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五

刘子卷之五

播州录事参军袁孝政注

托附第二十一

夫含气庶品,未有不托附物势,以成其便者也。故霜疡托於秋风,以成轻举之势;腾蛇附於春雾,志希凌霄之游;蹙鼠附於蚤蚤,以攀追日之步;

西方有此兽也,其名为之鼠。鼠前而蚤後,趁即顿,走则负蚤蚤。鼠後而兔前,高不能取食,故须之食之。今雁门广武县夏屋山有辈虫如兔而大,相负共行,其名为之蹙鼠也。

碧萝附於青松,以茂凌云之药。以夫乌兽虫卉之志,犹知因风假雾,托峻附高,以成其事,何况於人而无托附以就其名乎。故所托英贤则迹光名显,所附间蔽则身悴名朽。天之始旭,

日初出貌也。

则目察轻烟;岁之将暮,则蓬卷云中。目之能见,蓬之能高,托日之光,附风之势也。缀珊於金铁,置之於江湖,必也沉溺,陷於泥沙,非羽质重而性沉,所托沉也。载石於舟,置之江湖,则披风截波,泛扬长涧,非石质轻而性浮,所托浮也。搏牛之虻,飞极百步,若附鸾尾,则一翕万里,非其翼工,所托迅

也。楼季足捷,追越奔光,

楼季是古之能走人,追越奔女光,故言也。

若驾疲骊,则日不涉一舍,

二十里为一舍驴之马者也。

非其经迟,所托赛也。是以观之,附得其所,则重石可浮,短翅能远;附失其所,则轻羽沦溺,迅足成赛。夫燕之巢幕,衔泥补缀,烂若绶纹,虽陶匠逞妙不能为之,可谓固矣。然凯旋剔幙,

军还而为之,凯旋剔模问除去也。

则巢破子裂,是所托危也。鹤鹑巢苇之茎,跌之以丝发,珠圆罗绉,虽女工运巧不能为之,可谓固矣。然虻风钦至,

虻风是未风也。

则苇折卵破者,何也?所托轻弱使之然也。故乌有择木之性,鱼有选潭之情,所以务其翔集,盖斯为美也。

心隐第二十二

二仪之大,可以章程测也;

廿九年为程限也。

三纲之动,可以表裹度也;雷霆之声,可以锺鼓传也;风雨之变,可以音律和也。故有#1象可观不能匿其影,有形可见不能隐其迹,有声可闻不能藏其响,有色可察不能灭其情。夫天地阴阳之难明,犹可以卫数揆而耳目可知。至於人也,心居於内,情伏於裹,非可以筹数测也。凡人之心,险於山川,难於知天。天有春夏秋冬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探情不可而知之也。故心有刚而色柔,容强而质弱,貌愿而行慢,性忆火还切而事缓。假饬於外以明其情,喜不必爱,怒不必憎,笑不必乐,泣不必哀,其藏情隐行未易测也。日在天之外而心在人之内#2,物亦照焉。照之於外不可而伪内者也,而伪犹生焉。心在人之内,而智又在其内,神亦照焉。外#3之於内所无取徵也,而欲求其情不亦难乎。不洁在面,人皆耿之;不洁在心,人不肯愧。以面露外,而心伏内,故善饬其情,潜奸隐智,终身不可得而见也。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同时,

同其时代生在鲁也。

孔子门人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独知圣人之德也。夫门人去仲尼而皈少正卯,非不知仲尼之圣,亦不知少正卯之佞。子贡曰:少正卯,鲁之文人也。夫子为政,何以先之。子曰:赐也,还非尔所及也。夫少正卯心逆而检,

詖,佞也,善问辫论而词论,亦佞也。一本作论注,误也。

行僻而圣,

词利急如坪烽,强也。刚如急,利也。

言伪而辩,词鄙而博,顺非而泽。

博言泽语。

有此五伪而乱圣人,以子贡之明见不能见#4,知人之难也。以是观之,佞与贤相类,诈与信相似,辩与智相乱,愚直相像,若荠危奴礼切之乱人参,蛇床之似藦芜也。

蓆芜者,是今之首穷。

俗之常情,莫不自贵而鄙物,重己而轻人。观其意也,非苟欲以愚胜贤,以短加长。由于人心难知,非可以准衡乎。未能虚己相推,故有以轻抑重,以短凌长。是以摸母闱井,自谓媚胜西施;齐桓矜德,自称贤於尧舜。若子贡始事孔子,一年自谓胜之,二年以为同德,三年方知不及。以子贡之才,犹不识圣人之德,望风相崇,奚屍世人而能推己耶。是以真伪绮错,贤愚杂揉,自非明哲,莫能辨也。

知少正卯为鲁大夫作乱之课,孔子为鲁司寇,语鲁定公曰:勇而有谋,此乱天下也。君可杀之。定公诛少正卯也。

通塞第二十三

命有否泰,遇有屈伸。否与泰相翻,屈与伸殊贯。邀泰遇伸不尽截智,遭否会屈不专肤敏。何者?否泰由命,屈伸在遇也。命至於屈,才通即壅;遇及於伸,才壅即通。通之未也,非其力所招;壅之至也,岂非智所回。势苟就壅,则口目双掩;遇苟属通,则声眺俱明。故处穴大呼,声郁数仞;顺风长叫,响通百里。入井望天不过圆盖,登峰眺目极於烟际。向在井穴之时,声非卒嘎,目非暴昧,而闻见局者,其势壅也。及其乘风蹈峰,声非孟贲,

古之多力人也。

目非离娄,

古之明目人也。

而响彻眺远者,其势通也。买臣忍饥而行歌,王章苦寒而坐泣,苏秦握锥而愤懑,班超执笔而慷慨。

徐令之子,高祖封为定远侯也。

当彼四子势屈之时,容色薰黑,神情沮忸,言为瓦砾,行成狂狷,发露心忧,影销貌悴,引叹而雷转,喷气则云涌。如麒骥之伏於盛车,玄猿之束於笼圈,非无千里之鴃,万仞之捷,然而不异赢钝者无所肆其巧也。何异处穴而望声彻,入井而欲娣博哉。及其势伸志得,或佩锦而还乡,或声玉於廊庙,

朱买臣少时贫贱探樵,後乃入汉,得为本郡太守,佩锦还乡也。王章少时贫贱外牛衣而泣,後於汉得为京兆尹,常为廊庙之臣者也。

或合纵於六国之内,

苏秦,字季子,洛阳秦州人也。少与张仪同事鬼谷先生,二人才名一等。苏秦初时历说六国,三年而归,黄金用尽,名位无闻,乃归。人问神情沮忸,嫂不为炊饭,妻不为下机,父母兄弟不与语。秦遂家中读太公阴符之书,数月又束事赵,得为丞相。于时六国微弱,常惧秦侵,总朝於秦。秦又主纵六国以拒秦,秦人欲吞六国自以为横。苏秦谓赵王曰:今者天下以为横,六国为纵。今又莫共事秦,如秦兴兵,六国共击之,六国自安,秦国无为。赵王遂许之,秦乃即说六国,与曹魏燕齐赵楚合纵,不事於秦,经二十年。其後苏秦死,张仪相秦,又来说六国云:苏秦为人言语反覆,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又与六国合纵不事於秦,非久长之计也。以春秋论之,小不事大,非安国之基。於是破纵入横,後被秦总并吞,遂至始皇焚烧诗书,坑杀学士,渎被神明。始皇後死,葬於骊山,三世至子婴降汉高祖於軏道者也。

或悬旌於崑仑之外。

班超少时贫贱,尝为人佣顾写书。遇汉伐匈奴,超投笔入幕,伐於西域,遂得勳效,封为定远侯。三十年後方得还乡,去时少壮归时发白也。

当斯之时也,容彩光液,神气开发,言成金玉,行为世则,乘肥衣轻,怡然自得,快若轻鸿之泛长风,沛若巨鱼之纵大壑。何异顺风而纵声,登峰而长晒色滓切。

视貌也。

人犹是也,而昔如彼,今如此者,非为昔愚而今贤,故丑而新美,壅之与通也。水之性清,动壅以堤,则波繙细与韬同而气腐;决之使通,循势而行,从涧而转,虽有朽骸烂赀不能污也。非水之性异,通之与壅也。人之通,犹水之通也。德如寒泉,假有沙尘,弗能污也。以是观之,通塞之路与荣悴之容,相去远矣。

遇不遇第二十四

贤有常质,遇有常分。贤不贤,性也;遇不遇,命也。性见於人,故贤愚可定;命在於天,则否泰难期。命运难遇,危不必祸,愚不必穷;命运不遇,安不必福,贤不必达。故患齐而死生殊,德同而荣辱异者,遇不遇也。春日丽天而隐者不照,秋霜被地而蔽者不伤,遇不遇也。昔韩昭侯醉外而寒,典官加之以衣,觉而问之,知典官有爱於己者,以越职之故而加诛焉。卫之胶乘,见御者之非,从後呼车,有救危之意,不蒙其罪。加之以衣恐主之寒,呼车忧君之危,忠爱之情是同,越职之愆亦等,典官获罪,呼车见德,遇不遇也。鹧堕腐鼠非虞氏之慢,

虞氏将姊妹登楼而宴,时有游侠之客从楼下过。正值老鹊在天半遗一鼠,适值虞氏兴乐之际,齐声大笑。侠客谓是楼上人故堕此腐鼠,从上下之,故将欺侠客以为笑乐,侠客乃诛灭虞氏也。

瓶水沃地非射姑之秽,事出虑外,固非其罪;而侠客大怒,虞氏见灭;邾君大怒,而射姑获免,

邾君是邾国之君,与射姑醉而起。鄹君守门人就射姑乞酒钱,射姑不与。守门人心生恶害,知邾君性急,乃覆一盆水於门限。邾君出见,问曰:此地何故。门人报曰:射姑尿之。邾君性急,故即呼杖杀射姑,曰:落火坑堕火而死矣。射姑免死者也。

遇不遇也。齐之华士栖志丘壑而太公诛之,魏之干木遁世幽居而文侯敬之。

魏文侯往干木之闲而见之。文侯曰:此非干木闲。吾闻干木不肯事寡人,寡人何敢不敬。干木广於德,寡人广於地;干木优於义,寡人富於财。地财不如德义,寡人以师礼事之,何况敬乎。遂致厚禄。後闻秦反,秦司马唐沮谏曰:魏有干木其人,丰於德义,文侯敬之,爻得人心,未可侵也。遂乃止兵不侵也。

太公之贤非有臧於文侯,干木之德非有逾於华士,而或荣或戮者,遇不遇也。董仲舒智德冠代,位仅过士;

董仲舒是广川人也,言书通於群籍,问无不知,仕於汉,取位至太中大夫也。

田千秋无他殊操,以一言取相,

胡关三老姓田名千秋,年八十。汉武帝年老心多,惮为群臣厌檮,遣江充专求巫蛊之气。江充与太子不善,恐武帝崩太子立,遂放狂云:太

子请铜人埋在御床下,乃使师巫诈言官中有蛊气奏帝。帝遣江充就官,掘床下得金人,云是太子厌帝。太子博士得罪,乃谓太子曰:今者江充与师巫反得铜人,不知实有耶。无以自明,可执讧充等推问取其实。於是遂发兵袭杀江充,以火炙,师巫皆钦承江充诏桔太子。帝其时在甘

泉官中,刘.屈厘走报曰:太子反杀江充。帝是速出令,将兵来围太子。太子以兵拒之,战於长安。太子奔走。一月三日田千秋上表救太子

云:江充不仁,奸为巫枉。太子无反意。子弄父兵,以将救命。太子无罪,可命追之。帝年老思忆太子,自遣人追访太子。太子已死,帝感千秋,拜为丞相。所为一言取相。刘屈厘领三辅之兵,左冯斓右扶风及京兆与太子战。太子败绩,奔向城自缢而死。後知太子无逆心,遂

起思子台也。

同遇明主而贵贱悬隔者,遇不遇也。庄姜适卫,美而无宠,瘦瘤适齐,丑而蒙幸。

齐国有瘦瘤之女,在田探桑,遇齐王出游,诸人悉来看王,唯痿瘤女不看。王使人问曰:人皆看王,女独不看,何也。女答曰:奉父母命只

於探朵,不令看王,所以不敢看王也。於是王曰:此女是贤女。欲以车载还国。女曰:王欲载去,不敢有辞。今若随王去,是奔走之女,是

以不去。王後乃将财帛往聘之。将入国,诸女及後官人皆闻王内妃探桑,看之,见是一丑痿瘤之女,尽乃笑之。後王最宠幸之者也。

遇不遇,命也,贤不贤,性也。怨不肖者不通性也,伤不遇者不知命也。如能临难而不慑,贫贱而不忧,可为达命者矣。

命相第二十五

命者,生之本也,相者,助命而成者也。命则有命不形於形,相则有相而形於形。有命必有相,有相必有命,同禀於天,相须而成也。人之命相,贤愚贵贱,修短吉凶,制气结胎。受生之时,其真妙者或感五行三光,或感龙迹气梦降生。凡庶亦禀天命,皆属星辰,其值吉宿则吉,值凶宿则凶。受气之始,相命既定,即鬼神不能改移,而圣智不能回也。华胥履大人之迹而生伏羲,女娲感瑶光贯日而生颛顼,庆都与赤龙合而生唐尧,握登见大虹而生舜,修纪见洞流星而生夏禹,夫都见白气贯月而生殷汤,大任梦见长人而生文王,颜徵感黑帝而生孔子,刘媪感赤龙而生汉祖。微子感牵牛星,颜渊感中台星,张良感狐星,樊呛感狼星,老子感火星,若此之类皆圣贤,受天瑞相而生者也。相者或见肌骨,或见声色。贤愚贵贱,修短吉凶,皆有表诊。故五岳崔鬼有峻极之势,四渎皎洁有川流之形;五色郁然有云霞之观,五声铿然有锺磬之音。善观察者犹风胡之别剑,

风胡是秦时别剑人也。

孙阳之相马,

孙阳即伯乐,善能相马者也。

览其机妙,不亦难乎。伏羲曰角,黄帝龙颜,帝誉戴肩,颛项骈哥,尧眉八釆,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二肘,文王四乳,武王饼齿,孔子返宇,颜回重瞳,皋陶乌喙,若此之类皆圣贤,受天殊相而生者也。舜目重瞳是至明之相,而项羽王莽亦目重瞳子。越王句践长颈乌喙非善终之象,夏禹亦长颈乌喙。王莽之重瞳,譬驽马有骥之一毛而不可谓之骥也。禹之长颈乌喙,犹龙有蛇之一鳞而不可谓之蛇也。爰及众庶,皆有诊相。故谷子丰下,叔兴知其有後,

谷子,鲁君之子也。谷,姓也。初生兑上丰下,叔兴善相,占之,曰:此人有相。後果王於鲁。兑与丰,《周易》 卦也。

卫青方颗,鲸徒明其富贵;

卫青父与公主家婢私通,生青。後长成,公主家自官大奴之见,欺於卫青,令共黑奴牧马。鲸谓青曰:汝额方,应贵。青曰:今为奴仆,有何贵乎。後善骑射。汉家欲灭匈奴,青乃应募,征讨匈奴有功,汉封为大将军,建慕府。

亚夫纵理,许负见於饿死;

亚夫,姓周名亚夫,是周勃第三子也,为细柳将军。许负相之曰:纵理入。,後主饿死。亚夫後坐事在狱,七曰不食而死,如许负之言也。

羊纣声豺,叔姬鉴其灭族。

羊纷者为晋大夫。初生之时,其祖母叔姬欲往看声,小儿啼作豺声,姬曰:此子豺声,叉当灭族。遂回不看。至长果大乱晋,夏五月被晋杀之,尽灭其族也。

命相吉凶,悬之於天。命当贫贱,虽贵犹有祸患;命当富贵,虽欲杀之,犹不能害。夏孔甲畋於箕山,大风晦冥,入于人家。主人方乳,或占之曰:後来而产,是子不祥,终必有殃。孔甲取之曰:苟以为余子,谁敢殃之。子长析薪斧,斩其左足,遂为大合,孔甲曰:呜呼,有疾命矣。夫汉文以梦而宠邓通,

文帝梦见落井而得邓通救之。後蒙加於宠用。

相者占通当贫饿死。帝曰:能富在我,何谓贫乎。与之铜山,专得冷铸。後假衣食,寄死人家。子文之生,妖子弃之,

妘本是祝融之後,不知姓也。子文即是国伯比之子也。伯比父早亡,随母归在舅姑之家。後长大,乃奸纭子之女,生子文。其纭子妻耻女不嫁而生子,乃弃於山中。纭子游猎,见虎乳一小儿,归与妻说。妻曰:此是我女与伯比私通生。此小兄我耿之,送於山中,纭子乃迎归养之,配其女将与伯比。楚人呼子文为之谷乌菟,仕至楚相也。

虎乃乳之,遂收养焉,卒为楚相。褒离国王侍婢有娠,王欲杀之,婢曰:气从天来,故我有娠。及子之产,捐堵圈中,堵以气嘘之,弃马柜中,马复嘘之,故得不死。卒为夫余之王。故善恶之命,若从天堕,若从地出,不得以理数推,非可以智力要。今人不知命之有限而妄觊於多贪,命在於贫贱而穿凿求富贵,命在於短折而临危求长寿,皆惑之甚也。

刘子卷之五竟

#1『有』 原作『其』,据文渊阁本改。

#2『日在天之外而心在人之内』文渊阁本作『日在天之内而光在人之外』。

#3『外』文渊阁本作『纳』。

#4『以子贡之明见不能见』文渊阁本作『以子贡之明而不能见』。

猜你喜欢
  平书订卷九 武备第六·李塨
  卷十二·崔子方
  第八章 18·辜鸿铭
  卷十八·
  卷十六·叶梦得
  卷五十二·朱熹
  卷一·朱公迁
  卷十·朱申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冯友兰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十一·王日休
  有情生命的竖穷横遍·太虚
  “佛教性质之确定”征文·太虚
  在加尔各打印度教某君欢迎茶会上谈话·太虚
  答郑贤宗函·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从古·唐圭璋

      从古字晞颜,金坛人。宣和四年(1122)生。绍兴十二一年(1151)进士。乾道间,提点湖南刑狱,移本路转运判官,除直秘阁。九年(1173),知襄阳府。淳熙元年(1174)罢。连畀衢、饶、秀三州,俱被论放罢。淳熙九年(1182)卒,年六十一。有洮湖集,又

  • 一九三〇年春·徐志摩

    霹雳的一声笑,从云空直透到地,刮它的脸扎它的心,说:“醒罢,老睡着干么?”…………三日,沪宁车上

  • 卷二百五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五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西山先生诗集【三】真德秀夀外舅杨开国大中大夫汉千户子男一位周诸侯人生到此不易得况复寳带悬精镠虽然三者皆外物达人睨视如云浮天公最啬是眉夀七

  • 卷一百五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五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野处类藁卷上洪迈字景卢鄱阳人皓季子绍兴乙丑中博学宏词科孝宗朝累迁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拜翰林学士进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卒赠

  • 卷二十五·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二十五李敬彝敬彝,大和初为福建团练判官。 【(《全唐诗》无李敬彝诗)】同观察使张公仲方大和元年夏祷雨归至圣泉寺作 【题拟】雨随青嶂合,云拂画旗来。 【见《淳熙三山志》卷八、《闽都记》卷十一。】彭城

  • 卷十一 漢紀三·司马光

      起屠維大淵獻(己亥),盡重光赤奮若(辛丑),凡三年。   高皇帝五年(己亥、前二O二年)   冬,十月,漢王追項羽至固陵,與齊王信、魏相國越期會擊楚;信、越不至,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堅壁自守,謂張良曰:「諸侯不從,柰何?」對曰:「楚兵

  • 卷末 叙论三·王夫之

      论史者有二弊焉:放于道而非道之中,依于法而非法之审,褒其所不待褒,而君子不以为荣,贬其所不胜贬,而奸邪顾以为笑,此既浅中无当之失矣;乃其为弊,尚无伤于教、无贼于民也。抑有纤曲嵬琐之说出焉,谋尚其诈,谏尚其谲,徼功而行险,干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二·徐乾学

    元纪十【起阏逄执徐正月尽彊圉协洽十二月凡四年】成宗钦明广孝皇帝大徳八年春正月己未以灾异故诏天下恤民隠省刑罚平阳太原免差税三年江南佃户私租太重以十分为率减二分永为定例仍弛山河泊之禁聴民采捕庚申以云南顺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三·陈厚耀

    秦共公共公立五年卒子桓公立桓公桓公三年晋败我一将二十四年晋厉公初立与秦桓公夹河而盟归而秦倍盟与翟合谋击晋二十六年晋率诸侯伐秦秦军败走追至泾而还桓公立二十七年卒子景公立【以上史秦本纪约左氏文】景公景公十

  • 钦定金史语解卷七·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金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金史语解卷七【按金以满洲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满洲语其中地名姓氏人名无解义者俱以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改字面订之】姓氏唐古 【卷一作唐

  • 李嗣昭传·薛居正

    李嗣昭,字益光,是武皇母弟代州刺史李克柔的义子。小字进通,不知族姓的来源。年少时侍奉李克柔,颇为谨慎老实,虽然形貌瘦小,但精悍有胆略,深沉坚毅,卓然不群。起初嗜好喝酒,喜欢音乐,武皇仅稍加训诫,就终身不再喝酒了。少年时随从

  • 齐令周最使郑·佚名

    【提要】 中国人最讲人情和面子,有伤他人情面与和气的事一般都不好干,但由于公务和生意,我们不得不说一些有伤人情的话,只要我们掌握了方式方法,也不会妨耐多大事。 【原文】 齐令周最使郑,立韩扰而废公叔。周最患之,曰:“公

  • 纲鉴易知录卷四九·吴楚材

    唐纪玄宗明皇帝纲 甲戌,二十二年,春正月,幸东都。纲 二月,秦州地震。纲 夏五月,以裴耀卿为侍中,张九龄为中书令,李林甫同三品。目 张九龄请不禁铸钱,敕百官议之。裴耀卿等曰:&ldquo;一启此门,恐小人弃农逐利,而滥恶更甚。&rd

  • 怎样才算是好学?·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就有道:接近德才兼备的人。正:改正,修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舒适,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接近德才

  • 在园杂志·刘廷玑

    笔记。共四卷。刘廷玑撰。作者根据康熙年间参加治理黄河时搜集的见闻记录成书。内容包括政事、服饰、饮食、医药、诗文等各方面。所记以清初为主兼及明代。卷首有作者自序和孔尚任之序,书中有关《金瓶梅》的资料有两则

  • 大般涅槃经集解·宝亮

    七十一卷。梁代释宝亮等集。宝亮,俗姓徐,居东莱掖县,为释道明弟子。21岁至建业(今南京)居灵昧寺,讲大涅槃经84遍。天监八年(509)五月八日,梁武帝敕撰涅槃经义疏十余万言,至九月二十日止。梁武帝亲自作序文。根据文献记载和

  • 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又称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消灾吉祥经。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谓于清净处设道场,诵持炽盛光陀罗尼,能袪除金、木、水、火、土等妖邪星宿之灾患。另有译者不详之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

  • 大藏一览·佚名

    凡十卷,别有目录一卷。明代陈实撰。集录大藏经及其论释等之要义及重要文句而成。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法宝总目录第三册)。全书计有一一八一则,分八门六十品,每一门之首,皆以二文句标示要旨。就其形式、内容而言,实为当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