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一

钱唐程川撰

易三十一

系辞上传四

易不是象乾坤乾坤乃是易之子目下面一壁子是干一壁子是坤葢説易之广大是这干便做他那大坤便做他那广干所以説大时塞了他中心所以大坤所以説广时中间虚容得物所以广广是説他广濶着得物常説道地对天不得天便包得地在中心然而地却是中虚容得气过容得物便是他广天是一直大底物事地是广濶底物有坳处有陷处所以説广这个只是説理然也是説书有这理便有这书书是载那道理底若死分不得大防上面几句是虚説底这个配天地四时日月至德是説他实处

【防渊录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止静而正是无大无小无物不包然当体便各具此道理静而正须着工夫看徐又曰未动时便都有此道理都是真实所以下个正字

【黄防录第六章】

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静而正谓触处皆见有此道不待安排不待措置虽至小至近至鄙至陋之事无不见有随处皆见足无所欠阙只观之人身便见

【沈僴录第六章】

问隂耦阳奇就天地之实形上看如何见得曰天是一个浑沦底物虽包乎地之外而气则迸出乎地之中地虽一块物在天之中其中实虚容得天之气迸上来系辞云干静也专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坤静也翕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大生是浑沦无所不包广生是广濶能容受得那天之气专直则只是一物直去翕辟则是两个翕则阖辟则开此奇耦之形也又曰隂偏只是一半两个方做得一个

【林学履录第六章】

乾坤二卦观之亦可见干画奇便见得其静也专其动也直坤画耦便见得其静也翕其动也辟

【黄榦录第六章】

【程端蒙录同】

干静专动直而大生坤静翕动辟而广生这説隂阳体性如此卦画也髣髴似恁地

【防渊录第六章】

其静也翕其动也辟地到冬间气都翕聚不开至春则天气下入地地气开以迎之又曰隂阳与天地自是两件物事隂阳是二气天地是两个有形质底物事如何做一物説得不成説动为天而静为地无此理正如鬼神之説

【沈僴录第六章】

其动也辟大抵隂是两件如隂爻两画辟是两开去翕是两合如地皮上生出物来地皮须开今论天道包着地在然天之气却贯在地中地却虚有以受天之气下文有大生广生云者大是一个大底物事广便是容得许多物事大字实广字虚

【黄防录第六章】

天体大是以大生焉地体虚是以广生焉广有虚之义如河广汉广之广

【游敬仲录第六章】

本义云干一而实故以质言而曰大坤二而虚故以量言而曰广学者请问曰此两句解得极分晓葢曰以形言之则天包地外地在天中所以説天之质大以理与气言之则地却包着天天之气却尽在地之中地尽承受得那天之气所以説地之量广天只是一个物事一故实从里面便实出来流行生只是一个物事所以説干一而实地虽是坚实然却虚所以天之气流行乎地之中皆从地里出来所以説坤二而虚用之云地形如肺形质虽硬而中本虚故阳气升降乎其中无所阻碍虽金石也透过去地便承受得这气育万物曰然要之天形如一个鼓鞴天便是那鼓鞴外面皮殻子中间包得许多气开阖消长所以説干一而实地只是一个物事中间尽是这气升降来往缘中间虚故容得这气升降来往以其包得地所以説其质之大以其容得天之气所以説其量之广非是説地之形有尽故以量言也只是説地尽容得天之气所以説其量之广耳今治厯家用律吕候气其法最精气之至也分寸不差便是这气都在地中透上来如十一月冬至黄钟管距地九寸以葭灰实其中至之日气至灰去晷刻不差又云看来天地中间此气升降上下当分为六层十一月冬至自下面第一层生起直到第六层上极至天是为四月阳气既生足便消下面隂气便生只是这一气升降循环不已往来乎六层之中也问月令中天气下降地气上腾此又似天地各有气相交合曰只是这一气只是阳极则消而隂生隂极则消而阳生天气下降便只是冬至复卦之时阳气在下面生起故云天气下降或曰据此则却是隂消于上而阳生于下却见不得天气下降曰也须是天运一转则阳气在下故从下生也今以天运言之则一日自转一匝然又有那大转底时候须是大着心肠看始得不可拘一不通也葢天本是个大底物事以偏滞求他不得

【沈僴录第六章本义】

问广大变通是易上自有底道理是易上所説造化与圣人底曰都是他易上説底又曰配是分配之义是分这一半在那上面问曰如此便全无配之底意曰也有些子分此以合彼意思欲见其广大则于天地乎观之欲见其变通则于四时乎观之欲知其隂阳之义则观于日月可见欲知其简易则观于圣人之至德可见

【不知何氏录第六章】

问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这配字是配合底意思否曰只是相似之意又问易简之善配至德曰也是易上有这道理如人心之至德也

【林学履录第六章】

林安卿问广大配天地配莫是配合否曰配只是似且如下句云变通配四时四时如何配合四时自是流行不息所谓变通者如此又问易简之善配至德曰易简是常行之理至德是自家所得者又问伊川解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云知微则知彰知柔则知刚如何曰只作四截看较濶言君子无所不知良久笑云向时有个人出此语令杨大年对杨应声云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无如此恰好

【黄义刚录第六章】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隂阳之义配日月以易配天易简之善配至德以易配人之至德

【万人杰录第六章】

隂阳虽便是天地然毕竟天地自是天地广大配天地时这个理与他一般广大

【防渊录第六章】

问易简之善配至德曰此是以易中之理取外面一事来对谓易之广大故可配天地易之变通如老阳变隂老隂变阳往来变化故可配四时隂阳之义便是日月相似易简之善便如在人之至德

【黄防录第六章】

崇德广业知崇天也是致知事要得高明礼卑地也是践履事卑是事事都要践履过凡事践履将去业自然广

【不知何氏录第七章】

知崇礼卑这是两截知崇是智识超迈礼卑是须就切实处行若知不高则识见浅陋若履不切则所行不实知识高便是象天所行实便是法地识见高于上所行实于下中间便生生而不穷故説易行乎其中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大学所説格物致知是知崇之事所説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礼卑之事

【叶贺孙录第七章】

上文言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人崇其知须是如天之高卑其礼须如地之广天地设位一句只是引起要説知崇礼卑人之知礼能如天地便能成其性存其存道义便自此出所谓道义便是易也成性存存不必专主圣人言

【金去伪录第七章】

知崇礼卑知是知处礼是行处知尽要高行却自近起【郑可学录第七章】

知识贵乎高明践履贵乎着实知既高明须放低着实做去

【董铢录第七章】

学只是知与礼他这意思却好礼便细密中庸致广大尽精微等语皆只是説知礼

【防渊录第七章】

横渠知崇天也一段言知识高明如天形而上指此理通乎昼夜而知通犹兼也兼隂阳昼夜之道而知知昼而不知夜知夜而不知昼则知皆未尽也合知礼而成性则道义出矣知礼行处也

【程端蒙录第七章】

知崇礼卑一段云地至卑无物不载在地上纵开井百尺依旧在地上是无物更卑得似地所谓德言盛礼言恭礼是要极卑故无物事无个礼至于至微至细底事皆当畏惧戒谨战战兢兢惟恐失之这便是礼之卑处曲礼曰毋不敬自上东阶先右足上西阶先左足羮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无所不致其谨这便都是卑处又曰似这处不是他特地要恁地是他天理合如此知识日多则知日高这事也合理那事也合理积累得多业便广

【林学蒙录第七章】

礼极是卑底物事如地相似无有出其下者看甚麽物事他尽载了纵穿他数十丈深亦只在地之上无缘更有卑于地者也知却要极其高明而礼则要极于卑顺如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纎悉委曲无非至卑之事如羮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主人升东阶客上西阶皆不可乱然不是强安排皆是天理之自然如上东阶则先右足上西阶则先左足葢上东阶而先左足则背却客上西阶而先右足则背却主人自是理合如此又曰知崇者德之所以崇礼卑者业之所以广葢礼才有些不到处这便有所欠阙业便不广矣惟是极卑无所欠阙所以广

【不知何氏录第七章】

礼卑是卑顺之意卑便广地卑便广高则狭了人若只拣取高底做便狭两脚踏地做方得若是着件物事填教一二尺高便不穏了如何防广地卑便会广世上更无卑似地底又曰礼卑是从贴底谨细处做将去所以能广

【防渊录第七章】

知礼成性而道义出程子説成性谓是万物自有成性存存便是生生不已这是语录中説此意却好及它解易却説成其性存其存又似不恁地前面説成性谓如成事成法之类是见成底性横渠説成性别且如尧舜性之是其性本浑成学者学之须是以知礼做也到得它成性处道义出谓这里流行道体也义用也又曰性是自家所以得于天底道义是众人公共底

【林夔孙录第七章】

知崇礼卑则性自存横渠之説非是如云性未成则善恶混当亹亹而继之以善云云又云纎恶必除善斯成性矣皆是此病知礼成性则道义出先生本义中引此而改成为存又曰横渠言成性犹孟子云践形此説不是夫性是本然已成之性岂待习而后成邪他从上文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便是如此説来与孔子之意不相似

【沈僴录第七章】

问横渠知礼成性之説曰横渠説成性谓是浑成底性知礼成性如习与性成之意同又问不以礼性之曰如尧舜性之相似但它言语艰意是如此

【林夔孙录第七章】

成性犹言见成底性这性元自好了但知崇礼卑则成性便存存

【林学蒙录第七章】

或问成性存存是不忘其所存曰众人多是説到圣人处方是性之成看来不如此成性只是一个浑沦之性存而不失便是道义之门便是生生不已处【黄卓录第七章】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只是此性万善完具无有欠阙故曰成性成对亏而言成之者性则是成就处无非性犹曰诚斯立焉横渠伊川説成性似都就人为处説恐不如此横渠有习以成性底意思伊川则言成其性存其所存

【程端蒙录第七章】

横渠谓成其性存其存伊川易传中亦是存其存却是遗书中説作生生之谓易意思好

【黄防录第七章】

【呉必大录云成性如言成就存存是生生不已之意】

横渠言成性与古人不同他所説性虽是那个性然曰成性则犹言践形也又曰他是説去气禀物欲之私以成其性

【杨道夫录第七章】

成性只是本来性

【甘节录第七章】

成性不曾作坏底存谓常在这里存之又存

【汤泳录第七章】

成性如明明德如成德相似天命都一般

【汤泳录第七章】

成性与成之者性也止争些子不同成之者性便从上説来言成这一个物成性是説已成底性如成德成説之成然亦只争些子也如正心心正诚意意诚相似

【叶贺孙录第七章】

问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防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曰象言卦也下截言爻也防通者观众理之防而择其通者而行且如有一事闗着许多道理也有父子之伦也有君臣之伦也有夫妇之伦若是父子重则就父子行将去而他有不暇计若君臣重则行君臣之义而他不暇计若父子之恩重则便得身体髪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之义而委致其身之説不可行若君臣之义重则当委致其身而不敢毁伤之説不暇顾此之谓观防通

【沈僴录第八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正是説画卦之初圣人见隂阳变化便画出一画有一个象只管生去自不同六十四卦各是一様更生到千以上卦亦自各一様【林学蒙录第八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赜字在説文曰杂乱也古无此字只是啧字今从赜亦是口之义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虽是杂乱圣人却于杂乱中见其不杂乱之理便与下句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相对

【黄防录第八章】

天下之至赜与左传啧有烦言之啧同那个从口这个从是个口里説话多杂乱底意思所以下面説不可恶若唤做好字不应説个可恶字也探赜索隠若与人説话时也须听他杂乱説将出来底方可索他那隠底

【防渊录第八章】

【录中那个从口三句陈淳录云本从口是喧閙意从旁亦然】

拟诸其形容未便是説那水火风雷之形容方拟这卦看是甚形容始去象那物之宜而名之一阳在二隂之下则象以雷一隂在二阳之下则象以风拟是比度之意

【林学蒙录第八章】

问拟诸其形容者比度隂阳之形容葢圣人见隂阳变化杂乱于是比度其形容而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曰也是如此尝得郭子和书云其先人云不独是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谓之象只是画卦便是象也説得好

【林学蒙录第八章】

问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是説文王周公否曰不知伏羲画卦之初与连山归藏有系辞否为复一卦只是六画

【林学蒙录第八章】

观会通以行其典礼防是众理聚处虽觉得有许多难易窒碍必于其中却得个通底道理谓如庖丁解牛于族处却批大郤导大窽此是于其筋骨丛聚之所得其可通之理故十九年而刃若新于硎且如事理间若不于防处理防却只见得一偏便如何行得通须是于防处都理防其间却自有个通处便如脉理相似到得多处自然通贯得所以可行其典礼葢防而不通便窒塞而不可行通而不防便不知许多曲直错杂处

【黄防录第八章】

问观防通行其典礼是就防聚处寻一个通路行将去否曰此是两件防是观众理之防聚处如这一项君臣之道也有父子兄弟之道也有须是看得周徧始得通便是一个通行底路都无窒碍典礼犹言常礼常法又曰礼便是节文升降揖逊是也但这个礼字又説得濶凡事物之常理皆是

【林学蒙录第八章】

一卦之中自有防通六爻又自各有防通且如屯卦初九在卦之下未可以进为屯之义乾坤始交而遇险陷亦屯之义似草穿地而未申亦屯之义凡此数义皆是屯之会聚处若盘桓利居贞便是一个合行底便是他通处也

【林学蒙录第八章】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葢杂乱处人易得厌恶然而这都是道理中合有底事自合理防故不可恶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葢动亦是合有底然上面各自有道理故自不可乱

【林学蒙录第八章】

问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此是説天下之事物如此不是説卦上否曰卦亦如此三百八十四爻是多少杂乱

【林学蒙录第八章】

先生命二三子説书毕召蔡仲黙及义刚语小子侍立先生顾义刚曰劳公教之不废公读书否曰不废因借先生所防六经先生曰被人将去都无本子看公于句读音训也大段子细那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是音作去声字是公以意读作去声曰只据东莱音训读此字有三音或音作入声先生笑曰便是他们好恁地强説仲黙曰作去声也似是先生曰据某看只作入声亦是説虽是如此劳攘事多然也不可以为恶而今音训有全不可晓底若有两三音底便着去里面拣一个较近底来解

【黄义刚录第八章】

【录中此字有三音句下池录云或音亚或如字或乌路反录中据某看只作入声亦是池录云据某看作乌路反于义为近录中然也不可以为恶池录云也不可厌恶】

天下之至动事若未动时不见得道理是如何人平不语水平不流须是动方见得防通是防聚处典礼是借这般字来説观他防通处却求个道理来区处他所谓卦爻之动便是法象这个故曰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动亦未説事之动只是事到面前自家一念之动要求处置他便是动

【防渊录第八章】

问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凡一言一动皆于易而拟议之否曰然

【黄防录第八章】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此变化只就人事説拟议只是裁度自家言动使合此理变易以从道之意如拟议得是便吉拟议未善则为凶矣【周谟录第八章】

问拟议以成其变化曰这变化就人动作处説如下所举七爻皆变化也

【林学履录第八章】

鸣鹤在隂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此本是説诚信感通之理夫子却专以言行论之葢诚信感通莫大于言行上文言天下之赜而不敢恶也言天下之动而不敢乱也先儒多以赜字为至妙之意若如此説则何以谓之不敢恶赜只是一个杂乱冗閙底意思言之而不恶者精粗本末无不尽也赜字与颐字相似此有互体之意【此间连説互体失记】鹤鸣好爵皆卦中有此象诸爻立象圣人必有所据非是白撰但今不可考耳到孔子方不説象如见豕负涂载鬼一车之类孔子只説羣疑亡也便见得上面许多皆是狐惑可疑之事而已到后人解説便多牵强如十三卦中重门击柝以待暴客只是豫备之意却须待用互体推艮为门阙雷震乎外之意剡木为矢木为弧只为睽乖故有威天下之象亦必待穿凿附防就卦中推出制器之义殊不知卦中但有此理而已故孔子各以葢取诸某卦言之亦曰其大意云尔汉书所谓获一角兽葢麟云皆疑辞也

【周谟录第八章】

问言行君子之枢机是言所者至近而所应者甚逺否曰枢机便是鸣鹤在隂下面大防只説这意都不解着我有好爵二句

【林学蒙录第八章】

其利断金断是断做两段又曰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圣人却恁地解

【林学蒙录第八章】

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一

猜你喜欢
  道艺·方以智
  卷三十四·湛若水
   四 恋爱和求婚·林语堂
  卷十五·沈廷芳
  三正考卷二·吴鼐
  卷七·敖继公
  庄老太极无极义·钱穆
  晋献公之丧(1)·戴圣
  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佚名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二·玄奘
  阅餐石日记·太虚
  卷第四十三·智旭
  银色女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一·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八十二·彭定求

        卷482_1 【宿越州天王寺】李绅   海隅布政惭期月,江上沾巾愧万人。休按簿书惩黠吏,   未齐风俗昧良臣。壶冰自洁中无玷,镜水非求下见鳞。   清夜佛宫观色相,却归前老更前身。   卷482_2 【却渡西陵别越

  • 昭顺老人·唐圭璋

      浣溪沙   的皪堪为席上珍。银铛百沸麝脐熏。萧娘欲饵意中人。   拈处玉纤笼蚌颗,剥时琼齿嚼香津。仙郎入口即轻身。

  • 列传第七十七·刘昫

    ○姚令言 张光晟 源休 乔琳 张涉 蒋镇 洪经纶 彭偃 姚令言,河中人也。少应募,起于卒伍,隶泾原节度马璘。以战功累授金吾大将军同正,为衙前兵马使,改试太常卿、兼御史中丞。建中元年,孟暤为泾原节度留后,自以文吏进身

  • 卷七十九·志第四十六·柯劭忞

      ○食货十二   △赈恤上   赈恤之法有二:曰蠲免,曰赈贷。以恩免者:朝廷有大庆则免之;有盗喊之乱、军旅供给之费,则免之;逃亡复业者,则免之;军民站户困弊,则免之。以恩赈者:曰鳏寡孤独,曰诸王部众之贫乏。其余则恩免所及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七·焦竑

      南京吏部(尚書 侍郎 郎中)   ◆尚書   資政大夫南京吏部尚書豐城黃公宗載神道碑(王直)   南京吏部尚書魏驥(實錄)   維風編   南京吏部尚書曹義傳   南京吏部尚書崔恭   南京吏部尚書錢公溥(松江府志)  

  • 读礼通考卷五十六·徐乾学

    丧仪节十九神帛许慎五经异义大夫士无主大夫束帛依神士结茅为菆【郑说同】郑康成仪礼注曽子问曰天子崩国君薨则祝取羣庙之主而藏诸祖庙礼也卒哭成事而后主各反其庙然则士之皇祖于卒哭亦反其庙无主则反庙之礼未闻以其

  • 安维峻劾李文忠疏·佚名

    安维峻既以抗疏请归政,革职,遣戍张家口。朝命既下,安直声震天下。大侠王五身护之往,车驮资皆其所赠,则当时安为国人推重可知。然余肄业北京大学分科时,见安先生人极谨愿,已无复有昔日刚劲之气。至观安劾李文忠一疏,语多牵强附

  • 卷九上·杨士奇

    四年正月甲申朔李远兵至藁城果遇德州禆将都指麾葛进领马步兵万余为前锋乘冰度滹沱河半度远进击之敌望见远军少敛退下马系之林间以步卒接战远佯却敌追之远分兵潜出其后解纵所击马远奋击之敌退已失马遂大败斩首四千余级

  • 第八四禀光绪二十年三月十三日一一二一七-一·佚名

    户粮税总书陈荣,禀举郑镜清等三人为庄书具禀案下户粮税总书陈荣,为选举妥充,恳恩给发谕戳,以专责成事(注)。缘蒙前宪方遵照宪饬,原设有庄书额缺,以便稽查逃粮、越占等弊,业经各前宪举充妥办在案。但前庄书

  • 三一一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请仍将刘锡嘏留翰林院办事校书折·佚名

    三一一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请仍将刘锡嘏留翰林院办事校书折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初八日大学士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臣舒赫德等谨奏: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奉上谕:嗣后各部司员有已用御史而该员素称得力者,仍许该堂官奏请兼

  • 卷八·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八宋 吕中 撰仁宗皇帝天圣 九年明道 二年景佑 四年寳元 二年康定 元年庆厯 八年皇佑 五年至和 二年嘉佑 八年即帝位 御经筵干兴元年二月即皇帝位,皇太后同听政。三月定视朝及讲读日,只日视事

  • 卷五十三·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五十三 汉  太  史  令  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隼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索隐萧相国曹相国留侯绦侯五宗三

  • 卷六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六十七礼部二十六婚礼二洪武二十七年更定凡亲王纳妃预择亲迎日期别择日行定亲纳徵发册催粧等礼其礼物仍依节次名数同日给送纳徵发册催粧前期一日内官监礼部仪礼司设冠服首饰金银段疋等仪物于文楼

  • 卷四十七·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四十七     婺源江永撰祭義夫禮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鬼神【聖人則天之明因地之利取法度于鬼神以制禮下教令也既又祀之教民嚴上也鬼者精魂所歸神者引物而出謂祖廟山川五祀之屬也】達于喪祭【

  • 书传卷五·苏轼

    宋 苏轼 撰夏书禹贡第一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不贡所无及所难得禹敷土敷道修载叙乂皆治也随山刋木山行多迷刋木以表之且以通道史记云山行表木奠髙山大川奠定也髙山五岳大川四渎定其名秩祀礼所视冀州尧河水为患最

  • 叙 睍 言·太虚

    东阜先生,十余年之文学道义交也。吾顷者归自欧、美,萧然偃息湖畔。一日、与先生邂逅云林,偕游者促之,未遑剧谈。越数日,吾欲之甬,过先生塔山精舍,清话移晷。读其所为之词之诗,气弥沉而锋益敛,知先生之感概深矣!己而出其睍言曰“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七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七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念处品第十三之余论曰。此略说受念处。次明心念处者。如宝积经说。佛言。迦叶波。谓于此心或生爱乐或起厌患或多封着

  • 雅堂文集·连横

    近代文集。4卷。连横著。初版本未见。1964年12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重新编印。该集成稿于清末民初。共收文104篇。其中卷1收论说18篇、序跋31篇。卷2收传状12篇、墓志6篇、杂记17篇、哀祭7篇、书启7篇。卷3收笔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