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二十七

钱唐程川撰

易二十七

下经七

问中孚孚字与信字恐亦有别曰伊川云存于中为孚见于事为信説得极好因举字説孚字从爪从子如鸟抱子之象今之乳字一边从孚葢中所抱者实有物也中间实有物所以人自信之

【林学履录中孚】

柔在内刚得中这个是就全体看则中虚就二体看则中实他都见得有孚信之意故唤作中孚伊川这二句説得好他只遇着这般齐整底便恁地説去若遇不齐整底便説不去

【防渊录中孚彖传】

问泽上有风中孚风之性善入水虚而能顺承波浪汹涌惟其所感有相信从之义故为中孚曰也是如此风去感他他便相顺有相孚之象又曰泽上有风中孚须是泽中之水海即泽之大者方能信从乎风若溪湍之水则其性急流就下风又不奈他何

【不知何氏录中孚象传】

议狱缓死只是以诚意求之泽上有风感得水动议狱缓死则能感人心

【防渊录中孚象传】

问中孚是诚信之义议狱缓死亦诚信之事故君子尽心于是曰圣人取象有不端确处如此之类今也只得恁地解但是不甚亲切

【不知何氏录中孚象传】

九二爻自不可晓看来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是两个都要这物事所以鹤鸣子和是两个中心都爱所以相应如此因云洁净精微之谓易自是悬空説个物在这里初不惹着那实事某尝谓説易如水上打毬这头打来那头又打去都不惹着水方得今人説都打入水里去了

【林学履录中孚九二爻辞并论经义】

【录中某尝谓説易如水上打毬至末胡泳录云读易如水面打毬不沾着水方得若着水便不活了今人都要按从泥里去如何看得】

鹤鸣子和亦不可晓好爵尔靡亦不知是説甚底系辞中又説从别处去

【防渊录中孚九二爻辞】

问中孚六三大义是如何曰某所以説中孚小过皆不可晓便是如此依文解字看来只是不中不正所以歌泣喜乐都无常也

【林学履录中孚六三爻辞】

小过是小事又是过于小如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皆是过于小退后一步自贬底意思

【吕焘录小过】

小过大率是过得不多如大过便説独立不惧小过只説这行丧用都只是这般小事伊川説那禅让征伐也未説到这个大槩都是那过低过小底飞鸟遗音虽不见得遗音是如何大槩且恁地説

【防渊录小过】

飞鸟遗之音本义谓致飞鸟遗音之应如何曰看这象似有羽虫之孽之意如贾谊鵩鸟之类

【林学履录小过彖辞本义】

小过小者过而亨不知小者是指甚物事

【林学蒙录小过彖传】

山上有雷小过是声在高处下来是小过之义飞鸟遗之音也是自高处放声下来

【林学履录小过象传】

行过恭用过俭皆是宜下之意

【林学履录小过象传】

问叶韵曰小过初六不可如何也六二臣不可过也九三凶如何也自是叶了九四又转韵若仍从平声位不当也终不可长也便是叶了六五已上也上字作平声上六已亢也便也是平声疑葢十一唐中上字无平声若从侧声但终不可长也长字作音仗则当字上字亢字皆叶矣皆在四十一漾韵中

【不知何氏录小过爻辞】

初六飞鸟以凶只是取其飞过高了不是取遗音之义【林学蒙录小过初六爻辞】

三父四祖五便当妣过祖而遇妣是过阳而遇隂然而阳不可过则不能及六五却反回来六二上面【防渊录小过六二爻辞】

九四弗过遇之过遇犹言加意待之也上六弗遇过之疑亦当作弗过遇之与九三弗过防之文体正同【防渊录小过九四上六爻辞并论九三爻辞】

九四弗过遇之一句晓不得所以下两句都没讨头处又曰此爻小象恐不得如伊川説以长字为上声用永贞便是不可长久勿用永贞是莫常常恁地又曰莫一向要进

【不知何氏录小过九四爻辞象传】

终不可长也爻义未明此亦当阙

【沈僴录小过九四象传】

密云不雨大槩是做不得事底意思

【防渊录小过六五爻辞】

弋是俊壮底意却只弋得这般物事

【防渊录小过六五爻辞】

既济是已济了大事都亨只小小底正在亨通若能戒惧得常似今日便好不然便一向不好去伊川意亦是如此但要説做亨小所以不分晓又曰若将济便只是不好去了

【林学蒙録既济彖辞】

亨小当作小亨大率到那既济了时便有不好去所以説小亨如唐时正观之盛便向那不好去

【防渊录既济彖辞】

初吉终乱便有不好在末后底意思

【防渊录既济彖辞】

既济初九义无咎也咎字上声六二以中道也道亦上声音斗九三换平声惫字通入备字改作平声则音皮六四有所疑九五不如西隣之时又吉大来也来字音黎上六何可久也久与已通已字平声为期【不知何氏录既济爻辞】

高宗伐鬼方疑是高宗旧日占得此爻故圣人引之以证此爻之吉凶如箕子之明夷利贞帝乙归妹皆恐是如此又曰汉去古未逺想见卜筮之书皆存如汉文帝之占大横庚庚都似左传时人説话又曰夏啓以光想是夏啓曾占得此卦

【林学蒙录既济九三爻辞】

问三年克之惫也言用兵是不得已以高宗之贤三年而克鬼方亦不胜其惫矣曰言兵不可轻用也【林学履录既济九三象传】

问既济上三爻皆渐渐不好去葢出明而入险四有衣袽之象曰有所疑也便是不好底端倪自此已露五杀牛则已自过盛上濡首则极而乱矣不知如何曰然时运到那里都过了康节所谓饮酒酩酊开花离披时节所以有这様不好底意思出来

【林学履录既济六四爻辞象传九五上六爻辞】

六四以柔居柔能虑患豫防葢是心低小底人便能虑事柔善底人心不麄虑事细密刚果之人心麄不解如此

【防渊录既济六四爻辞】

问未济所以亨者谓之未济便是有济之理但尚迟迟故谓之未济而柔得中又自有亨之道曰然小狐汔济汔字训几与井卦同既曰几便是未济未出坎中不独是説九二爻通一卦之体皆是未出乎坎险所以未济

【林学履录未济】

【一本注云黄士毅本记此段尤详但今未见黄本】

取狐为象上象头下象尾

【防渊录未济彖辞】

不续终也是首济而尾濡不能济葢不相接续去故曰不续终也狐尾大濡其尾则济不得矣

【林学履录未济彖传】

问居未济之时未可动作初六柔不能固守而轻进故有濡尾之吝九二阳刚得中得正曳其轮而不进所以正吉曰也是如此大槩难晓某解也且备礼依众人解説又曰坎有轮象所以説轮大槩未济之下卦皆是未可进用濡尾曳轮皆是此意六三未离坎体也不好到四五已出乎险方好上九又不好又曰濡首分明是狐过水而濡其首今象却云饮酒濡首皆不可晓尝有人著书以彖象文言为非圣人之书只是而今也着与孔子分疏

【不知何氏录未济爻辞】

【录末句一本云只是似这处贵分疏所以有是説】

未济与既济诸爻头尾相似中间三四两爻如损益模様颠倒了他曳轮濡尾在既济为无咎在此卦则或吝或贞吉这便是不同了

【防渊录未济爻辞】

曳轮濡尾是只争些子时候是欲到与未到之间不是不欲济是要济而未敢轻济如曹操临敌意思安闲如不欲战老子所谓犹若冬涉川之象涉则必竟涉只是畏那寒了未敢便涉

【防渊录未济初六九二爻辞】

亦不知极也极字未详考上下韵亦不叶或恐是敬字今且阙之

【沈僴录未济初六象传】

初六亦不知极也极字犹言极则又曰犹言界至也【不知何氏录未济初六象传】

未济九四与上九有字皆不可晓只得且依稀如此説又曰益损二卦説一卦在二爻一卦在五爻是颠倒此卦与既济説伐鬼方亦颠倒不知是如何【林学蒙录未济九四上九爻辞】

看来未济只阳爻便好隂爻便不好但六五上九两爻不如此六五谓其得中故以为吉上九有可济时之才又当未济之极可以济矣亦云不吉更晓不得【林学蒙录未济六五上九爻辞】

问未济上九以阳居未济之极宜可以齐而反不善者窃谓未济则当寛静以待九二九四以阳居隂皆当静守上九则极阳不中所以如此曰也未见得是如此大抵时运既当未济虽有阳刚之才亦无所用况又不得位所以如此

【林学履录未济上九爻辞】

朱子五经语类卷二十七

猜你喜欢
  兵术第四十·佚名
  作者篇第十·张载
  卷十五·孙瑴
  第十五章 6·辜鸿铭
  卷二·陈深
  原序·朱鹤龄
  有度·韩非
  ·人即天地之心··王守仁
  阿难同学经正文·佚名
  后序·圆悟克勤
  南普陀寺水池区建筑记·太虚
  觉苑应为修七觉之苑·太虚
  宗镜录卷第三十九·延寿
  十地经论 第九卷·佚名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一·法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安南国王陈益稷(安南稿)·顾嗣立

    益稷,国王陈日晅之弟也,其先闽人。有陈日煚者,为交趾王李氏婿,夺其国而有之。元宪宗时,尝遣将兀良合台破其国都。日煚传国于其子光昺,遣使纳款。世祖中统三年。封光昺为安南国王。至元十四年,光昺卒,国人立其世子日烜。征之入

  • 卷四·沈德潜

    庄昹昹字孔旸,江浦人。成化丙戌进士。官翰林,授检讨。以谏谪官,后迁南京吏部郎中。天启初追谥文节。【端午食赐粽有感】蓬莱宫中悬艾虎,舟满龙池竞箫鼓。千官晓缀紫宸班,拜向彤墀贺重午。大官角黍菰蒲香,彩绳万缕云霞光。

  • 外集卷二·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外集卷二言志幽通赋          【汉】班 固系高顼之?冑兮氏中叶之炳灵飖凯风而蝉蜕兮雄朔野以飏声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巨滔天而泯夏兮老遘愍以行謡终保已而贻则兮里上仁之

  • 卷第五十七·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五十钱士升(高承埏、钮应斗、钱嘉征) 朱治■〈忄间〉(吴鉏) 高斗枢(子宇泰)周元懋(从兄元初、沈中柱、郑龙釆) 林时对(陆宝)冯元扬(弟元飙、沈崇埨)(补)熊明遇(李汝

  • 西汉年纪卷二十四·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成帝孝成皇帝讳骜元帝太子也年三嵗而宣帝崩元帝即位为太子壮好经书寛博谨慎竟寜元年五月元帝崩六月己未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本纪】以元舅侍中卫尉阳平侯王鳯为大司马大

  • 五八九 谕所有陶汝鼐黎元宽各项书集均着行查销毁其子孙加恩免罪·佚名

    五八九 谕所有陶汝鼐黎元宽各项书集均着行查销毁其子孙加恩免罪乾隆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乾隆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奉旨:陶汝鼐、黎元宽所刻诗集各种,虽俱有违悖语句,但其人系明季科目,在本朝未经出仕。至陶煊、张灿选刻

  • ●浦阳人物记原序·宋濂

    古者以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爵分建邦国于天下由其国有小大故其制度文章亦有隆杀不相沿袭唯史氏之官则皆得置之而史氏之所职掌凡时事之当否人材之善恶田赋之多寡朝聘之往来又皆得书之其名见于书传者则晋之乗楚之梼杌鲁之春

  • 孙睠传·姚思廉

    孙..字德琏,吴郡吴县人。祖父孙文惠,齐越骑校尉、清远太守。父孙循道,梁中散大夫,以德操淡泊而闻名。孙..少时卓异不凡,好使谋虑智略,博览经史典籍,尤其擅长文书。初仕为梁轻车临川嗣王行参军,累迁为安西邵陵王水曹中兵参军事

  • 卷一百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六明 杨士奇等 撰仁民宋英宗时知谏院傅尧俞论河北差夫状曰臣奉勅差送伴北朝人使过北京窃闻朝旨令恩冀深瀛洺州乾宁永静军等处修河夫役於寒

  • 卷二十六 契丹诸部之叛·李有棠

    〔萨巴、萧幹罕、德寿〕海陵正隆六年夏五月庚辰,契丹诸部反,遣右卫将军萧图喇等讨之,寻命枢密使布萨思恭、西京留守萧怀忠往助。初,西北契丹部有萨巴者,为招讨使司译史。正隆五年,海陵徵诸道兵南侵,使牌印苏赫、洋格尽起西北

  • 诏圣第五十八·桓宽

    御史曰:“夏后氏不倍言,殷誓,周盟,德信弥衰。无文、武之人,欲修其法,此殷、周之所以失势,而见夺于诸侯也。故衣弊而革才,法弊而更制。高皇帝时,天下初定,发德音,行一切之令,权也,非拨乱反正之常也。其后,法稍犯,不正于理。故奸萌而《

  • 记问之学(1)·戴圣

    ——读死书者不配为师 【原文】 记问之学(2),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3)!力不能问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见。 【注释] (1)本节选自《学记》。(2)记问:凭记忆力掌握知识。(3)听语:听取学生的问题并解答。 【译文】

  •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三·成寻

    【延久四年(宋煕宁五年)八月一日~十月十日】参天台五台山记第三煕宁五年八月一日丙子 天晴。依州牒,寅时,出国清寺向台州。未时,于临海县道安驿,对面使臣崇斑,令见州牒,来日到国清寺可待者。申时,至八□徐八家宿。今日行八十里

  •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一(末)·窥基

    沙门基撰论。余行余色至非觉性故。述曰。觉者觉察。心心所总名。心所法外余行.外处.及无表色。亦非实我。非觉性故。如虚空等。此中但合总为一量。行与色等各别为量。理亦不遮。因明之法遮他为论。言非觉性。不是翻显心

  • 卷第三十六(杂行长者部下)·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三十六(杂行长者部下)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流水救十千鱼一&middot;树提伽身生人中受天果报二  &middot;迦罗越手能雨宝三&middot;迦罗越以饱食施鸟令出腹中珠四&middot;忽起经暂贫客作设会即

  • 卷第七·应庵昙华

    应庵和尚语录卷第七 嗣法门人 (守诠) 等编 法语上 示徽禅人 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妨直截省要。正眼看来已是七错八错了也。事不获已且作死马医。祇者直指底心。便是黄面老子四十九年横说竖说不着处。

  • 女论语·宋若莘

    封建社会传统女教之书之一。唐代女学士宋若莘撰,其妹宋若昭对书进行了申释。共10篇,包括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侍客、和柔、守节等十二章,体例仿效《论语》。以前秦设学授业的女

  • 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佚名

    《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清实录光绪朝实录)595卷。陈宝琛、世续等修纂。1986—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清实录》中包括该实录。清代实录是一种编年体的史籍,资料来源于内阁和皇史宬的各种档案,以及各衙门的则例和禀牍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