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八    宋 程公说 撰

年表八

宋卿年表

余读书至微子之命未尝不三叹息也孔子序书曰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啓代殷后作微子之命殷之亡非周黜之天黜之也武庚以罪杀之微子以贤命之义之尽仁之至也其曰惟稽古崇德象贤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賔于王家是使得有其国家不废其典章兴灭继绝之道不臣异代之礼于此可考故宋之制度异于他诸侯有不容槩言也虽然修其礼物则宋实命于周矣礼物之旧则殷礼必有存者矣以官制考之自右师以迄司寇为政卿者六而右师为政卿之首曰大宰少宰顾不常置质之殷典其详不可得见而较曲礼所纪又复不合何有于统承修物乎中庸载孔子之言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而语曰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由杞视宋则幸殷礼之或存以宋论殷则不足征之叹圣人宁无意欤作宋卿年表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十九年      【司马子鱼谏襄公用鄫子】

按子鱼即目夷在僖九年襄公即位既为左师以听政时襄公在丧听政犹听于冢宰之义于此则云司马子鱼以宋官制言之司马亚于左师也子鱼一人耳前为左师而后为司马若有疑焉岂于时宋卿职未备目夷以左师而兼司马乎传云鱼氏世为左师则兼司马义得之矣

二十年

二十七年

二十八年

二十九年

三十年

三十一年

三十二年

三十三年

文元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八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八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八

【司寇】

按鱼石为左师荡泽为司马华喜为司徒向为人鳞朱为司寇考其首末不详所代今但以传文次其年而补之尚阙疑之意也又宋六卿备矣然既有大司马又曰司马既有大司寇又曰少司寇与大少二宰则六卿外复有四卿今二宰不复録其大司马并附司马之下而少司寇则附司寇之下云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八

按九年传宋灾乐喜为司城以为政杜预曰为政卿孔颖达曰宋以右师为政卿今言司城为政卿者盖宋华阅是元之子以元有大功使阅继其父耳然则阅宜继元为右师但不知何年也子罕贤知故特使为政其详见职官书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八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八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八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八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八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八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八

春秋分记卷八

猜你喜欢
  成相篇第二十五·荀况
  读书録卷二·薛瑄
  卷二十四·湛若水
  御制读左传季文子出莒仆·杜预
  卷一百二十九·陈祥道
  第八章 11·辜鸿铭
  春秋集传详说卷十·家铉翁
  卷一·程川
  卷十八·王道焜
  卷四十五·王天与
  贵直论第三 直谏·吕不韦
  散华品第二十八·佚名
  佛教宏誓会简章·太虚
  渐备一切智德经卷第二·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三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定千叟宴诗巻三·康熙

    【计诗三百二十首】夙领朝行第一班今朝重得觐天顔醉来矍铄谁知老旧赐雕弓尚可弯【其一】茶奉使到西秦歴陟秋卿播帝仁退老葵忱长捧日赐酺萧露更如春【其二】每从七校引貔貅三殿今防瑞霭浮既饱琼筵齐舞蹈扶携皓首拜宸

  • 卷七·张宪

    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七       元 张宪 撰古诗【长短句】双龙图云谷道人手持一片东溪纑云林散人为作双龙出入清朝图砚池浓磨五斗墨手涂脚踏顷刻云馍糊既不为?山引九子亦不作掣电双吞珠但见一龙盘空偃蹇飞下

  • ●辑佚·司马光

    太祖采听明远,每遇边阃之事,纤悉必知。有间者自蜀还,上问曰:&ldquo;剑外有何事?&rdquo;间者曰:&ldquo;但闻成都满城诵朱山长《苦热》诗曰:&lsquo;烦暑郁蒸何处避,凉风清汽几时来?&rsquo;&rdquo;上曰:&ldquo;此蜀民思吾之来伐也

  • 卷四十四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四十四下 【丁酉】二载考异【按天宝十五载下分注肃宗皇帝至德元载此年岁首当大书肃宗皇帝至德二载盖传录阙漏据睿宗即位於中宗景龙四年六月岁首分注睿宗皇帝景

  • 读礼通考卷五十二·徐乾学

    丧仪节十三丧毕吉祭诗序鸟祀高宗也【笺祀当为祫祫合也高宗殷王武丁中宗孙之孙也有雊雉之异又惧而修德殷道复兴故亦表显之号为高宗云崩而始同祭于契之庙歌是诗焉古者君薨三年既毕禘于其庙而后祫祭于太祖明年春禘于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十八·佚名

    万历十七年十二月甲戌朔除补原任福建按察司佥事李琯以原官分巡福宁道○两广总督刘继文上琼南抚安防御要机八事一绥戢安业抚民不令携贰一遣逐流寓奸徒不为盗媒一墟废铺前房舍不为巢窟一设法稽查保甲不致窝盗一议增水寨

  • 卷之五百三十四·佚名

    光绪三十年。甲辰。八月。丁未朔。上诣颐年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庚戌皆如之。  ○祭先师孔子。遣署兵部尚书长庚行礼。外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浙江漕弊日深吏治日坏请旨

  • 王倚传·宋濂

    王倚字辅臣,祖先为东莱人。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平易近人,但不苟合。读书要亲自实践,不寻章摘句。世祖选良家子弟侍奉太子,当时王倚二十岁,在众人中,容貌风度特别壮美,太保刘秉忠很器重他,因而应选。王倚服侍谨慎、恭敬,于是得到

  • 操演全图·佚名

    标下中、左、右、城守、台协水师中、右两营,共水陆六营合操;计马兵二队,弓箭手四队,藤牌手四队,鸟鎗手十二队、大炮手四队,共二十六队。按操演之日发令。五更一点放头炮,各兵整备器械。五更二点二炮。黎明三炮,到较场取齐。齐

  • 卷四十四 宋人构怨·李有棠

    宣宗贞祐元年秋闰九月辛未,遣使如宋。二年春正月辛未,宋人攻秦州。统军使舒穆噜仲温击却之。三年春正月辛酉朔,宋使来贺。癸亥,曲宴宋使。三月壬申,宋使贺长春节。冬十一月戊午,诏以王世安为招抚使。枢密院进世安取盱眙之策

  • 卷一百九十五·山井鼎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九十五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孟子第九万章章句上考异古本注因以题其篇也无其也二字万章问曰至予于大舜见之矣考异古本注厯山之时然也无然也二

  • 晁错第八·桓宽

    【题解】本篇就上篇尚论秦国商鞅,引出对当代晁错的评价。晁错(公元前200&mdash;&mdash;公元前154年),颍川(今河南省禹县)人,学申、商刑名之学。汉文帝时为太子家令,深得太子刘启的信任,号称&ldquo;智囊&rdquo;。刘启(即汉景帝)即

  • 卷三 齐·宝唱

    ○东官曾成法缘尼传第一法缘本姓仑,东官曾成人也。宋元嘉九年,年十岁,妹法彩年九岁,未识经法,忽以其年二月八日,俱失所在。经三日而归,说至净土天宫见佛,佛为开化。至九月十五日又去一旬乃还,便能作外国书语及诵经。见西域人,言

  • 她为什么死·王统照

    《她为什么死》将作者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都囊括其中。早期小说是有关“爱与美”的,表现了作者从开始追寻“爱与美”的理想到最终幻灭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和博爱思想。中期小说是忧患深沉、凝重宏阔的农村

  • 桓真人升仙记·佚名

    桓真人升仙记,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为南北朝或隋唐初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本篇记述桓真人升仙之事。桓真人即桓闿(一作桓法闿),据称为西蜀华盖山仙君李桓之弟子,后拜梁朝著名道士陶弘景为师。

  •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佚名

    侠义小说,五十四回,清无名氏撰, 有道光己酉(1849年)琅环书屋刊小本,和同治甲子(1864年)一笑轩刊本,首有道光二十九年(即1849)夏四月珠湖渔隐序,并绣像八幅。书写明朝天启年问太师云定、刑部侍郎兼右都御史钟佩、九门提督雁

  •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佚名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记录了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因甲午战败,清政府派遣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在马关议和时的五次往复辩难。《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记述了甲午战败后条约的辩难。

  • 笑隐大訢禅师语录·大訢

    凡四卷。又作广智全悟禅师语录。元代僧笑隐大訢撰,延俊、慧昙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集录乌回禅寺语录、禅宗大报国寺语录、中天竺禅寺语录、真赞、偈颂、月江和尚语录序、证道歌序、题中峰和尚语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