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书传卷五

宋 苏轼 撰

夏书

禹贡第一

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

不贡所无及所难得

禹敷土

敷道修载叙乂皆治也

随山刋木

山行多迷刋木以表之且以通道史记云山行表木

奠髙山大川

奠定也髙山五岳大川四渎定其名秩祀礼所视

冀州

尧河水为患最甚江次之淮次之河行冀兖为多而青徐其下流被害亦甚尧都于冀故禹行自冀始次于兖次于青次于徐四州治而河患衰矣雍豫虽近河以下流既治可以少缓也故次乎次乎荆以治江淮江淮治而水患平次于豫次于梁次于雍以治江河上流之余患而雍最髙故终焉八州皆言自某及某为某州而冀独否盖以余州所至而知之先赋后田不言贡篚皆与余州异

既载壶口治梁及岐

壶口在河东屈县东南梁山在左冯翊夏阳县西北岐山在扶风美阳县西北梁岐二山在雍州今于冀州言之者岂当时河患上及梁岐乎禹通砥柱则壶口平而梁岐自治因河而言非以二山为冀州之地也

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太原晋阳也岳太岳也亦号霍太山在彘县东

覃怀底绩至于衡漳

覃怀河内怀县漳水横流入河衡横也浊漳水出长子县东至邺入清漳清漳水出上党沾县大黾谷东北至渤海阜城县入河

厥土惟白壤

无块曰壤

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

赋田所出谷米兵车之类禹贡田赋皆九等此为第一杂出第二之赋冀州畿内也田中中而赋上上理不应尔必当时事有相补除者岂以不贡而多赋耶然不可以臆説也

恒卫既从大陆既作

恒水出常山上曲阳县东入滱水卫水出常山灵寿县东北入滹沲大陆在钜鹿县北水已复故道则大陆之地可耕作

岛夷皮服

东北海夷也水患除故服皮服

夹右碣石入于河

碣石海畔山在北平骊城县西南河自碣石山南渤海之北入海夹挟也自海入河逆流而西右顾碣石如在挟掖也

济河为兖州

河济之间相去不逺兖州之境北距河东南跨济非止于济也

九河既道

河水自平原以北分为九道其名据尔雅则徒骇也太史也马颊也覆釡也胡苏也简也洁也钩槃也鬲津也汉成帝时河隄都尉许商上书曰古记九河之名有徒骇胡苏鬲津今见在成平东光鬲县自鬲津以北至徒骇其间相去二百余里以许商之言考之徒骇最北鬲津最南盖徒骇是河之本道东出分为八枝徒骇在成平胡苏在东光鬲津在鬲县其余不可复知也然尔雅九河之次自北而南既知三河之处则其余六者太史马颊覆釡当在东光之北成平之南简洁钩槃当在东光之南鬲县之北也其河堙塞时有故道春秋纬宝干图云移河为界在齐吕填阏八荒以自广故郑云齐威公塞之同为一河今河间弓髙以东至平原髙津徃徃有其遗处盖塞其八枝并使归于徒骇也

雷夏既泽灉沮防同

灉沮二水雷泽在济隂城阳县西北

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

黑而坟起

厥草惟繇厥木惟条

繇茂也条长也

厥田惟中下厥赋贞

贞正也赋当随田髙下此其正也其不相当者盖必有故如向所云相补除者非其正也此州田中下赋亦中下皆第六

作十有三载乃同

兖州河患最甚故功后成至于作十有三载

厥贡漆丝厥篚织文

币帛盛于篚书曰篚厥黄

浮于济漯逹于河

顺流曰浮因水入水曰逹漯水出东郡东武阳县至乐安千乗县入海济水具下文自漯入济自济入河

海岱惟青州

西南至岱宗东北跨海至辽东舜十二州分青为营营州即辽东也汉末公孙度据辽东自号青州刺史

嵎夷既略潍淄其道

嵎夷即尧典嵎夷也略用功少也潍水出琅邪箕屋山北至都昌县入海湽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东北至千乘博昌县入海

厥土白坟海濵广斥

説文云东方谓之斥西方谓之卤卤咸地也

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

田第三赋第四

厥贡盐絺

絺细葛也

海物惟错

错杂也鱼鰕之类

岱畎丝枲铅松怪石

畎谷也枲麻也鈆锡也怪石石似玉者贡此八物

莱夷作牧

春秋夹谷之会莱人以兵劫鲁侯孔子曰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以是知古者东莱之有夷也牧刍牧也传曰牧隰臯井衍沃盖海水患除始刍牧也

厥篚檿丝

尔雅檿桑山桑惟东莱出此丝以织缯坚韧异常莱人谓之山蠒莱夷作牧而后有此故书篚在作牧之后

浮于汶逹于济

汶水出太山莱芜县西南入济诸州之末皆记入河水道以尧都在冀而河行于冀也虽不言河济固逹河也

海岱及淮惟徐州

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

淮沂其乂蒙羽其艺

淮水出桐柏山其原逺矣于此言之者淮水至此而大为害尤甚喜其治故于此记之沂水出泰山盖县临乐子山南至下邳入泗防山在泰山蒙隂县西南羽山在东海祝其县南二水既治则二山可种

大野既猪东原底平

大野泽在山阳钜野县北东原今东平郡也水之停曰猪

厥土赤埴坟

土黏曰埴

草木渐包

进长曰渐藂生曰包

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

田第二赋第五

厥贡惟土五色

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则以其方色土赐之焘以黄土苴以白茅使归其国立社

羽畎夏翟

夏翟雉也羽中旌旄羽山之谷有之

峄阳孤桐

东海下邳县西有葛峄山即此山也其特生之桐中琴瑟

泗濵浮磬

泗水依山水中见石若浮于水上此石可为磬

淮夷蠙珠暨鱼

诗有淮夷知古者淮有夷也蠙蚌属出珠惟淮夷有珠暨鱼如莱夷之有檿丝也贡此六物

厥篚纤缟

黑缯缟白缯纤细也

浮于淮泗逹于河

自淮泗入河必道于汴世谓隋炀帝始通汴入泗禹时无此水道以疑禹贡之言此特学者考之不详而已谨按前汉书项羽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文颖注云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即今官渡是也魏武与袁绍相持于官渡乃楚汉分裂之处盖自秦汉以来有之安知非禹迹耶禹贡九州之末皆记入河水道而淮泗独不能入河帝都所在理不应尔意其必开此道以通之其后或为鸿沟或为官渡或为汴上下百余里间不可必然皆引河水而注之淮泗也故王濬伐吴杜预与之书曰足下既摧其西藩当径取秣陵讨累世之逋寇释吴人于涂炭自江入淮逾于泗汴泝河而上振旅还都亦旷世一事也王濬舟师之盛古今絶伦而自泗汴泝河可以班师则汴水之大小当不减于今又足以见秦汉魏晋皆有此水道非炀帝创开也自唐以前汴泗会于彭城之东北然后东南入淮近岁汴水直逹于淮不复入泗矣吴王夫差辟沟通水与晋会于黄池而江始有入淮之道禹时则无之故禹贡曰沿于江海逹于淮泗明非自海入淮则江无通淮之道个之末直云浮于淮泗逹于河不言自海则鸿沟官渡汴水之类自禹以来有之明矣

淮海惟扬州

北跨淮南跨海

彭蠡既猪阳鸟攸居

阳鸟鸿鴈之属也避寒就暖九月而南正月而北彭蠡在彭泽西北北方之南南方之北也故阳鸟多留于此

三江既入震泽底定

三江之入古今皆不明予以所见考之自豫章而下入于彭蠡而东至海为南江自蜀岷山至于九江彭蠡以入于海为中江自嶓冡导东流为汉过三澨大别以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以入于海为北江此三江自彭蠡以上为二自夏口以上为三江汉合于夏口而与豫章之江皆汇于彭蠡则三江为一过秣陵京口以入于海不复三矣然禹贡犹有三江之名曰北曰中者以味别也盖此三水性不相入江虽合而水则异故至于今而有三泠之説古今称唐陆羽知水味三泠相杂而不能欺不可诬也予又以禹贡之言考之若合符节禹之叙汉水也曰嶓冡导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至于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夫汉既已入江且汇为彭蠡矣安能复出为北江以入于海乎知其以味别也禹之叙江水也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夫江既已与汉合且汇为彭蠡矣安能自别为中江以入于海乎知其以味别也汉为北江岷山之江为中江则豫章之江为南江不言而可知矣禹以味别信乎曰济水既入于河而溢为荥禹不以味别则安知荥之为济也尧水之未治也东南皆海岂复有吴越哉及彭蠡既猪三江入海则吴越始有可宅之土水之所钟独震泽而已故曰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孔安国以为自彭蠡江分为三入震泽为北入于海踈矣盖安国未尝南游按经文以意度之不知三江距震泽逺甚决无入理而震泽之大小决不足以受三江也班固曰南江从会稽阳羡东入海北江从会稽毗陵县北东入海会稽并阳羡有此三江然皆是东南枝流小水自相别而入海者非禹贡所谓中江北江自彭蠡出者也徒见禹贡有南北中三江之名而不悟一江三泠合流而异味也故杂取枝流小水以应三江之数如使此三者为三江则是与今京口入海之江为四矣京口之江视此三者犹畎浍禹独遗大而数小何耶

篠簜既敷

篠竹箭也簜大竹阔节曰簜

厥草惟夭厥木惟乔

少长曰夭乔髙也

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

田第九赋第七杂出第六

厥贡惟金三品

金银铜

瑶琨篠簜

瑶琨石似玊者

齿革羽毛惟木

齿象齿革犀革之类毛旄牛尾之类木楩楠豫章之类贡此数物

岛夷卉服厥篚织贝

南海岛夷绩草木为服如今吉贝木绵之类其纹斓斑如贝故曰织贝诗曰萋兮斐兮成是贝锦

厥包橘柚锡贡

小曰橘大曰柚包裹而致也禹贡言锡者三大不可常得磬错不常用而橘柚常贡则劳民害物如汉永平唐天宝荔枝之害矣故皆锡命乃贡

沿于江海逹于淮泗

逹泗则逹河矣

荆及衡阳惟荆州

旧有三条之説北条荆山在冯翊怀德县南南条荆山在南郡临沮县东北自南条荆山至衡山之阳为荆州自北条荆山至于河为豫州

江汉朝宗于海

二水经此州入海百川以海为宗宗尊也

九江孔殷

九江在今庐江浔阳县南浔阳记有九江名一曰乌白江二曰蚌江三曰乌江四曰嘉靡江五曰畎江六曰源江七曰廪江八曰提江九曰箘江殷当也得水所当行也

沱濳既道

尔雅水自江出为沱自汉出为濳南郡枝江县有沱水尾入江华容县有夏水首出江尾入沔此荆州之沱濳也蜀郡郫县有沱江及汉中安阳皆有沱水濳水尾入江汉此梁州之沱濳也孔安国云沱濳发源梁州入荆州孔颖逹云虽于梁州合流还于荆州分出犹如济水入河还从河出也以安国颖逹之言考之则味别之説古人盖知之乆矣梁州荆州相去数千里非以味则安知其合而复出耶

云土梦作乂

春秋传曰楚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梦又曰王寝于云中则云与梦二土名也而云云土梦者古语如此犹曰纤缟云尔

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

田第八赋第三

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榦栝柏

杶柘也以为弓榦柏叶松身曰栝

砺砥砮丹惟箘簵楛

箘簵美竹楛中矢干贡此十物

三邦底贡厥名

三邦大国次国小国也杶榦栝柏砺砥砮丹与箘簵楛皆物之重者荆州去冀最逺而江无逹河之道难以必致重物故使此州之国不以大小但致贡其名数而准其物易以轻资致之京师重劳人也

包匦菁茅

匦匣菁茅以供祭缩酒者

厥篚纁玑组

纁绛也三入为纁玑珠类组绶类

九江纳锡大

尺二寸曰大宝也不可常得故锡命乃纳之

浮于江沱濳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江无逹河之道舍舟陆行以逹于河故逾于洛自洛则逹河矣河行冀州之南故曰南河

荆河惟豫州

自北条荆山至河甚近当是跨荆而南犹济河惟兖州也

伊洛瀍涧既入于河

伊水出农卢氏县东熊耳山东北入洛洛水出农上洛县冡领山东北至巩县入河瀍水出河南谷城县濳亭北东南入洛涧水入农新安县东南入洛三水入洛洛入河

荥波既猪

沇水入河溢为荥泽尧时荥泽常波而今始猪也今荥阳在河南春秋卫狄战于荥泽当在河北孔颖逹谓此泽跨河而南北也

导菏泽被孟猪

沇水东出于陶丘北又东为菏泽在济隂定陶县东孟猪在梁国雎阳县东北水流溢覆被之

厥土惟壤下土坟垆

垆疏也或曰黑也

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

田第四赋第二杂出第一

厥贡漆枲絺纻

贡此四物

厥篚纤纩

细绵也

锡贡磬错

治磬错也以玉为磬故以此石治之

浮于洛逹于河华阳黑水惟梁州

自华山之南至黑水皆梁州

岷嶓既艺沱濳既道

岷山嶓冡皆山名也沱水出于江濳水出于汉二水发源此州而复出于荆州故于荆州亦云

蔡蒙旅平

蔡蒙二山蒙山在蜀郡青衣县今曰蒙顶祭山曰旅水患平始祭也

和夷底绩

和夷西南夷名

厥土青黎

黎黑也

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

田第七赋第八杂出第七第九

厥贡璆铁银镂砮磬

璆美玉也镂刚铁也可以镂者

熊罴狐貍织皮

以罽者曰织以裘者曰皮

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濳逾于沔

西倾山名在陇西临洮县西南桓水出焉桓入濳濳入河汉始出为东南流为沔至汉中东行为汉

入于渭乱于河

沔在梁州山南而渭在雍州山北沔无入渭之道然按前汉书武帝时人有上书欲通襃斜道及漕事下张汤问之云襃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漕从南阳下沔入襃襃絶水至斜间百余里以车转从斜下渭如此汉中谷可致此则自沔入渭之道也然襃斜之间絶水百余里故曰逾于沔盖禹时通谓襃为沔也

黑水西河惟雍州

西跨黑水东至河河在冀州西

弱水既西

众水皆东此水独西

泾属渭汭

泾水入渭属连也汭水涯也

漆沮既从

从如少之从长渭大而漆沮小故言从

沣水攸同

沣渭相若故言同

荆岐既旅

荆北条荆山也

终南惇物至于鸟鼠

三山名武功县东有太一山即终南山有垂山即惇物

原隰底绩至于猪野

诗云度其隰原即此原隰也豳地武威县东有休屠泽即猪野

三危既宅三苗丕叙

春秋传曰先王居梼杌于四裔允姓之奸居于瓜州杜预云允姓之祖与三苗俱放于三危瓜州今敦煌也

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

田第一赋第六

厥贡惟球琳琅玕

球琳玉琅玕石而似珠贡此二物

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

积石山在金城河关县西南河所经也龙门山在冯翊夏阳县北禹凿以通河也渭水至长安东北入河河始大自渭汭而下巨舟重载皆可以逹冀州矣

织皮昆仑析枝渠搜西戎即叙

禹贡之所篚皆在贡后立文而青徐扬三州皆莱夷淮夷岛夷所篚此云织皮昆仑析枝渠搜西戎即叙大意与上三州无异盖言因西戎即叙而后昆仑析枝渠搜三国皆篚织皮但古语有颠倒详略尔其文当在厥贡惟球琳琅玕之下其浮于绩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三句当在西戎即叙之下以记入河水道结雍州之末简编脱误不可不正也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

岍山在扶风即吴岳也荆山北条荆山也孔子叙禹贡曰禹别九州随山濬川盖言此书一篇而三致意也既毕九州之事矣则所谓随山与濬川者复中言之随山者随其地脉而究其终始也何谓地脉曰地之有山犹人之有脉也有近而不相连者有逺而相属者虽江河不能絶也自秦蒙恬始言地脉而班固马融王肃治尚书皆有三条之説郑则以为四列古之逹者已知此矣北条山道起岍岐而逾于河以至太岳东尽碣石以入于海是河不能絶也南条之山自嶓冡岷山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是江不能絶也皆禹之言卓然见于经者非地脉而何自此以下至敷浅原皆随山之事也

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

三山之名也雷首在河东蒲坂南太岳者霍太山也

底柱析城至于王屋

底柱在陜东北析城在河东濩泽西南王屋在河东垣县东北

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大行山在河内山阳县西北恒山在上曲阳县西北

西倾朱圉鸟鼠

西倾山在陇西临洮县西南朱圉山在天水冀县南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

至于太华

太华在京兆华隂南

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熊耳山在农卢氏县东外方嵩髙山也在颍川桐柏在南阳平氏县东南陪尾山在江夏安陆县东北

导嶓冡至于荆山

南条荆山

内方至于大别

内方山在江夏竟陵县东北春秋传曰吴楚夹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二别山皆在汉上

岷山之阳至于衡山

岷山在蜀郡湔氏西衡山在长沙湘南县东南

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豫章歴陵县南有博阳山即敷浅原

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

合黎山在张掖郡删丹县弱水自此西至酒泉合黎张掖郡有居延泽在县东即流沙也自此以下皆濬川之事也所导者九弱水不能载物入居延泽中不复见此水之絶异者也黑水汉水与四渎皆特入海渭洛皆入河逹冀之道故特记此九者余不録也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黑水得越河入南海者河自积石以西皆多伏流故黑水得越而南也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施功发于积石

南至于华隂东至于底柱又东至于孟津

孟津在河内河阳县南都道所凑古今以为津

东过洛汭至于大伾

洛汭洛入河处在河南巩县东大伾山在黎阳或曰成臯

北过降水至于大陆

河至大伾而北降水在信都

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播分也逆迎也既分为九又合为一以一迎八而入于海即渤海也

嶓冡导漾东流为汉

嶓冡山在梁州南

又东为沧浪之水

出荆州东南流为沧浪之水即渔父所歌者也

过三澨至于大别

三澨水在江夏竟陵

南入于江

触大别山而南

东汇泽为彭蠡

汇廻也

东为北江入于海岷山导江东别为沱

江东南流沱东行

又东至于澧

澧水在荆州楚词云遗予佩兮澧浦

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

迤迤逦也汇彭蠡也

东为中江入于海

今金山以北取中泠水味既殊絶称之轻重亦异盖蜀江所为也

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

济水出河东垣县王屋山东南至河内武德县入河竝流而南截河又竝流溢出乃为荥泽也

东出于陶丘北

陶丘在济隂定陶西南

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

汶入济也

又北东入于海导淮自桐柏

淮水出胎簪山东北过桐柏胎簪盖桐柏之傍小山也

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泗水出济隂乗氏县至临淮雎陵县入淮沂水先入泗泗入淮也

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

沣入渭也沣水出扶风鄠县东南北过上林苑入渭

又东会于泾

泾入渭也泾水出安定泾阳县西东南至冯翊阳陵县入渭

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沮水出北地直路县东入洛郑渠在太上皇陵东南濯水入焉俗谓之漆水又谓之漆沮其水东入洛此言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者渭水自西而东之次也雍州所云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者散言境内诸水非西东之次也诗云自土沮漆乃豳地非此漆沮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九州攸同

书同文车同轨

四隩既宅

隩深也四方深逺者皆可居

九山刋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水火金木土谷

庶土交正底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

交通也正平准也庶土不通有无则轻重偏矣故交通而平准之九州各则壤之髙下以制国用为赋入之多少中邦诸夏也贡篚有及于四夷者而赋止于诸夏也

锡土姓

春秋传曰天子建国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台我也我以德先之则民敬而不违矣

五百里甸服

王畿千里面五百里也甸田也为天子治田

百里赋纳总

总藁穟并也最近故纳总

二百里纳铚

铚刈也刈其穟不纳藁

三百里纳秸服

秸藁也以藁为借荐之类可服用者

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稍逺故所纳者愈轻

五百里侯服

此五百里始有诸侯故曰侯服

百里采

卿大夫之采也

二百里男邦

与百里采通为二百里也男邦小国也

三百里诸侯

自三百里以徃皆诸侯也诸侯大国次国也小国在内依天子而国大国在外以御侮也

五百里绥服

绥安也

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

总其大要法不详也

三百里夷

杂夷俗也

二百里蔡

放有罪曰蔡春秋传曰杀管叔而蔡蔡叔

五百里荒服

其法荒略

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罪大者流于此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圭告厥成功

以五德王天下所从来尚矣黄帝以土故曰黄炎帝以火故曰炎禹以治水得天下故从水而尚黑殷人始以兵王故从金而尚白周人冇流火之祥故从火而尚赤汤用牡盖初克夏因其旧也诗云冇客有客亦白其马是殷尚白也帝锡禹以圭为水德之瑞是夏尚黑也此五德所尚之色见于经者也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一·郑玄
  ●自序·多隆阿
  卷十九·湛若水
  四书因问卷五·吕柟
  五经稽疑卷三·朱睦㮮
  柏舟·佚名
  春秋说卷二十二·洪咨夔
  卷十·苏辙
  成公·成公二年·左丘明
  成唯識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三·唐慧琳
  复黄谦六居士书·太虚
  卷第三十一·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六·佚名
  序言二:弘一大师书画金石音乐展弁言·李叔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舒亶·唐圭璋

      亶字信道,号懒堂,明州慈溪人。庆历元年(1041)生。治平二年(1065)进士,试礼部第一。元丰五年(1082),知制诰。六年(1083),试御史中丞、权直学士院。寻除名、追两官勒停。徽宗朝,累除龙图阁待制,崇宁二年(1103)卒,年六十三。有集,不传。

  • 卷二百十一·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八十八 徐经孙 题施山观音阁 阁道连云栈檐牙覆竹阴南来天马渡北落水龙吟林鸟疑谭偈田花欲布金凭栏观下界洞见远公心 病中有感

  • 武溪集补钞·管庭芬

    武溪集补钞余靖送灵谷山人万树秋风一路蝉,渡头重舣木兰船。自惭蹙頞非奇骨,拟问清朝跃马年。游韶石世务常喧嚣,物外有真赏。结友探胜概,放情谐素想。韶山南国镇,灵踪传自囊。双阙倚天秀,一径寻云上。长江速萦带,众峦疑负襁。

  • 列传第三十五 李稚廉 封述 许惇 羊烈 源彪·李百药

    李稚廉,赵郡高邑人也。齐州刺史义深之弟。稚廉少而寡欲,为儿童时,初不从家人有所求请。家人尝故以金宝授之,终不取,强付,辄掷之于地。州牧以其蒙稚而廉,故名曰稚廉。聪敏好学,年十五,颇寻览五经章句。属葛荣作乱,本郡纷扰,违难赴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九、对于一个臣民来说,到底·雍正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书内云“可荣可辱,可生可死,而此义必不可失坠”等语。今钦差审问之时,曾静缮写亲供全然改变,求哀乞怜,备极称颂。在曾静将以为荣乎,将以为辱乎?又未知曾静之心,此时愿生乎,抑愿死乎?其争持大义者

  • 卷二十二·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二十二宋 张九成 撰万章章句上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曰长息问于公明髙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

  • 绎史卷二十·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武王克殷新书昔周文王使太公望傅太子发嗜鲍鱼而太公弗与曰礼鲍鱼不登于俎岂有非礼而可以养太子哉【尚书中候文王废伯邑考立发为太子曰修我度遵徳纪后恒称太子发 论衡武王望阳 白虎通武王望羊是谓摄

  • 卷二十 泰族训·刘安

    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此之谓神明。圣人象之,故其起福也,不见其所由而福起;其除祸也,不见其所以而祸除。远之则迩,延之则疏

  • 卷一·黄道周

    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一明 黄道周 撰甲戌五月十有六日榕坛诸友防于芝山之正学堂坐定发端便以格物致知物格知至为第一要义云此义明时虽仲尼子渊坐晤非远此义不明虽祖朱祢陆到底不亲诸贤寂然未有问难仰视屏间有李见

  • 园有桃·佚名

    ——寻求理解何其难【原文】园有桃,其实之殽①。心之忧矣,我歌且谣②。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③。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④。园有棘⑤,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6)。不

  • 潮音草舍诗存外集(二)·太虚

    送太虚上人之庐山 舒铁香遥瞻庐岳色,七十二芙蓉;君向此中去,云岚青几重?香炉峰顶寺,白鹿洞前踪;飞锡凌空下,欢腾八部龙。前呈疑问二十余则蒙我太虚大师慈悲垂示谨赋 尚希宝喜得法音解积迷,从今哲学少难题。我原是假宁须执,物

  • 卷第六·佚名

    祖堂集卷第六 祖堂卷六 投子 投子和尚嗣翠微,在舒州桐城县。师讳大同,舒州怀宁县人也,姓刘。受业于东都保唐满禅师下。初习小乘定,知非而舍。次广穷海藏,博悟幽深。便造翠微而问师:&ldquo;未审二祖初见达摩当何所得?&rdquo

  • 解脱道论 第十卷·佚名

    解脱道论 第十卷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五方便品第十一之一于是初坐禅人乐脱老死。乐除生死因。乐除无明闇。乐断爱绳。乐得圣慧。于五处当起方便。所谓阴方便。入方便。界方便。因缘方

  • 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下·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三修性不二门三。初标。修谓修治造作即变造三千。性谓本有不改即理具三千。今示全性起修则诸行无作。全修在性则一念圆成。是则修外无性。性外无修。互泯互融故称不二。而就心法妙为门。二性德下。释

  • 卷第一·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唐 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一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尔时薄伽梵。在劫比罗城尼俱律陀园中。与大苾刍众俱。时此城中诸释迦子。咸共集会坐于一处。共相谓曰。若有人来问我

  • 唯识三十论要释·佚名

    同。或执离心无别心所。为遮此等种种异执。令于唯识深妙理中得如实解故造斯论。言所缘者复有二种。初明造论。后显传译。佛薄伽梵悲导有情法门虽多。其要有四因缘。唯识无相真如随对根宜诸经各说。余三理门已有广论。

  • 理查二世·莎士比亚

    《理查二世》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历史剧。该剧首版于1597年。该剧讲述了一个不称职的国王的故事,以及他第一次面临人的身份时的极大痛苦。《理查二世》也是关于亨利·波林勃洛克的故事,他攫取了

  • 净土疑辨·祩宏

    一卷,明袾宏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