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本例卷二

宋 崔子方 撰

王门

例日

师败

成元年秋王师败绩于茅戎【以时志而知例日者春秋以军事为重故凡战败例皆日则王师之败固当日矣王者之师天下莫敢校今茅戎乃能败之春秋深恶焉故其词使若王师自败于彼云尔又特略其事而以时志也】

右一变例

隐三年三月庚戌天王崩

桓十五年春三月乙未天王崩

僖八年冬十有一月丁未天王崩

文八年秋八月戊申天王崩

宣二年冬十月乙亥天王崩

成五年冬十有一月己酉天王崩

襄元年秋九月辛酉天王崩

襄二十八年冬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

昭二十二年夏四月乙丑天王崩

右九着例

庄三年夏五月葬桓王【其不日盖讥也讥不及礼而葬也】

文九年春二月辛丑葬襄王

宣三年春王正月葬匡王

襄二年春王正月葬简王

昭二十二年夏六月葬景王

右五着例一变例四【五书葬其不及礼者四何其失礼多耶且凡葬皆以内往葬为词春秋九书王崩而书葬五则内之不赴葬者凡四也以天子之葬而诸侯不往会者如此之多则宜其不及礼者亦多也有以见王室之微矣】

例月

僖二十四年冬天王出居于郑【王者无外然则天王之出见不能乎其家而出也其曰出失内之辞尔然於外犹得其所居焉故曰天王出居于郑也夫贵为天子而不能容其母弟以得罪于母亦甚矣故春秋尽其辞且不月以见讥】

昭二十二年六月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王猛非正例不月此承葬景王月】

昭二十三年秋七月天王居于狄泉

右三着例一其变例二

昭二十二年秋刘子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入王城不月知居于皇亦不月者也居入不月然後知王猛之非正而春秋讥矣】

昭二十六年冬十月天王入于成周

右二着例一其变例一

僖二十八年冬天王狩于河阳【温河阳之邑也晋文始霸会诸侯于温而王适於是时为河阳之狩盖王实畏晋欲来会之故假狩事以行耳春秋不月王之行所以见讥而三家皆谓再致天王讳之似误矣详具经解】

右一变例

杀其弟

襄三十年五月天王杀其弟佞夫

右一着例

王后门【王姬附】

例日

庄二年秋七月齐王姬卒

右一【王后外夫人卒葬皆不书王姬由鲁嫁犹内女且来赴故卒之也死人之重事例皆日然不以是为讥王姬不日卒盖阙也凡薨卒有不日者皆类此】

例月

逆王后

桓八年冬十月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承雨雪月】襄十五年二月刘夏逆王后于齐【承盟月王后天下之母而使士逆士贱非所以逆王后也故不月以见之详具经解】

右二变例

王后归

桓九年春纪季姜归干京师【自纪言之犹略也】

右一变例

王姬归

庄元年冬十月王姬归于齐【承陈侯卒月】

庄十一年冬王姬归于齐

右二变例【内女归例月知王姬归亦例月矣王姬归不书主我故书齐鲁仇雠之国而为之主婚姻虽有天子之命可以辞矣故不月以见讥】

例时

内逆王姬

庄元年夏单伯逆王姬【齐鲁仇雠之国而为之主婚姻虽有天子之命可以辞矣故不月以见讥逆王姬例月】

右一变例

王臣门

例日

隐三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

文三年夏五月王子虎卒

昭二十二年冬十月王子猛卒

定四年秋七月刘卷卒

右四着例一其失日三

例月

昭二十三年秋七月尹氏立王子朝

右一着例

成十二年春周公出奔晋【凡自周无出周公之出不能乎其国而出也周公有国於王畿矣故特从小国例而不月不月然後知周公不能乎其国而出明矣】

襄三十年五月王子瑕奔晋

昭二十六年冬十月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

右三着例二其变例一

庄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卫【救例时善其能救卫也故详志而月之也】

右一着例

宣十五年六月王扎子杀召伯毛伯

右一着例

定四年秋七月葬刘文公

右一着例

例时

隐元年冬十有二月祭伯来【为天子之大夫而私觌诸侯罪矣故月之以见讥凡来例时】

右一着例

来求

隐三年秋武氏子来求赙

文九年春毛伯来求金

右二着例

来聘

庄二十三年春祭叔来聘

右一着例

凡王事门

例月

王室乱

昭二十二年六月王室乱

右一着例

使来聘

隐七年冬天王使凡伯来聘

隐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

桓四年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

桓五年夏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

桓八年春正月天王使家父来聘【承烝月】

僖三十年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

宣十年秋天王使王季子来聘

右七变例【以时志而知例月者春秋之例以尊卑为详略故凡王事未有不月者其不月志者讥也周官时聘以谕诸侯之志则王使来聘盖可也然终春秋之世周之聘鲁者七而鲁之臣如京师者五见周之所以交鲁之礼厚而鲁之所以事周之礼薄而上下皆失之矣春秋之所不与故於内之如京师者不言聘而於王使来聘则去月以见讥】

锡命

庄元年冬十月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

文元年夏四月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

成八年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锡公命

右三着例

归脤

定十四年秋天王使石尚来归脤【周官归脤以交诸侯之福则王使归脤盖可也用见周之交鲁之礼厚而鲁之所以事周之礼薄而上下皆失之矣春秋之所不与故犹不月以见讥与来聘不月同例】

右一变例

归賵

隐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文五年春王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賵

右二着例

使求

桓十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

右一着例

会葬

文元年二月天王使叔服来会葬

文五年三月王使召伯来会葬

右二着例

春秋本例卷二

猜你喜欢
  卷六 广要道章第十二·邢昺
  道义·黄石公
  簡介·徐干
  思辨録辑要卷二十九·陆世仪
  松阳讲义卷八·陆陇其
  原序·吕祖谦
  卷十 论语·钱时
  卷十(惟净译)·佚名
  卷四百二十五·佚名
  十忍品第二十九·欧阳竟无
  雪堂拾遗录·雪堂道行
  出钱劳军与布施·太虚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八·佚名
  百论卷上·佚名
  第三十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八·彭定求

        卷78_1 【从军行】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卷78_2 【王昭君(一作昭君怨)】骆宾王   敛容辞豹尾,缄恨度龙鳞。金

  • 葛立方·唐圭璋

      立方字常之,丹阳人,徙吴兴(今浙江省)。胜仲之子。绍兴八年(1138)进士。绍兴十八年(1148),秘书省正字。二十年(1150)校书郎。历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出知袁州。隆兴二年(1164),命知宣州,被论罢新任,依旧宫观。卒。有西畴笔耕、韵语

  • 卷330 ·佚名

    宋祁 林鸦 林鸦泊泊飞,剩欲送斜规。 城头八九子,月中三币枝。 嚮晨常自警,邻暝不应移。 王孙无巧弹,此夜正羁雌。 宋祁 凌屯田知和州 坡殿程篇属思精,飘飘老气薄黔嬴。 一台旧服郎官笔,千骑

  • 第四纲 章法·刘坡公

    学诗百法之二二 起笔突兀法 做诗起笔,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之别。明起者,开口即就题之正意说起,随明见题字,然不得谓之骂题。暗起者,不就题面说而题意自见。陪起者,先借他物说起以引申所咏之物。反起者,不说题之正面而先从题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六·佚名

    嘉靖二十九年十月辛酉朔时享 太庙命驸马都尉邬景和代 钦天监进明年大统历颁赐群臣 诏改京营提督官名曰总督京营戎政铸戎政之印给咸宁侯仇鸾赞理文臣曰协理戎政不给关防○壬戌 孝洁皇后忌辰遣定国公徐延德祭 陵寝 免两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九·佚名

    天顺三年春正月甲申朔 上诣 奉先殿 圣烈慈寿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群臣复诣 东宫行庆贺礼○圣烈慈寿皇太后 皇后免命妇朝贺○乙酉文武群臣朝亲王于奉天门东廊○夜三鼓北方有星大如盏色

  • 一百四十九 曹寅奏请圣安并陈蝗蝻全尽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五月二十二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本月十八日夏至,时雨大降,塘坝有水,田亩俱遍插秧,今年丰收可望。再,六合、江浦二处,微有蝗蝻,插秧之时不能为患,署总督差人前往扑灭,值此大雨时行,蝗已全

  • 通志卷五十·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乐略第二十二律先王通于伦理以气之管为乐声之均吹建子之律以子为黄钟丑为大吕寅为太蔟卯为夹钟辰为姑洗已为中吕午为防賔未为林钟申为夷则酉为南吕戌为无射亥为应钟阳管有六

  • 顾宗林·周诒春

    顾宗林 字逸亭。一字介眉。年二十九岁。生于浙江上虞。本籍住址。浙江上虞嵩厦镇西华村。已婚。女一。初学于天津私立第一中学。任天津工业学校教员。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伊里诺爱大学。习实业管理科。民国三年

  • 目录·陆陇其

    辨上汉唐之儒崇正学者尊孔孟而已孔孟之道尊则百家之言熄自唐以后异端曲学知儒者之尊孔孟也于是皆托于孔孟以自行其说我曰孔孟彼亦曰孔孟而学者遂莫从而辨其是非程朱出而崇正辟邪然后孔孟之道复明而天下尊之自宋以来异

  • 卷二百五十·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六十九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舌界清净。舌界清净故大空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舌界清净。若大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清净。味

  •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一品(亦名五字咒法)·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在毗卢遮那大会中。从座而起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说本五字陀罗尼。若有善男子

  • 俱舍论记 第四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四卷沙门释光述分别根品第二之二今应思择至决定俱生者。此下当品大文第二明俱生法。即约俱生辨用。就中。一正明俱起。二广辨差别就初门中。一明色法俱生。二明四品同起此下第一明色法俱生。将明问

  • 俱舍论疏 第三十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三十卷沙门法宝撰破执我品第九之二论。若唯五取蕴至荷重担者。犊子部引经难也。若即五取蕴名为我者。何故世尊作如是说。有取舍重担。荷重担者论。何缘于此佛不应说。论主征也。何缘于此假我。不许

  • 鼻奈耶卷第五·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等译僧残法之三破僧戒佛世尊游罗阅只迦兰陀竹园。彼调达受供养衣被饭食床卧病瘦医药。大子阿阇世所贵重。随时供给。日送五百釜饭。严五百乘车。将从连日至调达所。调达初现将从有百。渐二百三百四

  • 四分律卷第四十三(三分之七)·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药揵度之二尔时有吐下比丘,使舍卫城中人煮粥。时有因缘,城门晚开,未及得粥便死。诸比丘白佛,佛言:“听在僧伽蓝内结净地,白二羯磨应如是结。应唱房若处、若温室、若经行处,众中差堪能作羯磨

  • 还丹众仙论·佚名

    还丹众仙论,北宋抱腹山人杨在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卷首有作者序,自称为汾阳河西人。曾遇明师授以丹诀,于皇祐四年(1052)集成此书。书中首先集录古来诸家炼丹要论,上自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老君、上

  • 四时读书乐·翁森

    《四时读书乐》是四首歌咏读书情趣的旧诗,是很好的劝学诗。此诗被清代《四库全书》收录,民国初期曾被教育部部长叶楚伧编进国文教科书,为中学生所必读,可见其在旧时是很有影响的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