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普达王经

失译人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一时众祐游于闻物国只氏之树给孤独聚。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夫延国王。号名普达。典领诸国。四方贡献。王身奉佛尊法。未尝偏抂。常有慈心。愍伤愚民。不知三尊。每当斋戒。辄登高观烧香。还头面著地。稽首为礼。国中臣民。怪王如此。自共议言。王处万民之尊。远近敬伏。发言人从。有何请欲。毁辱威仪。头面著地。群臣数数共议。欲谏不敢。王敕臣下。使严当行。王即与吏民数千人。始出宫未远。忽见一道人。王便下车却盖。住其群从。头面著地。为道人作礼。寻从而还。施设饭食。遂不成行。群臣于是乃谏言。大王至尊。何宜于道路为此乞丐道人。头面著地。天下尊贵。唯有头面加为国主。不与他同。王便敕臣下。令求死人头及牛马猪羊头。臣下即遍行求索。历日乃得还。白王言。前被教求死人头及六畜头。今悉已得。王言。于市卖之。臣下即使人卖之。牛马猪羊头。皆已售。但当有人头未售。王言。贱贵卖之。趣使其售。如其不售。便以丐人。如是历日。卖既不售。丐人又无取者头皆膀胀臭处不可近。王便大怒。语臣下言。卿曹前谏言。人头最贵。不可毁辱。头面著地礼道人。今使卖六畜头皆售。人头何故丐人无取者。王即敕臣下。严驾当出。到城外旷泽中有所问。群臣人民莫不振悚。未知王趣。王即导从出到城外。告群臣言。卿宁识。吾先君时。有小儿常执持盖者不。臣下对曰。实识有之。王言。今此儿何所在。对曰。亡已久远。乃历十七年。王言。此儿为人善恶何如。对言。臣等常睹。其承事先王。斋戒恭肃。诚信自守。非法不言。王告诸臣。今若见此儿在时所著衣服。宁识之不。诸臣对曰。虽自久远。臣故识之。王顾使边。从急还内藏。觅取前亡儿衣来。须臾衣至。王曰。此宁是不。臣下对曰。实是其衣。王曰。今傥见儿身为识之不。臣下皆默。然良久对曰。臣自惧蔽闇卒睹不别。王始欲说其本变。前所见道人来到。王大欢喜。起头面著地。为道人作礼。臣下莫不欢喜。道人就座。王叉手白言。吾前卒于道路见道人。旋从而还。并为臣民所见讥怪。谏言人头面最为尊贵。加为国君万姓之主。四方归向。何所请欲。为乞丐道人。头面作礼。吾时敕令。六畜头及与人头。俱于市卖之。六畜头皆售。有人头无买者。丐人又不取。而是曹所珍贵。今故严出亦欲示其本末。有幸之愿。道人屈威。愿为此国臣民。开导愚痴。令知真法。导现桥梁。道人即为臣下说王本变。欲知王者。本是先王时。执盖小儿。常随先王。斋戒一日。奉行正法。清净守意。不犯诸恶。其后过世。魂神还生。为王作子。今致尊贵。皆由宿行斋戒所致。臣下大小。莫不佥然。曰吾等幸遇得睹道人。愿遂哀愍愚朦。乞为弟子。道人告诸臣民。吾有大师。当从受问。诸臣报言。愿闻大师何所施行。皆尽年命。傥一亲奉受其法言。道人告言。我师号曰。佛身能飞行。顶有圆光。分身散体。变化万端。奇相三十二。姿好八十章。典领天地。万有二千独步三界莫与齐伦。门徒清洁号为沙门。其所教授度脱不唐。臣下即启道人。佛宁可得见不。道人报言。甚善当往启尊。臣下问道人言。佛今所在。去是几何。道人报言乃六千余里。语言须臾顷。道人便飞到舍卫国。具以启佛。彼国人民。甚可愍伤。今皆诚心。愿欲见佛。唯垂大慈。开示真道。佛则默然。呼告阿难。敕诸比丘。明日当到夫延国。阿难宣佛教。还白佛言。明日行仪式云何。佛言。临至当现威神到。时佛即与诸比丘俱。未到数十里。王及群臣。皆随道人。持华香出城迎佛。睹佛威灵。喜惧交并。五体投地。稽首为礼迎佛上殿就座。王前长跪叉手白佛言。劳屈世尊并及众僧。远来到此。王及臣下恐惧不办。佛知其意。即语阿难尔告王。莫忧不办。佛所至到。岂有所乏。王尽心供设。手自斟酌饭食。已行澡水。咒愿毕讫。佛笑口中五色光出。阿难正衣服。为佛作礼。白佛言。佛不妄笑。将有所说。佛言。欲知普达王及道人本末不。阿难言。愿闻其事。佛言。乃昔摩诃文佛时王为大姓家子。其父供养三尊父命子传香。时有一侍使。意中轻之。不与其香。罪福响应故获其殃。虽暂为驱使。奉法不忘。今得为王。典领人民。当知是趣其所施设。慎勿不平。道人本是侍使。时不得香。虽不得香。其意无恨。即誓言。若我得道。当度此人福愿果合。今来度王并及人民。王闻佛说其本末意解。即得须陀洹。国中人民。闻经皆受五戒十善。以为常法。是时四辈弟子。闻经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

  普达王经

猜你喜欢
  卷第二·本谧
  阿弥陀经义述·慧净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七·佚名
  僧宝正续传卷第三·祖琇
  佛地经论卷第七·佚名
  十六、钟声七条·慧开
  卷第三十·霁仑超永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二·唐慧琳
  牧雲和尚七會餘錄目錄·牧云通门
  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佚名
  卷三十一·佚名
  覆朱幸觉居士书·太虚
  唯识三十论要释·佚名
  卷第四·佚名
  高僧傳卷第十一·慧皎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五言古诗·林逋

    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山壑气相合,旦暮生秋阴。松门韵虚籁,铮若鸣瑶琴,举目群状动,倾耳百虑沉。按部既优游,时此振衣襟。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飘飘白猿声,答我雅正吟。经台复丹井,扪萝尝遍临。鹤盖青霞映,玉趾苍苔侵。温

  • 第二折·郑廷玉

    (正末上,云)自家刘均佐。自从领了师父法旨,在这后花园中结下一个草庵,每日三顿素食,则念南无阿弥陀佛,过日月好疾也呵!(唱) 【南吕】【一枝花】恰才那花溪飞燕莺,可又早莲浦观鹅鸭。不甫能菊天飞塞雁,可又早梅岭噪寒鸦。我想

  • 卷九·陈耀文

    钦定四库全书 花草稡编卷九 明 陈耀文 辑 小令 少年游          晏同叔 重阳过後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栏向晓芙蓉妖艶特地鬭芳新 霜前月下斜红淡蘂明媚欲囬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二 霜华满树兰雕

  • 御选宋诗卷三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三十七五言律诗三苏辙寒食逰南湖绕郭春水满被堤新栁黄官池无禁约野艇得飞扬浪泛歌声逺花浮酒气香晚风归棹急细雨湿红妆次韵子瞻饮道者院池上雨气凉侵殿河流渗入池黄粱瀹鱼子白酒泻鵞儿风细初生

  •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司马迁

    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为大夫。卜

  • 志第五十 艺文四·欧阳修

    丁部集录,其类三:一曰《楚辞》类,二曰别集类,三曰总集类。凡着录八百一十八家,八百五十六部,一万一千九百二十三卷;不着录四百八家,五千八百二十五卷。王逸注《楚辞》十六卷刘杳《离骚草木虫鱼疏》二卷杨穆《楚辞九悼》一卷郭

  • 俭约第十八·吴兢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七·杨仲良

      真宗皇帝   封泰山天书附   太平兴国八年六月,兖州泰山父老及瑕邱等七县民四千七百九十三人诣阙请封禅,观察判官廖文铎护送之。上谦逊不允,各赐束帛遣还。雍熙元年四月乙酉,泰山父老千余人复诣阙请封禅。戊子,群臣

  • 六一五 山东巡抚国泰奏汇解违碍书籍并分缮清单呈览折(附清单二)·佚名

    六一五 山东巡抚国泰奏汇解违碍书籍并分缮清单呈览折(附清单二)乾隆四十四年四月二十日山东巡抚臣国泰跪奏,为查收违碍书籍,汇行解缴,恭折具奏事。窃照违碍书籍,攸关风俗人心,未便片纸只字留存。臣凛遵谕旨,严饬地方各官,无分

  • 傅竖眼传·李延寿

    傅竖眼,原本是清河县人。祖父傅融,渡过黄河向南迁徙,在磐阳定居下来,被乡人们所尊重。他性情豪爽,生有三个儿子:灵庆、灵根、灵越,都很有才干。傅融十分自负,说自己可以称雄当世。他曾对人说:“我昨天做了一个梦:有一匹骏马,没有

  • 源乾曜传·刘昫

    源乾曜,相州临漳人。隋朝比部侍郎源师的孙子。父源直心,高宗时曾任司刑太常伯,因犯错误流配岭南而去世。乾曜中进士,在景云年中(710),任谏议大夫。当时公卿百官三九射礼已久废,源乾曜却上疏道:“圣王教天下百姓,必制礼来正人

  • 卷四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四十四宾礼外藩亲王见宗室亲王之礼宾及门王府属官入告主人降阶迎宾辞主人升宾从宾入门而右西位东面主人入门而左东位西面各行二跪六叩礼毕即席序坐位如之宾之从官阶上二跪六叩兴入右门随坐

  • 贤劫经卷第三·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持品第九  佛告喜王菩萨。何谓闻持度无极有六事。见众穷厄不能自济。若宣法施。伏已致宝使众人闻。是曰布施。常以德本众善之行。既自身行复劝他人。若闻不持致大财富。是曰持戒。若闻善

  •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五·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七子摄颂曰。外道覆认衣  作记死时施有五种亲友  得法独应行尔时佛在王舍城住竹林园。时摩揭陀主影胜大王。闻说妙法得见谛已。遂与八万诸天子众。并摩揭陀国长者居士婆罗门等过百

  • 第六 梵天相应·佚名

    第一 梵天品[一]第一 劝请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优留毗罗尼连禅河边之阿阇波罗尼俱律陀树下。时,已成等正觉。二时,世尊独坐禅思,而起此思惟。三依我所证得此法,甚深难见、难悟。寂静微妙,超越思念之领域。深妙唯贤者始知

  • 神相铁关刀·陈抟

    相术书。假托宋陈抟撰。山阴梧冈山人订。为近世坊间流行的相书之一。为江湖术士所习用。《神相铁关刀》涵盖了相学的四大类基本内容:一是基础类,包括十三部位、流年运气、五星六曜、五岳四渎等;二是综合类,包括精神、气象

  • 异辞录·刘体智

    本书为“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的一种,以杂记的方式介绍晚清京师的各种掌故,作者记事,大多直笔无隐,对当时要人显宦,颇有抨击。因作者系清季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大学士孙家鼎之婿,在京生活十余年,所叙均

  • 大正句王经·佚名

    佛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即中阿含蜱肆王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