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立教篇 第十二 凡十七条

子曰:“立身有义而孝为本,丧祀有礼而哀为本。战阵有列而勇为本,治政有理而农为本。居国有道而嗣为本,生财有时而力为本。”

《景行录》云:“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要,曰俭与勤。”

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

勤者富之本,俭者富之源。

《孔子三计图》云:“一生之计在于勤,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幼而不学,老无所知。春若不耕,秋无所望。寅若不起,日无所办。”

《性理书》云:“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古灵陈先生为仙居令,教其民曰:“为吾民者,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妇顺,夫妇有恩,男女有别,子弟有学,乡闾有礼。贫穷患难,亲戚相救;婚姻死丧,邻保相助。毋惰农业,毋作盗贼,毋学赌博,毋好争讼,毋以强凌弱,毋以恶凌善,毋以富吞贫。行者让路,耕者让畔,班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则为礼义之俗矣。”

《性理书》云:“教人者,养其善心而恶自消。治民者,导之以敬让而争自息。”

《礼》云:“为君止于仁,为父止于慈,为子止于孝,为友止于信,为弟止于敬,为国人交止于信。若为斯道,可以为政理矣。”

王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文中子曰:“治官莫若平,临财莫若廉。”

《说苑》云:“治国若弹琴,治家若执辔。”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张思叔座右铭曰:“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庄,衣冠必整肃。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未深省。书此当座隅,朝夕视为警。”

范益谦座右铭:“一不言朝廷利害边报差除;二不言州县官员长短得失;三不言众人所作过恶;四不言仕进官职趋时附势;五不言财利多少厌贫求富;六不言淫媟戏慢评论女色;七不言求觅人物干索酒食。”又曰:“人附书信,不可开拆沉滞。与人并坐,不可窥人私书。凡入人家,不可看人文字。凡借人物,不可损坏不还。凡吃饮食,不可拣择去取。与人同处,不可自择便利。凡人富贵,不可叹羡诋毁。凡此数事,有犯之者,足以见其意之不肖,于存心修身大有所害,因书以自警。”

武王问太公曰:“人居世上,何有贵贱贫富不同?愿闻其说。”太公曰:“富贵如圣人之德,皆由天命。富者用之有节,不富者家有十盗。”武王曰:“何为十盗?”太公曰:“时熟不收为一盗,收积不了为二盗,无事燃灯寝睡为三盗,慵懒不耕为四盗,不施工力为五盗,专行窃害为六盗,养畜太多为七盗,昼眠懒起为八盗,贪酒嗜欲为九盗,强行嫉妬为十盗。”武王曰:“家无十盗,不富者何如?”太公曰:“人家必有三耗。”武王曰:“何名三耗?”太公曰:“仓库漏湿不盖鼠雀乱食为一耗,收种失时为二耗,抛撒米谷秽贱为三耗。”武王曰:“家无三耗,不富者何?”太公曰:“人家必有一错二误三痴四失五逆六不祥七奴八贱九愚十强。自招其祸,非天降殃。”武王曰:“悉愿闻之。”太公曰:“养男不教训为一错,婴孩不训为二误,初迎新妇不行教训为三痴,未语先笑为四失,不养父母为五逆,夜起赤身为六不祥,好挽他弓为七奴,爱骑他马为八贱,吃他酒劝他人为九愚,劝他饭命朋友为十强。”武王曰:“甚矣,诚哉斯言也。”

猜你喜欢
  十五、释虫·佚名
  卷八 汤诰第三·孔颖达
  論衡校釋卷第十五·黄晖
  卷八十一·湛若水
  卷三十六·程公说
  春秋輯傳卷四·王樵
  提要·林岊
  第十四章 防闲子弟·佚名
  卷九·佚名
  普陀洛迦新志卷五·王亨彦
  卷下·印光
  本社对于今年佛诞纪念会之宣言·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四·澄观
  大品经游意·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八十二·彭定求

        卷582_1 【寄山中人】温庭筠   月中一双鹤,石上千尺松。素琴入爽籁,山酒和春容。   幽瀑有时断,片云无所从。何事苏门生,携手东南峰。   卷582_2 【送淮阴孙令之官】温庭筠   隋堤杨柳烟,孤棹正悠然。萧

  •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二·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二  宋 黄庭坚 撰 任 渊 注 竹枝词二首【并跋】 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言山路险絶如此即後诗所谓蛇倒退胡孙愁也郭璞注尔雅云蝮蛇细颈大头焦尾一名返鼻楚辞曰攀天阶而

  • 卷二十六 雍熙二年(乙酉,985)·李焘

      起太宗雍熙二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癸亥,翰林學士賈黃中等九人權知貢舉。上謂宰相曰:「夫設科取士之門,最為捷要。然而近年籍滿萬餘人,得無濫進者乎?」己巳,詔:「自今諸科並令量定人數,相參引試,分科隔坐,命官巡察

  •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五·徐乾学

    宋纪十五【起重光单阏九月尽黓执徐九月凡一年冇竒】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徳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二年九月己丑户部侍郎参知政事王沔给事中参知政事陈恕并罢守本官初给事樊知古累任转运使甚得时誉及为户部频以职事不治

  • 自序·杨陆荣

    闯成肆逆,祸及君后,明之子孙、臣庶不能讨,圣朝念万古君臣之义不可以不正,愤怒兴师,逆成西窜,胜朝不共之仇,藉以复焉。真人出而大难平,乾坤之位定矣。有明诸藩,诚思复仇之大德,痛余氛之未除,凭藉威灵,共剪残孽;迨乎罪人斯得,籍土来归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三·佚名

    万历四十四年三月辛未朔 孝肃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官祭 裕陵○逮原任电白知县周玄暐下狱玄暐直隶昆山人罢官家居雄于赀而好讥议所著泾林续纪牵涉时事凡官司之莅其土者率加讦诋即事干宫禁亦书之会与邑令忤乡人乘

  • 世祖本纪·宋濂

    (一)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名忽必烈,是睿宗皇帝的第四个儿子。母亲为庄圣太后,姓怯烈氏。世祖生于乙亥年(1215)八月二十八日。长大以后,仁厚、聪慧、英明、敏锐,对太后十分孝顺,尤其善于安抚下属。娶弘吉剌氏为王妃。甲

  • 卷一百四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六经籍考经【书】宋史艺文志书类六十部八百二卷【不着録者十三部二百四十四卷】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明史艺文志书类八十八部

  • 卷七·长孙无忌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疏义卷七唐 长孙无忌等 撰卫禁上【凡一十八条】疏义曰卫禁律者秦汉及魏未有此篇晋太宰贾充等酌汉魏之律随事増损创制此篇名为宫卫律自宋洎于后周此名并无所改至于北齐将闗禁附之更名禁卫律隋开皇改

  • 卷五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五十一庆祝三【名山祝厘二】广西臣民修建桂林府全州湘山寺无量寿佛道塲庆祝万寿抚臣陈元龙疏请御书题额上亲洒宸翰书寿世慈?四大字赐之康熙五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廵抚广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

  • 卷十七 十七之二·孔颖达

    《行苇》,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焉。九族,自已上至高祖,下至玄孙之亲也。黄,黄发也。耇,冻梨也。乞言,从求善言可以为政者,敦史受之。○行苇,和鬼反。行,道也。苇,草也。耇音苟,《尔

  • 百工居肆,君子求学·孔子

    【原文】 子夏曰:“百工居肆①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注释】 ①肆:店铺、作坊。 【译文】 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达到道。” 【读解】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 经典稽疑原序·陈耀文

    余幼业专经窃于余经有志焉若未逮也入官多暇优防典籍之塲凡其不诡于经有禆于传者咸笔识之久之遂成此编得鱼忘筌诚知遗诮然师承各异见以人殊亦起予之志也贻之同好庶裁其狂斐云万厯丁丑仲春之吉汝南陈耀文书于艺苏山舍

  • 颠海心韵自叙·太虚

    民国戊寅除夕,抵昆明碧鸡山宿华亭寺,次晨已卯元旦试笔,书‘从来第一义谛’一六言偈,自是徜徉滇海金碧间者九月有奇,所缘情触境而发抒,均为六言,至越畹町而出滇入缅,都得六言绝三十六首,六言古二首,六言律一首,六言排律一首,于六言

  • 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卷上·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五篇事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是时目连从坐而起。白佛言。世尊。我今欲有所问惟愿世尊。为我演说。佛言。善哉汝所问者。能大利益无量众生。恣汝所问。目连白佛言。世尊。末世

  • 大还丹照鉴·佚名

    大还丹照鉴。一卷,出於五代宋初。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洞神部众术类。原名《照鉴登仙集》,《宋志》、《通志》皆有《大还丹照鉴登仙集》。作者佚名。卷前自序,撰于五代后蜀孟昶广政二十五年(962年)。“匡”字缺笔,乃

  • 霞笺记·佚名

    传奇。明无名氏作。《曲品》著录。剧写松江华亭人李彦直与诸友攻读于会景楼上,一日见旁院女子打秋千,在诸友怂恿下题诗霞笺,“赋以托之”,掷过墙去。旁院为妓女张丽容居处,张拾到霞笺,也以霞笺一幅,和诗于上,掷回过去,恰又被李

  • 法华玄论·吉藏

    凡十卷。隋代嘉祥大师吉藏(549~623)撰。又称法华经玄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乃吉藏依三论教旨,以阐释法华经之要义。内容包括:(一)弘经方法,阐明弘传法华经之方法。(二)大意,说明佛说法华经之十六种因缘。(三)释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