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七十三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

尔时,善财童子往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所,见彼夜神在大众中,坐普现一切宫殿摩尼王藏师子之座,普现法界国土摩尼宝网弥覆其上,现日、月、星宿影像身,现随众生心普令得见身,现等一切众生形相身,现无边广大色相海身,现普现一切威仪身,现普于十方示现身,现普调一切众生身,现广运速疾神通身,现利益众生不绝身,现常游虚空利益身,现一切佛所顶礼身,现修习一切善根身,现受持佛法不忘身,现成满菩萨大愿身,现光明充满十方身,现法灯普灭世暗身,现了法如幻净智身,现远离尘暗法性身,现普智照法明了身,现究竟无患无热身,现不可沮坏坚固身,现无所住佛力身,现无分别离染身,现本清净法性身。

时,善财童子见如是等佛刹微尘数差别身,一心顶礼,举体投地,良久乃起,合掌瞻仰,于善知识生十种心。何等为十?所谓:“于善知识生同己心,令我精勤办一切智助道法故;于善知识生清净自业果心,亲近供养生善根故;于善知识生庄严菩萨行心,令我速能庄严一切菩萨行故;于善知识生成就一切佛法心,诱诲于我令修道故;于善知识生能生心,能生于我无上法故;于善知识生出离心,令我修行普贤菩萨所有行愿而出离故;于善知识生具一切福智海心,令我积集诸白法故;于善知识生增长心,令我增长一切智故;于善知识生具一切善根心,令我志愿得圆满故;于善知识生能成办大利益心,令我自在安住一切菩萨法故,成一切智道故,得一切佛法故。”是为十。

发是心已,得彼夜神与诸菩萨佛刹微尘数同行。所谓:同念,心常忆念十方三世一切佛故;同慧,分别决了一切法海差别门故;同趣,能转一切诸佛如来妙法錀故;同觉,以等空智普入一切三世间故;同根,成就菩萨清净光明智慧根故;同心,善能修习无碍功德,庄严一切菩萨道故;同境,普照诸佛所行境故;同证,得一切智照实相海净光明故;同义,能以智慧了一切法真实性故;同勇猛,能坏一切障碍山故;同色身,随众生心示现身故;同力,求一切智不退转故;同无畏,其心清净如虚空故;同精进,于无量劫行菩萨行无懈倦故;同辩才,得法无碍智光明故;同无等,身相清净超世间故;同爱语,令一切众生皆欢喜故;同妙音,普演一切法门海故;同满音,一切众生随类解故;同净德,修习如来净功德故;同智地,一切佛所受法錀故;同梵行,安住一切佛境界故;同大慈,念念普覆一切国土众生海故;同大悲,普雨法雨润泽一切诸众生故;同身业,以方便行教化一切诸众生故;同语业,以随类音演说一切诸法门故;同意业,普摄众生置一切智境界中故;同庄严,严净一切诸佛刹故;同亲近,有佛出世皆亲近故;同劝请,请一切佛转法錀故;同供养,常乐供养一切佛故;同教化,调伏一切诸众生故;同光明,照了一切诸法门故;同三昧,普知一切众生心故;同充遍,以自在力充满一切诸佛刹海修诸行故;同住处,住诸菩萨大神通故;同眷属,一切菩萨共止住故;同入处,普入世界微细处故;同心虑,普知一切诸佛刹故;同往诣,普入一切佛刹海故;同方便,悉现一切诸佛刹故;同超胜,于诸佛刹皆无比故;同不退,普入十方无障碍故;同破闇,得一切佛成菩提智大光明故;同无生忍,入一切佛众会海故;同遍一切诸佛刹网,恭敬供养不可说刹诸如来故;同智证,了知彼彼法门海故;同修行,顺行一切诸法门故;同希求,于清净法深乐欲故;同清净,集佛功德而以庄严身、口、意故;同妙意,于一切法智明了故;同精进,普集一切诸善根故;同净行,成满一切菩萨行故;同无碍,了一切法皆无相故;同善巧,于诸法中智自在故;同随乐,随众生心现境界故;同方便,善习一切所应习故;同护念,得一切佛所护念故;同入地,得入一切菩萨地故;同所住,安住一切菩萨位故;同记别,一切诸佛授其记故;同三昧,一刹那中普入一切三昧门故;同建立,示现种种诸佛事故;同正念,正念一切境界门故;同修行,尽未来劫修行一切菩萨行故;同净信,于诸如来无量智慧极欣乐故;同舍离,灭除一切诸障碍故;同不退智,与诸如来智慧等故;同受生,应现成熟诸众生故;同所住,住一切智方便门故;同境界,于法界境得自在故;同无依,永断一切所依心故;同说法,已入诸法平等智故;同勤修,常蒙诸佛所护念故;同神通,开悟众生令修一切菩萨行故;同神力,能入十方世界海故;同陀罗尼,普照一切总持海故;同秘密法,了知一切修多罗中妙法门故;同甚深法,解一切法如虚空故;同光明,普照一切诸世界故;同欣乐,随众生心而为开示令欢喜故;同震动,为诸众生现神通力普动十方一切刹故;同不虚,见闻忆念皆悉令其心调伏故;同出离,满足一切诸大愿海,成就如来十力智故。

时,善财童子观察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起十种清净心,获如是等佛刹微尘数同菩萨行;既获此已,心转清净,偏袒右肩,顶礼其足,一心合掌,以偈赞曰:

“我发坚固意,志求无上觉;今于善知识,而起自己心。
以见善知识,集无尽白法,灭除众罪垢,成就菩提果。
我见善知识,功德庄严心,尽未来刹劫,勤修所行道。
我念善知识,摄受饶益我,为我悉示现,正教真实法,
关闭诸恶趣,显示人天路,亦示诸如来,成一切智道。
我念善知识,是佛功德藏,念念能出生,虚空功德海。
与我波罗蜜,增我难思福,长我净功德,令我冠佛缯。
我念善知识,能满佛智道;誓愿常依止,圆满白净法。
我以此等故,功德悉具足,普为诸众生,说一切智道。
圣者为我师,与我无上法,无量无数劫,不能报其恩。”

尔时,善财说此偈已,白言:“大圣!愿为我说,此解脱门名为何等?发心已来为几时耶?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夜神告言:

“善男子!此解脱门,名:教化众生令生善根。我以成就此解脱故,悟一切法自性平等,入于诸法真实之性,证无依法,舍离世间,悉知诸法色相差别,亦能了达青、黄、赤、白,性皆不实,无有差别,而恒示现无量色身。所谓:种种色身、非一色身、无边色身、清净色身、一切庄严色身、普见色身、等一切众生色身、普现一切众生前色身、光明普照色身、见无厌足色身、相好清净色身、离众恶光明色身、示现大勇猛色身、甚难得色身、一切世间无能映蔽色身、一切世间共称叹无尽色身、念念常观察色身、示现种种云色身、种种形显色色身、现无量自在力色身、妙光明色身、一切净妙庄严色身、随顺成熟一切众生色身、随其心乐现前调伏色身、无障碍普光明色身、清净无浊秽色身、具足庄严不可坏色身、不思议法方便光明色身、无能映夺一切色身、无诸闇破一切闇色身、集一切白净法色身、大势力功德海色身、从过去恭敬因所生色身、如虚空清净心所生色身、最胜广大色身、无断无尽色身、光明海色身、于一切世间无所依平等色身、遍十方无所碍色身、念念现种种色相海色身、增长一切众生欢喜心色身、摄取一切众生海色身、一一毛孔中说一切佛功德海色身、净一切众生欲解海色身、决了一切法义色身、无障碍普照耀色身、等虚空净光明色身、放广大净光明色身、照现无垢法色身、无比色身、差别庄严色身、普照十方色身、随时示现应众生色身、寂静色身、灭一切烦恼色身、一切众生福田色身、一切众生见不虚色身、大智慧勇猛力色身、无障碍普周遍色身、妙身云普现世间皆蒙益色身、具足大慈海色身、大福德宝山王色身、放光明普照世间一切趣色身、大智慧清净色身、生众生正念心色身、一切宝光明色身、普光藏色身、现世间种种清净相色身、求一切智处色身、现微笑令众生生净信色身、一切宝庄严光明色身、不取不舍一切众生色身、无决定无究竟色身、现自在加持力色身、现一切神通变化色身、生如来家色身、远离众恶遍法界海色身、普现一切如来道场众会色身、具种种众色海色身、从善行所流色身、随所应化示现色身、一切世间见无厌足色身、种种净光明色身、现一切三世海色身、放一切光明海色身、现无量差别光明海色身、超诸世间一切香光明色身、现不可说日轮云色身、现广大月轮云色身、放无量须弥山妙华云色身、出种种鬘云色身、现一切宝莲华云色身、兴一切烧香云遍法界色身、散一切末香藏云色身、现一切如来大愿身色身、现一切语言音声演法海色身、现普贤菩萨像色身。

“念念中,现如是等色相身充满十方,令诸众生或见、或念、或闻说法、或因亲近、或得开悟、或见神通、或睹变化,悉随心乐,应时调伏,舍不善业,住于善行。善男子!当知此由大愿力故,一切智力故,菩萨解脱力故,大悲力故,大慈力故,作如是事。

“善男子!我入此解脱,了知法性无有差别,而能示现无量色身,一一身现无量色相海,一一相放无量光明云,一一光现无量佛国土,一一土现无量佛兴世,一一佛现无量神通力,开发众生宿世善根,未种者令种,已种者令增长,已增长者令成熟;念念中,令无量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善男子!如汝所问:‘从几时来,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如是之义,承佛神力,当为汝说。

“善男子!菩萨智轮远离一切分别境界,不可以生死中长短、染净、广狭、多少,如是诸劫分别显示。何以故?菩萨智轮本性清净,离一切分别网,超一切障碍山,随所应化而普照故。

“善男子!譬如日轮,无有昼夜;但出时名:昼,没时名:夜。菩萨智轮亦复如是,无有分别,亦无三世;但随心现,教化众生,言其止住前劫、后劫。

“善男子!譬如日轮,住阎浮空,其影悉现一切宝物及以河海诸净水中,一切众生莫不目见,而彼净日不来至此。菩萨智轮亦复如是,出诸有海,住佛实法,寂静空中无有所依,为欲化度诸众生故,而于诸趣随类受生;实不生死,无所染著,无长短劫诸想分别。何以故?菩萨究竟离心想,见一切颠倒,得真实见,见法实性,知一切世间如梦、如幻;无有众生,但以大悲大愿力故,现众生前教化调伏。

“佛子!譬如船师,常以大船,于河流中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而度众生无有休息。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波罗蜜船,于生死流中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而度众生无有休息;虽无量劫修菩萨行,未曾分别劫数长短。

“佛子!如太虚空,一切世界于中成坏而无分别,本性清净,无染无乱,无碍无厌,非长非短,尽未来劫持一切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等虚空界广大深心,起大愿风轮,摄诸众生,令离恶道,生诸善趣,悉令安住一切智地,灭诸烦恼生死苦缚,而无忧喜、疲厌之心。

“善男子!如幻化人,肢体虽具,而无入息及以出息、寒、热、饥、渴、忧、喜、生、死十种之事。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如幻智平等法身现众色相,于诸有趣住无量劫教化众生,于生死中一切境界,无欣无厌,无爱无恚,无苦无乐,无取无舍,无安无怖。

“佛子!菩萨智慧虽复如是甚深难测,我当承佛威神之力为汝解说,令未来世诸菩萨等满足大愿、成就诸力。

“佛子!乃往古世,过世界海微尘数劫,有劫名:善光,世界名:宝光。于其劫中,有一万佛出兴于世。其最初佛,号:法錀音虚空灯王如来、应、正等觉,十号圆满。彼阎浮提,有一王都,名:宝庄严;其东不远,有一大林,名曰:妙光;中有道场,名为:宝华。彼道场中,有普光明摩尼莲华藏师子之座。时,彼如来于此座上,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满一百年坐于道场,为诸菩萨、诸天、世人及阎浮提宿植善根已成熟者演说正法。

“是时,国王名曰:胜光。时世人民寿一万岁,其中多有杀、盗、淫佚、妄语、绮语、两舌、恶口、贪、瞋、邪见、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婆罗门等。时,王为欲调伏彼故,造立囹圄,枷锁禁闭,无量众生于中受苦。

“王有太子,名为:善伏,端正殊特,人所喜见,具二十八大人之相。在宫殿中,遥闻狱囚楚毒音声,心怀伤愍。从宫殿出,入牢狱中,见诸罪人杻械、枷锁递相连系,置幽闇处,或以火炙,或以烟熏,或被榜笞,或遭膑割,裸形乱发,饥渴羸瘦,筋断骨现,号叫苦剧。太子见已,心生悲愍,以无畏声安慰之言:‘汝莫忧恼!汝勿愁怖!我当令汝悉得解脱。’便诣王所而白王言:‘狱中罪人苦毒难处,愿垂宽宥,施以无畏。’

“时,王即集五百大臣而问之言:‘是事云何?’诸臣答言:‘彼罪人者,私窃官物,谋夺王位,盗入宫闱,罪应刑戮。有哀救者,罪亦至死。’

“时,彼太子悲心转切,语大臣言:‘如汝所说,但放此人;随其所应,可以治我。我为彼故,一切苦事悉皆能受,粉身殁命,无所顾惜,要令罪人皆得免苦。何以故?我若不救此众生者,云何能救三界牢狱诸苦众生?一切众生在三界中,贪爱所缚,愚痴所蔽,贫无功德,堕诸恶趣,身形鄙陋,诸根放逸,其心迷惑,不求出道,失智慧光,乐著三有,断诸福德,灭诸智慧,种种烦恼浊乱其心,住苦牢狱,入魔罥网,生老病死忧悲恼害,如是诸苦常所逼迫。我当云何令彼解脱?应舍身命而拔济之!’

“时,诸大臣共诣王所,悉举其手高声唱言:‘大王当知,如太子意,毁坏王法,祸及万人。若王爱念不责治者,王之宝祚亦不久立。’王闻此言,赫然大怒,令诛太子及诸罪人。

“王后闻之,愁忧号哭,毁形降服,与千采女驰诣王所,举身投地顶礼王足,俱作是言:‘唯愿大王,赦太子命!’王即回顾,语太子言:‘莫救罪人;若救罪人,必当杀汝!’尔时,太子为欲专求一切智故,为欲利益诸众生故,为以大悲普救摄故,其心坚固无有退怯,复白王言:‘愿恕彼罪,身当受戮!’王言:‘随意!’尔时,王后白言:‘大王!愿听太子,半月行施,恣意修福,然后治罪。’王即听许。

“时,都城北有一大园,名曰:日光,是昔施场。太子往彼,设大施会;饮食、衣服、华鬘、璎珞、涂香、末香、幢幡、宝盖,诸庄严具,随有所求,靡不周给。经半月已,于最后日,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城邑人民及诸外道,悉来集会。

“时,法錀音虚空灯王如来,知诸众生调伏时至,与大众俱,天王围绕,龙王供养,夜叉王守护,乾闼婆王赞叹,阿修罗王曲躬顶礼,迦楼罗王以清净心散诸宝华,紧那罗王欢喜劝请,摩睺罗伽王一心瞻仰,来入彼会。

“尔时,太子及诸大众,遥见佛来,端严殊特,诸根寂定如调顺象,心无垢浊如清净池,现大神通,示大自在,显大威德,种种相好庄严其身,放大光明普照世界,一切毛孔出香焰云,震动十方无量佛刹,随所至处普雨一切诸庄严具;以佛威仪,以佛功德,众生见者,心净欢喜,烦恼消灭。

“尔时,太子及诸大众五体投地,顶礼其足,安施床座,合掌白言:‘善来世尊!善来善逝!唯愿哀愍,摄受于我,处于此座!’以佛神力,净居诸天即变此座为香摩尼莲华之座。佛坐其上,诸菩萨众亦皆就座周匝围绕。时,彼会中一切众生,因见如来,苦灭障除,堪受圣法。

“尔时,如来知其可化,以圆满音,说修多罗,名:普照因轮,令诸众生随类各解。时,彼会中有八十那由他众生,远尘离垢,得净法眼;无量那由他众生,得无学地;十千众生,住大乘道,入普贤行,成满大愿。当尔之时,十方各百佛刹微尘数众生,于大乘中,心得调伏;无量世界一切众生,免离恶趣,生于天上。善伏太子即于此时,得菩萨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门。

“善男子!尔时太子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我因往昔起大悲心,舍身命财救苦众生,开门大施供养于佛,得此解脱。佛子当知,我于尔时,但为利益一切众生,不著三界,不求果报,不贪名称,不欲自赞轻毁于他,于诸境界无所贪染、无所怖畏,但庄严大乘出要之道,常乐观察一切智门,修行苦行,得此解脱。

“佛子!于汝意云何,彼时五百大臣,欲害我者,岂异人乎?今提婆达多等五百徒党是也。是诸人等,蒙佛教化,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未来世,过须弥山微尘数劫,尔时有劫,名:善光,世界名:宝光,于中成佛。其五百佛次第兴世,最初如来,名曰:大悲;第二,名:饶益世间;第三,名:大悲师子;第四,名:救护众生;乃至最后,名曰:医王。虽彼诸佛大悲平等,然其国土、种族、父母、受生、诞生、出家、学道、往诣道场、转正法錀、说修多罗、语言、音声、光明、众会、寿命、法住及其名号,各各差别。

“佛子!彼诸罪人,我所救者,即拘留孙等贤劫千佛,及百万阿僧祇诸大菩萨──于无量精进力名称功德慧如来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今于十方国土,行菩萨道,修习增长此菩提,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者是。时胜光王,今萨遮尼乾子大论师是。时王宫人及诸眷属,即彼尼乾六万弟子──与师俱来,建大论幢,共佛论议,悉降伏之,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者是。此诸人等,皆当作佛,国土庄严、劫数、名号,各各有异。

“佛子!我于尔时救罪人已,父母听我舍离国土、妻子、财宝,于法錀音虚空灯王佛所出家学道。五百岁中,净修梵行,即得成就百万陀罗尼、百万神通、百万法藏、百万求一切智勇猛精进,净治百万堪忍门,增长百万思惟心,成就百万菩萨力,入百万菩萨智门,得百万般若波罗蜜门,见十方百万诸佛,生百万菩萨大愿;念念中,十方各照百万佛刹;念念中,忆念十方世界前后际劫百万诸佛;念念中,知十方世界百万诸佛变化海;念念中,见十方百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诸趣,随业所受生时、死时、善趣、恶趣、好色、恶色,其诸众生种种心行、种种欲乐、种种根性、种种业习、种种成就,皆悉明了。

“佛子!我于尔时命终之后,还复于彼王家受生,作转轮王,彼法錀音虚空灯王如来灭后,次即于此值法空王如来,承事供养;次为帝释,即此道场值天王藏如来,亲近供养;次为夜摩天王,即于此世界值大地威力山如来,亲近供养;次为兜率天王,即于此世界值法錀光音声王如来,亲近供养;次为化乐天王,即于此世界值虚空智王如来,亲近供养;次为他化自在天王,即于此世界值无能坏幢如来,亲近供养;次为阿修罗王,即于此世界值一切法雷音王如来,亲近供养;次为梵王,即于此世界值普现化演法音如来,亲近供养。

“佛子!此宝光世界善光劫中,有一万佛出兴于世,我皆亲近承事供养。次复有劫,名曰:日光,有六十亿佛出兴于世,最初如来,名:妙相山,我时为王,名曰:大慧,于彼佛所承事供养;次有佛出,名:圆满肩,我为居士,亲近供养;次有佛出,名:离垢童子,我为大臣,亲近供养;次有佛出,名:勇猛持,我为阿修罗王,亲近供养;次有佛出,名:须弥相,我为树神,亲近供养;次有佛出,名:离垢臂,我为商主,亲近供养;次有佛出,名:师子游步,我为城神,亲近供养;次有佛出,名为:宝髻,我为毗沙门天王,亲近供养;次有佛出,名:最上法称,我为乾闼婆王,亲近供养;次有佛出,名:光明冠,我为鸠槃荼王,亲近供养。

“于彼劫中,如是次第有六十亿如来出兴于世。我常于此受种种身,一一佛所亲近供养,教化成就无量众生;于一一佛所,得种种三昧门、种种陀罗尼门、种种神通门、种种辩才门、种种一切智门、种种法明门、种种智慧门,照种种十方海,入种种佛刹海,见种种诸佛海,清净成就,增长广大。如于此劫中亲近供养尔所诸佛,于一切处、一切世界海微尘数劫,所有诸佛出兴于世,亲近供养,听闻说法,信受护持,亦复如是。如是,一切诸如来所,皆悉修习此解脱门,复得无量解脱方便。”

尔时,救护一切众生主夜神,欲重宣此解脱义,即为善财而说颂言:

汝以欢喜信乐心,问此难思解脱法;我承如来护念力,为汝宣说应听受。 过去无边广大劫,过于刹海微尘数,时有世界名宝光,其中有劫号善光。 于此善光大劫中,一万如来出兴世,我皆亲近而供养,从其修学此解脱。 时有王都名喜严,纵广宽平极殊丽,杂业众生所居住,或心清净或作恶。 尔时有王名胜光,恒以正法御群生;其王太子名善伏,形体端正备众相。 时有无量诸罪人,系身牢狱当受戮;太子见已生悲愍,上启于王请宽宥。 尔时诸臣共白王:‘今此太子危王国,如是罪人应受戮,如何悉救令除免?’ 时胜光王语太子:‘汝救彼罪自当受!’太子哀念情转深,誓救众生无退怯。 时王夫人采女等,俱来王所白王言:‘愿放太子半月中,布施众生作功德。’ 时王闻已即听许,设大施会济贫乏,一切众生靡不臻,随有所求咸给与。 如是半月日云满,太子就戮时将至,大众百千万亿人,同时瞻仰俱号泣。 彼佛知众根将熟,而来此会化群生,显现神变大庄严,靡不亲近而恭敬。 佛以一音方便说,法灯普照修多罗,无量众生意柔软,悉蒙与授菩提记。 善伏太子生欢喜,发兴无上正觉心,誓愿承事于如来,普为众生作依处。 便即出家依佛住,修行一切种智道,尔时便得此解脱,大悲广济诸群生。 于中止住经劫海,谛观诸法真实性,常于苦海救众生,如是修习菩提道。 劫中所有诸佛现,悉皆承事无有余,咸以清净信解心,听闻持护所说法。 次于佛刹微尘数,无量无边诸劫海,所有诸佛现世间,一一供养皆如是。 我念往昔为太子,见诸众生在牢狱,誓愿舍身而救护,因其证此解脱门。 经于佛刹微尘数,广大劫海常修习,念念令其得增长,复获无边巧方便。 彼中所有诸如来,我悉得见蒙开悟,令我增明此解脱,及以种种方便力。 我于无量千亿劫,学此难思解脱门;诸佛法海无有边,我悉一时能普饮。 十方所有一切刹,其身普入无所碍;三世种种国土名,念念了知皆悉尽。 三世所有诸佛海,一一明见尽无余;亦能示现其身相,普诣于彼如来所。 又于十方一切刹,一切诸佛导师前,普雨一切庄严云,供养一切无上觉。 又以无边大问海,启请一切诸世尊;彼佛所雨妙法云,皆悉受持无忘失。 又于十方无量刹,一切如来众会前,坐于众妙庄严座,示现种种神通力。 又于十方无量刹,示现种种诸神变,一身示现无量身,无量身中现一身。 又于一一毛孔中,悉放无数大光明,各以种种巧方便,除灭众生烦恼火。 又于一一毛孔中,出现无量化身云,充满十方诸世界,普雨法雨济群品。 十方一切诸佛子,入此难思解脱门,悉尽未来无量劫,安住修行菩萨行。 随其心乐为说法,令彼皆除邪见网,示以天道及二乘,乃至如来一切智。 一切众生受生处,示现无边种种身,悉同其类现众像,普应其心而说法。 若有得此解脱门,则住无边功德海,譬如刹海微尘数,不可思议无有量。

“善男子!我唯知此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超诸世间,现诸趣身,不住攀缘,无有障碍,了达一切诸法自性,善能观察一切诸法,得无我智,证无我法,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恒无休息,心常安住无二法门,普入一切诸言辞海;我今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海、彼勇猛智、彼心行处、彼三昧境、彼解脱力?

“善男子!此阎浮提,有一园林,名:岚毗尼;彼园有神,名:妙德圆满。汝诣彼问:菩萨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为世光明,尽未来劫而无厌倦?”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量匝,合掌瞻仰,辞退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三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六·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九·欧阳竟无
  高僧傳卷第八(義解五)·慧皎
  贤首五教仪开蒙·续法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三·佚名
  菩萨处胎经 第一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三卷·佚名
  卷第十五·李遵勖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一·法藏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三(之二)·子璇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四·湛然
  西归直指卷四·周梦颜
  卷第十九·佚名
  卷第三十九·佚名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二·阮阅

      ●卷三十二·乐府门  翰林学士聂冠卿,尝于李良定公席上赋《多丽》词云:“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问其间,赏心乐事,就中谁(难)是并得。况东城,凤台沁苑,泛晴波,浅照金碧。露洗华桐,烟霏丝柳,绿阴摇曳,荡春一色。画

  • 第十四出 写真·汤显祖

    【破齐阵】〔旦上〕径曲梦回人杳,闺深佩冷魂销。似雾濛花,如云漏月, 一点幽情动早。〔贴上〕怕待寻芳迷翠蝶,倦起临妆听伯劳。春归红袖招。〔醉 桃源〕“〔旦

  • 施肩吾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施肩吾,字希圣,号东斋,又号栖真子。元和进士。后隐居修道。 幼女词 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 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 学人拜新月。 施肩吾诗鉴赏 诗人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

  • 卷六·吴广成

      至道二年春正月,继迁贡于契丹。国古&#  继迁事契丹谨,岁时进奉及贺正、生辰使不绝于道。州熟户李继福,败之。遂  三月,邀官军于浦洛河,夺其粮运。蕃折平族,首  自清远至灵武中,有浦洛、耀德二废城,为河西饷道。继迁

  • 卷四 汉昭帝·王夫之

      〖一〗  金日磾,降夷也,而可为大臣,德威胜也。武帝遗诏封日磾及霍光、上官桀为列侯,日磾不受封,光亦不敢受。日磾病垂死,而后强以印绶加其身。日磾不死,光且惮之,况桀乎?桀之逆,日磾亡而光受其欺也。霍光妻子之骄纵,至弑后

  • 卷三十三·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三十三 【起戊辰梁武帝大清二年魏文帝大统十四年东魏孝静帝武定六年○尽甲戌梁元帝承圣三年魏?帝元年齐文宣帝天保五年】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正德十五年八月丙辰朔 上在南京○大学士梁储等言在京在外各该衙门一应题奏事理今年五六月以来伏蒙 皇上省览裁决数日之间连发赍文书官回京中外臣民无不欢庆但朝廷之上一日万几两月文书虽已发行然未发行者尚多伏望特命

  • 卷之二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七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七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纪昀

    列传唐 【四十四】○唐四十四元载王缙【黎干】杨炎【庾准】严郢窦参【吴通元】元载王缙杨炎严郢窦参△元载元载字公辅凤翔岐山人父升本景氏曹玉明妃元氏赐田在扶风升主其租入有劳请于妃冒为元氏 【旧书载母携载适景升

  • ●救难鉴第十(二十七案)·徐谦

      物难人救,人难物救。岂唯物救,天也垂救。不爽锱铢,善人自救。辑救难   义虎桥(《闲居偶录》)   彭城有义虎桥。昔有商于齐鲁之墟者,夜归迷道,堕虎穴,自分必死。虎熟睨之,不加噬,反善遇焉。昼衔物与食,夜为呵护。月余,人稍

  • 第五章 8·辜鸿铭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辜讲孔子曾经问一位学生(子贡): “你和颜回(姓曹,名回,字子渊。孔子最喜欢的学生),谁更有才干?”学生回答:“

  • 进礼记集说表·卫湜

    进礼记集说表臣湜言伏以私庭学礼妄尝穷汗竹之劳昭代尊经窃欲效野芹之献辄忘寡陋仰渎睿聦臣惶惧惶惧顿首顿首惟六籍之指归赖羣言之训释戴记虽云於後出汉儒备述於前闻制度文为炳若具陈道德性命灿然毕载傥非博习畴克兼通

  • 硕人·佚名

    ——千古绝唱颂美人【原文】"硕人其颀(1),衣锦扃衣(2)。"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3),邢侯之姨,谭公维私(4)。手如柔荑(5),肤如凝脂。领如蝤蛴(6),齿如瓠犀(7)。螓首蛾眉(8),巧笑倩兮(9),美国盼兮(10)。

  • 卷十五·佚名

    △梵行品第八之一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梵行。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於大乘大般涅槃。住七善法得梵行。何等为七。一者知法。二者知义。三者知时。四者知足。五者自知。六者知众。七知尊卑。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知法。善

  • 罗汉品第十五·佚名

    昔有一国名曰那梨。近南海边。其中人民采真珠栴檀以为常业。其国有一家兄弟二人。父母终亡欲求分异。家有一奴名曰分那。年少聪了贾贩市买入海治生无事不知。居家财物分为一分。以奴分那持作一分。兄弟掷筹弟得分那。

  • 宗镜录卷第五十五·延寿

    夫论法处之色。都有几种。答。有五种。一极略色。二极迥色。三受所引色。四遍计色。五定果色。一极略色者。以极微为体。但是析彼五根。五尘。四大。定果色至极微位。即此极微。便是极略色体。二极迥色者。即空间六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