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诏圣第五十八

御史曰:“夏后氏不倍言,殷誓,周盟,德信弥衰。无文、武之人,欲修其法,此殷、周之所以失势,而见夺于诸侯也。故衣弊而革才,法弊而更制。高皇帝时,天下初定,发德音,行一切之令,权也,非拨乱反正之常也。其后,法稍犯,不正于理。故奸萌而《甫刑》作,王道衰而《诗》刺彰,诸侯暴而《春秋》讥。夫少目之网不可以得鱼,三章之法不可以为治。故令不得不加,法不得不多。唐、虞画衣冠非阿,汤、武刻肌肤非故,时世不同,轻重之务异也。”

文学曰:“民之仰法,犹鱼之仰水,水清则静,浊则扰;扰则不安其居,静则乐其业;乐其业则富,富则仁生,赡则争止。是以成、康之世,赏无所施,法无所加。非可刑而不刑,民莫犯禁也;非可赏而不赏,民莫不仁也。若斯,则吏何事而理?今之治民者,若拙御之御马也,行则顿之,止则击之。身创于棰,吻伤于衔,求其无失,何可得乎?干溪之役土崩,梁氏内溃,严刑不能禁,峻法不能止。故罢马不畏鞭棰,罢民不畏刑法。虽曾而累之,其亡益乎?”

御史曰:“严墙三刃,楼季难之;山高干云,牧竖登之。故峻则楼季难三刃,陵夷则牧竖易山巅。夫烁金在炉,庄?乔不顾;钱刀在路,匹妇掇之;非匹妇贪而庄?乔廉也,轻重之制异,而利害之分明也。故法令可仰而不可逾,可临而不可入。《诗》云:‘不可暴虎,不敢冯河。’为其无益也。鲁好礼而有季、孟之难,燕哙好让而有子之之乱。礼让不足禁邪,而刑法可以止暴。明君据法,故能长制群下,而久守其国也。”

文学曰:“古者,明其仁义之誓,使民不逾;不教而杀,是虐民也。与其刑不可逾,不若义之不可逾也。闻礼义行而刑罚中,未闻刑罚行而孝悌兴也。高墙狭基,不可立也。严刑峻法,不可久也。二世信赵高之计,渫笃责而任诛断,刑者半道,死者日积。杀民多者为忠,厉民悉者为能。百姓不胜其求,黔首不胜其刑,海内同忧而俱不聊生。故过任之事,父不得于子;无已之求,君不得于臣。死不再生,穷鼠啮狸,匹夫奔万乘,舍人折弓,陈胜、吴广是也。当此之时,天下俱起,四面而攻秦,闻不一期而社稷为墟,恶在其能长制群下,而久守其国也?”

御史默然不对。

大夫曰:“瞽师不知白黑而善闻言,儒者不知治世而善訾议。夫善言天者合之人,善言古者考之今。令何为施?法何为加?汤、武全肌骨而殷、周治,秦国用之,法弊而犯。二尺四寸之律,古今一也,或以治,或以乱。春秋原罪,甫刑制狱。今愿闻治乱之本,周、秦所以然乎?”

文学曰:“春夏生长,圣人象而为令。秋冬杀藏,圣人则而为法。故令者教也,所以导民人;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二者,治乱之具,存亡之效也,在上所任。汤、武经礼义,明好恶,以道其民,刑罪未有所加,而民自行义,殷、周所以治也。上无德教,下无法则,任刑必诛,劓鼻盈{艹累},断足盈车,举河以西,不足以受天下之徒,终而以亡者,秦王也。非二尺四寸之律异,所行反古而悖民心也。”

猜你喜欢
  伯牙琴 全文·邓牧
  止学 译文·王通
  人谱类记卷下·刘宗周
  思辨録辑要卷九·陆世仪
  孟子集疏卷四·蔡模
  第十七章 18·辜鸿铭
  卷十六·佚名
  卷九·孔颖达
  卷一·王应麟
  天子肆献裸馈食礼卷中·任启运
  宰夫·佚名
  卷一百三十五·佚名
  念僧品第四·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八·佚名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八·陈衍

    一、《说文》之学,至有清而攻之者众。至唐本、北宋本续发续见,讲许学者又添出故事矣。苗先路(夔)读段氏《说文解字注》“心”部“{页心}”字下,知徐楚金《系传》,姑苏顾氏、黄氏各有影钞北宋足本,假观之

  • 卷六·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六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别赞上人【乾元二年作】补注【鹤曰公以关辅饥乃赴成州遂以乾元二年十月去秦州此诗云岁暮饥馁迫野风吹征衣当是其时作】百川日东流客去亦不息【洙曰谢玄晖

  • 列传第三十一·魏徵

    ○李谔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好学,解属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周武帝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高祖有奇表,深自结纳。及高祖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于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高祖深纳之

  • 卷第二百八十一 後晉紀二·司马光

      起強圉作噩(丁酉),盡著雍閹茂(戊戌),凡二年。   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天福二年(丁酉,九三七年)   春,正月,乙卯,日有食之。   詔以前北面招收指揮使安重榮為成德節度使,以祕瓊為齊州防禦使。遣引進使王景崇諭瓊以利害

  • 三 职官·陈寅恪

    隋唐职官之名号任务,其渊源变革记载本较明显,而与此章有关之隋唐制度之三源复已于前章详悉考论,其涉及职官者尤为易知,故此章仅择其要点言之,其馀可从简略。但有二事,实为隋唐制度渊源系统之所繫,甚为重要,而往往为论史者所忽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八·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八十六景泰七年秋七月戊辰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己巳○升广西道监察御史原杰为江西按察司按察使 城山东濮州先是州治以黄河渰没徙于王村至是始筑城焉○昌化王仕墰奏本府蒙

  • 清宣宗实录选辑一·佚名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以后)道光元年道光二年道光三年道光四年道光五年道光六年道光七年道光八年道光九年道光十年道光十一年道光十二年道光十三年道光十四年嘉庆二十五年(一八二○、庚辰)秋七月二十五日(己卯),仁宗睿皇帝宾天。

  • 九三三 满票签为开送分校人员名单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九三三 满票签为开送分校人员名单事致典籍厅移付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初九日汉票签为移付事。【真按:竟有这种错误!(标题作满,此却作汉!)则怀疑前面四十八年肆拾捌年者是误置,或真讹谬矣.】准续办缮写四库全书处咨称,照得本

  • 李琰之传·魏收

    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陇西狄道人,司空李韶的同族弟弟。少小时即有盛名,当时人称为神童。族父司空李冲很是为他自豪,每每与人说:“兴盛我李氏宗族的,不就是这个孩子吗?”李冲经常提供琰之所必须的东西,爱怜同于自己的孩子。少

  • 田锡传·脱脱

    田锡,字表圣,嘉州洪雅人。少年聪悟,喜好读书做文章。杨徽之任峨眉县令,宋白任玉津县令时,都对他很礼遇,为他扬名,他因此名声大振。太平兴国三年(978),以优异成绩考取进士,脱去平民衣服,官任将作监丞、宣州通判。升著作郎、京西

  • 卷八·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八明 黄训 编保治【治下】应诏上书藁【李梦阳】诏曰朕方图新政理乐闻谠言事闗军民利病切于治体可行的着各衙门大小官员悉心开具明白来説于是户部主事臣梦阳上疏曰臣闻人君不患世无直言之

  • 卷二十八·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二十八译改国语解【附】穆尔穆棱【地名蒙古语穆尔踪迹也穆棱江也原作也里没里今改正】托果斯穆棱【蒙古语托果斯孔雀也穆棱江也原作陶猥思没里今改正】尼噜古穆棱【蒙古语尼噜古腰也穆

  • 谋晦卷四·杨慎

    【原文】若夫天时突变,人事猝兴,养晦则难奏肤功,斯即谋晦之时也。晦以谋成,益见功用,虽匪由正道,却不失于正,以其用心正也。谋晦当能忍,能忍人所不能忍 ,始成人所不能成之晦,而成人所不能成之功。夫事有不可行而又势在必行,则假

  • 卷九十·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九十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九十>旅祭掌次王大旅上帝則張氊案設皇邸【大旅上帝祭天於圜丘國有大故而祭亦曰旅此以旅見儀也】大宗伯國有大故則旅上帝及四望

  • 第二十六卦:《大畜卦》·佚名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白话】《大畜卦》象征大量的畜养积聚:利于坚守正道;不要让贤能的人穷困地居于家中自谋生计,而应该把他招到朝廷中食取国家的俸禄,把才能贡献给国家,这样便可以获得吉祥;利于涉

  • 卷九·熊节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羣书句解卷九宋 熊 节 撰熊刚大 注图【图者图写其像】 天一地二【天数一地数二】天三地四【天数三地数四】天五地六【天数五地数六】天七地八【天数七地数八】天九地十【天数九地数十】天数

  • 一切秘密最上名义大教王仪轨卷下·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布施波罗蜜多法  即是金刚大嬉戏  游戏自在常清净  此即金刚戏菩萨  持戒波罗蜜多法  即是金刚妙宝鬘  庄严身意悉清净  此即金刚鬘菩萨  忍辱波

  • 宴会·鲁彦

    夏天的一个午间,一家狭窄的饭铺里有了一个小小的宴会。 那里是十三个互称为同志的革命党人,衣襟上备有相同的蓝色而长方的徽章,操着声调各别的官话,占据了两张方桌合并的座位,低小的房子的空气因着这几个人的来到,骤然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