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三十四    明 湛若水 撰

事亲长上

易蛊六五干父之蛊用誉象曰干父之蛊承以德也臣若水通曰山下有风回而挠物壊乱有蛊坏之义然五以尊为蛊之主而以柔中与九二刚中之臣应能治蛊者故为干前人之蛊蛊者前人之坠绪待其后而振者也六五之君当蛊之时也脩废举坠而一新之其盖父之愆善继而成令名者也象又释其义云非五之自能如此也虚心应九二之贤承之以刚中之德辅相之功也如成王太甲皆用贤而致誉者也故天下之才孰非人君之才不用人而自用则蛊日深矣六五其明于用人而孝于事亲者欤

家人彖传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臣若水通曰凡人之心必有所主而严惮乃能自治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家者一家之主也父母以主乎一家有君道焉家人之所取则焉者也严而敬之则伦理正恩义笃而家道理矣不然情胜礼恩胜义而家道乱矣善事其亲者事之如事君则父母之命行而一家无不率者矣家其有不齐耶

书虞书尧典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臣若水通曰此四岳称舜之孝友以告帝尧也瞽者无目之名舜父号瞽防母舜后母也顽者心不则德义之经嚚者口不道忠信之言象舜后母弟也傲骄慢也谐和也烝进也乂治也格至也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者言舜遭父母兄弟之变而能和顺之以孝道使之进进以善自治而不至于爲大奸恶也所谓允若底豫是已观此可见天下无不可事之亲顾吾所以事之者未若舜尔臣愚窃以为大舜之心当时惟自见其实有未尽分处尔非心知其亲之不是而姑若是顺从也昔罗从彦语云舜只为天下无不是底父母陈瓘闻而善之曰惟如此而后天下之为父子者定彼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者尝始于见其有不是处尔此言足以深明舜之心事后之欲尽孝弟之道以法尧舜者当熟玩之

商书伊训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臣若水通曰此太甲新嗣位伊尹告之之言也立植也立爱于天下使天下之人各爱其亲者必自吾之亲始立敬于天下使天下之人各敬其长者必自吾之长始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长吾长以及人之长也始于家达于国终而措之天下矣夫家邦四海之人可谓众矣其于人君势若相悬矣然感之而无不应者何也以其心同也孝弟人之真心所不虑而知所不学而能所谓良知良能者也是心也放之四海而凖故君人者可不尽之于心行之于家而达之于国于天下乎

周书君陈惟尔令徳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臣若水通曰此书君陈篇成王命君陈之言也君陈臣名令善也善事亲曰孝善事上曰恭成王言君陈有令善之德事亲孝事上恭又言惟其孝友于家是以能施政于邦也臣谓政也者正也故能孝则可以正一国之孝矣能恭则可以正一国之恭矣成王即其孝友于家而知其必能施政于邦者家国无二理齐治无二机也孔子曰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且管蔡之监殷也惟其不孝不友故至为逆乱不顺之事今君陈孝友如此其能代周公化训殷民格其旧染之俗而一新之必矣此东郊之命成王所以拳拳以属于孝弟之君陈也汉之贤主诏求孝弟力田之人盖犹有古人之遗意也后之人君用人化俗必求如君陈孝弟之人而使之毋汲汲于利口啬夫也乎

诗小雅小宛题彼脊令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臣若水通曰题视也脊令鸟名飞鸣相顾以比兄弟也迈征皆徃也而汝也此大夫遭乱而兄弟相戒之诗也言我视彼脊令之鸟且飞且鸣而相顾矣今我日斯迈而汝亦月斯征矣当夙兴夜寐不遑暇逸以求无忝父母所生之性勿自取于祸可也为此诗者其知事亲之道乎曰日斯迈月斯征夙兴夜寐而无忝者则其爱亲之诚虽以终身可矣葢虑日月之征迈而夙夜之兴寐者惟求无忝所生尔父母之于子一气而已气一则理一是理也即天之命也人之性也纯粹至善天地万物一体而无间者也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乃为克肖克肖乃为无忝故宇宙性分茍有一之未尽则吾心不能无愧于父母之所生者是得为全归乎故必日斯迈日而干干月斯征月而干干夙兴夜寐夙夜干干自强不息及天游衍自一念以至于万事以至于万物以至于天地无一而不求尽吾此心此理以复吾父母所生之性则无愧于天下无忝于父母矣虽然大君犹父母宗子民胞物与其责又有大焉者故或行一不义杀一不辜一民之未安一物之失所天髙地下一行不得其序皆其性分之有阙有忝于父母宗子矣可不念哉

大雅行苇曽孙维主酒醴维醹酌以大斗以祈黄耉黄耉台背以引以翼夀考维祺以介景福

臣若水通曰曽孙主祭者之称主谓主祭也醹厚也大斗勺五升径六寸柄长三尺盖用挹酒以注于尊黄耉老也背有鲐文行苇所以燕父兄也观其既燕以燕之射以乐之末复祝颂之曰主祭之曽孙燕饮之酒厚矣以大斗酌此酒祈其夀考又引导翼辅之享夀考而维祺吉以介景福也盖不徒爱敬之而已必欲其相与引导辅翼以进修于德业徳业脩则所以享夀年而大祺福者无穷而爱敬之者亦无穷矣故行苇者其得亲亲之道乎至于后世此义不明故汉之文帝亦可谓能笃于亲亲者矣然恩有余而义不足纵之过而防或踈卒之淮南诸王不能保全葢不知此诗之义尔故有国家者能笃亲亲之恩必求保终之道徳业相劝是乃保终之道也

春秋桓公九年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

臣若水通曰曹伯身当疾革而遣储副以聘鲁曹宣固不父矣使射姑能子将必裁之以义也顾乃供事鲁庭舎药膳而不视焉虽有当享之叹果何及耶阿意曲从庸得为孝乎

僖公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

臣若水通曰太庙者鲁周公庙也成风僖公之母也周公臣尔禘以天子之礼可乎成风妾尔尊为夫人可乎使周公成风而有知焉吾知其不享矣是知生事祭一当以礼不以非所得而加之乃为孝也

礼记曲礼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臣若水通曰温以御寒凊以致凉定其袵席省其安否所以安亲也丑类也夷等也不争思辱亲也可谓

孝矣

曲礼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羣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臣若水通曰告谓告亲以所徃也反者还也面者见亲也有常有定处也异席者席容四人若五人则长必别一席也夫人子之事亲出入告面敬之至矣游必有常谨之至矣习有恒业孝之至矣立身行道显其亲矣言不称老尊亲之至矣其父事兄事肩随者盈天地之间民胞物与均之有父子之义也均之有兄弟之义也故其少长之序天理然尔异席所以长长也

曲礼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郷长者所视

臣若水通曰先生者有齿徳可师者也步趋应接主乎所尊也进退语黙视乎所尊也所以致尊敬之道也向长者所视所以长者也

檀弓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年

臣若水通曰有隐者子为父隠也无犯者不可犯亲也无方者无一定之方顺亲之情不泥于一也致者极其哀毁之节也

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升降出入揖游不敢哕噫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洟寒不敢袭痒不敢搔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渉不撅防衣衾不见里父母唾洟不见冠带垢和灰请潄衣裳垢和灰请澣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五日则燂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燂潘请靧足垢燂汤请洗少事长贱事贵共帅时

臣若水通曰应之辞唯为恭旋转而周也齐心之齐也哕呕逆声噫噫气也鼻有声曰咳声也欠气之乏也伸体之疲也跛偏任也倚身倚物也睇视倾视也洟自鼻出者袭重衣也袒裼露臂不敬事也撅摄也不因渉水则不摄裳也不见里为其可秽也孝子爱敬存于中发于气形于动静见于其衣服孝敬之至也不见谓即刷除之也潄澣皆洗也纫箴以线贯箴也燂温也浴洗身也沐洗发也其间三日五日之间也潘淅米汁也靧洗面也帅循也时此礼也防亲之体以及其亲于体者所以保养神气爱之至也

内则曽子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孝子之身终终身也者非终父母之身终其身也是故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

臣若水通曰乐其心谕于道养其心也不违其志养其志也乐耳目安寝处饮食忠养养其体也爱敬之至矣然此不过终父母之身尔爱亲之所爱敬亲之所敬终已之身焉可也终亲之身有穷也终已之身无穷也是之谓能继其孝矣

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諌諌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諌不说与其得罪于郷党州闾寜孰諌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臣若水通曰孝经云父有争子则亲不防于不义人子之諌亲也必孝敬以为之本矣和諌而不入惟起孝敬焉曰我孝敬之未至也熟諌而不恱亦起孝敬焉曰我孝敬之未至也是故孝敬者諌父母之道也为人子者可不务乎

祭义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

臣若水通曰孝子之爱根乎天性所谓深也然而诚矣诚则着着则形由气而色由色而容皆爱之着焉诚之不可揜也由是则如执玉如奉盈不敢肆也洞洞然直而通也属属然贯而续也如弗胜如将失之不敢少忽也敬之至也爱所生也爱以生敬敬以成爱爱而弗敬其失也以恩掩义敬而不爱其失也严威俨恪故爱敬兼致而后孝道可尽也何以为成人之道也夫孝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老莱子孝奉二亲斑衣戯防于膝下失跌为婴儿之啼以娱其亲忘乎其为成人之老也此其所以为至孝乎

祭义曽子曰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思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愽施备物可谓不匮矣父母爱之喜而弗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諌而不逆父母既没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谓礼终

臣若水通曰用力者能养能养庶人之孝也用劳者能弗辱能弗辱诸侯卿大夫士之孝也徳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天子之孝也而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焉故曰不匮是之谓大孝伏惟圣明推纯孝之心以及天下则光于四海通于神明天下幸甚

祭义孔子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

臣若水通曰身者父母之所遗而万物皆备可谓全矣唯圣人为能践形以全其归是故孝子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则游荒之欲不滋于左右矣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则背谬之语不下于朝廷矣天理流行徳教洋溢而天地付与万物皆备之全体始无忝也于此观之则知事亲事天之道岂外乎吾心而求之哉

论语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之以礼祭之以礼

臣若水通曰此圣人告懿子之问孝葢因三家之僣礼而发然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上下皆通也礼者朱熹曰天理之节文臣谓天理则自有条理便是节文便是中正处不可过不可不及也人之所以事亲者不合于天理中正即不以君子之道待其亲虽欲尊亲实非所以尊亲不惟失所以尊亲亦不可以为子矣故圣人必合生事祭始终而言之以见不容一毫之或苟也故胡氏曰人之欲孝其亲心虽无穷而分则有限得为而不为与不得为而为之均于不孝所谓以礼者为其所得为者而已然则事亲可不讲求于天理之正乎

孟子曰天下大恱而将归已视天下恱而归已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瞽瞍底豫而天下化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臣若水通曰孔门之论孝多矣孟子此章又发出得亲顺亲一节如此夫父子之爱天性也乃人之真心即所谓天理也葢天下恱而归已是亦可以乐矣舜则视之如草芥之轻所重者在父母舜以为若不得父母之欢心则不可为人不谕父母于道则不可以为子舜父顽母嚚尝欲害舜然舜惟积诚引咎尽其道以事之至于亲亦底豫焉感发其真心葢有以得其欢而顺于道而舜为人子之心始可解矣卒之天下之为父子者皆感发兴起其同然之心化于慈孝而止其所而无不各有定天下之人之孝皆舜之孝也此舜之孝所以为大足以法天下而传后世也欤昔罗从彦语此云只为天下无不是底父母陈瓘闻而善之曰惟如此而后天下之为父子者定彼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者尝始于见其有不是处尔然则后之事亲者其必以舜爲法乎

孝经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臣若水通曰身体发肤亲之遗体也不敬其身则毁伤毁伤则是伤其亲也岂得为孝故少而敬谨守身不敢毁伤孝由此始也及壮而出仕以事君则推父母之所生者以尽忠尔故曰事君不忠非孝也故为孝之中及其由少而壮而老体道于身而身立则体父母所生而全归名于天下传于后世是即父母所生之道传名于后世而孝道毕矣

左传隠公元年郑伯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舎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羮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臣若水通曰父子之爱天性根于心而不可解者也庄公以叔段之故遂寘其母私欲蔽之也既而悔焉天理之不容泯防也考叔因其善端而开发之葢亦因其所固有者而扩充之尔非庄公所本无而考叔能锡与而外益之也虽然考叔纯孝人也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然则人君欲孝其亲者可不讲学以扩充之乎故曰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此又孝之大者

昭公十九年夏许悼公疟五月戊辰饮太子止之药卒太子奔晋书曰弑其君君子曰尽心力以事君舎药物可也

臣若水通曰礼父母疾饮药子先尝之季康子馈药孔子受之而不敢尝谨疾故也父母惟其疾之忧况人子养亲之疾乎原止之进药也未必有弑亲之心其卒也以饮止之药止弑之也旣曰无之哀恸以自絶可也奔晋何为故人子之事亲饮食起居无一而不致其敬谨焉尔否则止之罪有所必至何以逃于天地之间乎

定公五年叶公诸梁之弟后臧从其母于呉不待而归叶公终不正视

臣若水通曰叶公之于后臧同母兄弟也母同则恩同者也吴入楚获母而去独后臧为可从哉比其反也弃母不顾后臧固不孝矣叶公不义其弟弟独无辞乎

国语鲁语夏父弗忌为宗烝将跻僖公宗有司曰非昭穆也曰我为宗伯明者为昭其次为穆何常之有有司曰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防而等胄之亲踈也夫祀昭孝也各致齐敬于其皇祖昭孝之至也

臣若水通曰弗忌鲁大夫夏父展之后宗伯掌国祭祀之礼烝祭也僖闵之兄继闵而立跻僖公逆祀也宗有司者宗人官之有司也父为昭子为穆僖为闵臣臣子一例而升闵上故曰非昭穆也明言僖有明徳也长防先后也等齐也皇大也夫逆祀非礼也非礼之祀神必不享夫神不享犹不祀也可以为孝乎夏父弗忌为宗烝将跻僖公其亦不知孝子享亲之道矣展禽谓后必有殃诚不可逭主祀昭孝者可不念哉

格物通卷三十四

猜你喜欢
  下经咸传卷四·孔颖达
  卷四 四之二·孔颖达
  卷十四下 尽心章句下·孙奭
  陰陽位第四十七·苏舆
  中庸纂疏原序·赵顺孙
  礼记析疑卷二十一·方苞
  卷二十六·朱熹
  卷二十一·王志长
  僖公·僖公二十四年·左丘明
  卷下·佚名
  卷四十一·佚名
  在留沪日侨欢送会答词·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九·佚名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佚名
  观经玄义分卷第一·善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元诗选二集壬集目录·顾嗣立

    长真子谭处端(水云集) 丘真人处机(磻溪集) 吴宗师全节(看云集) 上清外史薛玄曦(上清集) 黄尊师石翁(松瀑稿) 金溪羽人查居广(学诗初稿) 智觉禅师明本(中峰广录 梅花百咏) 元叟禅师行端(寒拾里人稿) 古鼎禅师祖铭(古鼎外集) 栯堂禅师益(

  • 大风雪寒甚戏作歌·胡适

    梦中石屋壁欲摇,梦回窗外风怒号。 澎湃若拥万顷涛,侵晨出门冻欲僵。 冰风挟雪卷地狂,啮肌削面不可当。 与风寸步相撑支,呼吸梗绝气力微。 漫漫雪雾行径迷,玄冰遮道可寸许。 每虞失足伤折股,旋看帽落作蝶舞。 落帽狼狈祸犹可

  • 明诗评三·王世贞

    王世贞 曾少詹棨 陆詹事深 宋学士濂 王侍制祎 刘布衣仔肩 刘布衣绩 唐应奉肃 唐侍讲之淳 浦舍人源 张汀州宁 吴文定宽 陈检讨献章 王太仆韦 郭参军子章 沈居士周 文待诏征明 杨仪部循吉 石文隐珤 刘布衣泰 马布衣洪

  • 卷一百四·表第五·诸王世表五·张廷玉

        ◎诸王世表五   

  • 第四十回 入长城北军败溃 援大都爵帅驰归·蔡东藩

      却说孛伦赤、岳来吉等,回营报功,燕帖木儿时已起床,即将二人功绩,书录簿上;并命撒敦带着偏师,出营巡哨。是日大雾迷濛,眼不见影,撒敦巡至敌营,已是空空洞洞,留着虚垒。走将进去,只有敌卒数名,尚在寨中收拾行李,见了撒敦等,一哄

  • ●卷上·戴笠

    隆武二年丙戌冬,十月十四日丙戌,永明王监国肇庆,以明年为永历元年。御讳由榔,神宗孙也。皇考桂端王生四子:长由□,次由□,俱为献贼所害;三由□,封安仁王,以病薨;四永明王,即上也,天资聪明仁厚。皇考自衡徙梧,以病薨。上居苫次。会隆

  • 卷四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四十一雍正四年二月上谕二十道初二日户部等衙门议奏两淮商人建仓买糓备赈奉上谕此系商人急公银两即於本地买贮米糓备用商人等自然尽心管理不致亏缺倘将来有不得已亏缺之处朕必察情寛

  • 卷五十 哀公问第二十七·郑玄

    (陆曰:“鲁哀公也。郑云:‘善其问礼,着谥以显之。’”)[疏]正义曰:案郑《录目》云:“名曰《哀公问》者,善其问礼,着谥显之也,此于《别录》属《通论》。”但此篇哀公所问,凡有二事,一者问礼,二者问政。问礼在前,问政在后。哀公问于孔

  • 卷七 精神训·刘安

    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澒濛鸿洞,莫知其门。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是故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精神

  • 中庸章句序·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中庸章句大全钦定四库全书中庸章句序中庸何为【去声】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朱子曰曽子学于孔子而得其传子思又学于曽子而得其所传于孔子者既而惧夫传之久逺而或失其真也于是作

  • 松阳讲义卷八·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论语先进于礼乐章这一章是圣人欲以周初文质得中之礼乐挽周末文胜之礼乐礼乐只是一个礼乐用之却不同文胜不指变礼易乐者説当周之初文武周公制礼作乐斟酌尽美而当时风俗淳厚用礼乐者莫不彬彬文质得中

  • 攝大乘論本卷第三·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一]彼修差別分第六   如是已說彼入因果.彼修差別云何可見。由菩薩十地。何等爲十。一極喜地.二離垢地.   三發光地.四焰[二]慧地.五極難勝地.六現前地.七遠行地.八

  •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三·法藏

    唐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若依终教。地前留惑受分段身。于初地中永断一切烦恼使种。亦不分彼分别俱生。于所知障中。又断一分粗品正使。是故地上受变易身至金刚位。余义如下断惑中说。问若于地上不留烦恼。云何大悲同事摄

  • 兜率龟镜集卷上·弘赞

    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释弘赞在犙辑○初集 应化垂迹一切大地菩萨。住首楞严定。於十方世界。以种种色像。普门示现。诱化群生。同归觉岸。故首楞严三昧经云。尔时名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此弥勒菩萨。一生补处。次於世

  • 桑西一家·司汤达

    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短篇小说。《桑西一家》以哀怨动人的笔调写了贝阿特丽丝及其一家的不幸遭遇。她是个美丽的少女,正值如花似玉的年龄,本该充分享受父母的怜爱。谁知她父亲是只衣冠禽兽,想方设法虐待她,糟蹋她。她忍无

  • 神峰通考·张神峰

    原名《神峰张先生通考命理正宗辟谬大全》,为明朝神峰子张楠所著。张楠是郎中,研用子平命学四十余年。此书是他七十多岁时所写,乃积数十年实战经验之心血结晶,在结构体系上继承了《渊海子平》的传统子平论命体系,同时结合自

  • 杂病心法要诀·吴谦

    内科著作。5卷。清吴谦(六吉)等撰,刊于乾隆七年(1742年)。本书即《医宗金鉴》卷39~43。重点论述内科杂病的证治,包括中风、虚劳、黄疸、喘咳、痢疾、疟疾等40余种常见病证。正文均编为七言歌诀,并加注释予以说明、补充

  • 先觉宗乘·圆信

    凡五卷。明代僧语风圆信(1571~1647)校订,郭凝之汇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收录师承明确之居士一一一人,及无名之居士七十三人,共计一八四人之机缘语要。所列举诸先觉者之一机一境、一语一言足为后世学人之明鉴。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