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目

日讲春秋解义卷目   经部五 春秋类

第一卷

隐公【元年之二年】

第二卷

隐公【三年之四年】

第三卷

隐公【五年之七年】

第四卷

隐公【八年之十一年】

第五卷

桓公【元年之三年】

第六卷

桓公【四年之八年】

第七卷

桓公【九年之十三年】

第八卷

桓公【十四年之十八年】

第九卷

庄公【元年之六年】

第十卷

庄公【七年之十一年】

第十一卷

庄公【十二年之十九年】

第十二卷

庄公【二十年之二十六年】

第十三卷

庄公【二十七年之三十二年】

第十四卷

闵公【元年之二年】

第十五卷

僖公【元年之四年】

第十六卷

僖公【五年之九年】

第十七卷

僖公【十年之十五年】

第十八卷

僖公【十六年之二十年】

第十九卷

僖公【二十一年之二十三年】

第二十卷

僖公【二十四年之二十七年】

第二十一卷

僖公【二十八年】

第二十二卷

僖公【二十九年之三十三年】

第二十三卷

文公【元年之四年】

第二十四卷

文公【五年之九年】

第二十五卷

文公【十年之十四年】

第二十六卷

文公【十五年之十八年】

第二十七卷

宣公【元年之四年】

第二十八卷

宣公【五年之十年】

第二十九卷

宣公【十一年之十三年】

第三十卷

宣公【十四年之十八年】

第三十一卷

成公【元年之二年】

第三十二卷

成公【三年之六年】

第三十三卷

成公【七年之九年】

第三十四卷

成公【十年之十四年】

第三十五卷

成公【十五年之十六年】

第三十六卷

成公【十七年之十八年】

第三十七卷

襄公【元年之六年】

第三十八卷

襄公【七年之九年】

第三十九卷

襄公【十年之十三年】

第四十卷

襄公【十四年之十六年】

第四十一卷

襄公【十七年之二十年】

第四十二卷

襄公【二十一年之二十三年】

第四十三卷

襄公【二十四年之二十五年】

第四十四卷

襄公【二十六年之二十七年】

第四十五卷

襄公【二十八年之二十九年】

第四十六卷

襄公【三十年之三十一年】

第四十七卷

昭公【元年之二年】

第四十八卷

昭公【三年之五年】

第四十九卷

昭公【六年之八年】

第五十卷

昭公【九年之十二年】

第五十一卷

昭公【十三年】

第五十二卷

昭公【十四年之十八年】

第五十三卷

昭公【十九年之二十一年】

第五十四卷

昭公【二十二年之二十五年】

第五十五卷

昭公【二十六年之二十八年】

第五十六卷

昭公【二十九年之三十二年】

第五十七卷

定公【元年之四年】

第五十八卷

定公【五年之八年】

第五十九卷

定公【九年之十二年】

第六十卷

定公【十三年之十五年】

第六十一卷

哀公【元年之五年】

第六十二卷

哀公【六年之十年】

第六十三卷

哀公【十一年之十四年】

第六十四卷

哀公【十五年之二十七年】

【臣】等谨按

日讲春秋解义六十四卷是书为

圣祖仁皇帝经筵旧稿

世宗宪皇帝复加考论乃编次成帙説春秋者莫伙于两宋其为进讲而作者宋史艺文志有王葆春秋讲义二卷今已散佚张九成横浦集有春秋讲义一卷永乐大典有戴溪春秋讲义三卷大抵皆演绎经文指陈政理与章句之学迥殊是非惟崇政迩英奏御之体裁如是亦以统驭之柄在慎其赏罚赏罚之要在当其功罪而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者则莫精于春秋圣人笔削之防实在于是也故孟子曰春秋天子之事也公扈子曰有国者不可以不学春秋春秋国之鉴也董仲舒推演公羊之防得二百三十二条作春秋决事十六篇其义葢有所受矣是编因宋儒进御旧体以阐微言毎条先列左氏之事迹而不取其浮夸次明公谷之义例而不取其穿凿反覆演绎大防归本于王道允足明圣经之书法而探帝学之本原

圣祖仁皇帝

世宗宪皇帝

圣相承郑重分明以成此一编岂非以经世之枢要具在斯乎乾隆四十一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费墀

猜你喜欢
  卷七十·陈祥道
  论语纂笺卷六·詹道传
  卷九·刘敞
  卷三·史浩
  卷二十六 特牲馈食礼第十五之一·李如圭
  卷十九之上·何楷
  (七)·钱穆
  伍员奔吴(昭公十九年、二十年)·佚名
  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卷十一·佚名
  般若无知论第三·僧肇
  三十四、智不是道·慧开
  服务国家宣扬佛教·太虚
  建 僧 大 纲·太虚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许宗衡·龙榆生

    许宗衡字海秋,江苏上元人。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生。咸丰进士,官至起居注主事。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卒。著有《玉井山馆文略》、《玉井山馆诗馀》。○西窗烛〔寒月,和青耜。〕蓟门烟树,照影苍凉,唬鸦惊拍风翅。

  • 小诗·刘半农

    酷虐的冻与饿, 如今挨到了我了; 但这原是人世间有的事, 许多的人们冻死饿死了。一九二一,九,一七,巴黎

  • 巻六·元好问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鼓吹卷六元 郝天挺 注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太和二年进士举贤良方正为江西团练府巡官累迁左补阙监察御史进中书舍人卒有樊川集行于世】李给事【即李中敏也】一章缄拜皁囊中【汉文帝集上书皁囊为帷帐

  • 小栖霞说稗提要·平步青

    《小栖霞说稗》一卷,清平步青着。步青一名庸,字景孙,号栋山,又号侣霞,别署三壶佚史。浙江山阴人。一八六二年(同治元年)进士,一八六七年授江西督粮道,一八六八年署布政使;一八七二年署按察使,后引疾归隐,以读书终老。一八九五年(光

  • 例言·凌雪

    一、国家鼎革,事故烦多。金陵、闽、粤诸君,播迁三所,历年二十;「明史」附入「怀宗」,纪载寥寥。野史无刊本,日就零落;后人有举隆、永之号而茫然者。余因网罗散佚,搜抉残蠹。上自朝庙大纲,事关兴灭;下迨闾巷幽贞,谊存感讽;纪人传事

  • 卷五·陈康祺

    土尔扈特乌锡巴土尔扈特,本准噶尔旧四部之一,明季投入俄罗斯。乾隆中伊犁甫定,其汗乌锡巴以十六万口南行,求内附也。中途为哈萨克布鲁特所截,改行戈壁间,绝水草,旬日始抵伊犁,仅存七万余人。盖险阻艰难,备尝之矣。高宗嘉其恭顺

  • 卷十五·杨士奇

    洪武三十五年十二月庚戌朔 上南郊省牲还御奉天门进公卿大臣谕之曰祭祀莫大于郊古者牺牲粢盛不备不洁不敢祭而帝牛涤三月其敬如此明日以始卿等继朕省牲便应秉对越之诚不可怠忽自古天子之祭皆公卿助相国家生民受福卿等

  • 卷之一千二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八下·袁枢

    宋 袁枢 撰赫连据朔方晋安帝义熈三年 初魏王珪灭刘卫辰其子勃勃犇秦秦髙平公没奕干以女妻之勃勃魁岸羙容仪性辩慧秦王兴见而竒之与论军国大事宠遇逾于勲旧兴弟邕諌曰勃勃不可近也兴曰勃勃有济世之才吾方与之平天下

  • 谠论集卷四·陈次升

    (宋)陈次升 撰奏弹吕希哲第一臣近弹奏新除秘书少监吕希哲系宰臣韩忠彦之亲方离谪籍进任太峻未蒙施行者窃以兰台秘省所以待天下之儒士为之贰者未易其人每有除授必学问资任可充其选者而后人无得而议今希哲碌碌常材文学无

  • 舆服二·徐松

    大驾卤簿【宋会要】政和七年正月二十七日,礼制局言:「昨讨论大驾六引,开封牧乘墨车,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御史大夫乘夏缦,已经冬祀陈设讫。所有驾士衣服,尚循旧六引之制,宜行改正。况天子五辂,驾士之服各随其辂之色

  • 第四节 梁太祖代唐·吕思勉

    昭宗自凤翔回京,运祚之迁移,已成必然之势,然唐室仍能再三与梁相抗者,则昭宗能用人之效也。是时在凤翔所命相苏检、卢光启皆见杀,韦贻范前卒。处事和平如陆扆,虽参机密而不肯为相如韩偓者,亦遭贬斥,大权尽归崔胤矣。时则神策两

  • 古今人物毛病谈·孔子

    【原文】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1),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2),今之矜也忿戾(3);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注释】 (1)疾:毛病。(2)廉:棱角,这里形容人的行为方正有威严。(3)忿戾:忿怒乖戾。

  • 卷十三·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西山读书记卷十三宋 真德秀 撰夫妇易説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程子曰天

  • 礼记析疑卷五·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王制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侯国不设中大夫何也王朝六官之贰及官中要职皆中大夫故侯国小司徒小司冦之类必爵以下大夫乃与王朝有别旧説五大夫于经传无徴疑三卿之贰以次分摄治典礼典刑典之

  • 佛说月光菩萨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白佛言:&ldquo;世尊!我等今者,不忍见佛入于圆寂,而于此时,先入灭

  • 哀秦二世赋·司马相如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史记》、《汉书》见载。《汉书·司马相如传》曰:“还过宜春宫,相如奏赋以哀二世行失。”颜师古注:“宜春本秦之离宫,胡亥于此为阎乐所杀,故感其处而哀之。”文章先写离宫及其周围之景观,

  • 占察善恶业报经玄义·智旭

    夫三界惟心。心外无法。理具事造。实非两重。但迷之则三障宛然。悟之则三德法尔。迷悟无性。随俗假名。真实指归。二而不二。不二而二。迷悟似分。迷既迷其所悟。悟卽悟其所迷。此占察善恶业报经。乃指迷归悟之要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