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注卷三十六

宋 高闶 撰

定公一

元年

公虽即位在六月然亦统此岁也故即称元年不书正月者是时季孙专国昭公薨于乾侯公尚未立国未有君以承正朔故略而不书所以黜强臣而存公室也

春王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

春秋之法诸侯不得专执况大夫乎宋仲几会城成周乃不受功苟莫之讨则诸大夫不听于一正事不成矣然韩不信不请于天子以陪臣而敢擅执诸侯之大夫于天子之侧亦可谓无忌惮矣此履霜之渐故称人以贬之不言执于成周而曰京师者自诸侯言之以明天子在是也盖天子所居自诸侯言之则称京师鲁君臣朝聘皆称如京师是也自周言之则以地名为别王猛入于王城天王入于成周是也景王以前都王城因谓王城为京师至敬王始都成周则谓成周为京师故诸侯之大夫奉王命而城王都则亦自周而言城成周及晋人不以王命执仲几于成周则自诸侯而言京师也

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

公薨至今半岁余矣季氏不以国君丧礼迎之者谋废公衍公为而立定公故也立衍为则不利于季孙者也是以详着其日以见鲁国臣子忽慢无君之甚

戊辰公即位

凡即位不日此书日者非正月朔旦故也国家不可一日无君昭虽在外犹鲁君也自薨至今统纪之絶若是其久也故圣人日以谨之尔季氏既逐其君君薨又不即以国君丧礼迎之今又废其嫡嗣而专立其弟公子宋宋于授受之际不择所处汚于伪诱于利昭公丧至五日而殡遂自即位此非受之先君而专受之意如者也既为意如所立故不复讨意如之罪在易渐之象曰日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岂有进不以正而能正邦者哉

秋七月癸巳葬我君昭公

昭公薨于外凡半岁余始以丧归今归及周月而遽葬葬于墓道南是终不同乎先君也见鲁之臣子无恩于先君如此仪容讲明曰昭此又其臣子私諡也

九月大雩

因旱祭志僭也

立炀宫

昔季氏行父尝立武宫矣炀公比武宫尤远盖伯禽之子庙毁久矣季孙意如之逐君也惧而祷焉昭公薨季氏以为应遂为之立宫盖季氏用此欺人若曰昭公之死鬼神实贬之也春秋诛其意而微其辞但书立炀宫而季氏行事之迹自可见矣此之谓世济其恶也而公从之公之恶可知矣

冬十月陨霜杀菽

建酉之月陨霜杀菽害于民食是异而且灾也五行志曰菽草之难杀者也言杀菽则知草皆死矣言不杀草则知菽亦不死也董仲舒以为菽草之强者天意若曰加诛于强臣而杀菽者微见季氏之罚也是时季孙强甚故大雩而陨霜雨阳寒燠为之失序

二年春王正月

一时无事书首月存天道王法也

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

雉门两观皆天子之制也鲁僭久矣今天示灾故因而着之与郊牛之伤同义所以正天下之大典也然两观设于雉门之上但书雉门灾则知其及两观矣必书及两观者所以重着其罪此圣人之深意也

秋楚人伐吴

吴人致楚师来伐已遂败楚师于豫章但书楚人伐吴者以囊瓦见诱而败乃所以恶吴也

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

庄二十九年新延廐不言作凡言作者改旧制而增大之也鲁僭天子之礼天示变以警之今习旧而不知以为非遇灾而不知以为戒乃更作而新之反加其度焉是鲁之僭窃终无已也圣人特书曰新作重着僭窃之罪自在定公而不在先君也定公覩变而益侈如此无怪乎季氏之胁其主矣此春秋微辞至意也

三年春王正月公如晋至河乃复

昭公自有嫡嗣而季孙意如上不请于天子乃专立定公公为逐君者所立闻晋怒而往朝焉晋问其故且以缓朝见辞是以公临河而不济也公之进退皆失矣故明年因会而请盟于臯鼬也

二月辛卯邾子穿卒

夏四月

一时无事首书月存天道王法也

秋葬邾庄公

七月而葬慢也僭也因鲁往会而着其臣子私諡之罪

冬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拔

春秋之季大国日亢小国日侵兵力胜而礼敬亡故书公如晋至河乃复着晋之轻鲁也此书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拔着鲁之轻邾也邾子居丧而以吉礼与鲁大夫盟则其微弱可知义见昭十一年

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陈侯吴卒

陈惠公立二十四年其子卯立是为怀公

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

入春秋来蔡人首叛中国而附楚至是蔡人不滕楚之凌虐乃使告于诸侯首能伐楚者蔡愿为之先锋晋侯于是合诸侯于召陵以救蔡伐楚也夫楚恃其强侵害诸侯晋人上请于天子大合诸侯以伐之而不能明暴其罪以行天讨未及于楚境而还故书会于召陵侵楚者以见诸侯不振不能救蔡伐楚也卒使救蔡伐楚之功归于吴此年冬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楚师败绩是也夫晋为盟主大合诸侯十八国之衆天子使大夫临之可谓盛矣乃不能攘夷狄之患而吴以一国之师败之此见中国衰微之甚也召陵近蔡地会兵于此而欲伐楚着其师之不进也故书侵以罪之是时晋荀寅求货于蔡蔡人弗与遂辞不进晋是以失诸侯中国遂大乱吴子主黄池之会自此始也

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姓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之沈不与于召陵者与楚故也与楚者不受晋令也故晋因使蔡灭之蔡屡为楚所灭今而舍楚不易矣晋侯不能恢宏霸业求所以服楚而保蔡从蔡侵楚固已失之一沈子不能容而杀之归恶于蔡是重楚人怒蔡而易晋尔蔡虽齐桓之世不深即中国非不即中国也国近楚有畏焉不能保其无他也昭侯毅然弃之蔡计则失蔡意则可嘉乃复为此举呜呼使昭侯而知保国则必悔之

五月公及诸侯盟于臯鼬

此召陵之诸侯也襄二十五年重邱之盟亦会盟异处而不言公及此书公及诸侯盟于臯鼬何也公以不获见于晋故因会而求盟焉则此盟公意也故特书公及

?伯成卒于会

不言卒于师者以不成乎伐楚也?悼公立十二年世子乞立是为隐公七月其弟过弑隐公而自立是为僖公

六月葬陈惠公

此见陈侯背殡出会也盖君在殡则子辞会可也虽不得已于晋令而齐亦止使国夏来尔况召陵之役不成于伐楚是以君子恶之且因鲁往会着其臣子私諡之罪

许迁于容城

自叶迁也至是盖四迁矣其微弱可知也

秋七月公至自会

晋以伐楚召诸侯而以会致者见不成乎伐也

刘卷卒

召陵会罢而卒则知臯鼬之盟以疾不预也不曰刘子卷者非列国也先王之制内诸侯禄外诸侯嗣此三代之礼所最重者也经未有以言之观乎刘卷卒则可信矣

葬?悼公

因鲁往会而着其臣子私諡之罪

楚人围蔡

以召陵之会诸侯见侵且为沈子故也然此楚子也贬而人之者楚子以一裘之故拘蔡昭三年此无道之甚也然蔡昭惜一裘之微受谮几死归而谋伐其不量力亦已甚矣

晋士鞅卫孔圉帅师伐鲜虞

葬刘文公

尹氏王子虎皆不书葬此书葬者以鲁方与之会而特往葬之且着其僭也凡大夫卒以字配諡如祭仲夷伯之类是也刘卷虽天子之大夫岂可僭称公乎虽天子赐之諡而称之亦非礼也

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楚师败绩

春秋搂诸侯以伐诸侯者皆不言以以者彼非起意于用兵而我行其意也楚人围蔡晋师不出故蔡侯弃晋而求救于吴吴子初立无意用兵而蔡侯以之战焉遂败楚师于柏举柏举楚地也其不以楚决吴战者不使楚为主也春秋内诸夏外夷狄故以蔡主之也称吴子者善其能佐中国而攘楚也晋合十八国之君不能救蔡伐楚而吴子救之伐之此晋吴之事强弱之势较然可见自是诸侯大小皆宗于吴矣

楚囊瓦出奔郑

此柏举之败将也书奔郑者罪郑以中国而主夷狄奔亡之臣也

庚辰吴入郢

郢本先王之建国而楚之先僻在荆山厥後强大出并诸侯遂灭郢而都之今吴入楚都而曰入郢者圣人不与楚人之灭郢故因吴人之入而存先王之建国也与诗存?鄘二国之风同意夫吴子救蔡伐楚斯可善矣然而至于入吴则吴之志乃不为蔡也伍子胥复雠之故也举吴国而为匹复复雠故乘囊瓦之败长驱入郢君居其君之寝而妻其君之妻大夫居其大夫之寝而妻其大夫之妻圣人又恶其乘人之败而深为利故反其狄道而称吴又谨而日之疾其已甚也夫楚自春秋以来肆祸于中国尤甚观其恃甲兵之利乘时窃号斥地数千里以吞以噬驱逐迫胁鲁卫陈宋蔡许郑薛之君望风畏威惟其指顾奔走之不暇也齐桓晋文举中国之衆倾中国之力止能一盟屈完于召陵败得臣于城濮尔二霸既往天下诸侯莫有能与抗者惟柏举之战吴能胜之夫柏举之战囊瓦既奔吴人长驱入郢汚其妻夷其宗庙惨不道甚于水火蕞尔楚昭仅以自免烈此吴之盛也自是诸大大小罔不俛首与吴为会而中国愈不能抗至于黄池之会吴子主焉而春秋于是乎终矣

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日食虽有常度亦人事所召有食之者

夏归粟于蔡

患难相救有无相賙此诸侯之正也春秋之世相攻相灭此道不行矣然当是时诸侯未尝供职贡于天子至使天王有求于下国则知夫鲁归蔡粟非济其难而賙其无也盖以蔡与吴相援而败楚入郢故鲁畏而赂之所人所以追其意而罪之也

於越入吴

吴在楚故也嗟夫阖闾争入郢之利而於越入吴夫差取盟晋之功而於越入吴意有所逐而忧有所忘矣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恶轻而戒动也按昭五年楚子以诸侯伐吴而越人已见於经至此及十四年至哀十三年皆书於越何也越人自名曰於越君子名之越越治国有状能与中国通则以中国君子之辞言之治国无状不能与中国通则以其俗之辞言之越始称人以其慕中国之义也改称於越者恶之也吴之伐楚有安中国之意而越乃乘其士卒罢敝掩入其国至十四年又败吴于檇李哀十三年又入吴若为楚复雠者是以君子恶之以其本俗之辞谓之於越与汉书於越同义盖於于越粤皆发语辞经书於余邱亦即其自称书之也

六月丙申季孙意如卒

此季孙宿之孙悼子纥之子季平子也其子斯嗣是为桓子

秋七月壬子叔孙不敢卒

此叔孙婼之子叔孙成子也无见于经而卒之者着叔孙之有後也子州仇嗣是为武叔

冬晋士鞅帅师围鲜虞

以四年之伐未得志故也兵益愤义不胜益是以君子恶晋焉

六年

是年冬天王避儋翩之乱处于姑莸而经不书

春王正月癸亥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

此见楚之弱也夫郑许之怨旧矣小大之不侔明矣许人本恃楚以固其国至于四迁而楚不能为之强而郑游速以偏师一出灭其国而俘其君楚则弱矣而亦已甚焉者也故谨而日之岂非楚人累败于吴故郑因乘许之微弱而肆其暴耶许男不死于位故名之

二月公侵郑

召陵之盟口血未乾而郑保囊瓦灭许故晋命公兴师而讨之以其为晋出师故书侵以罪之是时季孙斯初嗣卿位陪臣阳虎执国命又迫于晋命进退皆不由公也

公至自侵郑

公内有强臣不能讨乃为晋讨郑内外结怨危之道也

夏季孙斯仲孙何忌如晋

季孙如晋聘且献郑俘阳虎强使仲孙往报夫人之币夫一卿将命可兼他事岂可每事一卿乎故累数之见二卿为阳虎所制也呜呼天子微诸侯僭诸侯微大夫凌大夫微陪臣胁理势然尔

秋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犂

祁犂私与赵鞅饮酒范鞅言于晋侯而执之称行人言不当执也晋自是失诸侯矣

冬城中城

成九年城之矣此复城者三家张矣公之所有者中城而已又外有齐郑之怨故惧而城焉

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

郓自昭二十五年齐侯取之以居昭公三十年郓溃遂贰于齐至是二卿围而欲复取之盖阳虎欲倾季氏以谋政也季仲围而曰阳虎何哉虎专季氏季氏专鲁仲何为哉

春秋集注卷三十六

猜你喜欢
  卷四·杂著汇·李贽
  论语稽求篇卷四·毛奇龄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孔子
  陆稼书先生问学录卷之二·陆陇其
  五经稽疑卷四·朱睦㮮
  卷二十七·魏了翁
  卷四百七·佚名
  密严道场品第一·佚名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七之二·智旭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八·自融
  人生问题之解决·太虚
  人工与佛学之新僧化·太虚
  佛说广义法门经·佚名
  卷七十一·佚名
  十住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仲讷·唐圭璋

      待考。   水调歌头   昨夜乘秋兴,长啸驭清风。飘然玉宇虚廊,忽到广寒宫。解后姮娥相见,为问中秋诞节,奇特世难同。底事长庚梦,独占此宵中。   呼金免,寻玉策,检前踪。自从盘古有月,便有此仙翁。公向人间游戏,月在天

  • 俞灏·唐圭璋

      灏字商卿,世居杭。绍兴十六年(1146)生。绍熙四年(1194)进士。历知安丰军,提举湖北常平茶盐。宝庆二年(1226)致仕,筑室九里松,自号青松居士。绍定四年(1231)卒,年八十六。有青松居士集,不传。   点绛唇   欲问东君,为谁重到江

  • 卷七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七十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二十四 姚合【陕州人】 寄杨茂卿校书 去年别君时同宿黎阳城黄河冻欲合船入冰罅行君为使滑州我来西入京丈夫不泣别傍人叹无情到京就

  • ●南楼月·沈泰

    (楚中时泉许潮编西湖孟朱炜评钱江珂月卓人月、叔荐张鹗举阅) (〔副末扮南楼大使上〕黄鹄矶边水落时,白苹红蓼满江湄。免寒蟾皎天如洗,正是诗人咏月期。念吾非别,乃武昌江夏驿南楼大使是已。今夕是八月十五中秋夜,庾府参佐

  • 卷八十七·毕沅

      ◎宋纪八十七 ∷起重光大荒落正月,尽玄黓敦牂闰六月,凡一年有奇。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讳信,神宗第十一子,母曰钦慈皇后陈氏,元丰五年十月丁巳,生于宫中;明年正月,赐名;十月,授镇宁军节度

  • 卷之四百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世家卷第三十一 高丽史三十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忠烈王四。○(甲午)二十年春正月壬子朔王在元王与公主诣阔阔眞妃殿献白马九匹。癸酉世祖皇帝崩王与公主以羊十马一祭于殡殿其文曰: " 

  • 一五〇 中日学院·周作人

    以前对于中日问题,还不能没有幻想,希望它能够和平解决,因此徒劳的作些活动,第一次的中日学术协会,已经失败了,第二次又来计划改革同文书院,设立了中日教育会。这也是由于坂西和土肥原的介绍,与东亚同文会的代表大内见面,商议将

  • 祖[王廷]传·李延寿

    祖[王廷],字孝征,神情机警敏捷,说话铿锵流畅,从小就美名传播,为当时的人们所推崇。离家初任官职为秘书郎,对策考试,成绩优异,被录取后任尚书仪曹郎中,主管礼仪制度。曾经为冀州刺史万俟受洛起草《清德颂》,文章典雅秀丽,齐神武帝

  • 叶伯巨传·张廷玉

    叶伯巨,字居升,宁海人。以国子生的身份被授予平遥训导。洪武九年(1376),星变,诏令希求直言,伯巨上书,大致是说:“我观察当今之事,太过者有三: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速。“先王的制度,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上下等差,各有定分,所以能强

  • 一四六、魏牟考·钱穆

    《汉书?艺文志》道家有《公子牟》四篇,班固云:&ldquo;魏之公子也,先庄子,庄子称之。&rdquo;今按《庄子?秋水篇》载公子牟称庄子之言以折公孙龙,龙既后于庄子,牟与龙同时,其年辈亦较庄后明甚。《秋水》所记,亦谓牟称庄,非庄称牟

  • 卷首上·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首上衍经之序邢昺正义曰案孝经遭秦坑焚之后为河间顔芝所藏初除挟书之律芝子贞始出之长孙氏及江翁后苍翼奉张禹等所説皆十八章及鲁恭王壊孔子宅得古文二十二章孔安国作刘向校经籍比量二本

  •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二·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大慈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大慈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大慈心者。所谓拔济一

  • 卷第二·函昰

    天然是禅师语录卷第二嗣法门人今辩重编小参元旦。小参。云。新年头佛法有一人道得。祇是无舌。一人有舌却又道不得。且道者两人那个是亲。那个是疏。皂白得出。分付钵袋子。小参。满口道出。满口道不出。满口道出总没

  • 大慈好生九天卫房圣母元君灵应宝签·佚名

    述宝签占卜词,多与妇女生产事有关。内容中有五雷伐邪,盖撰于元明。

  • 高上神霄宗师受经式·佚名

    述神霄派授经仪式和科格,包括一批经目。有宋徽宗庙号,当撰于南宋。

  • 桯史·岳珂

    宋岳珂撰,15卷。记载两宋故事,凡140余条。所述宋金和战、交涉诸事,皆较正史详备。 所录诗文,亦多足以旁资考证。 清毕沅撰《续资治通鉴》,采是书资证。是书始著录于《直斋书录解题》。旧版刻于浙江嘉兴,现残存亡卷,藏北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