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泰伯第八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禅解】

“三让”,究竟让也;“以天下让”,以天下之故而行让也.此时文王已生,纣亦初生,泰伯预知文王之德,必能善服事殷,救纣之失,故让国与之,令扶商之天下。是故文王之至德,人皆知之;泰伯之至德,又在文王之先,而人罔克知也。至于文王既没,纣终不悛,至使武王伐纣,则非泰伯之所料矣。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禅解】

此二节正是敦厚以崇礼的注脚。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禅解】

即明且哲,以保其身。推而极之,则佛临涅荻时,披衣示金身,令大众谛观,亦是此意,但未可与著相愚人言也。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禅解】

三个“斯”字,皆是诚于中,形于外,不假勉强。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禅解】

在颜子分中,直是无能,无多,本无,本虚,本不见有犯者,犯事及受犯者,但就曾子说他,便云“以能问于不能”等耳。若见有能,便更无问于不能之事,乃至若见有犯,纵使不报,亦非不校矣。

卓吾云:不但想他人前日而已, 自家今日亦要下手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禅解】

有才有德,故是君子。末二句是赞体,非设为问答。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禅解】

“弘毅”二字甚妙。横广竖深,横竖皆不思议,但“死而后已”四字甚陋。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便是死而不已。又云:“未知生,焉知死?”便是死生一致。故知曾子只是世间学问,不曾传得孔子出世心法。孔子独叹颜回好学,良不诬也。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禅解】

读《诗》而不能兴,读《礼》而不能立,习《乐》而不能成,何用《诗》、《礼》、《乐》耶?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禅解】

若但赞一乘,众生没在苦,故不可使“知之”。机缘若熟,方可开权显实。“不可”二字,正是观机之妙。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禅解】

卓吾云:无周公之才美而骄吝者,岂不愧死!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禅解】

信得人人可为圣贤,名“笃信”。立地要成圣贤,名“好学”。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名“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四句,正是“守死善道”注脚,正从“笃信好学”得来。“邦有道”节,正是反显其失。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禅解】

约事,即是素位而行,不愿乎外。约观,节是随境炼心,不发不观。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禅解】

大家要自己简点,勿堕此等坑堑。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禅解】

无天下者,亦非“巍巍”,巢、许是也。有天下者,亦非“巍巍”,寻常贤君是也。“有天下而不与”,方为不可思议。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禅解】

卓吾云:末节正是则天实际处。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禅解】

叹“才难”而赞“至德”,正因“德难”,故“才难”耳。倘纣有圣德,则武王并九人,方将同为纣之良臣,又何至以“乱臣”称哉!“亢龙有悔”,武王之不幸也甚矣!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禅解】

如此方“无间然”,为君者,可弗思乎?

猜你喜欢
  里仁篇·孔子
  训子篇 第十 凡十七条·范立本
  做一个通才·孔子
  经济文衡续集卷八·佚名
  第二部分·毛公
  卷四·
  如来品第十三·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四·欧阳竟无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三·欧阳竟无
  卷第九·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二·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偈后记·李叔同
  阴持入经卷下·佚名
  诸法集要经卷第二·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494 ·佚名

    张耒 夏日十二首 谢守常搜句,陶潜亦效官。 傍溪分水细,过巘得天宽。 布种随蔬陇,寻香到药栏。 野装儿稚笑,绳屦鹿衣冠。 【卷19】 张耒 夏日十二首 久与山川约,那无风月情。 经营原阔

  • 杂传第三十四·欧阳修

    ○赵在礼赵在礼,字干臣,涿州人也。少事刘仁恭为军校,仁恭遣佐其子守文袭取沧州,其后守文为其弟守光所杀,在礼乃奔于晋。庄宗时,为效节指挥使,将魏兵戍瓦桥关。还至贝州,军士皇甫晖作乱,推其将杨仁晟为首,仁晟不从,杀之;又推一小校

  • 圣安本纪上·顾炎武

      顾炎武撰  圣安皇帝,神宗显皇帝第二子福恭王之长子,讳由崧,母曰某氏。初封德昌王,进封世子。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陷河南府,恭王薨,世子出走怀庆;十六年七月,嗣封福王。  十七年三月,京师失守;四月己巳,烈皇帝凶问至南京

  • 石匮书后集卷第三十二·张岱

    乙酉殉难列传(有总论)烈矣哉,门户之祸人国家也!我明之门户,日久日甚:万曆之时,有门户科道;天启之时,有门户宦官;崇祯之时,有门户宰相;弘光之时,有门户天子。夫天子未尝有以门户称者;称之,自弘光始。盖弘光为福王世子,「梃击」、「妖书

  • 后汉书补逸卷十二·姚之骃

    谢承后汉书第四张磐张磐字子石为庐江太守浔阳令尝饷一奁甘其子年七岁就取一枚磐夺付外卒因私以两枚与儿磐鞭卒曰何故行赂于吾子【案磐之鞭卒真得谨小慎微之意范阙】磐以操行清亷见称守庐江时京师谚曰闻清白张子石晋文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三·佚名

    万历四十四年三月辛未朔 孝肃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官祭 裕陵○逮原任电白知县周玄暐下狱玄暐直隶昆山人罢官家居雄于赀而好讥议所著泾林续纪牵涉时事凡官司之莅其土者率加讦诋即事干宫禁亦书之会与邑令忤乡人乘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一十二·佚名

    万历三十三年八月癸卯朔升尚宝司卿吴华为太仆寺少卿南京户部郎中陈梦琛为贵州思州府永平府同知王皞如为贵阳府各知府○降原任兵部郎中龚云致为河南汝州知州○升河南佥事延伦为本省河北道参议以三年考满为按臣方大美所

  • 卷之三百十一·佚名

    光绪十八年。壬辰。五月。戊午朔。上御太和殿传胪。授一甲三人刘福姚为翰林院修撰。吴士鉴、陈伯陶、为编修。赐进士及第。二甲恽毓嘉等一百三十二人。赐进士出身。三甲饶宝书等一百八十二人。赐同进士出身。  ○

  • 第五七告示光绪八年正月十七日一一二○七-一八·佚名

    新竹知县徐告示:遇大差临境,挑夫店、轿夫店须认真办理钦加同知衔、调授新竹县正堂徐为出示晓谕事。案据一快站堂役戴传禀称:「窃查本衙门,原设有挑夫、轿夫,以应大宪按临,扛挑物件。兹各站尖宿地方,虽有

  • 卷四·吴缜

    ●钦定四库全书新唐书纠谬卷四(宋)吴缜 撰○四曰自相违舛王瓌恭宪太后弟乃以爲惠安太后弟以三月二日爲中和日太宗纪享年差三岁杜佑所终之官与桑道茂传不同明皇帝公主数多一人穆宗纪始封与宪宗纪异建王已改名而薨时犹书

  • 丁好礼传·宋濂

    丁好礼字敬可,真定蠡州人。精于音律书算。初试用于户部,举为中书椽,授与户部主事。提升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回户部为员外。拜监察御史后,又入户部为郎中,升侍郎。任京畿漕运使时,曾建议设漕运机构于通州,很注重漕运的利弊,著为

  • 第八章 懿僖无为,唐室衰败·吕思勉

    第一节 骄奢淫逸的懿宗僖宗《旧书•帝纪》赞,谓唐之亡决于懿宗,以其时云南侵寇不息,调兵运饷,骚动甚巨,加以庞勋起义,“徐寇虽殄,河南几空”。《旧书•懿宗纪》。又引起黄巢起义也。然以唐中叶后藩镇之跋扈人民,终必至怯于公

  • 丁玲女士失踪·沈从文

    近月来在中国发生了一件稀奇的事情,就是作家丁玲女士失踪的消息。这件事自从报纸传出后,从各方面探听,皆无这个人的下落。据外报的消息,则丁玲女士的失踪,出于政府特务机关的诱捕,用的是绑票形式捕去,捕去之后,从此即无踪迹。

  • 王正廷·周诒春

    王正廷 字儒堂。年三十五岁。生于浙江寗波。已婚。子二。女三。初学于天津北洋大学。光緖三十三年。自费游美。入米西根大学。习普通文科。宣统二年。入耶路大学。得学士学位。入耶路大学院一年。被选入某名誉学会。

  • 卷四五·邱濬

    ▲王朝之礼(上) 《通典》:周制,天子有四朝,一曰外朝,秋官朝士掌之;二曰中门,夏官司士正其位,朝夕视政;三曰内朝,亦谓路寝之朝,正朝视事毕,退适路寝听政;四曰询事之朝,小司寇掌其政以致万人而询焉。 臣按:天子路寝

  • 经说卷六·熊朋来

    宋 熊朋来 撰大小戴礼记总论大小戴礼记大小戴记见存一百二十七篇大戴第一篇第三十九末篇第八十一中间乃有两篇七十三而缺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六十一篇目紊乱尚如此况经文乎小戴删取为今礼记其余篇帙散漫不复顾矣曽子

  • 卷十·朱朝瑛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略记卷十   明 朱朝瑛 撰昭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昭公之立必非子野之命使子野有命穆叔安得而阻之说者以为内有所承故书即位者非也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

  • 宗镜录卷第五十九·延寿

    夫有为无为二门。为当是一是异。答。非一非异。非泯非存。何者。若是一者。仁王经不应云。诸菩萨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悉皆成就。又维摩经云。菩萨不尽有为。不住无为等。二义双明。岂是一耶。若是异者。般若经。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