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六十五

职官略【二】

礼部

尚书【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吉嘉军宾凶之秩序学校贡举之法以赞邦礼】

左右侍郎【满洲汉人各一人顺治元年定掌祗若彛典以贰尚书汉人左右侍郎初制俱兼翰林学士衔其非翰林出身者不兼寻罢兼衔】

仪制司【郎中满洲二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三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嘉礼军礼凡 朝廷典礼具上其仪而辨其名数以颁式於诸司三岁大比天下士掌其名籍焉】祠祭司【郎中满洲二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三人蒙古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吉礼凶礼凡大祀中祀羣祀以岁时辨其序事与其用等以诏执事者而扬其职丧祭之式捄恤之礼皆眡其数而为之制天下术数医卜僧道则司其禁令焉】

主客司【郎中满洲一人蒙古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宾礼凡四夷朝贡之仪馆饩赐予之数高下之等封册之命悉隶焉】

精膳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主事满洲一人蒙古汉人各一人掌五礼燕飨之仪与其牲牷】

铸印局【员外郎汉人一人笔帖武署主事满洲一人大使汉人一人掌铸造  金宝金印及内外百司之印信顺治元年设铸印局满洲员外郎一人寻省雍正十一年定於礼部司属内遴选一人以司局事一年而代乾隆二年复设汉员外郎一人以笔帖式行主事事二年称职者擢之大使由儒士选充五年称职以应陞官用】

堂主事【满洲三人汉军一人分掌章奏文案顺治元年定额】

司务厅司务【满洲汉人各一人顺治元年定额】

笔帖式【满洲三十四人蒙古二人汉军四人满洲汉军员数顺治元年定蒙古员数雍正十二年增定分隶各司视事之繁简以定额】

【臣】等谨按礼部初设马馆二正副监督各一人乾隆二十七年省监督官以马馆归理藩院经理又礼部初设满宣表官四人後裁二人今亦省并太常寺谨附识於此

盛京礼部【满侍郎一人左右二司郎中各一人员外郎各二人读祝官八人赞礼郎十六人管千丁六品七品官各一人迎送朝鲜官三人助教四人堂主事一人笔帖式十人】

乐部【总理乐部事务礼部满洲尚书一人各部院内务府大臣无定员乾隆七年始置乐部凡郊   庙祠祭之乐神乐署司之 殿廷朝会燕飨之乐和声署司之 宫中庆贺燕飨】

【之乐掌仪司司之铙歌鼔吹前部大乐銮仪卫司之均隶於乐部  特简典乐大臣以治乐政考五音六律以合隂阳之声应天地之和凡大祭祀大朝会则立於宫悬之次岁春秋仲月大合乐於掌仪司则率所属莅视以稽其节奏而正其律吕焉神乐署署正汉人一人署丞汉人二人协律郎汉人五人司乐汉人二十有三人掌祠祭乐章佾舞之数习其声容辨其条理以诏乐工凡乐生一百八十人舞生三百人咸隶焉顺治元年设太常寺协律郎五人司乐二十六人神乐观提点一人左右知观各一人康熙三十八年省协律郎一人司乐二人雍正二年复置如初额乾隆二年增设司乐三人八年改神乐观为神乐所知观改为知所九年省司乐六人二十年改神乐所为神乐署提点改为署正知所改为署丞和声署署正满洲汉人各一人署丞满洲汉人各一人供奉供用无定员掌朝会乐律及诸队舞仪节初顺治元年沿明制设教坊司以掌宫悬太乐置奉銮一人左右韶乐各一人左右司乐各一人协同官十五人俳长二十人色长十七人歌工九十八人寻省协同官五人俳长无定员雍正元年始除乐户籍更选精通音乐之人充教坊乐工七年改教坊司为和声署除奉銮韶舞等官名乾隆七年定设署正署丞侍从待诏供奉供用官均以礼部内务府太常寺鸿胪寺官兼摄其侍从待诏无正员以为署正署丞之加衔所属署史百二十人臣】等谨按我

朝剏设乐部以领乐政而

庙祀事亦令礼部官敬司厥职故礼部满洲尚书兼乐部太常寺鸿胪寺事务容台之长始尽兼秩宗典乐之任上与周制相符矣和声署即前代之教坊司

本朝特加厘正以典朝会燕飨之乐而铙歌鼓吹则别掌之銮仪卫官前代太乐总章鼓吹之司存秩然咸得其条理近复

命纂辑律吕正义简要一书审定宫商角徵羽五音俾伶伦咸知肄习金石均谐同和盛轨洵与唐虞三代比隆矣

会同四译馆【提督会同四译馆礼部郎中兼鸿胪寺少卿衔一人掌四夷朝贡之国设广厦以待贡使之至置象译以通言语习番夷书凡贡使就馆率大使庀治屋宇稽其出入互市之事视其脯资饩牵毋有不给若朝见及  赐燕颁赏皆馆卿率使臣以行礼焉初制会同四译分设两馆会同馆自顺治初置即隶礼部以主客司满洲汉人主事各一人提督馆事十四年设员外郎品级通事一人掌会同馆印寻省雍正十年改定会同馆监督由部抡选引  见  简用一人四译馆则 国初沿明制置隶於翰林院设太常寺汉少卿一人提督馆事立囘囘缅甸百夷西番高昌西天八百暹罗八馆以译远方朝贡文字乾隆十三年以四译馆闲冗无事  诏下】

【大学士礼部定议省提督馆事太常寺少卿员额并入礼部为会同四译馆改八馆为二曰西域馆百夷馆以礼部郎中一人兼鸿胪寺少卿衔兼摄之於满汉郎中内抡选引  见请  旨简任三年而代大使汉人一人序班汉人二人朝鲜通事官满洲十有二人掌治馆舍委积以接待人使通外国语言繙习文字】

【臣】等谨按

国家声教远讫八方会同蒙古诸藩咸备宿卫凡前代相传译音之讹舛者无不审核精详

特加厘正而托忒囘部诸字亦皆考稽重译勒有成书握椠提铅共知遵守其序班通事之隶四译馆者乃以相循旧制取备官联初不藉为象鞮之用同文盛轨洵三代以来所莫及也

兵部

尚书【满洲汉人各一人掌中外武职铨选简核军实以赞邦政】

左右侍郎【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厘治戎政以贰尚书初制增减不一顺治元年定设如今额】

武选司【郎中满洲三人蒙古一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四人汉人二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武职除选封?及征伐训诰颁其政令】

车驾司【郎中满洲三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蒙古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驿传邮符及牧马之政】

职方司【郎中满洲四人汉人二人员外郎满洲三人蒙古一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蒙古各一人汉人二人掌天下舆图及叙功核过之政】

武库司【郎中满洲二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蒙古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兵籍戎齿乡会武科及编发戍军之事】

堂主事【掌文案者满洲二人掌章奏者满洲二人汉军一人】

司务厅司务【满洲汉人各一人】

馆所监督【满洲汉人各一人掌驿马传邮之政令於本部司员内遴选补充岁周而代】笔帖式【满洲六十有二人蒙古八人汉军八人】

盛京兵部【满侍郎一人左右二司郎中各一人员外郎各二人主事各一人驿站监督正副各一人堂主事二人笔帖式十二人初置 盛京户礼刑工四部康熙三十年增兵部各掌其事臣】等谨按兵部初设督捕侍郎及理事郎中员外郎主事司务司狱等官後俱省其职事并入刑部督捕司又初设有会同馆大使亦省又京城九门步军及巡捕营初设以兵部职方司主事掌之後归入步军统领衙门前代兵权所属俱归之兵部易至废弛我

朝武功赫濯军令严明凡当

命将出师无不恪承

谟略初置议政大臣以参承军事筹画自雍正初年以

来复设办理军机事务处承

旨书宣

乾纲独运所至悉迅奏肤功立法精详实自来所未有

刑部

尚书【满洲汉人各一人掌折狱审刑简核法律受天下奏谳咸閲实而上其辞以肃邦宪】左右侍郎【满洲汉人各一人掌理祥刑以贰尚书】

十八司【直隶司郎中满州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一人蒙古一人汉人二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奉天司郎中蒙古一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江苏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安徽司郎中满洲汉】

【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江西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福建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浙江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一人汉人二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湖广司郎中满洲一人汉人二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河南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山东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山西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一人主事蒙古一人汉人一人陕西司郎中满洲一人汉人二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四川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广东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广西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云南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贵州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汉人各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各掌其分省及兼领之事督捕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一人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八旗及各省驻防逃人之事】

【臣】等谨按刑部初设江南等十四司康熙三十八年省兵部督捕衙门以督捕前司後司及督捕厅改隶刑部为十六司雍正元年增置左右二现审司十二年析江南司为江苏安徽二司罢督捕前司及督捕厅并其事於後司仍省後字但曰督捕司乾隆二年改右现审司为直隶司七年复改左现审司为奉天司始定为十八司

堂主事【掌文案者满洲二人掌章奏者满洲三人汉军一人】

司务厅司务【满洲汉人各一人】

笔帖式【满洲百有五人蒙古四人汉军十有五人】

提牢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稽核罪囚於额外主事内选充岁周更代】

司狱【北所满洲二人汉军汉人各一人南所满洲二人汉军汉人各一人分掌南北监】赃罚库【司库库使满洲二人掌收见审赃罚银钱】

律例馆【总裁无定员提调一人纂修四人收掌四人繙译四人誊录六人掌修明法令刋定条式总裁以本部尚书侍郎充之提调纂修以本部司员充收掌等官以本部笔帖式充】

盛京刑部【满侍郎一人前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一人後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一人左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一人右司郎中主事各一人蒙古主事一人堂主事二人笔帖式二十四人司狱一人】

【臣】等谨按

国初沿明制岁遣三法司堂上官至直省审决顺治十四年改遣司属後停止又按雍年十二年刑部设立总办秋审处以谙练司员任之其职虽出堂官抡派而专司秋谳所系綦重矣

工部

尚书【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天下工虞器用辨物庀材以饬邦事】

左右侍郎【满洲汉人各一人掌综事训工以贰尚书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营缮司【郎中满洲四人蒙古一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五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二人蒙古一人汉人二人掌缮治各工辨物饬材而司其政令】

虞衡【司郎中满洲四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四人蒙古一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三人汉人二人掌山泽采捕及陶冶器用修造权衡武备之事】

都水司【郎中满洲五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五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四人汉人二人掌河防海塘及直省河湖淀泊川泽陂池水利之政令】

屯田司【满洲郎中四人汉人一人员外郎满洲五人汉人一人主事满洲三人汉人二人掌修   陵寝大臣及王公百官坟茔之制凡大祭祀则供薪炭百司岁给亦如之】

节慎库【郎中员外郎满洲各一人司库满洲二人库使满洲十有一人掌出纳金钱月要岁会以上其数】

制造库【郎中满洲二人汉人一人司匠满洲二人司库满洲二人库使满洲二十有三人掌攻治金革】

料估所司员【满洲汉人各三人由本部司员选充掌审曲面势量丈尺权物价以授成於督工之官工竣则覆核之】

琉璃厰监督【满洲汉人各一人由本部司员选充掌陶琉璃器具初专差汉人司官後改差满汉各一人】

木仓监督【满洲汉人各一人由本部司员选充凡各省岁输木材谨其储以待各工】

皇木厰监督【满洲一人验收运京木材】

街道厅【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本部司员一人步军统领衙门司员一人掌平治道涂修理沟洫旧制御史一人参用满汉乾隆五十年定制派满洲汉人各一人】

堂主事【掌章奏者满洲一人汉军一人掌案牍者满洲二人】

司务厅司务【满洲汉人各一人】

笔帖式【满洲九十三人蒙古二人汉军十有二人】

盛京工部【满侍郎一人左右二司郎中各 人员外郎各二人主事各一人银库司 一人琉璃窑官二人堂主事二人四品官五品官各一人六品官二人笔帖式十七人】

【臣】等谨按工部旧设营缮所所正一员所副一员俱顺治十五年省所丞二员顺治十四年置雍正四年俱省又旧沿明制有文思院广积库柴炭司通州抽分竹木局大使各一员後俱省又初设有柴薪正副监督各一人煤炭监督二人乾隆四十六年以其事并归内务府经理焉

理藩院

尚书【一人以满洲蒙古补授掌内外藩蒙古回部及诸藩部封授朝觐疆索贡献黜陟徵发之政令控驭抚绥以固邦翰 国初设承政参政後改为尚书侍郎顺治十五年以礼部尚书衔掌理藩院事以礼部侍郎衔协理理藩院事十八年仍为理藩院尚书侍郎又初置有启心郎後裁】侍郎【一人亦满洲蒙古额又额外侍郎一人特简蒙古贝勒贝子之贤能者任之职任与尚书同】

旗籍司【郎中满洲二人蒙古一人员外郎满洲三人蒙古二人主事满洲一人掌漠南诸藩科尔沁札赖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敖汉奈曼翁牛特巴林札噜特喀尔喀左翼阿噜科尔沁克什克腾土默特喀喇沁乌朱穆秦阿巴垓蒿齐忒苏尼特阿巴喀纳尔四子部落喀尔喀右翼乌喇特茂明安鄂尔多斯归化城土默特二十五部落五十一旗之礼籍畴之封爵正其等次辨其世系三岁会盟则  遣大臣奉  敕往莅之以同好恶而颁禁令焉若归化城土默特及索伦除授官校则叙而正之初顺治十八年理藩院设四司曰录勲宾客柔远理刑置满洲蒙古郎中十一人员外郎二十七人满洲主事四人汉人主事四人其後增减不一康熙三十八年省汉人主事员额後又析柔远司为二曰前司後司乾隆二十二年改录勲司为典属宾客司为王会柔远後司为旗籍柔远前司仍为柔远二十六年并旗籍柔远为一司增设徕远司二十七年旗籍柔远仍分为二司二十九年复改典属司为旗籍司其旧旗籍司即改为典属司以各符职掌焉】

王会司【郎中满洲一人蒙古二人员外郎满洲二人蒙古三人主事蒙古二人掌科尔沁等诸部落每岁朝觐之仪贡献之式】

典属司【郎中满洲蒙古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五人蒙古四人主事满洲蒙古各一人掌蒙古北部喀尔喀後路土谢图汗喀尔喀东路辙臣汗喀尔喀西路札萨克图汗喀尔喀赛因诺顔札萨克亲王等列爵之位盟会之制其青海四部落贺兰山厄鲁特乌兰乌苏厄鲁特推河厄鲁特额济勒土尔扈特都尔伯特等部胙封锡命亦如之诸喇嘛番僧之受号者则辨其名数授以印劄有差凡乌鲁木齐伊犂防守屯田之政库伦恰克图互市之事咸综其法式以颁布焉】

柔远司【郎中满洲一人员外郎满洲三人蒙古三人主事蒙古一人掌喀尔喀等部落及喇嘛番僧朝贡禄赐之事】

徕远司【郎中满洲一人员外郎满洲三人蒙古二人主事满洲蒙古各一人掌嘉峪关以西回部诸城及四川诸土司之政令】

理刑司【郎中满洲蒙古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蒙古三人主事满洲一人掌蒙古及番回刑罚之事】

堂主事【满洲二人蒙古三人汉军一人又有校正汉文官二人於内阁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读内奏委】

司务厅司务【满洲蒙古各一人】

笔帖式【满洲三十六人蒙古五十五人汉军六人】

银库【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司库满洲一人笔帖式满洲二人库使满洲二人掌帑金出纳】蒙古繙译房【员外郎主事各一人】

唐古忒学【司业助敎各一人笔帖式蒙古四人掌教习唐古忒字】

稽察内馆外馆【监督二人掌致宾於馆缮完涤除以待行李】

分驻司员【乌兰哈达三座塔驻劄司官各一人八沟驻劄司官一人笔帖式一人分掌诸蒙古部落与民人交涉之事察哈尔游牧处理事员外郎蒙古十有六人掌狱讼之事张家口喜峯口独石口杀虎口古北口管理驿站员外郎各一人掌蒙古各处驿传之政令】

围场总管【一人左右翼长各一人章京八人骁骑校八人掌木兰圉场率兵防守司讥察巡防之禁令】

【臣】等谨按我

朝威德广被无远弗届内札萨克藩属暨喀尔喀青海西藏久受疆索比於内臣

圣武布昭汜蒙底定北踰瀚海西越流沙莫不碁布星罗咸归版籍而综其成於理藩院仰见

圣治宏敷声教四讫奔走偕来绥怀罔外固驾汉唐而

上之矣

都察院

左都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掌总理台政整饬纪纲】

左副都御史【满洲汉人各二人掌察核官常为台长之贰 国初置承政参政顺治元年改承政为左都御史参政为左副都御史旧有满洲汉军启心郎顺治十五年省又有汉人左佥都御史一员乾隆十年省其右都御史为总督坐衔右副都御史为巡抚坐衔俱无京员】六科给事中【吏户礼兵刑工掌印给事中满洲汉人各一人给事中满洲汉人各一人掌传达  纶音稽考庶政顺治十八年设满洲汉人都给事中一员满洲汉人左右给事中各一员汉人给事中二员康熙四年六科止留满洲汉人给事中各一员余俱省五年复增设掌印给事中满洲汉人各一员】

【臣】等谨按明代给事中自为一曹称六科都给事中凡章疏案牍得与部院衙门平列迨其末秀廷论纷嚣给事中以无所隶属益得恣情自肆我

朝初沿旧制

世宗宪皇帝特命改隶都察院整纲饬纪班序秩然体统

益昭严肃洵万世所当恪守也

十五道监察御史【京畿河南江南浙江山西山东陕西湖广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五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江南道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三人山东道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二人京畿河南浙江山西陕西湖广江西福建道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掌纠劾官邪条陈治道初设汉军御史八员雍正初俱省归於汉人额内补用又宗室蒙古御史向俱统於满洲员内乾隆四十六年增置宗室二人而省满洲二人】

【臣】等谨按旧制御史分十四道而以河南江南浙江山西山东陕西为六掌道分稽在京诸司及各直省刑名河南道仍参治院事京畿道惟司照刷卷宗六掌道各以二员或一员协理依次递迁其他则谓之坐道乾隆十四年

特诏厘正按道定额各给印信而以职事分隶之二十年复命以京畿道改列河南道之前俾互易所掌於是叙次

秩然矣

经历【满洲汉人各一人掌董察界吏】

都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缮写章疏】

笔帖式【满洲三十五人蒙古二人汉军五人六科笔帖式满洲八十人】

科道各差【巡视京通各仓十有四人一年而代巡视淮安漕务一人巡视济宁漕务一人巡视天津漕务一人巡视通州漕务一人掌催督粮运满汉参用巡察 盛京吉林黑龙江各一人俱系满洲五年抡遣一次巡察台湾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巡省风俗厘察奸弊每届期都察院奏请应否????往候  旨以行巡视五城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弹压地方凡中东南西北五城分莅而治之皆布其政令而听其狱讼大事奏  闻小事则牒刑部结正初有汉军一人後并归汉人班内臣】等谨按

国初承明制各省设巡按御史顺治十八年停止又有巡江御史巡视屯田御史俱顺治初停止督理茶马御史康熙初停止又雍正三年设各省巡察以督捕盗贼由科道及小京堂官部属各官抡遣江宁安徽共一人湖北湖南共一人山东河南共一人四年设直隶巡查御史六人又有巡视山东河南工务御史一员直隶巡农御史一员嗣俱先後停止

五城兵马司【指挥各一人副指挥各一人吏目各一人俱汉人缺掌缉捕盗贼盘诘奸宄初以副指挥吏目分治各坊後移东西南北副指挥於郊外而城内事宜以吏目专治之惟中城如旧指挥则专掌检验之事】

皇朝通志卷六十五

猜你喜欢
  元朝征缅录·佚名
  石匮书后集卷第三十五·张岱
  读礼通考卷二·徐乾学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通志卷二十·郑樵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九·佚名
  叶李传·宋濂
  陈轸去楚之秦·佚名
  卷二百七十七·佚名
  奏折·佚名
  王府官·朱元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诗女史纂卷之六·田艺蘅

    处囊斋主人辑长孙后长孙氏唐太宗文德皇后也后隋左骁卫将军晟女喜图传视古善恶以自鍳矜尚礼泫归太宗初以太子妃为皇后性约素益观书虽容栉不少废尝作游春曲云上苑杏花朝日明兰闺艶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前嫩柳学身轻

  • 第二十五回 烟沈黑幕空具弹章 变起白狼构成巨祸·蔡东藩

      却说河南地方,是袁总统的珂里,袁为项城县人氏,项城县隶河南省,从前鄂军起义,各省响应,独河南巡抚宝棻,是个满洲人,始终效顺清廷,不肯独立,学界中有几个志士,如张钟瑞、王天杰、张照发、刘凤楼、周维屏、张得成、冯广才、徐

  • 附录·高岱

    鸿猷录十六卷(通行本) 明高岱撰岱字伯宗京山人嘉靖庚戌进士官景王府长史是书乃岱官刑部主事时作仿纪事本末之体所录凡六十事每事标四字为题前叙后论起于龙飞淮甸终于追戮仇鸾皆事之关于用兵者也前有自序曰厯代实录秘不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五十八·佚名

    嘉靖三十七年四月戊寅朔时享 太庙遣成国公朱希忠代遣刑科右给事中郭汝霖行人李际春持莭册封琉球国中山王尚清世子尚元为中王山 诏留苏州府本色正兑粮二万石松江一万五千石充本处兵饷○庚辰○黜原任大同巡抚都御史朱笈

  • 卷之一千一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七百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三次和会之预测·吴虞公

    北方代表又派定矣。三次和会将开幕矣。法律问题如何解决,事实问题如何磋商,将来结果殊难预料,而一般爱国之士莫不怒焉忧之。语恐其不易有圆满之结果也。河影不敏,妄加揣测,敢断定此三次和会结果必佳。 何以言之,俗语云:“二

  • 卷十五·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十五革冗员以安边方疏【正德十一年】 王 琼臣查得陕西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先年各设总兵官一员挂印镇守系是旧例其陕西省城并固原地方原无设立因弘治

  • 附录四 撰写《李宗仁回忆录》的沧桑(唐德刚)·李宗仁

    一 李宗仁的历史地位李宗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屈指可数的政治领袖和英雄人物。读历史的人,纵使以成败论英雄,对这样一位不平凡的历史制造者,也不能等闲视之。 从一个历史人物的任何角度来看,李宗仁的一生事迹原

  • ●物犹如此总目·徐谦

      孝友鉴第一   孝象  猿拔母箭  猿抱母皮死  犊吞刀  犊藏刀  犊衔刃  孝牛冢  犊排户  羔卧刀  东莞五乳犬  孝义犬  犬哺母  都押衙犬子  稚犬毙虎  三孝犬  犬瘗母骨  李学

  • 春秋集传辨疑卷六·陆淳

      僖十七年夏灭项  公谷皆云齐灭之为齐桓讳也啖子曰按其文义乃是鲁讳岂可为齐讳而鲁自取恶乎齐桓虽贤灭项非合义何得为之讳乎为齐桓而称鲁君非臣礼  僖十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夏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

  • 第五章 2·辜鸿铭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辜讲随后孔子继续评价另一位学生(子贱,姓宓,名不齐,字子贱。孔子曾称赞他是真君子),说:“他是那么聪明而高尚!恐怕在一个国家很难找到第二个这样聪明高尚的人,其他人怎么能修炼成他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金刚界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一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大毗卢遮那如来。具足一切如来金刚加持种种最胜三昧邪智。获得一切如来殊胜宝冠

  • 祖庭钳锤录卷之上·费隐通容

    明嗣祖沙门 费隐通容 辑着居士 夏春晖 龚士龙 较灵源惟深禅师曰。今之学者。未脱生死。病在甚么处。病在偷心未死耳。然非其罪。为师者之罪也。如汉高帝绐韩信而杀之。信虽死。其心果死乎。古之学者。言下脱生死

  • 朝鲜志·佚名

    域外地理著作。 明佚名撰。二卷。卷首略叙疆域沿革,正文以京都、风俗、古都、古迹、山川、楼台六目为经,以所属京畿、忠清、庆尚、全罗、黄海、江源、平安、咸镜八道为纬,备载朝鲜历史沿革、京都宫殿,堂、阁、亭、坛庙;风

  • 蒹葭堂杂著摘抄·陆楫

    明陆楫撰。一卷。书成于嘉靖年间。本书主要记述嘉靖以前史事、吏治、人物事迹、社会风俗等。有关学校科举事亦有收录,如设进士科始末,两京十三省贡士定额,状元费宏轶事、陆楠下第以诗免税等。有纪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

  • 王僧虔论书·王僧虔

    一篇。书学论著。南齐·王僧虔撰。通篇文有脱误,朱长文辑《墨池篇》因分为二篇,并谓《法书要录》合为一篇为非。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则曰:“是本为一篇无疑,当即《答竟陵王子良书》,朱氏强分为二,非是”。《宋史·

  • 华严五教止观·杜顺

    一卷。唐代华严宗初祖杜顺撰。又称华严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止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乃详叙华严五教观门之趣入次第。五门即:(一)法有我无门,为小乘教之止观。(二)生即无生门,乃大乘始教之止观。(三)事理圆融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