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人俱。菩萨万人。其名曰智光菩萨。法光菩萨。月光菩萨。日光菩萨。无边光菩萨。跋陀婆罗等。十六正士。如文殊师利本所修行。复有六十菩萨。如弥勒菩萨本所修行。此贤劫中菩萨摩诃萨等。尔时世尊与无央数大众围绕。而为说法。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思无量义。即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以种种宝华而散佛上。散佛上已合掌白佛言。世尊。欲有所问。唯愿世尊。哀愍听许。佛告思无量义菩萨。恣汝所问。思无量义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修菩提心。何者是菩提心。佛告思无量义菩萨。菩萨修菩提心者非于众生。菩提心者不可得。此心非色非见。法亦无有得者。何以故。众生空故。思无量义菩萨白佛言。世尊。法相如是甚深。菩萨当云何修行。佛告思无量义菩萨。善男子。菩提心者。非有非造离于文字。菩提即是心。心即是众生。若能如是解。是名菩萨修菩提心。菩提非过去未来现在。如是心众生亦非过去未来现在。能如是解名为菩萨。然于是中实无所得。以无所得故得。若于一切法无所得。是名得菩提。为始行众生故说有菩提。如阿罗汉取证。于法无所得。以世俗言辞故说有菩提。然菩提实不可得。若于一切法无所得。是名得菩提。然于是中亦无有心。亦无造心者。亦无有菩提。亦无造菩提者。亦无有众生。亦无造众生者。亦无有声闻。亦无发声闻者。亦无辟支佛。亦无发辟支佛者。亦无有菩萨。亦无发菩萨者。亦无有佛。亦无成佛者。亦无有为。亦无造有为者。亦无无为。亦无造无为者。是中已得今得当得皆不可得。佛告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所应说者吾今当说。菩萨发菩提心有十法。何等为十。发第一心成就众善本。譬若须弥山以众宝庄严发第二心行檀波罗蜜。譬若大地长养众善法。发第三心行尸波罗蜜。喻若师子王能降伏众兽。灭除邪见故。发第四心行羼提波罗蜜。喻若那罗延坚固不可坏。灭除烦恼故。发第五心行毗梨耶波罗蜜。现行众善法。喻若天华如意说法故。发第六心行禅波罗蜜。喻若日光明灭除众闇故。发第七心行般若波罗蜜。诸愿得满足。喻若商贾客得离众难故。发第八心行方便波罗蜜。灭除诸障碍。喻若月盛满清净无秽故。发第九心欲满足本愿游净佛国土乐听深妙法灭除贫穷故。发第十心喻若虚空其智无穷尽。譬如转轮王成就一切种智故。善男子。如是能发十种心名为菩萨。亦名摩诃萨。亦名无为众生。亦名无障碍众生。亦名已得度众生。亦名不思议众生。然于此中亦无有心亦无菩提复次善男子。复有十三昧护持菩提心。何等为十。发第一心法宝三昧所护持。发第二心坚固三昧所护持。发第三心不动三昧所护持。发第四心不退三昧所护持。发第五心宝华三昧所护持。发第六心日光三昧所护持。发第七心一切义三昧所护持。发第八心智照三昧所护持。发第九心诸佛现在前三昧所护持。发第十心首楞严三昧所护持。复次善男子。菩萨初地相。能见三千佛刹土满中亿千那由他伏藏。二地能见三千佛刹土坦然平整以众宝暐晔庄严。三地能见诸力士为降伏怨敌。四地能见四方有诸风轮来。有种种妙华遍布其地。五地能见众妓女以众宝璎珞其身。上有忧钵罗华天冠。胆匐华天冠。婆师迦华天冠。阿提目多伽华天冠。而为严容。六地见众宝池八功德水湛然盈满。其池四边有七宝阶道底布金沙。自见己身在此池中嬉戏娱乐。七地见其左右有诸地狱。而从中过无诸艰难。八地自见两肩上有师子王形容端严头上有幡有大威力降伏众兽。九地见转轮圣王百千大臣刹利居士而自围绕。以正法化无量众生。见虚空中有众宝盖垂覆其上。十地见佛色身。身真金色放大光明。大众围绕而为说法。善男子。如是十种相应善分别成就十地。以三昧力故复次善男子。初地生胜进陀罗尼。二地生不坏陀罗尼。三地生安隐陀罗尼。四地生难沮坏陀罗尼。五地生功德华种种庄严陀罗尼。六地生智圆明陀罗尼。七地生增益陀罗尼。八地生无分别陀罗尼而为上首。八万四千陀罗尼同共俱生。九地生无边陀罗尼而为上首。六十二亿那由他陀罗尼同共俱生。十地生无尽陀罗尼而为上首。亿千恒河沙陀罗尼同共俱生。

复次善男子。初地行檀波罗蜜。二地行尸波罗蜜。三地行羼提波罗蜜。四地行毗梨耶波罗蜜。五地行禅波罗蜜。六地行般若波罗蜜。七地行方便波罗蜜。八地行智波罗蜜。九地行成就众生满足波罗蜜。十地行诸愿满足波罗蜜。如是诸波罗蜜。于诸地中皆悉成就。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有十种。何等为十。一曰信根。二曰定根。三曰大慈。四曰大悲。五曰我喜。六曰彼喜。七曰发一切愿。八曰持一切众生。九曰四摄。十曰亲近诸佛法。是名十种法成就檀波罗蜜复次善男子。行尸波罗蜜有十法。何等为十。一曰离八难。二曰成就佛功德。三曰离声闻地。四曰离辟支佛地。五曰身清。六曰口清。七曰意清。八曰庄严心。九曰断地狱缘。十曰所祈得满足行。此十法即成就尸波罗蜜复次善男子。行羼提波罗蜜有十法。何等为十。一曰忍力。二曰踊跃。三曰成就众生。四曰于甚深法能忍。五曰无彼我。六曰断嗔恚。七曰不惜身。八曰不惜命。九曰舍痴。十曰观法身平等。如是十种法成就羼提波罗蜜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有十法。何等为十。一曰精进根。二曰精进力。三曰正勤。四曰正念。五曰以身助众生。六曰以心口随生。七曰行处不退转。八曰除懒惰。九曰降伏恶知识。十曰集一切智。是名十法成就毗梨耶波罗蜜。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有十法。何等为十。一曰定根。二曰定力。三曰等定。四曰游戏诸禅。五曰三昧。六曰三昧报。七曰不毁众善法。八曰灭除烦恼怨。九曰于正法舍。十曰定阴。如是十法成就禅波罗蜜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有十法。何等为十。一曰慧根。二曰慧力。三曰正见。四曰正念。五曰阴方便。六曰分别界。七曰圣谛。八曰无障智。九曰回邪见。十曰无生法忍行。如是十法。得成就般若波罗蜜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行方便波罗蜜有十法。何等为十。一曰同众生行。二曰持众生。三曰大悲。四曰无厌。五曰离声闻辟支佛行。六曰入波罗蜜。七曰如实分别器量。八曰扶助善心。九曰入不退转地。十曰降伏众魔。是名十法成就方便波罗蜜。

复次善男子。云何名为波罗蜜义。行胜进满足。是波罗蜜义。成就第一智。是波罗蜜义。不在有为不处无为。是波罗蜜义。生死大患善能觉知。是波罗蜜义。本所未觉今悉了知。是波罗蜜义。无尽法藏广能示现。是波罗蜜义。善除障碍。是波罗蜜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等不望报。是波罗蜜义。解一切众生界。是波罗蜜义。满足无生法忍。是波罗蜜义。成不退转。是波罗蜜义。修净佛国。是波罗蜜义。成就众生。是波罗蜜义。处于道场觉一切智。是波罗蜜义。降伏众魔。是波罗蜜义。成就诸佛一切种智。是波罗蜜义。破诸异见。是波罗蜜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成就满足。是波罗蜜义。成就十二行法轮。是波罗蜜义。如是善男子。波罗蜜义甚深无量我但为汝略说之耳。

尔时会中有天子。名师子奋迅光。即从坐起合掌白佛言。善哉世尊。如上所说。甚深希有诸佛功德。譬如甘露充足一切。佛告天子。善哉善哉。如汝所说。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及菩萨摩诃萨闻是经典。必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何以故。天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宿殖德本乃能得闻是经。非是少功德人之所听闻。若有暂闻此经读诵书写。此人舍是身已常见诸佛。见诸佛已能于佛所转妙法轮。即得无尽陀罗尼印。亦得解一切众生心行陀罗尼。亦得日光普照陀罗尼。亦得净无垢陀罗尼。亦得一切诸法不动陀罗尼。亦得金刚不坏陀罗尼。亦得甚深义藏演说陀罗尼。亦得善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亦得虚空无垢游戏无尽印陀罗尼。亦得诸佛化身陀罗尼。况复闻已如说修行。善男子。若有菩萨得如是法。则能于十方世界诸佛刹土化作佛身。而为众生演说妙法。然于法相不动亦无去来。虽成就众生。无有众生而可得者。常为说法而无所说。恒现受生而无生灭。虽现来去无来去相。尔时世尊说是法时。三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思无量义菩萨。及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人非人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

猜你喜欢
  四分律卷第九(初分之九)·佚名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八·佚名
  佛说无常经(亦名三启经)·佚名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全文·佚名
  卷第三十四·白岩净符
  序·知玄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三卷·世友
  成实论 第五卷·佚名
  卷第八·行策
  卷第二十·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一·佚名
  卷第七十五·佚名
  卷第三·佚名
  中边分别论卷上·世亲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六[宋刻]·惟白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六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六十七郑损郑损僖宗时中书舍人诗六首星精亭【通江志玄妙观有星精石唐人刻篆甚多损诗尚存时书衔为推官】星沈万古?孤絶势无邻【一作羣】地窄少留竹空多剩占云钓篷和雨看樵斧带霜闻莫惜寻

  • 卷四百五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五十四白居易六年冬暮赠崔常侍晦叔【时为河南尹】鬓毛霜一色光景水争流易过唯冬日难消是老愁香开緑蚁酒煖拥褐绫裘已共崔君约尊前倒即休戏招诸客黄醅绿醑迎冬熟绦帐红炉逐夜开谁道洛中多

  • 岳阳早霁南楼·张说

    山水佳新霁,南楼玩初旭。 夜来枝半红,雨后洲全绿。 四运相终始,万形纷代续。 适临青草湖,再变黄莺曲。 地穴穿东武,江流下西蜀。 歌闻枉渚邅,舞见长沙促。 心阻意徒驰,神和生自足。 白发悲上春,知常谢先欲。

  • 卷之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十五·祁韵士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四十五传第二十九喀尔喀土谢图汗部总传土谢图汗部称喀尔喀後路至京师二千八百余里东界肯特山西界翁吉河南界瀚海北界楚

  • 钦定金史语解卷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金史语解卷十人名齐勤 【河沿也卷七作七斤】阿古【尔 蒙古语气也卷七作阿忽里卷六十七作阿活里并改】噶达【尔 蒙古语表里之表也卷七作干特剌】耀珠 【卷七作咬住因无解义但改字面】德敦 【站也

  • 永宪录卷二(上)·萧奭龄

    世宗宪皇帝御极之雍正元年。岁在癸卯。春正月辛巳朔。上诣寿皇殿谒祭梓宫。不御殿受朝贺。钦天监进元年时宪书。颁赐诸王大臣文武官吏。古以季冬颁来岁书。明太祖吴元年改于冬至。明年更以十月朔进。本朝制仍之。每年

  • 四年·佚名

    (己酉)四年大明嘉靖二十八年春正月1月1日○壬申朔,上親行望闕禮及兩大妃殿賀禮,御勤政殿,受朝賀。○傳于政院曰:「近來點閱軍裝太頻,外方軍卒,困於徵贖,未必整齊軍裝,而徒貽怨苦。自今留一二朔者,一度摘奸事,其言于都摠府。」○日

  • 二十二年·佚名

    (丙子)二十二年清康熙三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午,上下備忘記,特諭于八道監司曰:獻歲發春,草木皆欣欣有生意,而哀我無罪無辜之億萬生靈,獨罹此罔極之饑饉。仳離道殣之慘,在秋冬而已多,矧今日氣象之岌岌,尤如何哉?今日卽是丙子也

  •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晏子对以勿忧第六·晏婴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谓晏子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君不如阴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居期年

  • 罗汉品法句经第十五(有十章)·佚名

    罗汉品者,言真人性脱欲无著心不渝变。去离忧患,脱於一切,缚结已解。冷而无暖,心净得念,无所贪乐。已度痴渊,如雁弃池,量腹而食。无所藏积,心空无想,度众行地。如空中鸟,远逝无碍,世间习荆不复仰食,虚心无患,已到脱处。譬如飞鸟,暂下

  • 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佚名

    尔时释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东方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过是数已,有世界、名净光庄严,其国有佛,号净华宿王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

  • 重刻大佛顶经玄文序·智旭

    性相二宗。犹波之与水。从来不可分隔。而其流弊也。甚至分河饮水。此岂文殊弥勒之过。亦岂马鸣护法之旨哉。谓真如受熏。譬如劫火洞然。虚空安得独冷。谓真如不受熏。譬如劫火洞然时。虚空何尝烂坏。故知得其语脉者。

  • 佛地经论卷第七·佚名

        亲光菩萨等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经曰。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论曰。当说四颂总摄上义。略显佛地净法界相。如来地中一切有为无为功德。皆是清净法界摄持。皆是清净法界之相。所相能相俱名

  • 卷第七·佚名

      施设论卷第七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十三如经所说。一性所成。有多种类。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谓。如苾刍引世间定。先得离欲。次不艰苦。复不流散

  • 卷第一·佚名

    自闲觉禅师语录卷第一住荆溪芙蓉寺嗣法门人 住古尧乾明寺嗣法门人洪暹 编住苏州黄溪罗汉禅寺据室拈拄杖云此是烹佛煆祖之处罗龙网凤之场山僧今朝踞此任是铜头铁额到来也须倒退三千里且道新长老有甚长处卓一卓喝一

  • 故宫漫载·佚名

    宣统二年,庚戌十一月十五日,予因贡呈书籍赴京。约随俞李两君,乘驷轮马车,出京西二十余里之海甸挂甲屯工业教养学堂,当承该堂范雨农监督,介绍至颐和园。经门房太监总管,派一宫监孙石者,导之前往。由东角门,过仁寿门,见殿宇巍巍,上

  • 大威怒乌刍涩么仪轨经·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与经部大威力乌枢瑟摩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