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1)。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2)?虚而不屈,动而愈出(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4)。
【题解】
这里由“天道”以论“人道”,由“自然”以推论“社会”,在哲学上是在特殊性中推绎普遍性,在政治上则是宣扬“无为”的好处。(采张松如说)
注释:
(1)马王堆本及诸今本皆如此。马王堆本甲本“圣人”作“声人”,“百姓”作“百省”,“为刍”二字损掩。乙本下“以”字损掩。河上公、唐玄宗、龙兴碑等“刍”作。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用后即抛弃掉。百姓,这里是指被统治者。
(2)王、傅、范及诸今本悉如此。马王堆本“乎”作“与”,馀悉同。甲本“之”字、“其”字损掩。景龙、开元诸唐本无“乎”字。龙兴碑并无“之”“乎”二字。橐籥,风箱。吴澄说:“橐籥,冶铸所以吹风炽火之器也,为函以周置于外者,橐也;为辖以鼓扇于内者,籥也。天地间犹橐籥者,橐象太虚,包含周遍之体;籥象元气,缊流行之用。”吴说义长。
(3)马王堆本“屈”作“淈”,馀悉同,惟“愈”作“俞”,与傅、范、景龙同。屈,河上公、范应元及景龙、开元、景福诸本悉如此。王弼作“掘”,傅奕作“诎”。按屈、淈、掘、诎、并有竭义。
(4)他本均如此。马王堆本作“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傅奕“多闻”作“言多”。龙兴碑“中”作“忠”。中,通“冲”,空虚。
【今译】
天地无所谓仁慈,对待万物像对待“刍狗”一样,圣人也无所谓仁慈,对待百姓也像对待“刍狗”一样。天地之间,不正是像个风箱吗?
越空虚(动能)就越不会穷竭,越鼓动,风量越大。议论太多,往往失败,还不如保持虚静。
猜你喜欢 卷二十 泰族训·刘安 卷一百一十二 朱子九·黎靖德 论语通卷十·胡炳文 提要·程端学 第二章 22·辜鸿铭 卷六·惠士奇 卷二十·顾栋高 奔丧·姚际恒 卷四·佚名 卷二十八·赞宁 卷五十九·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五·唐慧琳 佛教寺僧的经济建设·太虚 对于邰爽秋庙产兴学运动的修正·太虚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卷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