於无疆以及於尔中宗之所 孔疏故我今祀之既载清酒於尊酌以祼献神明赐我所思而得成也 李氏曰有清酒又有和羮如是可以尽其至诚矣 吕氏曰仪礼载祭祀燕享每始言羮定盖以羮熟为节然後行礼定即戒平之谓也既载清酤亦有和羮言祭之始也 欧阳氏曰执事之臣总无喧哗又不交侵其职位以见在庙之人皆肃恭而举动得礼所以神明锡以眉寿黄耉之福 朱注载清酤而既与我以思成矣及进和羮而肃敬之至则又安我以眉寿黄耉之福也约軧错衡八鸾鶬鶬者助祭之诸侯乘是车以假以享於祖宗之庙也 曹氏曰诸侯助祭者如此是我之受命大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先王也李氏曰故自天降之以康宁使享丰年得备物而

祭神灵歆飨而降之福也 欧阳氏曰上云以享者诸侯来助致享於神也下云来飨者神来至而歆飨之也 朱注假之而祖考来假享之而祖考来飨则降福无疆矣 王氏曰祀中宗而曰汤孙者有天下以汤故也

烈祖一章二十二句

虞惇按序云祀中宗之诗而朱子以为祀成汤之乐诗序辨云此诗未见其为祀中宗者然则又何以见其必为祀成汤也鬷假朱子从中庸作奏格郑笺以为诸侯总至於庙升堂齐一今按黄耇无疆以上是言主祭之人约軧错衡以下乃言助祭之诸侯不应於此先言诸侯之总至也经传引诗互有异同亦不必改从奏格郑以亦有和羮喻诸侯有和顺之德者亦衍说也

玄鸟祀高宗也

郑笺高宗殷王武丁中宗玄孙之孙也有雊雉之异惧而修德殷道复兴故亦表显之号为高宗书大传武丁侧身修行三年之後诸侯以重译来朝者六国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旗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乎上通韵】

赋也 毛传玄鸟鳦也春分玄鸟降 朱注宅居也毛传芒芒大貌 朱注古昔也帝上帝也 郑笺

武汤有威武之德者成汤也 虞惇按史记汤曰吾甚武号为武王 朱注正治也 李氏曰域疆域也王氏曰王制注殷汤更制中国方三千里之界分

为九州而建千七百七十三国所谓正域彼四方也毛传九有九州也武丁高宗也 孔疏武丁孙子

言武丁善为人之子孙也 毛传胜任也 朱注龙旗交龙之旗诸侯所建也 郑笺十乘二王後及八州大国也大糦黍稷也 孔疏承奉也 毛传畿疆也 郑笺止居也 朱注肇开也 郑笺假至也祁祁衆多也 毛传景大员均何任也

郑笺有娀氏女简狄为高辛次妃鳦遗卵简狄吞之而生契为尧司徒有功封商尧知其後将兴又锡其姓焉自契至汤八迁始居亳之殷地而受命国日以广大芒芒然汤之受命由契之功故本其天意 严氏曰契封於商後因以为一代之号生商谓生契也生契所以生商也 苏氏曰契十四世而至於汤始受天命以正四方之疆域四方之君罔不受命遂奄九州而有之其後世世受天命无有危殆以至武丁之为孙子以武德王天下无所不胜是以诸侯建龙旗乘车奉黍稷以来助祭 郑笺王畿千里之内其民居安然後正天下之经界言其为政自内及外天下既蒙王之政令诸侯皆来朝觐贡献其至也祁祁然衆多 苏氏曰其大而均如衆水之赴河咸曰殷受天命天下莫不宜之宜其能荷天禄也 朱氏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推契之所以生本於天命也古帝命武汤原汤之所以兴亦本於天命也 钱氏曰自武丁孙子以下皆赞武丁中兴之功也 李氏曰诗祀高宗而称武丁者周人以讳事神自周而前固未尝讳也殷武之诗曰奋伐荆楚易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汤有武德而高宗继之所谓武王靡不胜也惟其威武如此故诸侯莫不助祭於京师也高宗之为政自内而及外先王畿而後四海王肃曰殷道衰四夷来侵至高宗然後以四海为竟域故曰肇域彼四海也 虞惇按书序自契至成汤八迁孔氏云契居商昭明居砥石相土居商丘汤居亳见经传者四其四未闻梦麟顾氏云按相土生昌若昌若生曹圉曹圉生冥竹书夏少康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帝杼十三年商侯冥死於河中间计三十四年冥生振竹书作子亥盖振名子亥字也实始迁殷计三十七年为有易之君绵臣所杀振生微微字上甲杀绵臣而兴於殷微生报丁报丁生报乙报乙生报丙报丙生主壬主壬生主癸主癸生天乙是为汤竹书帝孔甲九年殷侯复归商邱上距微杀绵臣之岁凡一百三年不知所谓殷侯者何名也自归商邱之後又二十五年实成汤为商侯之元年於是复自商邱迁於亳书序所谓八迁者契始居商一也昭明居砥石二也相土居商邱三也冥离商邱往治河四也子亥迁殷五也孔甲时复归商邱六也及汤自商邱迁亳不过七迁耳然古今相传皆谓偃师谷熟皆汤所都而景亳则汤会诸侯之处是为三亳皇甫谧云谷熟为南亳汤所都也蒙为北亳亦曰景亳汤所受命也偃师为西亳盘庚所迁也果汤曾都二亳则信有八迁矣然二亳迁居之先後经传无文严氏谓汤自南亳迁西亳而顾氏从之愚以为不然按逸斋补传云书序曰汤始居亳从先王居汤实帝喾之後先王帝喾也帝喾都在今偃师则汤始居西亳从先王之旧也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故国在今拱州之宁陵而北亳即拱州之考城是汤次居北亳故使亳衆为之耕也其最後居南亳即今南京之谷熟也三亳皆汤所居谧论南北二亳是矣谓西亳为盘庚所迁考之未精也书言盘庚迁於殷殷以溵水得名古溵水县今陈州之商水县也亦近南京书序言盘庚五迁将治亳殷孔安国云殷者亳之别名则盘庚所迁亦南亳或北亳耳谓盘庚迁偃师者误也又盘庚篇先王不常厥邑于今五邦孔氏注汤迁亳仲丁迁嚣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并盘庚迁都殷为五邦蔡氏曰以下文不承于古考之盘庚之前当自有五邦史记言祖乙迁邢或祖乙两迁也顾氏据竹书云祖乙二年圯於耿自耿迁於庇历祖辛开甲祖丁皆居庇及南庚二年迁於奄历阳甲而盘庚自奄迁於北蒙曰殷所谓五邦者合嚣相耿庇奄而言也自相以下皆在河北至盘庚始迁河南书所谓惟涉河以民迁是也按史记惟言仲丁迁隞河亶甲居相祖乙居邢与竹书小异郑康成王肃皆云汤自商迁亳五邦者数商亳嚣相耿为五也愚谓此说得之自盘庚迁殷实上甲微旧蹟因更号曰殷其後历小乙至武丁又四世至庚丁皆都殷及庚丁之子武乙始去殷迁河北焉

玄鸟一章二十二句

虞惇按诗序玄鸟祀高宗也郑笺云祀当为祫祫合也古者君丧三年既毕禘於其庙而後祫祭於太祖明年春禘於羣庙自此之後五年而载殷祭一禘一祫孔疏云知祀当为祫者以经上述玄鸟生商及成汤受命若四时常祭不应远颂上祖故知当为祫今按诗虽述契与成汤而大旨仍归颂高宗以高宗能继汤中兴故推原其先祖之德而後及於高宗此立言之次也序不言祫而经又无祫祭之文郑氏说不可为据朱注但云祭祀宗庙之乐不主高宗今按武王靡不胜明是颂高宗之诗殷之他君非所宜称仍当以序为正天命玄鸟毛郑异说毛於生民亦不取姜嫄履迹之事说已见前今从郑

长发大禘也

孔疏祭法殷人禘喾而郊冥此经陈洪水之时已有将王之兆玄王政教大行相土威服海外至於成汤受天明命诛除元恶王有天下又得贤臣为之辅佐此皆天之所佑故美之而歌此诗 朱注序以为此大禘之诗盖祭其祖之所自出而以其祖配也苏氏云大禘之祭所及者远故其诗历言商之先后又及其卿士伊尹盖与祭於禘者也商书曰兹予大享於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是礼也岂其起於商之世欤今按大禘不兼羣庙之主此宜为祫祭之诗 朱氏曰禘者祭始祖所自出之帝而以始祖配之故商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此诗若为禘祭则当但言帝喾耳今乃不及喾而由契以至於汤其非禘祭可知盖祫者合羣庙已毁未毁之主而祭於太祖之庙也今由契至汤凡十四君此诗该首尾而言之其为祫祭之诗无疑矣

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上方外大国是疆幅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赋也 毛传濬深也 郑笺哲智长久也 毛传洪大也 郑笺方四方也 孔疏京师为内诸夏为外疆界也 毛传幅广也均也 朱注有娀契之母家也 毛传将大也 孔疏帝上帝也

郑笺深智乎维商家之世德也久发见其祯祥矣孔疏帝尧之末有大水芒芒然禹平治水土以正四方画九州之境界令中国广大均平既长远矣於时有娀氏始大天为立其女之子而使之生商谓上天佑契使贤而造商国也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赋也 毛传玄王契也 朱注玄鸟降而生故曰玄王王者追尊之号也 苏氏曰桓武也 毛传拨治也 朱注达通也 毛传履礼也 朱注发应也毛传相土契之孙也 郑笺截整齐也

苏氏曰契之为人武而能治授之以国政无不能达王氏曰谓随所受大小能达其道也 郑笺达其

教令使其民循礼不得踰越乃遂省视之教令则尽行也 朱氏曰契敷教於百姓不亲五品不逊之时故不得不以桓武拨治之 郑笺相土居夏后之世承契之业入为王官之伯出长诸侯其威武烈烈然四海之外率服截尔整齐矣 虞惇按契为司徒而五教行所谓率履不越遂视既发也竹书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於商邱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赋也 朱注降犹生也 毛传不迟疾也跻升也朱注迟迟久也 郑笺祗敬也 朱注式法也 毛传九围九州也 孔疏分天下为九若规围然苏氏曰商之先祖既有明德天命未尝去之至於汤而王业成与天命会焉 朱注汤之生也应期而降适当其时其圣敬又日跻升以至昭假於天久而不息惟上帝是敬故帝命之以为法於九州也 孔疏上陈玄王相土商兴之所由此下皆述成汤兴之事也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赋也 毛传球玉也 王氏曰小球大球小国大国所贽之瑞也 郑笺缀犹结也旒旗之垂者 孔疏何荷也 毛传絿急也优优和也遒聚也

苏氏曰汤既受命临朝会挈持下国如旌旗之缀旒焉 李氏曰诸侯皆心系於我所以能负荷天福也孔疏又述汤之性行不争竞不急躁不大刚猛不

大柔弱敷陈政教优优而和美故百禄聚而归之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厖古莫工反平上通韵】

赋也 王氏曰小共大共小国大国所共之贡也毛传骏大厖厚也 董氏曰齐诗作骏□谓马也郑笺龙宠也 毛传戁恐竦惧也

朱氏曰譬之於马马之任重必以力圣人任天下之重亦必以武德能任天下之重则有以荷天之宠矣李氏曰陈进其勇不震惊不摇动不戁恐不竦惧

毅然以天下自任百禄所以总而归之 顾氏曰苟非大受之人骤而当天下之重任鲜不恐惧而失其守者此不动心之所以养勇也升陑伐夏创未有之事而不疑可谓天锡之勇矣 胡氏曰上章言政事此章言武功也

武王载斾有?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去入通韵】赋也 毛传武王汤也斾旗也 朱注?敬也 王氏曰曷犹谁何也 毛传苞本也 朱注蘖旁生萌蘖也一本而生三蘖本则夏桀也蘖则韦也顾也昆吾也

孔疏上述汤之进勇此述其勇之事 郑笺武王建斾持钺兴师诛有罪其威势如猛火之炎炽谁敢御我 苏氏曰汤载斾秉钺以征不义桀与三蘖皆不能遂其恶而天下截然归商於是遂伐韦顾既克之则以伐昆吾夏桀焉 郑笺韦豕韦彭姓也顾昆吾皆己姓也三国皆党於桀 朱注初伐韦次伐顾次伐昆吾乃伐夏桀当时用师之序如此 孔疏郑语云祝融其後八姓己姓昆吾顾温则夏灭之矣彭姓豕韦则商灭之矣又云豕韦为商伯此已灭之又得为商伯者伐之不灭其国子孙得更兴为伯也左传昭十八年二月乙卯周毛得杀毛伯过苌宏曰毛得必亡是昆吾稔之日也昆吾与桀同日诛则桀亦以乙卯日亡也故檀弓注云桀以乙卯日亡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衡户郎反降予今本作降于非是】

赋也 毛传叶世也业危也 郑笺阿倚衡平也伊尹汤所依倚而取平故以为官名

孔疏昔在中间之世成汤之前商国尝震动而危怖矣至於成汤乃有圣德信也上天子而爱之下大贤之人予之使为卿士此卿士实维伊尹为阿衡之官佐助我成汤克桀而有天下也

长发七章一章八句四章章七句一章九句一章六句

虞惇按序云长发大禘也郑笺云大禘郊祭天也郊是祭天禘是祭宗庙混禘於郊此郑氏说经之误朱子以此为祫祭之诗当从之玄王桓拨郑云感黑帝而生子故谓契为玄王孔氏正义又引太微五帝之精以殷祖出於黑帝汁光纪皆谶纬之说不足凭也苞有三蘖郑云天丰大三正之後亦非是允也天子朱子以天子为成汤今从孔氏

殷武祀高宗也

申公说祀高宗之乐盖帝乙之世武丁亲尽当祧以其中兴功高存而不毁特新其庙称为高宗而祀之故作此歌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冞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赋也 毛传挞疾意也殷武殷王武丁也荆楚荆州之楚国也 郑笺冞冒也 许氏曰阻险也 毛传裒聚也 郑笺所犹处也 朱注汤孙高宗也郑笺殷道衰而楚人叛高宗挞然奋扬威武出兵伐之冒入其险阻克其军率而俘其士衆所伐之处国邑皆服其罪更自勅整截然齐一是乃汤孙之功业也 许氏曰高宗中兴之初以伐荆楚为大盖蛮夷猾夏圣人所忧四夷来王盛德所及故作颂者特言之 虞惇按孔氏正义云周有天下始封熊绎为楚子若武丁之世不知楚君何人今考史记楚世家楚之先出自帝颛顼高阳至重黎为高辛火正谓之祝融其後有陆终生六子长曰昆吾三曰彭祖昆吾彭祖氏当夏商之时故左传楚子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而长发言韦顾既伐昆吾夏桀则知殷之所伐荆楚盖即昆吾氏也又史记索隐陆终娶鬼方之妹则鬼方者乃荆楚之党恶也易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正与此诗相表里 严氏曰解颐新语云或者谓周成王始封熊绎於荆至春秋鲁僖公元年始有楚号遂疑商时未有荆楚欲假此以实韩诗宋襄公之说不知荆自帝喾九州已有荆州之名矣至禹贡分别山川则荆及衡阳惟荆州乃在南即荆楚也荆岐既旅至於荆山乃在西盖雍州之荆非荆州之荆也诗人以有二荆故以荆楚别荆岐耳既自古有荆孰谓周封熊绎始有荆哉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平上通韵】

赋也 郑笺氐羌夷狄国在西方者也享献也世见曰王

苏氏曰既克之则告之曰尔虽远亦居吾国之南耳昔成汤之世虽氐羌之远犹莫敢不来朝曰此商之常礼也况女荆楚曷敢不至哉 王氏曰氐羌之种汉世犹存其居在秦陇之西 虞惇按竹书成汤即位之次年氐羌来宾又八年初巡狩定献令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于祸适稼穑匪解【去入通韵】

赋也 毛传辟君也 郑笺多辟衆诸侯也来辟犹来王也 毛传适过也

苏氏曰荆楚既服天命诸夏之君凡建国於禹迹者咸以岁事来见於王以祈王之不谴曰予稼穑匪解庶可以免咎矣 朱注言荆楚既平诸侯畏服也李氏曰夷狄率服则天下无事所先者农事而已曹氏曰书益稷弼成五服至於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是诸侯设都之地皆禹之绩也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平去通韵遑字不入韵】

赋也 朱注监视严畏也僭赏之差也滥刑之过也郑笺遑暇也 毛传封大也

吕氏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命之降监皆在下民则下民亦有严矣 朱氏曰高宗能畏敬天人赏必当功罚必当罪兢兢不敢迨遑故能命下国之诸侯而大建商家之福此美高宗体天人之心以赏罚诸侯也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後生

赋也 毛传商邑京师也 朱注翼翼整饬也 郑笺极中也 孔疏赫赫显盛也声声问也濯濯光明也灵威灵也後生後嗣子孙也

郑笺商邑之礼俗翼翼然可则傚乃四方之中正也朱注赫赫濯濯言高宗中兴之盛如此寿考且宁

云者盖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 朱氏曰此美高宗能正都邑为天下之本福及子孙也

陟彼景山松栢丸丸是断是迁方斵是?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赋也 孔疏景山大山也 毛传丸丸易直也迁徙也 朱注方正也 毛传?敬也 朱氏曰桷椽也毛传梴长貌 郑笺旅衆也 孔疏闲大也 朱

注寝庙中之寝也

谢氏曰登彼景山而选材取松柏之易直者断之迁之以绳墨取方正而斵削之惟谨又以松为屋椽有梴然而长以松柏为衆楹有闲然而大 辅氏曰材植之美规模之壮此高宗之神之所安也言其有以当之矣 朱注此盖特为百世不迁之庙不在三昭三穆之数既成始祔而祭之之诗也

殷武六章三章章六句二章章七句一章五句虞惇按汤孙之绪郑以汤孙为太甲非也自太甲以下皆可称汤孙那与烈祖皆云汤孙之将亦不指太甲此诗颂高宗之功当指高宗为是天命多辟以下郑皆云责楚之辞亦非是

商颂五篇十六章一百五十四句

读诗质疑卷三十一

猜你喜欢
  卷六述师述友·汪辉祖
  立教篇 第十二 凡十七条·范立本
  双桥随笔卷一·周召
  第十二章 7·辜鸿铭
  九经辨字渎蒙卷四·沈炳震
  卷六十·山井鼎
  第十八章 保全用人名节·佚名
  卷七十一·乾隆
  卷二百十七·秦蕙田
  尚书疏衍自序·陈第
  卷四·张尔岐
  缁衣集传卷四·黄道周
  卷一百三十七·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九·欧阳竟无
  菩萨璎珞经卷第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二十一·彭定求

        卷821_1 【吊灵均词】皎然   昧天道兮有无,听汨渚兮踌躇。期灵均兮若存,   问神理兮何如。愿君精兮为月,出孤影兮示予。   天独何兮有君,君在万兮不群。既冰心兮皎洁,   上问天兮胡不闻。天不闻,神莫睹,若

  • 仲并·唐圭璋

      并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通判京口、湖州。孝宗时,擢宗时,擢光禄寺丞,晚知蕲州。有浮山集十六卷,不传。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辑出者十卷。  忆王孙  秋闺  庭梧叶密未惊秋。风雨潇潇特地愁。

  • 卷八·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八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人海集【起丙寅十一月尽戊辰正月】故人吴汉槎殁後有以不肖姓名达於明相国左右者遂延置门馆令子若孙受业焉下榻府西偏去南城十里而遥人事罕接间有吟咏率出传题酬应自丙寅

  • 卷二十六·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二十六    宋 陈起 编沈说庸斋小集 立秋 昨日午时秋西风夜转头吹来溪外雨藏却树间楼暝带栖鵶色凉催客燕愁一樽吟未了衰鬓早飕飕 仁福道中 山径少曾平人烟隔陇青浅流分石渡低树碍舆行税

  • 卷三百三十四·列传第九十三·脱脱

        徐禧 高永能 沈起 刘彝 熊本 萧注 陶弼 林广   徐禧,字德占,洪州分宁人。少有志度,博览周游,以求知古今事变、风俗利疚,不事科举。熙宁初,王安石行新法,禧作《治策》二十四篇以献。时吕惠卿领修撰经义局,遂

  • 第五卷·王方庆

      ○或奏公阿黨親戚  或奏公阿黨親戚者,太宗使御史大夫溫彥博案驗其事,乃言者謬妄。彥博奏:「魏徵人臣,須存形跡,不能避遠嫌疑,為人所道,雖情在無私,事亦可責。」乃令彥博以此旨責公。因謂之曰:「君前後諫爭,凡數百條,豈以小

  • 世家卷第十 高丽史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宣宗。宣宗安成思孝大王讳运字继天古讳蒸又祈。 文宗第二子顺宗母弟文宗三年九月庚子生。 幼而聪慧及长孝敬恭俭识量弘远。 博览经史尤

  • 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 第六·班固

    (表略)【说明】本卷表述西汉外戚、恩泽侯者的情况。这个表是新创,以侯者为经,以世系为纬,专记外戚、恩泽之封侯,以明封爵日滥,反映出西汉外戚日益权重、丞相谄媚受封的时代特点。表序指出立表旨趣和主要内容,所论“爵以功为先

  • 姚察传·李延寿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吴国太常卿姚信的九世孙。父亲姚僧垣,是梁朝的太医正。梁元帝在荆州时,僧垣作晋安王陈伯恭的谘议参军。后来入周,官位颇高,很受恩遇。姚察从小性情淳厚,六岁便能背诵文章万余言。不贪玩耍,读书勤奋,十二

  • 梅之焕传·张廷玉

    梅之焕,字彬父,湖广麻城人,是侍郎梅国桢的侄子。十四岁时成为生员。御史到部中检阅武备,梅之焕骑着马冲进教场。御史发火了,命令他跟材官比试射箭。梅之焕九发九中,长揖上马扬长而去。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

  • ●目录·徐栋

    序 例言 自序 卷一 治原 卷二 政畧 卷三 持家 卷四 用人 卷五 事上 卷六 接下 卷七 取善 卷八 屏恶 卷九 农桑上 卷十 农桑下 卷十一 赋役 卷十二 筹荒上

  • 说无垢称经疏卷第二(末)(至第三之始)·窥基

    经。所以者何。赞曰。自下别显有二。初征后显。此征词也。有何所以诸有情土。是所严土。经。诸善男子(至)严净佛土。赞曰。下有五重。旧有四重。阙此第二。亦可合新二以为旧一。名随化众生而取佛土。理虽亦同。然义难

  • 卷第一百五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五十七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一诸得过去法。彼得过去耶。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他宗显己义故。谓或有执。过未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一卷·无著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一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本事与决择  是各有四种三法摄应成  谛法得论议几何因取相  建立与次第义喻广分别  集总颂应知蕴界处各有几。蕴有五。谓色

  • 长腿叔叔·简·韦伯斯特

    美国作家简·韦伯斯特创作于1912年的脍炙人口的巨著,一经推出即获得不同凡响的轰动,长期以来畅销不衰。其语言文字的曼妙可爱、简笔画的趣味勾勒、情节的丰富流畅奠定了此书的不可替代的文学成就,一度被媒体喻为“一本百

  • 六壬翠雨歌·佚名

    未知迁职事真假,古法凡看七驿马。年命日辰岁月逢,五处逢之官越价。

  • 伤寒补亡论·郭雍

    又名《仲景伤寒补亡论》。伤寒类著作。宋郭雍撰。二十卷。雍字子和,号白云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早年从父学儒,后专心医学,精于伤寒,著有《郭氏传家易说》。认为当时所见《伤寒论》已有残缺,于其修己治经之余,取仲景书精心

  • 新法螺先生谭·徐念慈

    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是徐念慈在看过包天笑翻译的《法螺先生谭》和《法螺先生续谭》二文之后,撰写的戏仿之作。包天笑的译作是根据日本岩谷小波(1870-1933)翻译的小说《法螺吹き男爵》重译的,其原作是德国的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