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作者篇第十

  「作者七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制法兴王之道,非有述于人者也。

  以知人为难,故不轻去未彰之罪;以安民为难,故不轻变未厌之君。及舜而去之,尧君德,故得以厚吾终;舜臣德,故不敢不虔其始。

  「稽众舍己」,尧也;「与人为善」,舜也;「闻善言则拜」,禹也;「用人惟己,改过不吝」,汤也;「不闻亦式,不谏亦入」,文王也;[皆虚其心以为天下也]。

  「别生分类」,孟子所谓明庶物、察人伦者与!

  象忧喜,舜亦忧喜,所过者化也,与人为善也,隐恶也,所觉者先也。

  「好问」,「好察迩言」,「隐恶扬善」,「与人为善」,「象忧亦忧,象喜亦喜」,皆行其所无事也,过化也,不藏怒也,不宿怨也。

  舜之孝,汤武之武,虽顺逆不同,其为不幸均矣。明庶物,察人伦,然后能精义致用,性其仁而行。汤放桀有斩心德而不敢赦,执中之难也如是;天下有道而已,在人在己不见其间也,立贤无方也如是。

  「立贤无方」,此汤所以公天下而不疑,周公所以于其身望道而必吾见也。

  「帝臣不蔽」,言桀有罪,己不敢违天纵赦;既已克之,今天下莫非上帝之臣,善恶皆不可揜,惟帝择而命之,己不敢不听。

  「虞芮质厥成」,讼狱者不之纣而之文王。文王之生,所以縻絷于天下,由多助于四友之臣尔。

  「以(左木右巳)包瓜」,文王事纣之道也,厚下以防中溃,尽人谋而听天命者与!

  上天之载,无声臭可象,正惟仪刑文王,当冥契天德而万邦信悦,故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以声色为政,不革命而有中国,默顺帝则而天下自归者,其惟文王乎!

  可愿可欲,虽圣人之知,不越尽其才以勉焉而已。故君子之道四,虽孔子自谓未能;博施济众,修己安百姓,尧舜病诸。是知人能有愿有欲,不能穷其愿欲。

  「周有八士」,记善人之富也。

  重耳婉而不直,小白直而不婉。

  鲁政之弊,驭法者非其人而已;齐因管仲,遂并坏其法,故必再变而后至于道。

  孟子以智之于贤者为有命,如晏婴智矣,而独不智于仲尼,非天命耶!

  山(楶)[节]藻梲为藏龟之室,祀爰居之义;同归于不智,宜矣。

  使民义不害不能教爱,犹众人之母不害使之义。礼乐不兴,侨之病与!

  献子者忘其势,五人者忘人之势。不资其势而利其有,然后能忘人之势。若五人者有献子之势,则反为献子之所贱矣。

  颛臾主祀,东蒙既鲁地,则是已在邦域之中矣,虽非鲁臣,乃吾事社稷之臣也。

猜你喜欢
  尊五美,屏四恶·孔子
  卷四·夏僎
   一 中国人的国民性·林语堂
  春秋书法钩元卷三·石光霁
  卷一百三十四·山井鼎
  第二十八卦:《大过卦》·佚名
  附录一 《诗经》文稿·傅斯年
  卷四·郑伯谦
  卷一·季本
  礼记要义卷第九·魏了翁
  檀弓上·姚际恒
  卷三百二十六·佚名
  八王分舍利品第三十一·马鸣
  卷第六·李遵勖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追念我的师父——印光大师·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68 ·佚名

    邓肃 题天庆观 真人蹑身凌紫霞,下悯濁世长咨嗟。 崇楼杰阁耀金碧,开阐至道非雄夸。 仙茅连山可度世,守此规规如井蛙。 灵云一笑万事毕,到今福地空桃花。 邓肃 题显亲庵谨次严韵 寒芦败苇秋风

  • 卷九·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後集> 钦定四库全书 湖後集卷九      宋 陈起 撰姚寛 寛字令威嵊人按文献通考载西溪居士集五卷陈氏曰姚寛撰寛待制舜明廷辉之子宏字令声之弟为工部监门金人来侵寛言木德所照必无虞言验将除

  • 卷一·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目录天文类观庆云图【唐李行敏】观庆云图【唐柳宗元】观庆云图【唐阙名】咏郡斋壁画片云【唐岑参】题李士曹厅壁画度雨云歌【唐岑参】同李九士曹观壁画云作【唐高适】题春云出谷图【

  • 卷二百二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二十一灯烛类【附烟火】四言古金羊灯铭        【汉】李 尤贤哲勉务惟日不足金羊载耀作明以续灯铭          【晋】傅 元晃晃华灯含滋炳灵素膏流液元炷亭亭

  • 卷六百八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八十二韩偓乱後却至近甸有感【乙卯年作】狂童容易犯金门比屋齐人作旅魂夜户不扃生茂草春渠自溢浸荒园关中忽【一作却】见屯边卒塞外翻闻有汉村堪恨无情清渭水渺

  • 东都事略卷五十·王称

    列传三十三  曹利用字用之赵州人也其父谏明经及第至右补阙换崇仪使利用少有志节读书略通大义以谏遗恩授殿前承防转右班殿直鄜延路走马承受公事景徳初契丹南牧真宗用宰相冦准计亲御六军度河兵始交而毙其贵将挞览契丹

  • 涌幢小品卷之十三·朱国祯

    埋羹撤茶王琎。昌邑人。洪武初。以儒士历宁波知府。堂馔用鱼肉。命埋之。号埋羹太守。有给事来谒。具茶。给事为客居间。公大呼撤去。给事惭而退。又号撤茶太守。中官祈哀佥事陈谔。字克忠。诙谐。正统初。有中官阮巨

  • 第七三红禀光绪十二年八月七日一一二一二-二·佚名

    皂、快总头役倪源、许来,保举萧嘉为三皂头役具禀台下皂、快总头役倪源、许来,为遴选举充,恳恩给发谕戳,悬牌示知,以便奉公,而专责成事。缘本衙门额设六班,各有应收公项,及办缉命盗等案,责成关重。第查三皂

  • 第三十七卷 仕绩 二 八·缪荃孙

    扬 州 府 四 明(下)蒋应奎蒋应奎,字文焕。先世江都人,以永乐初戍大同,遂家大同。嘉靖五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分司吕梁,升郎中。改营缮司,董九庙、慈庆、慈宁诸大工。告成,赐银币,升太仆少卿。久之,升应天府尹。镇田万

  • 卷九十八·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九十八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元后传第六十八 孝元皇后王莽之姑也莽自谓黄帝之後其自本曰【师古曰述其本系】黄帝姓姚氏八世生虞舜舜

  • 第三十六章 平甘援陕·冯玉祥

    国民二军自在天津战败,大部退到洛阳一带。收编他方部队太多太滥,其中有吴佩孚的残部,因被吴收买回去,此时突然叛变,以致不可收拾。又因本无训练,纪律废弛,地方受其骚动,百姓都对之衔恨,惹得当地红枪会四起,加以攻击(此亦吴所买弄

  • 馥芬居日记·王汝润

    (旧抄本)[清] 王汝润子雨著余生自乾隆五十八年癸丑正月初六日巳时。生八日,至十三,即丧母俞氏,赖祖母庄氏收育。旋父百里公(元增谨按:百里公讳嗣学,字震远。鹤溪公长子,诸生。)雇乳母养活至三岁,乳母去,仍祖母抚养。至九岁,祖母亡

  • 礼记集説卷三·陈澔

    元 陈澔 撰王制第五【疏曰王制之作在秦汉之际卢植云文帝令博士诸生作 令平声】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孟子言天子一位子男同一位】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孟子言君一位凡六等 疏曰五等

  • 卷上·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诸漏已荆无复烦恼逮得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於去来今照了无碍。是大那伽如佛之所作已办弃大重担。获於己利。已断流转生死有苦。以正智

  • 释 中 华 民 国·太虚

    ──五年冬作──释国言国家学之理论伙矣!吾无所求同,亦无所求异,然合离众说而观之,当亦十得其七八耳。春秋曰:“我入枋”,是古史称国为我也,今亦请以我义明国义。人莫不自谓曰我,一诘究其所谓我者何在,则茫然者百九十九,诚所谓

  • 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尔时佛告慈氏菩萨言。汝当谛听有陀罗尼具大威神最上功德。能令众生解脱恶趣。转身当得受胜妙乐。时慈氏菩萨白言世尊愿为宣说。尔时世尊即说陀罗尼曰。那谟(引)婆

  • 卷十二·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十二嗣法门人传我等编问答机缘僧问。如何是宾中宾。师云。十扣朱门九不开。如何是宾中主。师云。满身风雪又归来。如何是主中宾。师云。入门懒睹妻儿面。如何是主中主。师

  • 玄虚子鸣真集·佚名

    玄虚子鸣真集,元朝玄虚子撰,卷首有元宪宗元年(1251)玄虚子门徒张志明序文,可知此书出于元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书中辑录七律、七绝诗四十五首,多抒写全真道道士闲居养索之情趣,歌咏明心修性之事。如云:「人间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