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阿夷决疑品第六

高山花果池,快乐如天观。众山少及者,故名阿夷岳。

曩久居此山,年耆结蔟发。长暴露形体,寿高百有馀。体犹如黑雲,发如白银数。眼睛微亦理,形如杂色山。

智慧如梵天,明如日月火。四火日第五,自暴名阿夷。卒闻响响声,鸟兽鸣如语。其解鸟兽音,怀疑出庐窟。

见天交错飞,於空中欢喜。因仰问天人,诸天何为喜。有天名法乐,寻答阿夷曰:师为未闻耶,世有奇吉祥。

白净王生子,当度世众生。卒必成佛道,为天世人师。闻佛之名号,踊跃衣毛竖。即上昇虚空,欲见释童子,

因所见瑞应,神通意审谛。弹指顷之间,便到王宫门。是上圣通士,明达禁戒备。王以爱敬意,速迎请入宫。

让之以上座,谦恭辞慰劳。垂愍回接顾,屈来入鄙国。阿夷觉王意,爱敬尽礼义。以慈目视王,执谦以敬谢。

王宜应如是,爱宾以上礼。大王承法治,垂恩於国民。自先过诸王,种种大施与。於财宝贫使,戒智慧丰富。

吾所由至此,宜怀欢喜听。闻空中天语,王生子作佛。我忻所闻事,觉吉祥故来。法幢甚可爱,观释种族旗。

王闻说是言,喜愕情惶灼。速呼太子来,与阿夷相见。在乳母抱上,光相照然明。见太子德相,如天后抱子。

阿夷不能忍,便前取太子。两手抱爱视,如黑雲裹日。在阿夷抱上,菩萨明益辉。犹如黑山间,销金炉炽火。

以慈心久视,眼中即雨泪。太子体晃昱,如黑雲雨雹。王见阿夷泣,心怀甚怖懅。恐子将不祥,怀疑语阿夷。

唯圣时见示,吾气垂欲绝。今见仁悲泣,是故心惊战。得无是吾命,一旦忽然灭。先为我致庆,後将无遗慼。

劣乃得此子,久渴得升水。将无为吾怨,幡不令吾当。吾始生意念,得子至眼眠。子目遗後视,则吾不忧世。是吾族珍树,生於宝宫池。

将护诚告我,以爱己子情。面如盛满月,阿夷熟视之。眼玩青绀光,舌如莲花叶。头发绀青色,覆其高广额。

颊车如师子,诸颔充平满。师子肩长臂,掌轮千辐理。次视其相已,从顶至足相。师尽爱敬意,稽首礼太子。

泪堕如雨下,怀惨惘启王。其有充满足,三十二妙好。必当成为佛,以善胜普世。诸天闻是语,於空中散华。

同声称善善,王谓阿夷言:前师按卦占,定成转轮王。今圣师视相,定之使成佛。王言犹投苏,火炎盛炽猛。

益增阿夷口,更说决定言:如我观察相,恣媚灭欲意。示众生灭度,当以佛容貌。假令空中雨,金刚之大山。

不动太子毛,何况馀艰难。普世众力士,诸弊害鬼神。及阿须轮王,军官属营从。各执金刚杵,大如须弥山。

来欲击太子,山杵破散荆太子不动移,当作是觉知。吾不以是慼,当以怀欢庆。我自伤流泣,遇佛而空过。

颁宣慧照曜,奋千辞义光。佛因当显明,我独不见感。立在无为空,灭如月清冷。世蒙凉除热,我独当燋然。

佛谛执金刚,慧杵碎尘劳。当有甘露药,我独不得尝。佛如海马王,济渡海流人。我独退在後,淫鬼所裂啖。

一切智池水,善意诸虫贝。通放慧江流,一切饮除渴。众善为根株,忍枝意止叶。觉意以为花,成泥洹甘果。

解脱众生禅,戒香遍世间。佛树当生长,我薄德不睹。愚痴门甚牢,恩爱门甚固。当以法籥开,生死牢狱门。

普世相烧然,以淫怒痴炎。当以法水灭,如雲雨野火。以悲心之角,定餬十方锋。当施善法乳,天人饮无厌。

普世之婴罗,尘劳之重疾。以最胜法药,当疗众生玻佛之大海渊,诸佛之宝渚。度生死贾客,以宝充其饶。

芥子比须弥,牛迹水况海。萤火喻日光,转轮王方佛。胜通达梵天,喻觉慧帝释。超净相梵志,世典古王传。

古仙圣大师,学深厌祠祀。若闻佛圣化,疾舍本术卢。澡瓶杖簇结,弃本诸威仪。寻舍贡高意,厌本所习礼。

咄此老害懅,令人无所及。吾已得五通,今事礼不偶。今雨欲然耀,慧定照世间。吾今垂垂灭,如何不悲乎。

即呼弟子来,汝莫如吾误。

以徒讬太子,阿夷辞还退。

猜你喜欢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八·佚名
  维摩经疏卷第六·佚名
  佛说洛叉陀罗尼经·佚名
  卷第十三·普瑞
  降生品第五·佚名
  兜率不磷坚禅师语录卷上·宗坚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二·欧阳竟无
  赞扬六祖功德以祝南华之复兴·太虚
  卷第三十三·佚名
  卷四百九十四·佚名
  卷第二十二·呆翁行悦
  卷二十二·佚名
  卷九·佚名
  卷第四十五·佚名
  再印四十二章经讲录序·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余集卷十七·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余集卷十七古今体三十四首【戊午一】戊午元旦元之三更六之三嘉庆乾隆父子覃训政心仍昼宵笃承欢膝下凊温谙知予望捷衷均苦翦逆同筹不尽谈吉戊向阳旋宝运喜旌应即到西南元旦试笔二首虽云归政仍勤政觉

  • 御选元诗卷三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三十二七言古诗八陈显曽题溪山胜防楼江南二月罗衣裳藤花满地山云香背人小燕撇波去朱帘白日游丝长蒲茸绿浅芹牙紫沙上轻烟湿飞雨美人遥睇木兰船一夜相思隔春水程文送文仲德之临洮帅府经歴吾闻洮

  • 御选元诗卷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十四五言古诗二戴表元次韵荅朱侯招游海山江南春草黄江北秋雁飞穷居念还往故物悉已非我有青云交山林可同归十年学抚琴对客辄累欷岂不愿和悦调苦心易悲青天无古今白日相因依向来炎炎人所得一何微

  • 提要·蔡正孙

    《诗林广记前集》十卷、《后集》十卷,宋蔡正孙撰。正孙字粹然,自号“蒙斋野逸”。前有自序,题岁在屠维赤奋若,盖己丑年作。考“黄庭坚寄苏辙诗”条引熊禾语,则当为元太祖至元二十六年,时宋亡十年矣。《

  • 列传第五十 侯景·姚思廉

    侯景,字万景,朔方人,或云雁门人。少而不羁,见惮乡里。及长,骁勇有膂力,善骑射。以选为北镇戍兵,稍立功效。魏孝昌元年,有怀朔镇兵鲜于修礼,于定州作乱,攻没郡县;又有柔玄镇兵吐斤洛周,率其党与,复寇幽、冀,与修礼相合,众十余万。后修

  • 第三十一回 上弹章劾佞无功 信儉言立储背约·蔡东藩

      却说铁木迭儿奉太后弘吉剌氏敕旨,得居相位,起初还算守法,没甚举动。惟仁宗巡幸上都,留铁木迭儿等留守,铁木迭儿援丞相留治故例,出入张盖,颇为烜赫。廷臣不甚注目,统以为故例如此,不足为怪。越年铁木迭儿偶然得病,自请解职,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十五·佚名

    万历十七年九月乙巳朔颁给朝鲜国王李昖会典全书从其请也○丙申 孝恭章皇后忌辰遣侯薛钲祭 景陵○升吏科左给事中彭国光为山东按察司副使刑科给事中李文郁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广西道御史王道正为河南按察司佥事广东道御

  • 皇王大纪卷三十七·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庄王五年冬十二月陈葬其君庄公鲁公子庆父伐邾于余丘齐侯夫人王姬薨讣于鲁鲁侯为之大功或曰由鲁嫁故为之服姊妺之服冬十二月鲁桓夫人会齐侯于禚齐国风六篇曰南山四章章六句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妺

  • 两汉笔记卷四·钱时

    宋 钱时 撰武帝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防问以古今治道广川董仲舒对曰事在彊勉而已矣彊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彊勉行道则徳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还至而立有效者也诗曰夙夜匪懈书云懋哉懋哉皆彊

  • ●一四 在燕迁徙·佚名

    天眷五年,宋绍兴八年戊午,或日,帝同契丹海滨侯耶律延禧共入一官署,相谓曰:「赵公,你从何处来?」帝曰:「自源昌州筠从州西江州五国城至此,踯躅数千里,父母妻室俱亡,苦楚备及。今日重瞻,乃余生也。」海滨侯曰:「我与你相去不远,自海耀

  • “皇甫四杰”传·张廷玉

    “皇甫四杰”,即苏州府长洲县皇甫录的四个儿子:皇甫氵孝、皇甫氵中、皇甫氵方、皇甫濂。皇甫录为弘治九年(1496)进士,曾任重庆知府。氵中、氵方二人于嘉靖七年(1528)由州县推荐参加会试,第二年禤中进士。又过三年,氵孝也中

  • 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以如美渊泽第十五·晏婴

    晏子使晋,晋平公飨之文室,既静矣,晏以,平公问焉,曰:“昔吾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曰:“君飨寡君,施及使臣,御在君侧,恐惧不知所以对。”平公曰:“闻子大夫数矣,今乃得见,愿终闻之。”晏子对曰:“臣闻君子如美,渊泽容之,众人归之,如鱼有依

  • 卷八·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续说卷八    宋 吕祖谦 撰成公上齐侯亲鼓士陵城【二年】陵城是勇气激直逾其城不待用云梯也郤克请八百乘许之【二年】城濮是春秋大战不过用车七百乘盖古者用人为兵互相调所以少不如后世尽

  • 庄公·庄公五年·左丘明

    【经】五年春王正月。夏,夫人姜氏如齐师。秋,郳犁来来朝。冬,公会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传】五年秋,郳犁来来朝,名,未王命也。冬,伐卫纳惠公也。 译文 五年秋季,郳犁来到鲁国朝见。《春秋》只记载他的名字,是因为他还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三·念常

      ⊙(戊戌) 十二年尚书虞世南卒。帝手敕魏王泰曰。虞世南与我犹一体也。拾遗补过无日暂忘。当代名臣人伦准的。吾有小失。必犯颜而诤之。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之中。无复人矣痛惜岂可言耶。未几帝赋往代兴亡诗一篇。辄

  • 西游真诠·陈士斌

    小说评点本。清陈士斌评点。 一百回。有回评和眉批。卷首有康熙三十五年 (1696)尤侗《西游真诠序》,称评者用“三教圣 人之书”“解《西游记》”,揭示其基本精神。间有 评语指出小说“粗看极其荒唐,细味实在至理” (第六

  • 谷响集·善住

    元诗别集。3卷。释善住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除《四库全书》所收入的3卷本《谷响集》,尚有数种清抄本传世,各本内容基本一致,但或作1卷,或作2卷,或不分卷。卷首无序言。《四库全书》所收3

  • 大乘舍黎娑担摩经·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佛在鹫峰,告诸苾刍,若于十二缘生而能见了,是名见法见佛。舍利子以问慈氏菩萨,慈氏细为解释十二因缘甚深之义。乃性相二宗要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