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经觧附録     宋 崔子方 撰春秋例要

春秋之为书辞约而例繁欲其严也故其辞约欲其明也故其例繁例者辞之情也然则学者当比例而索辞然后可也例不胜其多故有与为例而疑于义者着之无与为例而不疑于义者不着也其要在是矣呜呼不知例要而欲知春秋是犹舍舟楫之用而以济夫川渎者也

继天曰天王失其所以继天则直曰王不当位曰王某王在曰王所王之居曰京师

非所取曰求遣使需索之谓求王命曰王使某来求非王命则直曰某来求

君见曰朝讳朝曰如公朝于外曰如某朝于京师亦曰如某凡如某而不目其事者朝也外诸侯朝曰某侯来朝王在外曰公朝于王所公在外曰某朝公世子朝曰某使其世子某来朝内女与其子俱曰来朝其子诸侯同时俱至兼言之同时异至殊言之诸侯朝而名之者失地之君也

相期曰防外为志曰防某于某公在外而诸侯防之曰某防公于某公在内而诸侯防之曰某来防公诸侯已防而我后期曰不见公诸侯后期而及于防曰如防不及防曰未见诸侯两言防者主彼而防也言防又言及者两主而防也言及又言防者【原注齐桓防王世子按崔氏原文间于发例之下引经事以实之然多阙漏今姑仍旧文】避不主也

涖牲曰盟内为志曰及某盟于某外为志曰防某盟于某彼盟于我曰来盟我盟于彼曰莅盟聘而后盟曰及某盟请与曰乞盟后期曰防盟有故不盟曰弗及盟非故不盟曰不与盟有所畏曰逃归不盟凡盟自五以上言同防者之盟虽五以上不言同言同见非防者也桓文之盟不言同言同者未同也来盟涖盟不地于国也以国地者主国与盟也两言及者殊盟也

适彼曰如凡公适他曰如某夫人适他亦曰如某内大夫以君命出亦曰如某非君命则不曰如某适防曰如防适师曰如师外相如不书其书者欲有见也

于外曰在公居他国曰在

反国曰至凡公行各以其事至盟以防至离防以地至自参以上以防至二事偶以大者至二事非偶以后事至内地不至于辞足以知其反者不至有所讳不至出逾年遂行不至夫人之行危甚则至大夫执而公与之俱则不至桓文之防有兵车则至由僖之前例不至其至者故也由僖而后例皆至其不至者故也公行不以其事至者欲有见也

反彼曰还未至乎国曰还自某凡还者事毕之辞也师还者志其乆也又曰始班师之词讥乆役也

凡言次者有所之而止于是者也于内先目其所事而后言次于某目其所事而言次于某未得其所事者也目其所事而言遂次于某得其所事者也于内而直言次于某见其不能乎所事者也【按此条之首有脱文】

内为志曰及某救某外为志曰防某救某先言救而后言次不以救者也先言次而后言救以救者也救而言至者不及乎救也伐某以救某者权也【按此条之首有脱文】辞位曰孙公夫人皆曰孙内讳奔也

壊声曰薨公夫人皆曰薨公薨不地故也夫人薨地故也

有终曰卒外诸侯曰卒其不卒不赴也内大夫曰卒弑君不卒其后不为大夫不卒内女未嫁卒其归于诸侯卒归于大夫不卒王姬由鲁嫁则卒外大夫不卒王臣有好于我来赴则卒诸侯卒其封内者地非其内不地在防曰卒于防在师曰卒于师在他国曰卒于某于桓文之世不言卒于师于防者内之也凡诸侯卒名其不名不着乎史也

藏死曰葬外葬曰葬某某公内辞也内葬曰葬我君某公葬我小君某氏外辞也礼葬称侯僣葬称公其不葬不赴也内弑君不葬吴楚之君不葬内女不为诸侯夫人不葬外大夫不葬惟王臣有好于我来赴则葬诸侯称爵而葬人讥也

输入曰纳纳币于外曰某如某纳币于内曰某使某来纳币凡输物曰纳

取女曰逆公亲迎曰公如某逆女公至自某夫人某氏入使大夫逆曰某如某逆女某以夫人某氏至自某使大夫逆而夫人先见于公则曰夫人某氏至自某姑逆曰逆妇某于某内女为其子逆曰某姬来逆妇为子谋曰某姬来求妇外大夫为君逆曰某来逆女其自为逆曰某来逆某姬内书某逆王姬某来遂逆王后于某者鲁主之也王后非鲁主而书逆者讥士逆也

夫人谓出曰归【原注夫人姜氏归于齐】内女谓嫁曰归嫁于诸侯则书归嫁于大夫不书归始嫁诸侯其终见出而来归始亦不书归始虽不嫁诸侯其终不失有国者始亦书归始嫁曰某姬归于某来而复归曰某某姬归于某书王姬外女归者鲁主之也内女谓出曰来归凡曰某姬来归凡以其罪出曰某人来归某姬【按原本此条有脱文考某人来归某姬全经止有成十五年齐人来归子叔姬一事崔氏觧云叔姬有罪齐人归之以致责于我故加月以见讥此文凡以其罪出五字当与下某人来归某姬连属则曰某姬来归之上有佚文明矣】

内女归寜曰来凡女已嫁书来而不书归其不书来而书归者贤也女来而大夫及之者讥也

从嫁曰媵外媵内曰某人来媵内媵外当曰某如某媵【按此经文所无崔氏以例推而知之耳】其曰某媵某人之妇于某者恶専命也同姓媵礼也异姓媵非礼也

臣问曰聘内大夫聘于外曰如某聘于京师亦曰如某凡如某而不目其事者聘也外大夫以君命来曰使某来聘不以君命则直曰来聘进外裔曰某人来聘适及是曰至凡言至者有所之而适及是者也内地直曰至某外地曰至某乃复其言如某不至而复者未及乎国也未及彼而反曰复地而后复者逺也不地而复者未出乎国也凡复者事未毕之辞也

继事曰遂公出逾年不言遂见其非异事不言遂大事遂者恶之也

有请曰告籴其曰某告籴于某恶专命也

不目罪以刺刺有罪也目罪以刺刺无罪也【按此条之首有脱文】祀天曰郊有祷而后为之曰用郊系牛曰牲牲伤曰牛居神曰庙逆上曰跻

彼以与我曰归彼意曰来归【原注郓讙隂田是也】我与有意则直曰归我以与彼曰归归物曰归某于某归诸侯曰归某君某于某

不索而获曰得【原注得寳玉大弓】

放火曰焚

有建曰立【原注立宫立君】众欲立之则曰某人立某非众欲立则曰某氏立王子某凡书立者不当立也

适我曰来凡外有事于我皆曰来王臣非天子命而私觌皆曰来诸侯朝而公在外不得行礼则曰来不与其亟朝亦曰来逺裔之人不能行朝聘亦曰来内以诸侯来曰以某君某来外有所议曰某使某来言其曰寔来者是来也内大夫有曰来者外之之辞也内大夫有称来归者内之之辞也

拘之曰执称人以执执有罪也称爵以执执无罪也称行人以执罪不在行人也执诸侯不名执而以归者名执外裔之君则名执而与之俱曰执某以伐某执某以侵某国君执而名者弱也大夫执而字者贵也执而舍之曰防于某释某执而置之曰执某舍之于某

挟而与归曰以归执而归者曰执某以归非执而归者则曰以某归以归者名执而以归者不名归内夫人之防而言以归者内讳也归之于者决辞也归于者辞未决也

违国曰奔自内曰出奔外相奔亦曰出奔奔我曰来奔以地曰某以某来奔于其国有奉而奔者曰自某奔诸侯出奔者名无罪不名为其臣所逐不名称官以奔专也称子以奔贵也称氏以奔世也

入而得其所曰归内有援焉曰复归外有奉焉曰自某归其言自某复归者外内辞也曰归自某者志其所自者也诸侯归者名归自某者不名

归而未得其所曰入内有援焉曰复入外有奉曰自某入其言自某复入者外内辞也诸侯入而得国者名未得国者不名

反之曰复【原注复归复入】

强入曰纳凡言纳者不受而强致之谓遂纳曰纳某于某不遂纳曰伐某纳某不纳曰弗克纳纳而得国者名未得乎国不名其得国而不名者不着乎史也纳而不言纳者不与其纳也凡兴师以送之曰纳非专则言自某入自某归【原注莒去疾羣公子召之陈公子黄楚屈建从陈侯围陈皆不书】苟言故则不言所自【原注赤归于曺上言戎侵晋栾盈复入于晋下言齐侯遂伐晋】

潜去曰逃于彼曰逃归于我曰逃来

掠地曰侵潜师入境曰侵外为志曰防某侵某先防而后侵曰防于某侵某外侵内曰侵我某鄙

杀人曰伐声罪致讨曰伐内为志曰及某伐某外为志曰防某伐某先防而后伐曰防于某伐某诸侯先伐而我往曰防某伐某外伐内曰伐我某鄙伐而言次者未伐也于师亦曰伐于人亦曰伐一人而言伐者见杀其徒也曰某人从王伐某者不以王首伐也

破国曰入造其国都曰入内为志曰及某入某伐而后入曰伐某入某俘邑亦曰入其言我入者别外入也亡国曰灭毁其宗庙社稷曰灭防而后灭曰防于某灭某国灭其君奔者不名国灭以其君归者名夷狄灭而以归者亦名国灭而奔其名者罪也邑不言灭邑而言灭者重之也君战而亡曰灭【原注吴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于鸡父胡子髠沈子逞灭】重辞也

掩夺曰取悉虏而俘之曰取有曰取凡言取者得非其有之称直取曰某取某师于某伐而后取曰某师伐某取之伐国而后取邑曰伐某取某败师而后取邑曰败某师取某田曰取某田不伐而取者易取也侵国不言取邑曰某人取某杀之病内也凡取者不义之辞也宻取曰袭

战擒曰获书战书败书获败而后获也不败而获失民也不战而获罗得之也

外杀大夫曰杀称国以杀杀有罪也称人以杀杀无罪也杀今君之子曰杀公子某君杀世子曰某君杀其世子某大夫曰某杀某世子某凡杀世子母弟者目君也天王杀大夫不志其下相杀曰某杀某讨贼曰某人杀某外讨贼曰某人杀某国某不与讨贼曰某国某杀某治其罪而后杀之曰某执某杀之不得其人曰盗杀某凡杀大夫不名者众也不称大夫者絶也称官以杀者专也火甚曰灾不言及者同时而灾也言及者先后之辞也不甚曰火

陨而有见于下曰雨

尽而有继为既【原注日有食之旣】

猜你喜欢
  景公以晏子衣食弊薄使田无宇致封邑晏子辞第十九·晏婴
  第十九章 19·辜鸿铭
  卷二十三·卫湜
  第5章·老子
  春秋传卷二·胡安国
  二、论“道”·胡适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三·欧阳竟无
  印度之佛教佛出世时婆罗门旧教之形势·梁启超
  复程天度居士书·太虚
  评社会学与三种知识·太虚
  三世因果·太虚
  卷第十二·佚名
  宗镜录卷第六十二·延寿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四·澄观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二·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八十二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林光朝艾轩诗钞林光朝字谦之闽之莆田人隆兴元年进士任袁州司户参军知永福县召为秘书省正字历着作佐郎国子司业出提点广东西刑狱徙转运副使加直宝

  • 卷八·许及之

    钦定四库全书 涉斋集卷八       宋 许纶 撰七言律诗 和袁同年接伴谒洪泽镇龙祠韵 鬼神为德着冥冥不在牲牷只在诚护客往来今九度感神昭假等三成长安妥帖平於席画舫夷犹稳作程应鉴微衷有孤愤中原却隔泗州城

  • 元史纪事本末卷一·陈邦瞻

    (明)陈邦瞻 撰江南羣盗之平世祖至元十七年十二月漳州民陈桂龙兵起福建都元帅旺扎勒图等击走之桂龙及其兄子陈吊眼有众数万屯高安砦据之朝廷命旺扎勒图及副帅高兴讨之时建宁贼黄华势尤倡獗旺扎勒图先引兵压其境华惊惧乞

  • 资治通鉴后编巻六十·徐乾学

    宋纪六十【起上章摄提格正月尽重光单阏七月凡一年有七月】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二年春正月癸卯以岁饥罢上元观灯 壬子命翰林学士承防王尧臣入内都知王守忠右司諌陈旭与三司较天下每岁财赋出

  •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郑道邕传·李延寿

    郑道邕,字孝穆。少年时谨慎诚实,以清廉节约自居,年龄不满二十,就阅读了大量经史典籍。他的父亲和叔叔四人都很早去世,堂兄弟中,郑道邕为长兄,他抚养训导众多族弟,如同对待亲手足,一家人亲善和顺。魏孝昌初年,他踏上仕途,任为太尉

  • 卷三十二厘金三·冯煦

    米捐芜湖设立米捐局一所,抽收军饷、偿款两捐。皖省出产米为大宗,光绪二十一年,署江督张之洞奏设米厘局于芜湖,抽收江苏下游大胜关、大河口、泗源沟三卡。厘金。二十六年六月,巡抚王之春因练兵需饷援案,奏请抽收芜湖落地米厘

  • 第十七章 维新运动和戊戌政变·吕思勉

    中国的该变法,并不是和外国人接触了,才有这问题的。一个社会,和一个人一样,总靠新陈代谢的作用旺盛,才得健康。但是总不能无老废物的堆积。中国自秦汉统一之后,治法可以说是无大变更。到清末,已经二千多年了,各方面的积弊,都很

  • 11.周公辅成王·林汉达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

  • 顾惟精·周诒春

    顾惟精 字惟精。年三十岁。生于江苏无锡。兄桂茂。业米商。本籍住址。江苏无锡石塘湾。已婚。子二。初学于上海南洋中学。圣约翰大学。及南洋公学。历任上海锡金旅学。豆米业小学。第一义务小学教员。宣统三年。以官

  • 卷四 周公篇·王通

    子谓周公之道:“曲而当,私而恕。其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乎?”子曰:“圣人之道,其昌也潜,其弊也寝,亹亹焉若寒暑进退,物莫不从之,而不知其由也。”温彦博问:“嵇康、阮籍何人也?”子曰:“古之名理者,而不能穷也。”曰:“何谓也?”子曰:“道

  • 卷二·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例卷二宋 崔子方 撰王门例日师败成元年秋王师败绩于茅戎【以时志而知例日者春秋以军事为重故凡战败例皆日则王师之败固当日矣王者之师天下莫敢校今茅戎乃能败之春秋深恶焉故

  • 卷九·顾镇

    <经部,诗类,虞东学诗  钦定四库全书虞东学诗卷九宗人府主事顾镇撰大雅【一】陆氏德明曰自文王至卷阿十八篇据隆盛之时推序天命上述祖考之美皆国之大事故为正大雅焉民劳以下终荡之什皆变雅也今分正大雅十八篇为一卷

  • 欧洲佛教大会的论诤·太虚

    前几天在报上得到欧洲各国佛教徒在伦敦开大会的消息,我曾代表了国际的佛教正信会本部去了一个祝电。而不数日又见登载出该会开会时的情形,并知在会场中发生了论诤。兹先将报上的消息录载出来:哈瓦斯社伦敦二十四日电:欧洲

  • 明本释·刘荀

    一名《明本》。南宋理学普及读物。刘荀撰。3卷。刘荀以为事物莫不有本,学者进德修业,必先明本,循序而进,然后德业可成。然初学者往往事于末而昧乎本,因撰是书。举关于大体、切于实用者凡33条,各著明其本。大体可分为三类:一

  • 双论·佚名

    音译《那摩迦》。南传佛教论典。为南传上座部根本七论之一。“双论”,是说本论由十双相对的问答组成,故名。全论共十品:第一根本品,为总纲;第二蕴品,说三科中的五蕴;第三处品,谈三科中的十二处;第四界品,阐述三科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