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集传辨疑卷九

  襄元年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衞寗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

  左氏云且不登叛人【登成也不成其专邑之讨】谓之宋志【成宋志也】赵子曰按此乃是夫子裁其邪正不得不如此为文何关不登叛人与成宋志哉

  公羊曰不与楚专封也赵子曰按此是楚取彭城令鱼石守之耳岂名封国乎

  谷梁曰系彭城于宋者不与鱼石正也赵子曰与叛臣岂疑其为正哉意不应如此

  夏晋韩厥帅师伐郑仲孙蔑防齐崔杼曹人邾人人次于鄫

  左氏云晋师自郑以鄫之师侵楚【云云】啖子曰此説与经不同时鲁又防不须告命故知传妄也

  襄二年冬仲孙蔑防晋荀防齐崔杼宋华元衞孙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戚遂城虎牢

  公羊曰不书取为中国讳也赵子曰按夫子增损经文以示可否覩文见义何讳之为若言郑虎牢则以讥之也

  襄三年六月戊寅叔孙豹及诸侯之大夫及陈袁侨盟

  谷梁曰诸侯已盟又大夫相与私盟是大夫张也啖子曰诸侯盟已毕而袁侨至故大夫与之盟尔无他义

  襄四年夫人姒氏薨

  左氏云不殡于庙无衬不虞【云云】啖子曰若如所言即当不书薨塟此文当在定十五年姒氏卒下误在此尔但谥曰定姒故知乖误彼既言不成防即不必更要此语故遂不取

  襄五年冬戍陈

  左氏云冬诸侯戍陈赵子曰按经文无诸侯字奈何妄云诸侯乎公羊云离至不可得而序也纵离至不得列序但云诸侯戍陈于理何伤若诸侯戍之如此为文即鲁自戍之而将卑师少如何为文乎又若诸侯尽戍之则兵力盛矣何得下文更为防以救之按僖十三年夏诸侯防于咸明年城缘陵云诸侯此无诸侯字鲁自戍之耳义亦昭然

  襄六年秋莒人灭鄫

  公羊此年无传五年传云莒女有为鄫夫人者葢欲立其出【出谓鄫之甥莒之子也】

  谷梁曰家有既亡【云云】由别之而不别也非其立异姓以莅祭祀【云云】赵子曰此葢昭四年经云取鄫以为若今实灭之不合如此所以云立异姓也按莒今灭鄫以为附庸后鲁取得之何妨书取鄫乎且定六年郑灭许哀元年许复见于经则鄫之灭而再见亦何足怪若鄫人实取外孙为国嗣罪自在鄫非莒之过则经文又当如梁亡之类而言鄫亡不得书灭且以人情物理言之鄫虽小国亦有君臣社稷岂肯居然取于异姓为后乎案其事情莒人以兵破鄫立其子使守之而为附庸其子又鄫之外甥令奉鄫祀神不歆非类是使鄫絶祀又事须书灭耳公谷但传得立鄫甥守祀故书曰灭而不究事实遂误为传耳今故裁取使与经合

  冬季孙宿如晋

  左氏云晋人以鄫之故来讨赵子曰据前年防于戚已令鄫聼命于防即明不私属鲁今鄫亡自不关鲁事何得来讨据事情季孙执政大夫初嗣位而徃见覇主耳

  襄七年季孙宿如衞

  左氏曰报子叔之聘【聘在元年】赵子曰岂有邻国经七年始报乎但其间聘者已多非卿故不书耳左氏不达此説诸称寻某之盟报某之聘多此类也

  冬郑伯髠顽如防未见诸侯丙戌卒于鄵

  赵子曰凡诸侯死例书名此则为上文已言郑伯如防下不可又言郑伯髠顽卒又不可上言郑伯如防下但言髠顽卒所以须于如防时便书名以便其文耳三传不达此体但见其文特异不能释得遂妄云被弑若实见弑而以疾赴则从而书之诸国弑君岂有实告乎按经文未见诸侯则是已出境临欲相见尔公羊乃云未出境益见其非也

  谷梁曰为其欲从中国心与大夫违故见杀如此则夫子何为生名以讥乎益知自相矛盾俱不足取【二十五年呉子遏卒同此】

  襄八年公如晋

  左氏曰朝且聼朝聘之数赵子曰按防邢丘亦言聼朝聘之数若朝以受命何须更防左氏朝聘之下一切须言事由多非其实故多略之

  夏季孙宿防晋侯郑伯齐人宋人衞人邾人于邢丘

  左氏云大夫不书尊晋侯也啖子曰尊晋侯则季孙亦不当书但言防而已且鲁君与他国大夫防例皆书人何独尊晋侯乎

  襄九年冬公防晋侯宋公衞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伐郑

  左氏云冬十月诸侯伐郑【云云】门于鄟门【云云】门于师之梁【云云】门于北门【云云】下又云诸侯复伐之十二月癸亥门其三门啖子曰葢误重説也古史或有用周正者或有用夏正者故有两月不同葢作传者承二国之旧史月数不同遂两载之

  十有二月己亥同盟于戏

  左氏云郑服也因载晋郑盟辞【云云】啖子曰传误云郑服也若是郑人与盟何不书及郑同盟乎又左氏所载之辞乃是晋郑二国相要何关诸国之事故知传所载者自是晋郑盟也经书同盟自是晋与诸国同盟郑不与也传以旧史不载同盟之辞遂误以二国盟辞当之

  襄十年夏五月甲午遂灭偪阳

  左氏云晋以偪阳子归献于武宫谓之夷俘啖子云按经但书灭偪阳而传言以归违经也葢旧晋史言献偪阳夷俘于武宫谓献所获偪阳人也传因误以为偪阳子尔

  冬戍郑虎牢

  左氏云诸侯戍之赵子云鲁自戍耳义同五年戍陈

  襄十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

  公羊曰三卿也古者上卿下卿上士下士赵子曰按鲁卿素已有四五不止三也公羊此説既不可通了适足令学者疑谬尔故不取

  谷梁曰诸侯一军赵子曰按国有小大军制当异而但云一军无等差之异必无此理周礼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天子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据鲁初封时最为大国非一军明矣

  夏公防晋侯宋公衞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

  左氏云郑人行成啖子曰若曰行成何不盟乎又下言诸侯道而无成益知未服其秋又伐郑郑行成晋人则赦郑囚纳斥候以礼郑若言此时亦行成则何不礼之乎传以同盟则郑亦与盟为义故致此误且同盟言十二国若郑与盟则十三国也

  楚子郑伯伐宋

  左氏云楚子囊乞旅于秦秦右大夫詹帅师从楚子将以伐郑郑伯逆之丙子伐宋啖子曰按经文势郑原属楚未属晋自与楚子伐宋耳传以上言郑及晋平故妄言将以伐郑四字今略之

  冬公如晋

  左氏云且拜士鲂之辱礼也赵子曰按大国使聘即须自徃拜之是公无宁岁也而言礼也一何缪乎此自别事故须往耳

  襄十三年公至自晋

  左氏云孟献子书劳于庙礼也赵子曰按从朝还非有军戎险难之事何书劳之有

  襄十四年春季孙宿叔老防晋士匄齐人宋人衞人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人小邾人防呉于向夏四月叔孙豹防晋荀偃齐人宋人衞北宫括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人小邾人伐秦

  左氏曰卿不书惰也书于伐秦摄也赵子曰传意惰为不成事摄为其事摄举按经意纪盟防用兵以事之邪正为褒贬不为其小小干举惰怠生文

  襄十五年春宋公使向戌来聘

  左氏云戌见孟献子谓之曰子有令闻而美其室其若之何献子曰我在晋吾兄为之啖子曰献子贤大夫不应归过于兄

  刘夏逆王后于齐

  赵子曰左氏云官师从单靖公逆王后于齐若有单公经不应不书故知妄公谷皆曰过我亦非也岂有天子取后将为天下母而得云外逆女不书故知为刘夏逆之非礼乃书以示讥使卿逆即常事不书耳推此而言知当使卿逆也所谓外逆女不书者谓诸侯于外国娶虽非礼亦不书

  襄十六年三月公防晋侯宋公衞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溴梁戊寅大夫盟

  左氏曰晋平公即位【云云】与诸侯宴于温使诸侯大夫舞曰歌诗必类赵子曰按平公父卒此防才五月岂有便行宴乐歌舞之理乎又云使大夫盟高厚高厚逃归按若已在防乃渝盟而逃归经文不合不书僖五年防首戴郑伯逃归不盟襄七年防于鄬陈侯逃归并书以明其罪何得独此不书则左氏此传都不足凭也或曰郑伯陈侯为是诸侯逃故书高厚大夫耳不应同例答曰春秋未命之大夫奔逃执放并书况正卿而逃得不书乎

  襄十九年晋士匄帅师侵齐至谷闻齐侯卒乃还

  谷梁曰君不尸小事臣不专大名善则称君过则称已则民作让矣士匄者宜奈何宜墠帷而归命于介按不伐防常礼也更待君命是诈让小善非人臣尽忠之道也

  齐杀其大夫高厚

  赵子曰据左氏传齐高厚莒意恢楚却宛等死并是两下相杀而经以国讨为文者葢杀者皆承君命而杀之故经以累上之文书之传则因杂史之记意在专归罪于杀者故不贵其君命耳且当据经文为正也

  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

  左氏云庶其非卿也以地来虽贱必书重地赵子曰按不命之卿接于鲁者悉书名郑宛莒庆秦术之类是也何用妄为义乎

  襄二十二年楚杀其大夫公子追舒

  左氏曰王与子南子弃疾谋杀子南弃疾不告其父子南既死而弃疾亦自杀啖子曰按楚子必当不与其子谋杀其父弃疾犹能自杀必非凶逆之人岂有父将见杀而子不告乎

  襄二十五年六月壬子郑公孙舍之帅师入陈

  左氏曰子产献防于晋晋人问其罪【云云】赵子曰当时陈属楚郑能侵而献功于晋晋人悦之甚矣何得责问罪又云我先君荘公奉五父而立之【五父陈佗也】按五父弑君之贼岂以立弑君贼为功乎又云何故侵小按当时侵伐常事不当有此责问且陈大于郑何云侵小又云仲尼曰言而无文行之不逺且使务华忘实非圣意也论语曰辞达而已矣何哉故知非实并不取

  秋楚屈建帅师灭舒鸠

  左氏説舒鸠叛事【云云】啖子曰既非经之本传故不备载但撮其归要以明舒鸠见灭之由耳

  十二月呉子遏伐楚门于巢卒

  赵子曰此与七年郑伯髠顽如防卒于鄵文义正同皆以便文耳公谷之説非也

  襄二十六年公防晋人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

  左氏云卿不书尊公也【云云】啖子曰若然良霄何以不尊公乎又衞侯防之亦不与经合皆不取

  襄二十七年夏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衞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秋七月辛巳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

  左氏云滕成公邾悼公皆至齐人请邾宋人请滕皆不与盟季孙请视邾滕叔孙曰邾滕人之私也何故视之书曰豹言违命也啖子曰时邾滕虽小常列盟防未肯便为私属又此后邾滕皆列于防故知不实且豹之不氏自为先目后凡左氏妄以舍族为贬遂穿凿为説耳又云楚人衷甲【云云】赵子曰且大防诸侯弭兵为事岂有便行掩袭之道假如事成岂是强覇且子木贤大夫必不尔也又云先楚人书先晋晋有信也按当时晋强于楚又是中国盟主岂有后于楚之理作传者徒党于中国以成楚人之恶都非实也且与经违故皆不取左氏又云享于垂陇七子赋诗赵孟论其休咎一一皆验以人理言之皆虚谬也且伯有若不能诵诗则当无言而止若能之岂有赋如是恶诗左氏委曲诬辞多此类也向戌请赏【云云】子罕责之云而又求赏无厌之甚削而投之子罕贤大夫假如不欲其无厌亦当微辞晓谕岂有君与之而臣輙削其书而投之乎殊为鄙近必不尔也

  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左氏云辰在申司厯过也再失闰矣啖子曰按经言十二月传言十一月又言再失闰依经当为三失闰进退不同不可得而考故不取

  襄二十九年公在楚

  左氏曰释不朝正于庙也【云云】啖子曰前后正月公不在例不书何独于此释不朝正乎又言楚使公亲襚公使巫以桃茢先祓殡言以君临臣防之礼行之且楚之强僭岂肯使鲁辱之又言楚人悔之则非楚不知礼必当见讨何得全无事乎葢鲁以亲襚为辱故妄为此説以救其耻史臣因妄而记之传因史而书之礼记又因旧説之妄而妄载之赵子曰公羊云存公也谷梁云闵公也俱非立教之意故并不足取

  夏公至自楚

  谷梁曰喜之也赵子曰按君之出入史必书之更记何事而云喜之非也

  呉子使札来聘

  公羊曰贤者不名啖子曰夫褒而字之但为有殊异之美者非谓贤者常不名

  襄三十年五月甲午宋灾宋伯姬卒

  公谷皆曰贤也赵子曰据经文直书实尔未有褒义在卒时书之

  襄三十一年十一月莒人弑其君密州

  左氏云展舆因国人以攻莒子弑其父不当不书义同庶其之弑但恐是展舆因国人之攻弑莒子乃立传误以之字为以字不敢輙改其文故略其辞

猜你喜欢
  去情第三·佚名
  卷一百一十四 朱子十一·黎靖德
  读书与做官的问题·孔子
  卷二十六·夏僎
  卷二十·段昌武
  卷十三·黄仲炎
  卷十一·魏了翁
  卷八·魏了翁
  御制阅春秋解口号漫题·吕本中
  大雲初分金刚智健度第十六·佚名
  五种成败章第五·佚名
  卷六·佚名
  鞞摩肃经全文·佚名
  佛说诸法勇王经·佚名
  读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前启请法·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白朴

    (生上云)小生马文辅。自从那日见了那小姐之后,朝则忘食,夜则废寝,其心荡然,如有所失,倘生不测,将平日所学,一旦废矣。今夜这等风清月郎,且操一曲琴,洗我心间之闷咱。(下)(旦引梅香上科)(梅云)姐姐,这早晚不烧香做甚?(旦云)你放下

  • 卷二百六十一·列传第二十·脱脱

        李琼 郭琼 陈承昭 李万超 白重赞 王仁镐 陈思让 焦继勋 刘重进 袁彦 祁廷训 张铎 李万全   李琼,字子玉,幽州人。祖传正,涿州刺史。父英,涿州从事。琼幼好学,涉猎史传。挟策诣太原,会唐庄宗属募勇士,即应募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佚名

    万历三年三月庚子朔孝肃皇后忌辰遣襄城伯李应臣致祭 裕陵○署广积库事太监焦科题办硝三百万斤黄百五十万斤工部言焰硝十年一派每派二百万斤今已派过一百万斤其未派者尚缩一年未及期也惟内府各边不时请给系干军机相应

  • 第三十二卷 访目·缪荃孙

    汉西汉东平赵王庙碑目见《建康志》、重刊《江宁府志》。大司徒甄邯墓碑在后湖之侧,目见《建康志》、《重刊江宁府志》。茅君别院碑分书。牛迹山去陆郎桥五里,为茅君别院,有《西汉永光五年》。碑系麻石,久损折,可摩挲者,不过

  • 第二十四册 天聪四年二月·佚名

    第二十四册 天聪四年二月初九日,二月勒致书於科尔沁部云:前致书云:所请官员,即将遣往等语,今著停止,无需更换。高侍郎处,尔等前去,善言说之。观其情形,诚属染疾,则令其下级官员暂替;若无疾病,故意推诿,则尔等以言劝之。若革其职,必

  • 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原文)·范晔

    宗正 大司农 少府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当髡以上,先上诸宗正,宗正以闻,乃报决。丞一人,比千石。诸公主,每主家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三百石。本注曰

  • 完颜宗弼传·脱脱

    宗弼,本名叫斡啜,又叫兀..,也叫斡出,或者晃斡出,是金太祖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希尹擒获辽国护卫习泥烈,通过盘问他得知辽国皇帝在鸳鸯泺打猎。都统杲从青岭出兵,宗望、宗弼率领一百骑兵和马和尚追逐越卢、孛古、野里斯等,战马

  • 卷二百四十二·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四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马政宋太宗端拱元年国子博士李觉上奏曰臣闻冀北燕代马之所生敌国之所恃也故制敌之用实资骑兵为急议者以为欲国之多马在啗敌以利使重译而至焉然市马之费岁益而廐

  • 三年·佚名

    (壬辰)三年大明成化八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戌,彗星見外屛星南,尾長五尺許。○停望闕禮及本朝賀禮,以禫祭致齋也。1月2日○己亥,彗星見外屛星南,尾長五尺許。○上詣景安殿行禫祭。○日本國西海路筑前州冷泉津尉兼內州太守田原

  • 松阳讲义卷五·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论语子曰道之以政章这一章分别政刑徳礼之效与人看盖为当时専尚政刑者发欲其知所重也人君为治未有不欲民之善恶民之不善者故无不有以道之亦无不有以齐之但操术不同功效各异路头一差而风俗由之而殊气

  • 卷六十五·佚名

    △初分无所得品第十八之五舍利子,眼界性空故。眼界於眼界无所有不可得。眼界於色界无所有不可得。色界性空故。色界於色界无所有不可得。色界於眼界无所有不可得。眼界色界於眼识界无所有不可得。眼识界性空故。眼识界

  • 人生观的科学后序·太虚

    予著此书既将出版,在中华书局购第三十五期学衡,得读景君昌极评郭任远人类的行为,有足与予诠释科学之义相发明者,录之以当后序。今世科学方法之特色,厥为实验。实验之义有二:一者、根据现前经验,是如何便还他如何,丝毫不加玄想

  • 震旦佛教衰落之原因论·太虚

    ──民国三年作──一 化成  二 政轭  三 戒弛  四 儒溷  五 义丧  六 流窳震旦佛教,非始于汉明,周穆王时既有之。穆天子传洎列子,皆称西极有化人来;详所纪神变言辩,盖是大阿罗汉、大自在菩萨之流。老子西

  • 大方广佛华严经吞海集序·道通

    讲华严楞严经唯识起信论嗣祖比丘 道通述伏以。华严之为教也。朝宗众经。清凉之为疏也。贯映前古。不有颖达。孰能发明。道通。夙附真乘。穷居讲肆。论听宣益。经传妙空。退惭先哲。无裨后学。请问十年。开演三徧。屡

  • 鲍参军集注·鲍照

    南朝宋诗文别集。鲍照著。钱振伦注。黄节补注诗集并集说。钱仲联增补、集说并校。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出版。全书分6卷。卷1为赋、表、疏,卷2为启、书、颂、铭、文。这两卷均为钱振伦注,钱仲联补注、集说并校。

  • 阿閦佛国经·佚名

    支娄迦谶译,二卷。与宝积经之不动如来会同本异译。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已断无复有结。悉坏牢狱。已得自在意。已善解智慧。为度诸天龙王。皆为之伏。所作

  • 法华三昧经·佚名

    全一卷。 智严译于刘宋元嘉四年(427)。收于大正藏第九册。本经乃佛为罗阅王之女利行宣说法华三昧之行法。叙述罗阅只城耆阇崛山中,有无数比丘众、菩萨众等齐聚来会,欲请问佛,佛口放光明,遍照十方,佛身忽然不见。罗阅王辩通、

  • 续灯存稿·箬庵通问

    凡十二卷,另有目录一卷。明代僧箬庵通问编,居士施沛汇集,清康熙五年(1666)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五册。本书由施沛搜集宋末至明代禅门诸师之语录、传记、塔铭等,由通问编纂而成。共收录临济宗大鉴下自十八世至三十四世、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