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二·志第三十一·刑法志下

    ◎刑法志下

  兴宗即位,钦哀皇后始得志,昆弟专权。冯家奴等希钦哀意,诬萧浞卜等谋反,连及嫡后仁德皇后。浞卜等十馀人与仁德姻援,坐罪者四十余辈皆被大辟,仍籍其家。幽仁德于上京,既而遣人弑之。迫殒非命,中外切愤。钦哀后谋废立,迁于庆州。及奉迎以归,颇复预事,其酷虐不得逞矣。然兴宗好名,喜变更,又溺浮屠法,务行小惠,数降赦宥,释死囚甚众。

  重熙元年,诏职事官公罪听赎,私罪各从本法;子弟及家人受赇,不知情者,止坐犯人。先是,南京三司销钱作器皿三斤,持钱出南京十贯,及盗遗火家物五贯者处死;至是,铜逾三斤,持钱及所盗物二十贯以上处死。二年,有司奏:“元年诏曰,犯重罪徒终身者,加以捶楚,而又黥面。是犯一罪而具三刑,宜免黥。其职事官及宰相、节度使世选之家子孙,犯奸罪至徒者,未审黥否?”上谕曰:“犯罪而悔过自新者,亦有可用之人,一黥其面,终身为辱,朕甚悯焉。”后犯终身徒者,止刺颈。奴婢犯逃,若盗其主物,主无得擅黥其面,刺臂及颈者听。犯窃盗者,初刺右臂,再刺左,三刺颈之后,四刺左,至于五则处死。五年,《新定条制》成,诏有司凡朝日执之,仍颁行诸道。盖纂修太祖以来法令,参以古制。其刑有死、流、杖及三等之徒而五,凡五百四十七条。

  时有群牧人窃易官印以马与人者,法当死,帝曰:“一马杀二人,不亦甚乎?”减死论。又有兄弟犯强盗当死,以弟从兄,且俱无子,特原其弟。至于枉法受赇,诈敕走递,伪学御书,盗外国贡物者,例皆免死。郡王贴不家奴弥里吉告其主言涉怨望,鞫之无验,当反坐,以钦哀皇后里言,竟不加罪,亦不断付其主,仅籍没焉。宁远军节度使萧白强掠乌古敌烈都详稳敌鲁之女为妻,亦以后言免死,杖而夺其官。梅里狗丹使酒杀人而逃,会永寿节出首,特赦其罪。皇妹秦国公主生日,帝幸其第,伶人张隋,本宋所遣谍者,大臣觉之以闻。召诘,款伏,乃遽释之。后诏诸职官私取官物者,以正盗论。诸帐郎君等于禁地射鹿,决杖三百,不徵偿;小将军决二百已下;至百姓犯者决三百。圣宗之风替矣。

  道宗清宁元年,诏诸宫都部署曰:“凡有机密事,即可面奏;馀所诉事,以法施行,有投诽讪之书,其受及读者皆弃市。”二年,命诸郡长吏如诸部例,与僚属同决罪囚,无致枉死狱中。下诏曰:“先时诸路死刑皆待决于朝,故狱讼留滞;自今凡强盗得实者,听即决之。”四年,复诏左夷离毕曰:“比诏外路死刑,听所在官司即决。然恐未能悉其情,或有枉者。自今虽已款伏,仍令附近官司覆问,无冤然后决之,有冤者即具以闻。”咸雍元年,诏狱囚无家者,给以粮。六年,帝以契丹、汉人风俗不同,国法不可异施,于是命惕隐苏、枢密使乙辛等更定《条制》。凡合于《律令》者,具载之;其不合者,别存之。时校定官即重熙旧制,更窃盗赃二十五贯处死一条,增至五十贯处死;又删其重复者二条,为五百四十五条;取《律》一百七十三条,又创增七十一条,凡七百八十九条,增重编者至千余条。皆分类列。以大康间所定,复以《律》及《条例》参校,续增三十六条。其后因事续校,至大安三年止,又增六十七条。条约既繁,典者不能遍习,愚民莫知所避,犯法者众,吏得因缘为奸。故五年诏曰:“法者所以示民信而致国治,简易如天地,不忒如四时,使民可避而不可犯。此命有司纂修刑法,然不能明体朕意,多作条目,以罔民于罪,朕甚不取。自今复用旧法,余悉除之。”然自大康元年,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等用事,宫婢单登等诬告宣懿皇后,乙辛以闻,即诏乙辛劾状,因实其事。上怒,族伶人赵惟一,斩高长命,皆籍其家,仍赐皇后自尽。三年,乙辛又与其党谋构昭怀太子,阴令右护卫太保耶律查剌,告知枢密院事萧速撒等八人谋立皇太子。诏按无状,出速撒、达不也外补,流护卫撒拨等六人。诏告首谋逆者,重加官赏;否则悉行诛戮。乙辛教牌印郎君萧讹都斡自首“臣尝预速撒等谋”,因籍姓名以告。帝信之,以乙辛等鞫按,至杖皇太子,囚之宫中别室,杀挞不也、撒剌等三十五人,又杀速撒等诸子;其幼稚及妇女、奴婢、家产,皆籍没之,或分赐群臣。燕哥等诈为太子变书以闻,上大怒,废太子,徙上京,乙辛寻遣人弑于囚所。帝犹不寤,朝廷上下,无复纪律。天祚乾统元年,凡大康三年预乙辛所害者悉复官爵,籍没者出之,流放者还乡里。至二年,始废乙辛等墓,剖棺戮尸,诛其子孙,余党子孙减死,徙边,其家属奴婢皆分赐被害之家。如耶律挞不也、萧达鲁古等,党人之尤凶狡者,皆以赂免。至于覆军失城者,第免官而已。行军将军耶律涅里三人有禁地射鹿之罪,皆弃市。其职官诸局人有过者,镌降决断之外,悉从军。赏罚无章,怨讟日起;剧盗相挺,叛亡接踵。天祚大恐,益务绳以严酷,由是投崖、炮掷、钉割、脔杀之刑复兴焉。或有分户五京,甚者至取其心以献祖庙。虽由天祚救患无策,流为残忍,亦由祖宗有以启之也。

  辽之先代,用法尚严。使其子孙皆有君人之量,知所自择,犹非祖宗贻谋之道;不幸一有昏暴者,少引以藉口,何所不至。然辽之季世,与其先代用刑同,而兴亡异者何欤?盖创业之君,施之于法未定之前,民犹未敢测也;亡国之主,施之于法既定之后,民复何所赖焉。此其所为异也。传曰:“新国轻典。”岂独权事宜而已乎?天祚未年,游畋无度,颇有倦勤意。诸子惟文妃所生敖卢斡最贤。萧奉先乃元妃兄,深忌之。会文妃之女兄适耶律挞曷里,女弟适耶律余睹,奉先乃诬告余睹等谋立晋王,尊天祚为太上皇。遂戮挞曷里及其妻,赐文妃自尽。敖卢斡以不与谋得免。及天祚西狩奉圣州,又以耶律撒八等欲劫立敖卢斡,遂诛撒八,尽其党与。敖卢斡以有人望,即日赐死。当时从行百官、诸局承应人及军士闻者,皆流涕。盖自兴宗时,遽起大狱,仁德皇后戕于幽所,辽政始衰。道宗杀宣懿皇后,迁昭怀太子,太子寻被害。天祚知其父之冤,而己亦几殆,至是又自杀其子敖卢斡。《传》曰:“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矣。”辽二百余年,骨肉屡相残灭。天祚荒暴尤甚,遂至于亡,噫!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 景祐四年(丁丑,1037)·李焘
  ●卷一百三十七·徐梦莘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十五·张岱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四·徐乾学
  名山藏卷之三十·何乔远
  卷二十二·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八·佚名
  西汉年纪卷十一·王益之
  ●瀋館錄卷五·佚名
  钦定辽史语解卷五·佚名
  史记集解卷八十二·裴骃
  ·试院谕诸生(六条)·丁曰健
  汉纪五十 孝灵皇帝中光和四年(辛酉、181)·司马光
  卷五十·陆宗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零四·彭定求

        卷704_1 【送僧归北岩寺】黄滔   北岩泉石清,本自高僧住。新松五十年,藤萝成古树。   题诗昔佳士,清风二林喻。上智失扣关,多被浮名误。   莲扃压月涧,空美黄金布。江翻岛屿沈,木落楼台露。   伊余东还际,

  • 第二折·佚名

    (丑扮店小二上,诗云)别家水米和匀搅,我家水多米儿少。若到我家买酒来,虽然不醉也会饱。自家是个开店的。我这店唤做三家店,又唤做黑石头店。这两头的两个店,都是小本钱客商的下在里面,那大本大利的都在我这店里安下。今日天

  • 刘伯亨·隋树森

    刘伯亨,一作刘百亨,瞽者,为书会艺人,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双调】朝元乐 柳底风微,花间香细。作阵蜂儿惊起,偷看酿出残花蜜。成群燕子交飞,掠波闲补巢泥。日升林光莹,雨洗山明媚,雕轮绣鞍作对儿家来,

  • 志第六 礼仪六·刘昫

    建中元年三月,礼仪使上言:“东都太庙阙木主,请造以祔。”初,武后于东都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至中宗已后,两京太庙 ,四时并飨。至德乱后,木主多亡缺未祔。于是议者纷然,而大旨有三:“其一曰,必存其庙,遍立群主,时飨之。其二曰,

  • 卷一百五十四·毕沅

      ◎宋纪一百五十四 ∷起旃蒙单阏正月,尽强圉大荒落十二月,凡三年。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讳扩,光宗第二子,母曰慈懿皇后李氏。光宗为恭王,慈懿梦日坠于庭,以手承之,已而有娠,乾道四年十月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七·佚名

    万历二十一年闰十一月辛巳朔大学士王锡爵题今日 皇上手札谕元辅前者朕以卿面见苦请预教册立朕已亲允况今春有旨少俟待嫡且朕不老又无重疾其册立还少候旨行且着于明春行预教出阁礼朕又思皇长子皇三子龄岁相等今欲一并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七·佚名

    万历八年三月庚子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怀柔伯施光祖祭裕陵○辛丑谕都察院以将谒 山陵百务俱从省约内外随行者不许骚扰百姓○升湖广右布政使刘志伊为应天府府尹○升户部郎中截燿为四川副使○壬寅升四川巡抚都察院右佥都

  • ◎闻所未闻之死法(死得好快)·李定夷

    有客自无锡来者,言该邑毙命案两则。事属罕闻,因亟录之。 (一)无锡有许佩仙者,年四十许。体甚肥胖,向在沪教读。去年冬因事回锡,在沪宁火车内购食茶叶蛋二枚,甫下咽,气忽绝。及经同乡陈君觉察,早已长辞人世矣。 (二)又顾某者,亦无锡

  • 第二九二牒光绪八年四月二十八日一一七○七--三·佚名

    新竹县对基隆分府牒:翁东友夫妇已由翁缵绪领回同知衔、调授新竹县徐为牒覆事。本年四月十七日。准堂台移开:「据民人林红毛喊称:伊姊嫁与翁东友为妻(云云照文叙至)须至移者」等由。计移送翁东友夫妇二

  • 第五十七卷 忠节 一·缪荃孙

    江 宁 府 晋刘 超刘超,字世瑜,琅琊临沂人,汉城阳景王章之裔也。幼有志尚,为县小吏,稍迁琅琊国记室掾。以忠谨清慎为元帝所拔,随帝渡江。及苏峻谋逆,王导以超为右卫将军,亲侍成帝。峻猜忌朝士,而疑超尤甚。后王导出奔

  • 华云龙传·张廷玉

    华云龙,定远人。他在韭山聚众为王。明太祖起兵时,华云龙率兵前来归附。他跟随太祖攻克滁州、和州,担任千夫长职务。随从大军渡长江,攻破采石的水寨和方山的营寨,挥师进军集庆路,生擒元朝大将,俘虏敌军上万人。攻克镇江,华云龙

  • 第十三章·管子之军政·梁启超

    管子言五战然后至于兵,则军事似非其所甚重。然管子之论兵术与治军政,皆有非后人所能及者。请更述之。管子之治兵,皆务不战而屈人,非待战而后屈人者也。其言曰:《七法篇》:为兵之数,存乎聚财而财无敌,存乎论工而工无敌,存乎制器

  • 三十一年(上)·佚名

    (戊戌)三十一年大明萬曆二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丁亥,上在貞陵洞行宮。上率世子及群臣,行望闕禮。王世子問安。○傳于政院曰:「新歲初,見將官,不可無賀祝。如以聖天子萬壽、諸大人萬福之語,措辭爲之如何?」政院回啓曰:「今承上

  • 卷三十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三十目録性理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编修【臣】白 瀛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箴】        编修【臣】丁一焘诚者圣人之本侍读学士【臣】周长发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监察御史

  • 卷第一百六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八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三若成就初静虑等。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拨无成就不成就性者意显成就不成就性是实有故而作斯论。若成就初静

  • 入众日用(无量寿禅师日用小清规)·宗寿

    出尘离俗。圆顶方袍。大率经历丛林。切要洞明规矩。举措未谙法度。动止不合律仪。虽是善友良朋。讵肯深锥痛札。循袭成弊。改革固难。致令丛席荒凉。转使人心懈怠。屡见寻常目前过患。遂集百丈。见成揩模。原始要终。

  • 耻躬堂残稿·高自约

    高自约长年在外,写诗作赋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他终身嗜酒,常以诗伴酒,颇有古文人的诗风。当年,他曾整理诗稿,用“国民党中央党部执行委员会用笺”、“海外部用笺”等稿纸誊正,打算结集出版,并题为《耻躬堂》。可惜,因为多种原

  • 萍洲可谈·朱彧

    笔记。宋朱彧著。三卷。此书多述其父朱服所见所闻。首卷记朝廷典章制度、君臣言行;卷二则于广州蕃坊市舶、贸易物产、风土民情言之甚详;卷三多记巫卜异事。书中罕言诗文创作,然三卷之中,皆记有朝野重要文人学者如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