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破戒居士心圆妄语

破戒居士心圆妄语

第二头(第二头。第三首皆影出向上者一着子知有向上。大法无不明矣。大法既明。斧柄在手。於以芟除一切公案枝叶不难也语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文理且然何况禅理)

圆曾榜门云。一不谈佛法。二不谈世谛。反手把笼头。背鞭打不着。脚跟稳实者。不吝辞。通个消息有禅者见。乃击户三下。(秖有权。并无实。秖有照。并无用)圆曰。我尽知你做处。者个都拈过一边。(穷家私一抄便尽)借一句子指月看者曰。今日特来相看。圆曰。你者一句是指是月。我不鉴。你自道看。(步步登高易从空放下难)者曰。居士莫耳背。圆曰。向伊道我不鉴。者无语。良久云。居士作门外人也。圆曰。你是门内人否。者曰。虽不居门内。要且不在门外。圆曰。你在甚处。者又无语。圆曰。法眼未明脚跟不实。相见未得在者便去。少选。却回云。我有语也。圆曰。月聻。者扣门云。第二头来圆。开门相见问云。作么生第是二头事。(吃紧要问)者曰。鹅王择乳。素非鸭类。(拣去水耳。若是乳。无你择处。恁么会去)圆曰。三世诸佛。不出於此。者曰。某更有一问。背鞭打不着时如何。圆打云。掉过来就与你一顿。者呵呵大笑。今将开示不本色钳锤。故书此以为嚆矢。

示善信。诸方知识。踞曲录床。扇两片皮。鼓粥饭气。抖擞屎肠。搜寻佛法。馊酸花鸟。饐餲风云。嚼烂麻斤。齩残矢橛。吐出半醉半醒句子。文不通。义不贯。他既难明。自亦不解。唤作上堂法语。学人念得。[祝/土]向皮袋里。鸣肠[唲-儿+米]胃。叫做参禅。参到弥勒下生。还许梦见老婆汗臭气么。及其魁者。则按定死格。顺朱填墨。步步摹仿将去。印模互脱。口耳递传。抱不哭孩儿。打洁净球子。把索缆放船。抱桥柱澡洗。恁般见识。饶伊十坐道场。九开丛席。语录塞破四天下。也只是个馆驿里撮马粪汉。有甚么衲僧气息。有甚么利益人天。呜呼佛法至今日而齑腐极矣。心圆行业未纯。脚跟未实。分宜缄口屏踪。入山养拙。其奈火莲居士。笃信此道。大悲普愿。誓度方来。命圆举古纠今。阐扬法要。不敢任。亦不忍辞。只得不揣愚陋。觍颜代庖。效鼙一上。更不之乎者也。铁酸饀。木札羹向道打破锅。许吃饭。运出自己家珍。直下盖天盖地。作么生是自己家珍。若要了知。也极省力。心圆不惜眉毛。聊通一线。会么若不会。自是你根性迟钝。莫怪他人。喝一喝下座(鹅王择乳。素非鸭类)。

示善信。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逢父母杀父母。逢亲眷杀亲眷。始得解脱。不与物拘。透脱自在。临济与么道。刀呢众中莫有带得者么。山僧要借看。忽有个见义勇为底丈夫。踏步向前。掀倒禅床。拂袖便出。山僧呵呵大笑。向伊道三个未在。何故幽州过得便新罗。此去崖州十万(鹅王择乳素非鸭类)。

示善信诃佛骂祖。不是不是。行棒行喝。不是不是。向上向下。不是不是。全提半提。不是不是。佛慧祖灯。不是不是。麻斤矢橛。不是不是。忽有个听事不真。唤钟作瓮底奴出来道。长老恁么举。不是不是。直须打了趁出。又有个从苗辨地。因语识人底汉。出来道长老恁么举。不是不是。亦须打了趁出。何故杀人不要见血为人须是为彻(鹅王择乳素非鸭类)。

示善信。成劫已前。坏劫已后。无佛无众生。一切语言文字。身器世界。何处去也。正当恁么时。是汝诸人向甚处安身立命。伶俐衲子。杜撰禅和。会得者不妨出来一喝。会不得者亦不妨出来一喝。心圆总不计较。何故。马祖百丈临济未出世已前。你那里学得者虚头来。可谓咬人矢橛。不是好狗。直须还我空劫已前面目来始得。有底道。未审居士向甚么处鉴。向伊道彻骨彻髓看破了也。有底道。请居士向空劫已前问来。向伊道。且喜你会一喝不作一喝用(鹅王择乳素非鸭类)。

示众云。撩起便行。已迟八刻。便下座(以下第三首注明此条)。

第三首(第三首较第二头。况而愈下矣。然此易入彼难入也。麻谷接良遂。睦州接云门德山接高亭。沩山接香严。翠岩接云峰。皆向第二头接。今人视古人。奚止日劫相倍哉)

仰山和尚云。不思而知。落第二头。思而知之。作第三首。心圆作第三首去也。以笔画○相复抹去云。是三是一。乃掷笔呵呵大笑云。正是第三首。

示众。古人云。眨上眉毛。早已蹉过了也。又云。如口衔树枝。答语则丧身失命。又云。待汝开口。堪作甚么。又云。要塔样何不早说。已被人借去了。又云。忘却了也。又云。适来犹记得。又云。贼过后张弓。又云。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又云。打即任打。道即不道。又云。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又云。佛法大有。只是牙痛。又云。宁可截舌。不犯国讳。又云。曹山解忌口。又云。要头便斫去。又云。三世诸佛口挂壁上。又云。移取案山来。即向汝道。种种指示。是甚么物事。直得如此隔碍难道。心圆不惜口业。一总为汝注破意根才动处。鹞子过新罗。所以古人接引利根。或以手掩口。或以拂击口。或以拳打胸。或以杖拄胸。或开口便棒。或拟议便掌直截提持。全体作用。教你立地休歇承当去。有禅者出问曰。恁么则不许人动意根也。(佛告沙门慎毋信汝意。汝意终不可信得阿罗汉道乃可信汝意耳)曰不许。(斩钉截铁第一义)曰不动意根。岂非同於木石。圆曰据你者一问。唤你作木石得么。曰无者一问时。意根不动。岂非木石。圆曰。你意根既不动。凭何知是木石非木石。不见古人道。此皆是你情见。者曰。恁么则不许人转身通气也。圆曰。你试转身通气看。(岩头雪峰到者里一个伎俩作不得)者便喝。圆笑曰。饶你千喝万喝。你且不知来处。我举个公案问你。当日药山参石头。头曰。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子作么生。山无语。继参马祖。祖曰。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有时扬眉瞬目者是。有时扬眉瞬目者不是。子作么生。山大悟。礼拜祖问见个甚么道理。(吃紧要问)山曰。某甲在石头如蚊子上铁牛。(返照入江穿石壁)你且道他悟底是石头语。是马祖语。者曰。是马祖语。圆曰大错。我不枉说。你且不知者一喝来处。道之不明也人皆逐末而遗本。当日药山不可不如你。不会作一喝拂袖种种伎俩。却被石头彻底抄没。尽情把住。药山虽然口不能语。其偷心未尝死也彼时两家门庭。互相建立。此既不投。便往彼处。马祖善鉴元机。来风深辨。知他吃了石头底真味醍醐来。便与他轻轻着两杓水。(千古之事。如在目前。非着草鞋在石头马祖药山肚里过者不辨)诸公要识此两杓恶水么。便是后来大机大用。元要料拣。兼到偏圆。以及万千门庭。万千施设。把住放行。皆从者两杓恶水。汪洋而成法海。然皆末也非本也。(从来祖师指示人。不许你向言下会。何故从无实法死句与人也马祖云云稍不唧溜便向言句下作道理死会去矣。不但孤负马祖。抑且屈辱药山直饶元会得。也是眼中尘。天下老和尚舌头尽是打草惊蛇。岂可言石头无法与人。马祖有法与人埋没先圣。汩丧己灵自堕拔舌地狱哉心圆岂好辨哉实为佛祖慧命将绝。不得不絮絮耳。谅之)后人泛海而迷源。望洋向若。穷极元微。误以此为本分事。何异认驴鞍鞒作阿爹下颔乎。 (教海茫茫。近来宗海亦复茫茫矣。后之览者。悟此线索。一鼻穿去。目光如炬。不受古人牢笼。不被时师穿凿。省却磨裈擦裤。十年二十年读指月传灯矣。心圆功固有之。罪亦不小呵呵)药山者汉。才饮入口。便悟得真味醍醐。是从上来用不着底。(注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三世诸佛。都是着水醍醐(所以不足当衲僧一盼)索唤则有交易。不索唤则无。我今已饮。急须吐却。(於此见古人根器)因见马祖。点醒石头用处。他是石头嫡骨嫡髓儿子。所以仍返石头。试看后来彼此提唱。(好证据)头曰。我者里针札不入。山曰。我者里如石上栽花。到者里真真实实。完得蚊子上铁牛一句公案。(皮肤脱落尽惟有一真实)所以我寻常道。石头如绘日。马祖如绘空。空际无日。饶伊悟到语带元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祇是个不果之花。遏捺意根。鬼窟里坐。阴山下活计。更不说他矣。大机大用。须从大休大歇中流出。私通车马祇通得个官不容针底道理。自余有甚么闲话。诸仁者。透得法身。泥牛入海。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出得阴界。石马回途。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恁么不恁么。不恁么恁么。处处没踪迹。声色外威仪。一镞破三关。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者个犹是夙习记持。若有正悟。别更说看。今年贫。锥也无。如来禅许你会。祖师禅未梦见在。我有一机。瞬目视伊。(云门顾鉴咦)到者。里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电光石火。贬上眉毛。早蹉过了也。参学人切须皮下有血。拶着便知痛痒。若是菽麦未分。奴郎不辨。莫向人前容易开口。大难。珍重(心圆。恁么举出。学人恁么会得。句下精通。触途狂见正是第三首)。

举拳示众云。看看。一句分宾主。照用一时行。会么。若不会。听心圆与汝一一下注解。恁么会得。是宾中宾。不恁么会得。是主中宾。直饶恁么却不恁么不恁么却恁么恁么不恁么总不恁么会得。犹是宾中主在。照也。用也。纵也。夺也。杀也。活也都卢是个大火聚也。涂毒鼓也。金刚圈也。栗棘蓬也。金刚王宝剑也。踞地师子也。探竿影草也。一拳不作一拳用也。者些祖师穷家当。都被心圆和盘托出了也。待你一一透得。来到心圆门下。正好从头勘过了打。何故。譬如油蜡作灯烛。不以火点终不明。忽有个从旁笑冷了齿底汉。出来道。点即不问。如何是火。拄杖不在手边。心圆且放过一着。呵呵大笑便下座(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图穷匕首见。心圆之伎俩。尽矣。只是第三首○偈曰滔天沃日西江浪。吸尽方知彻底无。此是徧行无相昧。要须密用契真如)。顷与心圆语及近代禅和。多儱侗支离二病。若为药之。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五家宗旨。不可偏废。舟行陆行。同一到家。不取途中。强分难易。若为一一指出心圆欣然。握管书此。良医三折肱。视疾见脏腑。识者珍焉。录之以当跋尾。莲再识。

猜你喜欢
  卷第五·白岩净符
  卷第一百十二·李通玄
  大唐内典录卷第七·道宣
  佛说造像量度经·佚名
  瑜伽论记卷第十二(之上)(论本第四十八)·遁伦
  卷一百二十·佚名
  说无垢称经赞卷第六(本)·窥基
  卷第十九·佚名
  百論卷下·欧阳竟无
  佛说咒目经·佚名
  浦峰法柱栋禅师语录卷上·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一·唐慧琳
  卷第六十二·佚名
  卷四十·佚名
  戒慎品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九十七·彭定求

        卷497_1 【寄贾岛】姚合   漫向城中住,儿童不识钱。瓮头寒绝酒,灶额晓无烟。   狂发吟如哭,愁来坐似禅。新诗有几首,旋被世人传。   卷497_2 【寄王度居士】姚合   憔悴王居士,颠狂不称时。天公与贫病,

  • 卷九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九十三卢藏用卢藏用字子潜幽州范阳人举进士不调隐居终南长安中召授左拾遗中宗朝历中书舍人黄门侍郎修文馆学士以附太平公主流驩州诗八首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开字上月重阳满中天万乘来茰依

  •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七六言诗一刘基题山水小?二首鄂渚轻舟未发潇湘倦客多愁可恨一江春水无情日夜东流碧草桃源路断紫芝商岭云深高树月明啼鴂一声一度伤心题画竹叶间重露犹滴林表寒烟未开想今沅湘江上月明环

  • 卷一五九 梁紀十五·司马光

      起旃蒙赤奮若(乙丑),盡柔兆攝提格丙寅),凡二年。   高祖武皇帝大同十一年(乙丑,公元五四五年)   春,正月,丙申,東魏遣兼散騎常侍李獎來聘。   東魏儀同爾朱文暢與丞相司馬任胄、都督鄭仲禮等,謀因正月望夜觀打簇戲作亂,

  • 卷一百五十三·毕沅

      ◎宋纪一百五十三 ∷起昭阳赤奋若正月,尽阏逢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绍熙四年金明昌四年   春,正月,己巳朔,帝朝重华宫。   辛未,金以瓜勒佳清臣为右丞相,监修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万历十二年九月甲戌朔 上御皇极殿礼部进万历十三年大祀日册立受之○大学士余有丁以病乞归调理温诏留之○大学士申时行等题今日发下吏部侍郎陆光祖自陈本文书官传旨准致仕窃惟大臣进退予夺出自 宸断臣等岂敢曲为庇护

  •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伊洛渊源录卷二·朱熹

    宋 朱子 撰明道先生行状 伊川先生曾祖希振皇任尚书虞部员外郎妣髙密县君崔氏祖遹皇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妣孝感县太君张氏长安县太君张氏父珦见任太中大夫致仕母夀安县君侯氏先生名颢字伯淳姓程氏其先曰乔伯为周

  • 卷六十五·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辽兴宗重熙四年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天成军节度使萧罕嘉努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珠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

  • 卷十·史浩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十      宋 史浩 撰高宗梦得説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説命三篇用人而取诸梦非法也高宗为之在当时不以为疑而后世亦信之何也盖凡人之心莫重于诚实莫不重于矫伪高宗之诚实上有以通乎天

  • 卷四百二十六·佚名

    △第二分帝释品第二十五之二尔时诸天子复作是念。尊者善现,於此般若波罗蜜多。虽复种种方便显说欲令易解。然其义趣转深转妙难可测量。具寿善现知诸天子心之所念。便告彼言:诸天子。色乃至识非深非妙。色自性乃至识自性

  • 大雲初分无畏健度第二十五·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无所畏大力神通所入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解。说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无所畏力神通法门不悕乐根法门。宝聚法门。十有德法门。净浣法门。净光行法门。

  • 佛学之宗旨和目的·太虚

    ──十九年春在闽南佛学院讲──现在在院求学的学僧,是从各方云集而来的,其年龄程度以及思想性情等等,当然也决不会一致的 。 可是、有一点是很统一的,就是同住在闽南佛学院,读书、求学。你们须注意!这个佛学院,并不是一般所

  • 佛说天王太子辟罗经·佚名

    僧祐录云关中异经今附秦录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天王太子。名曰辟罗。飞从天来。下至佛所。五体投地。稽首足下。却叉手住。问佛言。普世之人。皆求衣食。七宝诸乐。官爵国土。宁有宝行求人不乎。世尊

  • 胜鬘宝窟卷中(之末)·吉藏

    慧日道场沙门吉藏撰世尊如阿耨大池下。第二就譬广释。大乘凡有二譬。初池譬。明大乘出生多乘。故名为大。二种子譬。明其多乘同依一乘。故得称大。又池譬明其始出生。种子譬辨其终。谓小乘依大乘得增长。又初譬本生于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一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一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大章第二释名者。夫立名不同。如大经云。或有因缘如目连等。或无因缘如桃李等。涅槃亦尔。无有因缘强为立名。止观亦尔强名止观。即此无因名为有因。为众生故随机立称

  • 四六谈麈·谢伋

    一卷。宋谢伋撰。谢伋字景思,上蔡(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少卿。著有《药寮丛稿》、《四六谈麈》。此集为专论骈体文的理论著作。所谓“四六”即指骈体文。谢伋指出“四六之工,在于剪裁”。又说:“三代两汉以前,训诰、誓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