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五经语类卷六

钱塘程川撰

易六

统论邵易

康节易数出于希夷他在静中推见得天地万物之理如此又与他数合所以自乐今道藏中有此卦数【谓魏伯阳参同契魏东汉人】

【廖德明録】

圣人説数説得疏到康节説得密了他也从一隂一阳起头他却做隂阳太少干之四象刚柔太少坤之四象又是那八卦他説这易将那元亨利贞全靠着那数三百八十四爻管定那许多数説得太密了易中只有个奇耦之数是自然底大衍之数却是用以揲蓍底康节尽归之数所以二程不肯问他学若是圣人用不过如大衍之数便是他须要先揲蓍以求那数起那卦数是恁地起卦是恁地求不似康节坐地黙想推将去便道某年某月某日当有某事圣人决不恁地

【防渊録】

圣人説数説得简略高逺疏阔易中只有个奇耦之数天一地二是自然底数也大衍之数是揲蓍底数也推此二者而已康节却尽归之数窃恐圣人必不为也因言或指一树问康节曰此树有数可推否康节曰亦可推也但须待其动尔顷之一叶落便从此推去此树甚年生甚年当死凡起数静则推不得须动方推得起

【李方子録】

有气有形便有数物有衰旺推其始终便可知也有人指一树问邵先生先生云推未得少顷一叶堕便由此推起盖其旺衰已见方可推其始终推亦只是即今年月日时以起数也

【包扬録字显道建昌人癸卯甲辰乙巳所闻先生五十四歳五十五歳五十六岁饶后録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中】

某尝问季通康节之数伏羲也曾理防否曰伏羲须理防过某以为不然伏羲只是据他见得一个道理恁地便画出几画他也那里知得叠出来恁地巧此伏羲所以为圣若他也恁地逐一推排便不是伏羲天然意思史记曰伏羲至淳厚作易八卦那里恁地巧推排

【叶贺孙録】

康节数四孔子数八料得孔子之数又大也季通自谓略已见之

【杨方録】

康节也则是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

【防渊録】

龙图是假书无所用康节之易自两仪四象八卦以至六十四卦皆有用处

【刘砺録】

易书本原于卜筮又説邵子之学只把元防运世四字贯尽天地万物

【郭友仁録字德元山阳人戊午所闻先生六十九岁池録四十二卷中】

王天悦雪夜见康节于山中犹见其俨然危坐盖其心地虚明所以推得天地万物之理其数以隂阳刚柔四者为准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只管推之无穷有太阳太隂少阳少隂太刚太柔少刚少柔今人推他数不行所以无他胸中

【廖德明録】

问邵先生説无极之前无极如何説前曰邵子就图上説循环之意自姤至坤是隂含阳自复至干是阳分隂复坤之间乃无极自坤反姤是无极之前

【杨骧録字子昂建宁人己酉甲寅所闻先生六十岁六十一岁六十二岁六十三岁六十四岁六十五岁饶録十三卷十四卷中】

无极之前一段问既有前后须有有无曰本无前后【李闳祖録】

康节云动静之间是指冬至夏至

【李闳祖録】

又説康节方图子自西北之东南便是自干以之坤自东北以之西南便是否以至泰其间有咸恒损益既济未济所以又扵此八卦见义盖为是自两角尖射上与乾坤相对不知得怎生恁地巧某尝说伏羲初只是画出八卦见不到这里蔡季通以为不然却说某与太史公一般某问云太史公如何说他云太史公云伏羲至淳厚画八卦便是某这说看来也是圣人淳厚只据见定见得底画出如伊川说若不因时则一个圣人出来许多事便都做了

【刘砥録】

康节天地定位否泰相类诗八句是说方图中两交股底且如西南角干东南角坤是天地定位便对东南角泰西南角否次干是兑次坤是艮便对次否之咸次泰之损后四卦亦如是共十六卦

【防渊録】

康节只说六卦乾坤坎离震防含艮兑又说八卦乾坤坎离大过颐中孚小过其余反对者二十八卦【万人杰録】

康节干南坤北离东坎西之说言人立时全见前面全不见后面东西只见一半便似他这个意思

【防渊録】

朱子五经语类卷六

猜你喜欢
  周书·金滕·佚名
  曾子疾病第五十七·戴德
  难二第三十七·韩非
  兵政第十四·鹖冠子
  二十国年表·胡广
  卷一百三十三·卫湜
   一 圆熟·林语堂
  卷十·高攀龙
  《国风》分叙·傅斯年
  卷二十三·乾隆
  卷五百二十五·佚名
  舌相光品第八·佚名
  新与融贯·太虚
  诸法无行经卷上·佚名
  傅大士偈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楚辞后语目录·朱熹

    成相一佹诗二易水歌三越人歌四垓下帐中歌五大风歌六鸿鹄歌七吊屈原赋八服赋九瓠子之歌十秋风辞十一乌孙公主歌十二长门赋十三吊二世赋十四自悼赋十五反离騒十六絶命词十七思玄赋十八悲愤诗十九胡笳二十登楼赋二十一归

  • 卷七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七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老泉集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至和中欧阳修荐除校书郎食霸州文安县主簿禄与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礼书成而卒有嘉祐集云兴于山云兴于山霿霿为雾匪山不仁天实不顾

  • ●卷十四·李攸

      ○科目   进士之举,惟本朝尤盛,而沿革不一—宝六年,因徐士廉伐鼓诉讼,太祖御讲武殿覆试。覆试自此始。赐诗,自太平兴国二年吕蒙正榜始。分甲,自太平兴国八年王世则榜始。赐袍、笏,自大中祥符中姚晔榜始。锡宴,自吕蒙正

  • ●卷二百五十·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五十。   起强兴三十二年闰二月,尽四月二十一日丁巳。   闰二月洪迈充通金人使副书。   《书》曰:迈等咨目顿首再拜国信骠骑国信郎侍讲服德誉之久南北阻绝无缘良会下情但工钦仰即日春寒伏惟台候

  • 卷第三·徐鼒

    二月庚申朔,明帝视朝,得贼书。平旦视朝,得伪封,词甚悖;末云:『限三月望日至顺天会同馆暂缴』。举朝失色;朝罢,遂不复问。徐鼒曰:得贼书何?骇辞也。辛酉(初二日),闯贼陷明汾州,知州侯君昭、知汾阳县刘必达死之。陷阳城,知县张履旋死之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一·佚名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世宗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第三子也母曰 孝恪皇太后杜氏初 世宗以储嗣未广建高禖之祀亲佩弓韣率后宫以祷 太后时为康嫔常从祀焉嘉靖十六年正月廿三日

  • 第二十四卷 贡举则例·缪荃孙

    会试分省定额,始於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兹将江苏省历科中额,列之如次: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江南三十名。五十四年乙未科,江南三十名。 五十七年戊戌科,江南二十三名。六十年辛丑科,江南十九名。雍正元年癸卯恩科,江南二十

  • 卷十·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十 唐 司马贞 撰 吴太伯系家第一【系家者系诸侯代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故孟子曰陈仲子齐之系家又董仲舒曰王者封诸侯非官之也得以代为家也】 吴太伯【国语曰黄池之会晋定公使谓吴王夫差

  •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司马迁

    张凤岭译注【说明】本篇是战国末期楚相春申君黄歇的专传。春申君是楚国贵族,招揽门客三千余人,为“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以辩才出使秦国,并上书秦王言秦楚宜相善。时楚太子完入质于秦,被扣留,春申君以命相抵设计将太子送回

  • 卫剌王宇文直传·李延寿

    卫剌王宇文直,字豆罗突。周文帝宇文泰的儿子,文宣叱奴皇后所生。魏恭帝三年,被封为秦郡公。武成初年(559),晋封为卫国公,历任雍州牧、大司马、襄州总管。他是武帝宇文邕的同母兄弟,性情浮躁诡谲。因晋公宇文护掌握大权,他疏

  • 霍维华传·张廷玉

    霍维华,东光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中进士,被授予金坛县知县,又被征回任兵科给事中。天启元年(1621)六月,宦官王安应执掌司礼监印,他称病推辞住在外邸,希望得到温旨劝慰即起来理事。王安与魏忠贤有矛盾,阉人陆荩臣是霍维华的

  • 偏安排日事迹卷四·佚名

    八月丙辰朔,日有食之。车驾祀先师孔子。礼科都沈胤培言:『恭遇皇上传制祭先师孔子,亲聆天语,责卫臣尽职。夫朝廷之礼不同:有视朝之礼,有升殿之礼。视朝,容或面商大政,宣谕群臣。若升殿,非大朝贺,即大祀典;未闻可以传宣而有越班奏

  • 卷二百二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二上 朱批郭鉷奏摺 雍正六年三月十九日广西布政使【臣】郭鉷谨 奏恭请 皇上圣安 朕安 览所奏数摺已悉汝之心志矣朕甚为嘉悦勉之勉之果如

  • 卷三百·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世职表二十三正蓝旗蒙古世职【一等轻车都尉 二等轻车都尉 三等轻车都尉 骑都尉 云骑尉】一等轻车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

  • 黄国恩·周诒春

    黄国恩 字觉因。生于湖北。原籍广东。光緖三十三年。自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普通文科。光緖三十四年。入威斯康心大学。习法律。宣统三年。得法律学士学位。是年夏回国。任上海复旦公学教员。民国元年。任山东高

  • 华夷有别[原极第一]·王夫之

    圣人审物之皆然而自畛其类,尸天下而为之君长,区其灵冥,湔其疑似,乘其虫壤,峻其墉廓,所以绝其祸而使之相救。故曰,圣人与天地合德者,岂虚获哉。且让我们看看天地最初生成的场面,实在是极其伟大的啊!浩浩荡荡,产生了金,用以为凿;产生

  • 十二礼·龙树

    全一卷。龙树造,禅那崛多译。又作十二礼文、十二礼偈。收于卍续藏第二册。本经系以十二颂(七言四十八句)赞叹阿弥陀佛之庄严功德,故称十二礼。注疏有觉树之结谶法一卷、科解一卷、僧朴之讲录一卷。

  • 化珠保命真经·佚名

    《佛说化珠保命真经》所宣扬的药王菩萨信仰,应本自《法华经》卷六《药王菩萨本事品》,讲述药王菩萨本生故事。药王菩萨在过去为了“一切众生”,自念“以神力供养于佛,不如以身供养”,遂燃身以供佛。佛说若听闻《药王菩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