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后序

后序

或问曰春秋以日月为例信乎何其扰扰纷乱而不可合也应之曰子考之春秋而疑之耶抑将用传者之説而后疑之也苟用传者之説是宜扰扰纷乱而不可合矣左氏不着日月之例独于公子益师卒则着之曰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彼盖不知经于他事皆以日月为例惟于崩薨卒葬与诸侯之弑者则不着例焉盖以为人之善恶必见于其行事则亦无事于死而后为之褒贬也彼弑君父天下之大恶矣于春秋之文无所贬以为其恶不贬而自见又奚区区以日月例为哉故自天子崩公薨大夫卒内夫人内女卒中国夷狄之弑君与凡书葬者必从而日焉其尊卑外内轻重大小一皆同之凡以见其不为例焉尔若夫赴告之不备史氏之阙遗然后吾从而阙之不嫌也由是言之左氏考圣人之例亦太疎略矣彼二传知日月之例然亦不知崩葬卒薨与弑君之无例也则又强为之説是以其辞至于乖乱而不可信矣或者又曰然则春秋于他事阙日月者少而于卒葬之事阙日月者独多何耶应之曰凡卒葬之事见于经者几且三百最多而繁也且又一国之事其来赴之辞一有不备则日月之失史氏遂不可得而书矣若夫其他会盟战败入灭之类见于经者大抵不过数十而又非一国之事其来赴者诸国所与有事焉者皆至焉然后可参证而得日月之详也且尝谓春秋独于此不以日月为例者岂以其多阙而后不可为例乎以事言之则如此以理考之又如彼二者其将有得于圣人之意也且夫史氏之记事有常体矣其书必曰某时某月某日某事矣其失日月者则阙之亦必曰是阙日月者也惟圣人修经然后立例焉盖曰天下有内外国家有大小位有尊卑事有轻重不可得而齐也是故详中夏而略夷狄详大国而略小国详内而略外详君而略臣详所重而略所轻此春秋之意而日月之例所从生也着日以为详着时以为略又有详略之中则着月焉此其常也其有当略而详与当详而略者圣人岂徒为是之纷纷哉盖有寓于其间而后云尔也故有当日而不日者如公败齐师于长勺公败宋师于乘丘禘于太庙用致夫人公子憖出奔齐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公及齐大夫盟于蔇之类是也有不当日而日者如衞侯衎复归于衞衞侯出奔齐呉入郢公子遂及齐侯盟于郪丘仲孙速会莒人盟于向宋衞陈郑灾取郜取防之类是也有当月而不月者如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拔【按原本作句绎误盖句绎之盟不但书月且加日也今改正】许凡三迁楚人灭江楚人灭黄呉灭巢灭项公如齐纳币观社逆女公如晋至河乃复之类是也又有不当月而月者如宋人执滕子婴齐宋司马华孙来盟郕伯来奔宋人及楚人平城楚丘取鄫取郓之类是也至于事有同日而后事属先事则于先事加日焉如甲午宋灾宋伯姬卒之类是也又有两事皆当日先事故不日则后事亦不复日如夫人姜氏孙于邾公子庆父出奔莒之类是也其事有同月先事不当月而后事当月则于先事月之如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戊申衞州吁弑其君完秋九月楚子围宋葬曹文公之类是也又有两事先事当月固自书月后事故不月虽继月不嫌也如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及苏子盟于女栗正月诸侯盟于祝柯公至自伐齐之类是也又如两事先事故不月后事虽当月亦不复月不嫌也如春公至自齐祭叔来聘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夫人姜氏如莒之类是也其有事实异日而嫌于同日则各着日以别之如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乙酉公子遂会雒戎盟于暴癸酉大雨震电庚寅大雨雪之类是也有事实同日而嫌于异日则先着日以见之如甲寅齐人伐衞衞人及齐人战庚申莒溃楚人入郓之类是也有事不当日以书晦朔则不得不日如己卯晦震夷伯之庙戊申朔陨石于宋五之类是也有一事而再见者其于日月先略而后详如冬公如晋十二月己丑公及晋侯盟冬会诸侯伐郑十二月己亥同盟于戏之类是也有以后事之例证先事者如夏四月甲寅臧孙许卒继之以公如晋则疑于公如例月者也然于下书秋公至自晋则知公如晋是不月者矣有以先事之例证后事者如夏五月甲午遂灭偪阳继之以公至自会则疑于公至例月者也然先书春公会晋侯宋公衞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呉于柤则知公至是不月者矣考日月之例至于此见圣人之用心其谨且严而可畏也彼曰无例云者是未尝深考乎春秋之例者也使其深考乎春秋之例则亦不遽云尔矣虽然春秋之阙日月者固有之如桓之四年七年无秋冬定十四年无冬桓十四年书夏五而阙其月庄二十二年书夏五月而阙其事僖二十八年书壬申而不系之月桓十七年书五月而不系之夏昭十年书十二月而不系之冬郭公仲孙忌与凡日食而不系朔与日者皆阙也彼传者又以为从史之阙文则近于无功故不得不为异説以附之使圣人之防汨乱而不可考者诸儒好异之罪也嗟夫不信史之阙文以求圣人之意是犹航断堑之水而欲至于海亦不可得矣盍亦避碍而通诸理乎左氏之略也公羊谷梁之凿也持是三者以考春秋适足以多惑而已矣故余撮其大槩而论之附于卷末使学者得从事焉

猜你喜欢
  卷二十·李廉
  卷十·项安世
  卷二十二·胡广
  卷三十四·秦蕙田
  尚书疏衍卷一·陈第
  说日篇第三二·王充
  鱼丽·佚名
  卷八·严粲
  学蔀通辨卷之六·陈建
  自 序·梁漱溟
  卷五百四十五·佚名
  帝释品第二·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全文·佚名
  卷五·晁迥
  从巴利语系佛教说到今菩萨行·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宋官本杂剧段数·王国维

    由前三章研究之所得,而后宋之戏曲,可得而论焉。戏曲之作,不能言其始于何时。宋《崇文总目》(卷一)已有周优人《曲辞》二卷。原释云:“周吏部侍郎赵上交,翰林学士李昉,谏议大夫刘陶,司勋郎中冯古,纂录燕优人曲辞。”此

  • 志第十九 符瑞下·沈约

    嘉禾,五谷之长,王者德盛,则二苗共秀。于周德,三苗共穗;于商德,同本异穟;于夏德,异本同秀。 汉宣帝元康四年,嘉谷玄稷,降于郡国。 汉章帝元和中,嘉禾生郡国。 汉安帝延光二年六月,嘉禾生九真,百五十六本,七百六十八穗。 汉桓帝建

  • 卷一八三 隋紀七·司马光

      起柔兆困敦(丙子),盡強圉赤奮若(丁丑)五月,凡一年有奇。   煬皇帝大業十二年(丙子,公元六一六年)   春,正月,朝集使不至者二十餘郡,始議分遣使者十二道發兵討捕盜賊。   詔毗陵通守路道德集十郡兵數萬人,於郡東南起宮苑,

  • 卷八 西凉录·崔鸿

      李暠   李暠,字玄盛,陇西狄道人也。汉前将军广十六世孙,广子侍中敢之后。李氏世为西州著姓,祖父弇,前凉武卫将军,天水郡太守、安世亭侯。父昶,字中坚,幼有令名,世子侍讲,年十八卒。暠,昶之遗腹子,少而好学,沈敏有器度。后凉

  • 注释·韩愈

      [1] 朱熹云:「『仓』或作『苍』。」「闲」,祝(充)、文(谠)、魏(怀忠)本作「间」。下同。  [2] 文本「渠牟」上有一「韦」字。  [3] 「景」,原文当作「丙」,以避世祖讳,改为「景」。下同。  [4] 「寤」,文本作「悟」。  [5]

  • 第八十回 议宪法致生内哄 办外交惹起暗潮·蔡东藩

      却说徐东海入京以后,先谒黎总统,次见段总理,黎尚隐示通融,段却不甘退让,经徐苦口调停,方由段说出一言,先要孙洪伊免职,方令徐树铮辞差。太要顾全面目。徐东海再入总统府,与黎商及。黎似觉为难,徐喟然道:“不照这么办法,恐祸

  • 卷三·汉·蒋一葵

    【高帝邦】 〔字季。日角、龙眼、牛胸、龟背。姓卯金刀。太上皇微时,游山泽间,有冶铸曰:“为天子铸剑。若得腰间佩刀杂治,即成神器,可以克天下。昴星精为辅,以歼三骨。”太上曰:“此物名匕首。”遂解

  • 第八章 茫茫末世人·老舍

    “再见!”①——①这是老舍最后对小孙女说的两个字。1966年8月24日,老舍在太平湖边坐了一整天。25日清晨,人们发现他死在了水里。参见舒乙《父亲最后的两天》。

  • 卷之四十四·佚名

    成化三年秋七月甲子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门之神○赐赤斤蒙古卫指挥敢班袭衣靴袜遣还先是敢班数侵掠为边患边将以计致之送京师请安置远方 上以夷狄不足较特宽贷之仍命译者谕之曰尔等数扰边疆揆之国法在所必诛纵用轻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三十二·佚名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丙午朔谕兵部山场延烧密迩 陵寝朕心深切惊惧近日蓟镇贼夷屡次窃犯杀掳哨役失事如何未见查报着该督抚官一并勘明具奏○巡按河南张至发奏本年四月十四日夜有 福府随封军较七八百名齐至东门挟赏鼓噪震

  • 一百九十 曹(兆页)恭请圣安并报地方雨水·佚名

    原摺无日期。根据内容推断应是康熙五十四年二月份的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谨奏:恭请万岁圣安。谨将五十四年正月、二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圣鉴。 朱批:知道了。

  • 选举九·徐松

    赐及第赐进士及第赐本科及第赐出身赐同出身赐本科出身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赐三传出身赐同三传出身赐学究出身赐同学究出身赐上舍出身赐同上舍出身赐明经出身赐同明经出身赐童子出身赐及第太宗雍熙二年正月,诏著作佐

  • 元年·佚名

    (癸亥)元年大明天啓三年三月3月13日○癸卯,十三日癸卯,上擧義兵,奉王大妃復位,以大妃命,卽位于慶運宮,廢光海君,放于江華,誅李爾瞻等,大赦國中。上宣祖大王之孫,元宗大王〈定遠君諱琈,追尊爲元宗。〉之長子也。母仁獻王后具氏,〈連

  • 第三十六卦:《明夷卦》·佚名

    明夷:利艰贞。【白话】《明夷卦》象征光明受阻: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在艰难困苦中坚守正道,保持自身的纯洁和善始善终的恒心。《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白话】《象辞》说:《明夷卦》

  • 卷十六·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觧卷十六宋 王昭禹 撰土均掌平土地之政【政音征】【均人掌均土政而土均掌平土地之政者以土为质而能包之者地也本于地而有所生者土也言地则土在焉言土则不能兼地故十二土则本于地五物之中则莫不

  • 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一卷·佚名

        大唐南天竺国三藏金刚智译  我今顺瑜伽  金刚顶经说  摩尼莲花部  如意念诵法  修此三昧故  能如观自在  先择其弟子  族姓敬法者  多人所敬爱  智慧而勇进  决定毗离耶  觉慧常不舍

  • 卷七十二·性音

    宗鉴法林卷七十二集云堂 编尊宿(未详嗣法)福州东山云顶禅师因僧问如何是和尚日用事。师曰。我吃饭。汝受饥。曰法法不相到又作么生。师曰。汝作罪。我皆知。法林音云。理不借处争敢侵着它一些子。道不碍时又何尝有一

  • 卷六十五·性音

    宗鉴法林卷六十五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六世 潭州云盖山志元圆净禅师(石霜诸嗣) 因僧问石霜。万户俱闭即不问。万户俱开时如何。霜曰堂中事作么生。僧无对。经半年方始下一转语。曰无人接得渠。霜曰道即太煞道。祇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