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三

子华子卷之三

晋人程本着

北宫子仕

北官子将仕於卫,子华子曰:意来,子之所以自事其心者,亦尝有以语我乎?北宫子曰:意未得以卒业也,以是樵苏之弗继,糊其颐颊於人。虽然,谨志其所欲为於善,而违其恶也。庶几於完。子华子愀然变乎容,有问,曰:意是何言欤。善奚足愿而恶奚足违?吾语若,圣人不出,天下溃溃,日趋於迷,欲以有已而卒於丧也,己欲以达之於人而卒於失人。凡以善故,王者作兴,将以濯涤今世之憎怓,去善其殆可乎哉?善弗去,乱未艾也,而又奚以善为?北宫子曰:嘻,有是哉?愿毕其说。子华子曰:人中虚圆不径寸,神明舍焉。事物文#1滑,如理乱棼如涉惊浸,一则以之怵惕,一则以之忌讳,一则以之惩创。是则一日之间,一时之顷,而径寸之地如炎如冰矣。夫所谓神明者,其若之何而堪之?神弗留则蠹,明弗居则耗,而又奚以善为?古之知道者,泊兮如大羹之未调,譝譝兮如将孩,随推而迁,因荡而还,精白津津#2,若遗而复存,其神明休休,常与道谋,去羡去慕,孰知其故?今子之言曰谨志於为善,则不善者将谁与耶?违子之所恶,则恶将谁归耶?予而勿受,归而勿纳,则必有忿悁之心起而与我立敌矣。以我矜愿之意,而接彼忿悄之心,何为而不鬬?鬬且不止,小则嚣凌诟谇,大则碎首穴胸。夫以若之言而幸於完,其几於殆矣。北宫子曰:嘻,若是其甚也?子华子曰:有甚哉。吾语若,祸之所自起,乱之所由生,皆存乎欲善而违恶。今天下老师先生端弁带而说,乃以是召乱也。学者相与黛沐其中扃,而亦唯此之事,是事祸也。父以是故不慈,子以是故不孝,兄以是故不友,弟以是故不共#3,夫以是故不帅,妇以是故不从,君以是故不仁,臣以是故不忠。大伦蠹败,人纪消亡,结辙以趋之而犹恐其弗及也。悲夫,石碏欲完其名而杀厚,公子辄欲专其国而拒蒯聩,寤生克段,忽出而突入,季友鸩庆父,叔向诛鲋,雍紏之妻尸紏於朝,庄或作叔。仲子欲托其帑於鲁而先毙其室,先君厉公一言而杀三部,华督父并忽或作思。於与夷。毛举其目,尚不胜为数也。是皆名为求得所欲而能违所不欲者矣,然且大伦斁败,人纪消亡,结辙以趋之而犹恐其弗及也。悲夫。吾语若,乱之所由生,祸之所自起,皆存於欲善而违恶。夫人之中虚也,不得其所欲则疑,得其所不欲则惑;疑惑载於中虚,则刑棘生矣。父不疑於其子,子必孝;兄不疑於其弟,弟必共;夫不疑於其妇,妇必贞;君不疑於其臣,臣必忠;是还至而效者也。百事成而一事疑,道必废;三人行而一人惑,议必格。大道#4之世,上下洞达而无疑志。尧、舜,三代之王也,无意於王而天下治,所循者直道故也,是以天下和平。天下之所以平者,政平也;政之所以平者,人平也;人之所以平者,心平也。夫平犹权衡然,加铢两则移矣。载其所不欲,其为铢两者倍矣。故曰:矜功者不立,虚愿者不至。非惟不足以得福,而行又以召祸。故吾不悦於子之言。今子亦平其所养而直以行之,何往而不得?何营而不就?而又奚以善为?且善不可以有为也。尧曰:若之何而善於予之事?舜亦曰:若之何而善於予之事?是上与下争为善也。上与下争为善,是两实也。两实则乌得平?平不施焉,则恶得直?失其所以平直,则尧无以为尧矣,舜无以为舜矣。吾子谨志於尧、舜也,而又奚以善为?北宫子之卫,主於叔车氏。叔车氏有宠於卫君,国人害其璧而将讨之。北官子喟然叹曰:吾为是违夫子之言也,是以获戾於此也。吾何以卫为?致其所以为臣而归。

晏子治阿三年,毁闻於朝。公不悦,召而将免焉。晏子辞曰:臣知过矣,请复之。、三年而举国善之,谣言四达。公将致其所以赏,晏子辞焉。公曰:何谓也?晏子对曰:昔者臣之所治,君之所当取也,而更得罪焉。今者臣之所治,君之所当诛也,而更得赏焉。非臣之情,臣不愿也。子华子闻之曰:晏子可谓直而不阿者矣。晏子之辞受,其可以训矣,齐之芜也固宜。夫人之常情,誉同於己者。助同於己者,爱同於己者。爱之反则憎必有所立矣,助之反则挤必有所在矣,誉之反则毁必有所归矣。然而人主不之察也,左右执事之臣从而得其所欲为则不禁也。世之治乱,盖常存乎两间,齐之芜也固宜。

子华子曰:元者,太初之中气也。天帝得之,运乎无穷;后土得之,溥博无疆;人之有元,百骸统焉。古之制字者知其所以然,是故能固其元为完具之完,残其所固为寇贼之寇,加法度焉为冠冕之寇#5。故曰:残固之谓寇,毁贼则为贼。夫穿垣窦、发局鐍,其盗之细也夫。

子华子卷之三竟

#1『文』,《四库》本作『交』。

#2《四库》本『精白』前有『其』字。

#3『共』,《四库》本作『恭』。二字古通。

#4『大道』,《道藏》本原作『火道』,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5《四库》本无『为冠冕之寇』五字。

猜你喜欢
  提要·晁说之
  律吕阐微卷六·江永
  卷十二·邵宝
  卷十六·程川
  第十二 符言 2·王诩
  昭公·昭公十年·左丘明
  礼记要义卷第三十二·魏了翁
  卷六十三·佚名
  福量品第五·佚名
  三法度論卷下·欧阳竟无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朱棣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五·佚名
  卷第二十二·道原
  书释大勇告全国佛教徒文后·太虚
  佛说如来兴显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三出 伤离·李渔

    〖挂真儿〗(外上)觅得孩儿闷稍可,回来后骇失家婆。命合孤穷,将鳏换独,不若安其故我。老夫别了孩儿,星夜赶回故里,指望与老妻相见,说起外面的事,大家欢喜一场。不想走到家中,止剩几间破屋,不但老妻不见,连家人、小子都不知那里去了

  • 提要·郑清之

    【臣】等谨案安晚堂集十二卷宋郑清之撰清之初名燮字文叔后改今名字徳源安晚其别号也鄞县人嘉定四年进士寳庆初以定防功累官太傅左丞相卒谥忠定事迹具宋史本传所撰安晩集本六十卷宋时刋于临安此本所存仅第六卷至第十二

  • 参寥子诗集卷十一·道潜

    宋 释道潜 撰寄王晋卿都尉主第耽耽冠北城位居侯伯固尊荣肯将踏月趋朝脚来伴穿云渡水行池上红渠应渐老山中紫笋尚抽萌嵩阳迤逦川原胜闻说他时卜钓耕与田承君宗丞话旧赤日下西谷松门敛余晖萧萧征马鸣客子来者谁故人田

  • 卷三百二十三·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二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四十三 许继 祷雨盖苍山龙湫时以邑宰命往 有秋望成稔中夏伤旱乾焚惔势日殷烈若火燎原良宰念农力悯恻心靡安天泽苟弗霈岁

  • 嵗时杂咏巻一·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元日元防曹 植初嵗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防宴此髙堂衣裳鲜洁黼黻黄珍膳杂遝充溢圎方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娯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夀考无疆防王公上夀酒荀 朂践元辰延显融献羽觞祈令终正

  • 卷一·曹松

    长安春日浩浩看花晨,六街扬远尘。尘中一丈日,谁是晏眠人。御柳舞着水,野莺啼破春。徒云多失意,犹自惜离秦。慈恩寺贻楚霄上人在秦生楚思,波浪接禅关。塔碍高林鸟,窗开白日山。树阴移草上,岸色透庭间。入内谈经彻,空携讲疏还。

  • 卷十二·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十二 纪年 熙宗孝成皇帝四 【乙丑】皇统五年春正月复教坊 凡乐工二百有五人 创屯田军【按通监纲目书於天眷三年】 凡女直契丹之人皆自本部徙居中州与百姓杂处计其户口授以官田使知播

  • 卷四十二·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四十二董鄂地方嵩佳氏孙扎理      苏法图晒       苏尔吉索格       索通阿拉哈和启以上俱有传古郎阿   

  • 王之翴传·张廷玉

    王之肕,字心一,朝邑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职清苑知县,调任刑部主事。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初四酉时,有一个不知道姓名的男子,手持枣木棍进入慈庆宫,打伤守门的内侍李鉴。到达前殿的屋檐下面,被内侍韩本用等人抓获,将

  • 卷五 帝系五·龙文彬

    ◎公主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册,禄二千石。婿曰驸马都尉。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元孙女曰乡君。婿皆仪宝。郡主禄八百石,馀递减有差。(《公主传》。 )仁祖二女:太

  •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

    【原文】 子曰:“《关雎》①,乐而不淫②,哀而不伤。” 【注释】 ①《关雎》:《诗经》的第一篇,写男主人公追求心上人的忧思,并想象追求到以后的快乐。②淫:不局限于现代仅指性行为的狭义,而取广义的解释,即过度的意思。 【译

  • 卷十一·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卷十一吴江朱鹤龄撰二十八年遂灭祁氏羊舌氏祁盈恶家臣淫乱而执之未为干纪杨食我党於祁氏亦未见大恶晋人一旦并杀之且及其族焉淫刑甚矣叔向之贤宜十世宥之而竟陨其祀以时无韩厥为之请也晋政多门范

  • 春秋经解卷十三·孙觉

    宋 孙觉 撰哀公元年春鼷防食郊牛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鲁郊非礼也非礼之中有可见之者不可不着矣春秋书郊牛伤者四皆正月春秋之正月夏时之十一月也牛在涤三月然后郊鲁郊夏之二月三王之郊一用夏正而鲁郊夏之二月鲁诸侯不

  • 授决品第七·佚名

    颰陀和菩萨问佛。少有及者天中天怛萨阿竭。乃说是三昧。诸菩萨所乐精进行。无有懈怠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般泥洹後。是三昧者,当在阎浮利内不。佛告颰陀和菩萨。我般泥洹後。是三昧者当现在四十岁其後不复现。卻後

  • 说行定品第二·佚名

    尔时佛告普贤菩萨。当为发遣等目菩萨所欲,并诸菩萨畅诸菩萨常当说菩萨摩诃萨十定方便。普贤菩萨本行功德。咸修当行。何等十。一曰:得初始大德之明。菩萨摩诃萨方便之善。二名悦向大定之行。得菩萨摩诃萨方便之行。三名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四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四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犍度人品第三上结有二种。谓见道断种。欲修道断种。欲界有二种。色界有二种。无色界有二种。颇欲界系见道所断修道所断结顿得

  • 续指月录总目·聂先

    续指月录总目那罗延窟学人聂 先乐读 编集济阳橙仙居士江 湘郢上 参订锺山刘思敬觉岸授稿珠湖孙宗彝孝则论定序 弁语 总目 凡例 伦叙考卷之首 六祖下十六世(瞿录补遗集)临济宗 平江虎丘元净禅师 潭州福严文

  • 花随人圣庵摭忆·黄濬

    《花随人圣庵摭忆》是民国时期出版的一部笔记著作,原稿最初连载于《中央时事周报》,续刊于《学海》,起迄于1934年至1937年。积时既久,汇成巨帙。该书出于福建侯官黄濬之手,素被学界所重视。黄溶对清代至民国的人物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