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庄老太极无极义

《庄子》内篇《大宗师》始言太极。其言曰:

道……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六极又见于内篇《应帝王》,

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

是也。又见于外篇《天运》,曰:

天有六极五常。

司马彪云:"六极,四方上下也。"俞樾曰:"此即《洪范》之五福六极。"《天运》乃后起之篇,疑说六极当以俞樾说为是。司马之说,移以释《大宗师》《应帝王》则谛矣,未可说此《天运》之六极也。《天运》篇又云:

充满天地,包裹六极。

此则亦当如司马氏之说。

又有称八极,外篇《田子方》:

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又有称西极,《田子方》:

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

是也。凡所谓六极八极西极者,皆远而无所至极义。知《大宗师》篇太极与六极连文,亦当指空间。下文先天地生,长于上古,乃始指时间。

然则又何谓在太极之先乎?按郭象注:

道无所不在,故在高为无高,在深为无深,在久为无久,在老为无老。且上下无不格者,不得以高卑称。内外无不至者,不得以表里名。与化俱移者,不得言久。终始无常者,不可谓老。

据是,则《庄子·大宗师》原文,应作在太极之上,而后人妄易以先字耳。

《庄子》书又屡言无极有极,如曰:

其言犹河汉而无极。(《逍遥游》)

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大宗师》,此语又见于《田子方》)。

孰能登天游雾,桡桃无极。(《大宗师》)

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在宥》)

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刻意》)

精神四达旁流,无所不极。(《刻意》)

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极。(《在宥》)

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非言非默,议其有极。(《则阳》)

然则《庄子》书言极字,皆至极义,非有其他深解。庄子又屡言无穷无竟无端无涯,皆犹其言无极,特见遥邃之趣。

至《老子》书言无极,曰: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王弼注:"不可穷也。"则此亦无穷之常义。又曰: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盖老子尚古,故谓古之极,其湻朴之德足以配天也。则《老子》书用极字,亦皆常义,非有深解也。

极字之具有玄义,实始《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释文,"太极,天也。"此实本《庄子·大宗师》太极之上一语来。然庄子言太极六极,犹其言天地上古,此本常语,而《易·系辞》之太极两仪,则渐染有玄义,而成为一专名。又《易·系》云:"三极之道。"指天地人为三极,此极字亦不能作常义解。于是乃始有《洪范》之皇极。知《洪范》决为晚出书,疑当在《老子》后,或更出《易·系》后也。

后人言太极无极,其大义则显本《易·系》《洪范》。太极无极皆成一玄名,而此玄名,又若为宇宙间所实有。虽其语源固出于庄老,然其涵义则实创自儒家也。此亦后起儒家汇通庄老道家言而增成其形上之一境界之一例,为治中国思想史者所当注意。凡以见中国后起思想,颇多会合儒道而另辟一新境界。若必剔除庄老道家义,而专从儒家孔孟原始义,则不能有此等观念与境界之开出也。

猜你喜欢
  读朱随笔卷三·陆陇其
  卷三十一·孙瑴
  春秋左传谳卷九·叶梦得
  卷二十七·孔颖达
  卷一百七十七·秦蕙田
  三十二  大取·墨子
  卷三十五·王道焜
  卷十六·易祓
  僖公·僖公二十六年·左丘明
  卷三百二十九·佚名
  卷四十五(玄奘译)·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二·智升
  楞严经卷第一文句·智旭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佚名
  刻金刚般若经赞述序·窥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八十八·彭定求

        卷588_1 【送友人往太原】李频   离亭聊把酒,此路彻边头。草白雁来尽,时清人去游。   汾河流晋地,塞雪满并州。别后相思夜,空看北斗愁。   卷588_2 【旅怀】李频   万里共心论,徒言吾道存。奉亲无别业,

  • ●卷五·丁绍仪

    ○沈永启词吴江沈方思,莲泾阻雨,虞美人云:“帘织细雨莲泾口。何处沽尊酒。天公也似太多情。拚得柳昏花暝,滞人行。年来浪迹真无谓。历尽愁滋味。一灯蓬底听模糊。知道小楼梦醒,一般无。”末二语暗用少陵“

  • 卷一百五十八·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五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三十五 晁冲之 古乐府 大星何历历小星烂如石掖垣崔嵬横紫微十二羽林森北极今夕何夕月西倾虎抱空关龙厌直峥嵘北斗着地垂手去

  • 卷八·陈衍

    ●元诗纪事卷八侯官陈衍辑赵孟俯鲜于枢吾丘衍陈俨黄玠方夔刘诜刘彦章陆文圭黄庚张观光虞德观◆赵孟俯孟俯字子昂,宋秦王德芳之后,湖州人。宋末用父荫补官。至元二十三年荐授兵部郎中,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卒追封魏国公,谥文

  • 杏庭摘槀序·洪焱祖

    濓昔受学于河东公获见新安洪先生诗十余篇心甚乐之窃意先生之所述篇章必富而新安逺在数百里外常媿弗能一见先生以窥夫大全及河东公殁先生之子存心来为浦江尉濓始得悉受而伏读之不觉叹曰呜呼是岂非诗哉夫诗未易言也商周

  • ●卷第十六·胡三省

    【汉纪八】起强圉大渊献,尽上章困敦,凡十四年。孝景皇帝下前三年(丁亥,公元前一五四年)①冬,十月,梁王来朝。〔朝,直遥翻。〕时上未置太子,与梁王宴饮,从容言曰:〔从,千容翻。〕&ldquo;千秋万岁后传于王。&rdquo;王辞谢,虽知非至言

  • 纂修凡例·佚名

    据广本补一即位礼仪及赏赉之类备书一追上神宗显皇帝尊号祔庙称宗并上孝端显皇后孝靖皇太后谥号书议上孝元皇后孝和皇后尊号谥号虽不及举行而奉所敕谕皆书一谕封贵妃选侍及停封缓封皆书一谕册立皇太子择日具仪悉书 一

  • 卷二十七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七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五行志第七上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师古曰上系之辞也则效也】刘歆以为

  • 卷四十五 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范晔

    (袁安、张酉甫、韩棱、周荣)◆袁安传,袁安,字邵公,汝南郡汝陽县人。祖父袁良,学习《孟氏易》(孟喜著),汉平帝时,因明经而被举荐,做了太子舍人。建武初年做了成武县令。袁安年轻时继承祖父袁良的学问。为人很庄重,有威信,被州里人

  • 王弘传·李延寿

    王弘字休元,琅笽临沂人。曾祖王导,是晋朝的丞相,祖父王洽,为中领军,父亲王繤,为司徒。王弘少年好学,以清悟知名。二十岁担任会稽王司马道子的骠骑主簿。王繤很喜欢积聚,财物大量散布在社会上,等他死后,王弘把债券文书都烧掉了,全

  • 卷三·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三御制【臣】等谨案诗书所载典学之丈如虞廷教胄周雅辟雍虽足昭示来兹然类由史官铺叙臣下揄非有制出宸章体隆圣作者也洪惟我朝列圣相承作君作师文章性道合为一原谟训所垂规天矩地于铄哉真

  • 卷三·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三学三省察 知行 致知存得此心便是要在这里常常照管若不照管存养要作甚麽用【以下论省察】问自来见得此理真无内外外面有跬歩不合道理便觉此心慊然前日侍坐深

  • 第六 忤合 3·王诩

    【原文】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①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故伊尹②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③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④,故归之不疑也。【注释】①忤合:逆合。《

  • 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普遍殿内。坐宝师子之座。与大苾刍众万二千五百人俱。复有菩萨摩诃萨。及百千缘熟所度之众。  尔时妙吉祥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

  • 圣观自在菩萨一百八名经·佚名

    宋西天中印度惹烂驮罗国三藏明教大师天息灾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补怛落迦山圣观自在菩萨宫。其山峰峙众宝所成。无垢清净阎浮檀金。摩尼宝王种种珍宝。妙色光明常普照曜复有如意天劫波树。恒时流出阿僧祇数。苏

  • 续修台湾府志·余文仪

    地方志。主修余文仪,字宝岗,浙江诸暨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任台湾府知府,1762年摄台湾海防同知,1764年升分巡台湾道。同年擢福建按察使。在台期间,曾以“范志”为基础,“集新旧志而增损之”,成书二十六卷。该志

  • 海槎余录·顾岕

    笔记。明顾岕著。一卷。兹编系著者于嘉靖元年至六年(1522—1527)官儋州时所录见闻。自序云:“儋耳孤悬海岛,非宦游者不能涉,涉必有鲸波之险,瘴疠之毒,黎獠之冥顽无法,为兹守者,多不能久,久亦难其终也。余自嘉靖龙飞,

  • 太上老君养生诀·佚名

    气功著作。作者姓名、生平、成书年代不详。主要论述气功养生法的基本知识,各种功法的习炼方法及防治疾病效应。全书分为三节,即五禽第一,服气吐纳六气第二,养生真诀第三。中心内容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简述五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