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邪聚品第三十五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人在邪见聚者。有何相像。有何相貌。尔时。诸比丘白世尊言。如来是诸法之王。诸法之尊。善哉。世尊。当与诸比丘而说此义。我等闻已。当奉行之。

世尊告曰。汝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其义。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在邪聚之人。当以五事知之。以见五事则知此人为住邪聚。云何为五。应笑而不笑。应欢喜时而不欢喜。应起慈心而不起慈心。作恶而不耻。闻其善语而不著意。当知此人必住邪聚。若有众生住邪聚者。当以此五事知之。

复次。有众生有住正聚者。有何相貌。有何因缘。

尔时。诸比丘白佛言。如来是诸法之王。诸法之尊。唯愿世尊当与诸比丘而说此义。我等闻已。当奉行之。

世尊告曰。汝等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其义。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在正聚之人。当以五事知之。以见五事则知此人为住正聚。云何为五。应笑则笑。应欢喜则欢喜。应起慈心则起慈心。可耻则耻。闻善著意。当知此人已住正聚。是故。诸比丘。当除邪聚。住于正聚。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来出现世时必当为五事。云何为五。一者当转法轮。二者当度父母。三者无信之人立于信地。四者未发菩萨意使发菩萨心。五者当授将来佛决。若如来出现世时。当为此五事。是故。诸比丘。当起慈心向于如来。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惠施不得其福。云何为五。一者以刀施人。二者以毒施人。三者以野牛施人。四者淫女施人。五者造作神祠。是谓。比丘。有此五施不得其福。

比丘当知。复有五施令得大福。云何为五。一者造作园观。二者造作林树。三者造作桥梁。四者造作大船。五者与当来.过去造作房舍住处。是谓。比丘。有此五事令得其福。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园观施清凉及作好桥梁

河津渡人民并作好房舍

彼人日夜中恒当受其福

戒定以成就此人必生天

是故。诸比丘。当念修行此五德施。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女人有五力轻慢夫主。云何为五。一者色力。二者亲族之力。三者田业之力。四者儿力。五者自守力。是谓女人有此五力。比丘当知。女人依此五力已。便轻慢夫主。设复夫以一力。尽覆蔽彼女人。云何为一力。所谓富贵力也。夫人以贵色力不如。亲族.田业.儿.自守尽不如也。皆由一力。胜尔许力也。

今弊魔波旬亦有五力。云何为五。所谓色力.声力.香力.味力.细滑力。夫愚痴之人著色.声.香.味.细滑之法者。不能得度波旬境界。若圣弟子成就一力。胜尔许力。云何为一力。所谓无放逸力。设贤圣弟子成就无放逸者。则不为色.声.香.味.细滑之所拘系。以不为五欲所系。则能分别生.老.病.死之法。胜魔五力。不堕魔境界。度诸畏难至无为之处。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戒为甘露道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失道为自丧

佛告诸比丘。当念修行而不放逸。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女人有五欲想。云何为五欲想。一者生豪贵之家。二者嫁适富贵之家。三者使我夫主言从语用。四者多有儿息。五者在家独得由己。是谓。比丘。女人有此五事可欲之想。

如是。比丘。我比丘亦有五事可欲之想。云何为五。所谓禁戒.多闻.三昧成就.智慧.智慧解脱。是谓。比丘。有此五事可欲之法。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我生豪族种亦适富贵家

能役使夫主非福不克获

使我饶儿息香华自严饰

虽有此想念非福不克获

信戒而成就三昧不移动

智慧亦成就懈怠而不克

寻欲得道果不由生死渊

愿欲至涅槃懈怠而不克

如是。诸比丘。当求方便。行于善法。除去不善法。渐当前进。无有中悔之心。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时不应向人礼。云何为五。若在偷婆中不应向礼。在大众中不应向礼。又在道路不应向礼。病痛著床不应向礼。若饮食时不应向礼。是谓。比丘。有此五事不应向礼。

复有五事知时之礼。云何为五。不在偷婆中。不在大众中。不在道路。亦不病痛。复非饮食。此应向礼。是故。诸比丘。当作方便。知时之行。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告优头槃。汝今入罗阅城求少温汤。所以然者。如我今日脊患风痛。

优头槃白佛。如是。世尊。是时。优头槃受佛教已。到时著衣持钵。入罗阅城求汤。尔时。尊者优头槃便作是念。世尊有何因缘。使我求汤。如来诸结已尽。诸善普会。然如来复作是语。我今患风。又复世尊不授姓名。当至谁家。

是时。尊者优头槃以天眼观罗阅城男子之类。必应度者。是时。见罗阅城中有长者名毗舍罗先不种善根。无戒.无信.邪见。于佛.法.众与边见共相应。彼便有此见。无施.无与.无有受者。亦复无有善恶果报。无今世.后世.无父.无母。世无沙门.婆罗门等成就者。于今世.后世自身作证而自游化。寿命极短。余五日之后当取命终。又事五道大神。是时。优头槃便作是念。如来必欲度此长者。所以然者。此长者命终之后。当生啼哭地狱中。是时。优头槃便笑。五道大神遥见笑。即隐其形而作人像。来至优头槃所而给使令。是时。尊者优头槃将此使人往至长者门外住。默然不语。

是时。长者遥见有道人在门外立。即时便说此偈。

汝今默然住剃头著袈裟

为欲求何等因由何故来

尔时。优头槃复以此偈报曰。

如来无著尊今日患风发

设有温汤者如来欲洗浴

是时。长者默然不报。是时。五道大神告毗舍罗先曰。长者可以汤相惠。必当获福无量。当得甘露之报。

是时。长者报曰。我自有五道大神。用此沙门为能加益何等事。

是时。五道大神便说此偈。

如来当生时天帝来下侍

更谁出是者能与共俦匹

用五道神为不能有所济

宁供养释师便获大果报

尔时。五道大神复重语长者曰。汝好自守护身.口.意行。汝不知五道大神之威力乎。是时。五道大神即化作大鬼神形。右手执剑语长者曰。今我身者是五道大神。速与此沙门汤。勿足稽留。

是时。长者便作是念。甚奇。甚特。五道大神乃供养此沙门。即以香汤授与道人。复以石蜜授与沙门。

是时。五道大神自执此香汤。共优头槃至世尊所。以此香汤奉上如来。尔时。世尊以此香汤。沐浴身体。风寻时差。更不增剧。

是时。长者后五日便取命终。生四天王中。是时。尊者优头槃闻长者命终。即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优头槃白如来言。此长者命终为生何处。

世尊告曰。此长者命终生四天王中。

优头槃白佛言。此长者于彼命终当生何处。

世尊告曰。于彼命终当生四天王中。三十三天。乃至生他化自在天。于彼命终。复来生四天王中。此长者身。六十劫中不堕恶趣。最后得作人身。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成辟支佛。所以然者。汤施之德。其福乃尔。是故。优头槃。恒念浴众僧。闻说道教。如是。优头槃。当作是学。

尔时。尊者优头槃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不乐修梵行。欲舍禁戒还为白衣。是时。彼比丘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彼比丘白世尊言。我今不乐修于梵行。欲舍禁戒还为白衣。

世尊告曰。汝今何故不乐修梵行。欲舍禁戒还为白衣。

比丘报曰。我今心意炽盛。身中火燃。若我见女人时。端正无双。我尔时便作是念。使此女人与我共交。又复作是念。此非正法。设我从此心者。则非正理。我尔时复作是念。此是恶利。非为善利。此是恶法。非为善法。我今欲舍禁戒还为白衣。沙门禁戒实不可犯。我于俗人中可分檀布施。

世尊告曰。夫为女人有五种恶。云何为五。一者秽恶。二者两舌。三者嫉妒。四者嗔恚。五者无反复。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非喜由财义现善内怀毒

坏人趣道善如鹰舍污池

是故。比丘。当除不净之想。思惟净观。比丘思惟净观已。尽断欲爱.色爱.无色爱.尽断无明.憍慢。汝今。比丘。欲从何生。为从发生。然发恶露不净。皆由幻化诳惑世人。手.爪.齿.形体之属。乃无净处。何者是真。何者是实。从头至足皆悉如是。肝.胆.五藏.有形之物。无一可贪。何者是真。汝今。比丘。欲从何生。汝今善修梵行。如来正法必当尽苦。人命极短不久存世。虽复极寿不过百岁。所出无几。

比丘当知。如来出世。甚为难值。闻法亦难。受四大形。亦复难得。诸根具足。亦复难得。得生中国。亦复难值。与善知识相遭。亦复难得。闻法亦难。分别义理。亦复难得。法法成就。此事亦难。汝今。比丘。设与善知识从事者。便能分别诸法。亦当与人广演其义。设当闻法已。则能分别。能分别法已。则能说其义。无有欲想.嗔恚.愚痴之想。以离三毒。便脱生.老.病.死。我今粗说其义。

尔时。彼比丘从佛受教。便从坐起。礼世尊足。便退而去。

是时。彼比丘在闲静之处。思惟其法。所以族姓之子剃除须发。出家学道。欲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尔时。彼比丘便成阿罗汉。

尔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阿难.多耆奢时到。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是时。多耆奢在一巷中见一女人。极为端正。与世奇特。见已。心意错乱。不与常同。

是时。多耆奢即以偈向阿难说。

欲火之所烧心意极炽然

愿说灭此义多有所饶益

是时。阿难复以此偈报曰。

知欲颠倒法心意极炽然

当除想像念欲意便自休

是时。多耆奢复以偈报曰。

心为形之本眼为候之原

睡卧见扶接形如乱草萎

是时。尊者阿难即前进。以右手摩多耆奢头。尔时。即说此偈。

念佛无贪欲度彼欲难陀

睹天现地狱制意离五趣

是时。多耆奢闻尊者阿难语已。便作是说。止。止。阿难。俱乞食讫。还至世尊所。

是时。彼女人遥见多耆奢便笑。时。多耆奢遥见女人笑。便生此想念。汝今形体骨立皮缠。亦如画瓶。内盛不净。诳惑世人。令发乱想。尔时。尊者多耆奢观彼女人。从头至足。此形体中有何可贪。三十六物皆悉不净。今此诸物为从何生。是时。尊者多耆奢复作是念。我今观他形。为不如自观身中。此欲为从何生。为从地种生耶。水.火.风种生耶。设从地种生。地种坚强不可沮坏。设从水种生。水种极濡不可获持。设从火种生。火种不可获持。设从风种生。风种无形而不可获持。是时。尊者便作是念。此欲者。但从思想生。

尔时。便说此偈(上文火种类余应少二字本同未详)。

欲我知汝本但以思想生

非我思想汝则汝而不有

尔时。尊者多耆奢又说此偈。如思惟不净之想。即于彼处有漏心得解脱。

时。阿难及多耆奢出罗阅城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多耆奢白世尊言。我今快得善利以有所觉。

世尊告曰。汝今云何自觉。

多耆奢白佛言。色者无牢。亦不坚固。不可睹见。幻伪不真。痛者无牢。亦不坚固。亦如水上泡。幻伪不真。想者无牢。亦不坚固。幻伪不真。亦如野马。行亦无牢。亦不坚固。亦如芭蕉之树。而无有实。识者无牢。亦不坚固。幻伪不真。重白佛言。此五盛阴无牢。亦不坚固。幻伪不真。

是时。尊者多耆奢便说此偈。

色如聚沫痛如浮泡想如野马

行如芭蕉识为幻法最胜所说

思惟此已尽观诸行皆悉空寂

无有真正皆由此身善逝所说

当灭三法见色不净此身如是

幻伪不真此名害法五阴不牢

已解不真今还上迹

如是。世尊。我今所觉正谓此耳。

世尊告曰。善哉。多耆奢。善能观察此五盛阴本。汝今当知。夫为行人当观察此五阴之本。皆不牢固。所以然者。当观此五盛阴时。在道树下成无上等正觉。亦如卿今日所观。

尔时。说此法时。坐上六十比丘漏尽意解。尔时。尊者多耆奢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僧迦摩长者子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长者子白佛言。唯愿世尊听在道次。

是时。长者子即得为道。在闲静之处。克己修行。成其法果。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出家学道。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是时。僧迦摩便成阿罗汉。是时。在闲静之处。便生此念。如来出现甚为难遇。多萨阿竭时时乃出。亦如优昙钵花时时乃出。此亦如是。如来出现于世时时乃有。一切行灭亦复难遇。出要亦难。爱尽.无欲.涅槃。此乃为要。

尔时。僧迦摩妇母闻女婿作道人。不复著欲。舍于家累。又捐我女。如弃聚唾。尔时。此母往至女所。而语女曰。汝婿实作道乎。

其女报曰。女亦不详为作道不耶。

其老母曰。汝今可自庄严著好衣裳。抱此男.女。往至僧迦摩所。尔时。母及女共相将至僧迦摩所。尔时。尊者僧迦摩在一树下结加趺坐。是时。妇.母二人在前。默然而立。

是时。老母及女观僧迦摩从头至足。而语僧迦摩曰。汝今何故不与我女共语乎。今此儿女由汝而生。汝今所为实为非理。人所不许。汝今所思惟者。非是人行。

是时。尊者僧迦摩即时便说此偈。

此外更无善此外更无妙

此外更无是善念无过是

是时。妇母语僧迦摩曰。我女今有何罪。有何非法。今何故舍之出家学道。

是时。僧迦摩便说此偈。

臭处不净行嗔恚好妄语

嫉妒心不正如来之所说

是时。老母语僧迦摩曰。非独我女而有此事。一切女人皆同此耳。舍卫城中人民之类。见我女者。悉皆意乱。欲与交通。如渴欲饮。睹无厌足。皆起想著。汝今云何舍之学道。方更谤毁。设汝今日不用我女者。汝所生男.女。还自录之。

尔时。僧迦摩复说此偈。

我亦无男女田业及财宝

亦复无奴婢眷属及营从

独步无有侣乐于闲静处

行作沙门法求于正佛道

有男有女者愚者所习行

我常无我身岂有男女哉

是时。妇.母.男.女闻说此偈已。各作是念。如我今日观察此意。必不还家。复更观察从头至足。长叹息已。前自长跪。而作是语。设身.口.意所造非法者。尽共忍之。即绕三匝而退所在。

是时。尊者阿难到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遥见老母及女而问之曰。向者颇见僧迦摩乎。

其老母报曰。虽见亦不为见。

阿难报曰。颇共言语乎。

老母报曰。虽共言语。不入我意。

是时。尊者阿难便说此偈。

欲使火生水复使水生火

空法欲使有无欲欲使欲

是时。尊者阿难乞食已。还诣祇树给孤独园。往至僧迦摩所。在一面坐。语僧迦摩曰。已知如真法乎。

僧迦摩报曰。我已觉知如真法也。

阿难报曰。云何觉知如真法乎。

僧迦摩报曰。色者无常。此无常义即是苦。苦者即无我。无我者即是空也。痛.想.行.识皆悉无常。此无常义即是苦。苦即无我。无我者即是空也。此五盛阴是无常义。无常义者即是苦义。我非彼有。彼非我有。是时。僧迦摩便说此偈。

苦苦还相生度苦亦如是

贤圣八品道乃至灭尽处

更不还此生流转天人间

当尽苦原本永息无移动

我今见空迹如佛之所说

今得阿罗汉更不受胞胎

是时。尊者阿难叹曰。善哉。如真之法善能决了。

是时。阿难便说此偈。

善守梵行迹亦能善修道

断诸一切结真佛之弟子

尔时。阿难说此偈已。即从坐起而去。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尔时。阿难以此因缘。具白世尊。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欲平等论阿罗汉。当言僧迦摩比丘是也。能降伏魔官属者。亦是僧迦摩比丘。所以然者。僧迦摩比丘七变往降魔。今方成道。自今已后。听七变作道。过此限者。则为非法。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比丘能降伏魔。今方成道者。所谓僧迦摩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猜你喜欢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卷之下·元来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一·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五(论本第五十六七八九六十)·窥基
  卷二目·徐昌治
  卷第一·佚名
  漆园指通卷之一·净挺
  自序·祩宏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一·佚名
  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佚名
  法句譬喻经地狱品第三十·佚名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拾遗序·佚名
  怎样发心报恩·太虚
  卷四百七十一·佚名
  卷第十一·宗密
  大智度論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蒋捷·唐圭璋

      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咸淳十年(1274)进士。自号竹山,遁迹不仕。有竹山词。   贺新郎   秋晓   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

  • 参寥集补钞·管庭芬

    参寥集补钞道潜余初入智果院苏翰林率宾客相送者十六人各赋诗一章用圆觉经云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为韵得以字秦山屹天下,四海同仰止。我公命世英,突兀等于是。胸中廓汉秋,皎绝微云滓。当年事危言,轩冕如脱屣。

  • 卷一百八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五李白【补遗】鞠歌行【以下见文苑英华】丽莫似汉宫妃谦莫似黄家女黄女持谦齿髪高汉妃恃丽天庭去人生容德不自保圣人安用推天道君不见蔡泽嵌枯诡怪之形状大言直去秦丞相又不见田千秋

  • 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陈寿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

  • 卷七十三·志第二十四·祭祀二·宋濂

        ◎祭祀二   ○郊祀下   仪注之节,其目有十:   一曰斋戒。祀前七日,皇帝散斋四日于别殿,致斋三日,其二日于大明殿,一日于大次,有司停奏刑罚文字。致斋前一日,尚舍监设御幄于大明殿西序,东向。致斋之日质明

  • 卷二百四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张廷玉

        杨涟 左光斗 魏大中 周朝瑞 袁化中顾大章 王之寀   杨涟,字文孺,应山人。为人磊落负奇节。万历三十五年成进士,除常熟知县。举廉吏第一,擢户科给事中,转兵科右给事中。   四十八年,神宗疾,不食且半月,皇太

  • 卷五十五 志三十·赵尔巽

      ◎地理二   △奉天   奉天:禹贡青、冀二州之域。舜析其东北为幽、营。夏仍青、冀。商改营州。周,幽州。明,辽东都指挥使司。清天命十年三月,定都沈阳。天聪八年,尊为盛京。顺治元年,悉裁明诸卫所,设内大臣、副都统,及

  • 第五十五回 平叛军太尉建功 保孱王邻封乞命·蔡东藩

      却说吴楚两王,闻得粮道被断,并皆惊惶,欲待冒险西进,又恐梁军截住,不便径行。当由吴王濞打定主意,决先往击周亚夫军,移兵北行。到了下邑,却与亚夫军相值,因即扎定营盘,准备交锋。亚夫前次回驻昌邑,原是以退为进,暗遣弓高侯韩

  • 提要·解缙

    【臣】等谨案古今列女传三巻明解缙等奉勅撰先是明太祖孝慈皇后马氏每聴女史读书至列女传谓宜加讨论因请于帝命儒臣攷订未就永乐元年成祖既追上马后尊諡册寳仁孝皇后徐氏复以此书为言因命缙及黄淮胡广胡俨杨荣金幼孜杨

  • 夜行第三·鹖冠子

    天文也,地理也,月刑也,日德也,四时检也,度数节也,阴阳气也。五行业也,五政道也,五音调也,五声故也,五味事也,赏罚约也。此皆有验,有所以然者,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成功遂事,莫知其状。图弗能载,名弗能举。强为之说曰:芴乎芒乎,中

  • 泾野子内篇卷二十三·吕柟

    太学语宗师曰读经者不可不读十三经注疏其书皆汉儒所作其源流皆自孔门授将来学得其真所宜参考以求其义监中诸生之有过者宗师痛惩其罪压拨或至三次及其改也则又甚恕与之更始待之如初压拨者又皆与刋除诸生拨歴拜辞宗师

  • 春秋左传谳卷四·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谳卷四    宋 叶梦得 撰宣公元年春公子遂如齐逆女元年春王正月公子遂如齐逆女尊君命也三命之大夫未有不氏者遂氏公子久矣何独于此为尊君命乎盖传不知一事再见卒名之例但见后书遂以夫人妇姜

  • 卷九·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九钱塘程川撰易九上经二问易传乾卦引舜事以证之当初若逐卦引得这般事来证大好看曰便是当时不曾计防得乆之曰经解说洁净精微易之教也不知是谁做伊川却不以为然据某看此语自说得好盖易之书诚

  • 卷第六十三·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六十三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十一 【经】佛子菩萨住此第八地以大方便善巧智所起无功用觉慧观一切智智所

  • 贤首五教仪卷第五·续法

    清浙水慈云沙门 灌顶续法 集录七拣别观智亦即以法界无障碍心为智。但迷时名本觉智悟时名始觉智证时名圆觉智此三位中复有三智察事名无量方便智照理名一道真实智理事浑融名权实无碍智体亦现前知见不离知见起观智故。

  • 太师诚意伯刘文公集·刘基

    诗文别集。简称《诚意伯文集》元明之际刘基撰。刘著有《郁离子》、《天说》、《春秋明经》及序、记、诗文等,后人编为此集,共20卷。《天说》中谓人生来禀受“以理为心”的“正气”,故性本善。恶则是由“邪气”所致,而“邪

  • 晋真人语录·佚名

    包括语录、答问、诗词、颂并录王嚞《修仙了性秘诀》。阐述全真道性命双修之真功和济贫拔苦之真行。称王嚞为祖师并有《答马师父十四问》。蜂屋邦夫《金代道教研究》称晋真人为王重阳同时之前辈道士柳存仁《读蜂屋邦夫

  • 千金记·沈采

    传奇剧本。明沈采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能品”,说:“韩信事,佳。写得豪畅。内插用北剧。但事业有余,闺阃处大寥落,且旦是增出。只入虞姬、漂母,亦何不可?”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以此剧入“雅品”,说:“纪楚、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