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佛教大会的论诤
前几天在报上得到欧洲各国佛教徒在伦敦开大会的消息,我曾代表了国际的佛教正信会本部去了一个祝电。而不数日又见登载出该会开会时的情形,并知在会场中发生了论诤。兹先将报上的消息录载出来:
哈瓦斯社伦敦二十四日电:欧洲佛教徒会议,在此间开会。此次会议,若无德代表奥斯德尔之宣言,则会议必寂然无闻,而不能在教义历史中占一页地位矣。奥氏曾谓:“少年德意志准备接受佛教”。并以德国心灵“因国社主义革命运动而臻于强固者”,与佛教互相比较,此其立论可谓奇特。佛教徒会议正式机关,对于奥氏宣言未加可否,仅谓此项言论,当仅由奥氏及其友人负责云云。本社因此事特向英国最精研究佛学者之一,询问意见。据云:“奥斯德尔措词,使大多数听众为之惊愕。实则佛教哲学与国社主义相反之点,至少有二:国社主义系以有组织之方法提倡力量,换言之、即发扬生命。至于佛教,则对于生命深抱悲观之念,认为大苦,惟净行始得超渡,此第一相反之点也。
又国社主义观念,系以种族主义为根据,即某一种族超越其他种族之谓也。此在佛徒心目中,则心灵系各种价值之本源,个人发展之可能性,当在心灵中求之,此又相反之处也。且国社主义若接受佛教教义,则于轮回之说,何以圆之?假定希特勒他日转生为黑人或犹太人,此岂奥斯德尔所能认可者乎?吾人相信人类不必乞灵于超自然,仅藉一己之力,即可达到最高能力;但此种无上报酬,当在卓绝之德行中求之。第一步德行,即系慈悲,务当推行至完全自卑地步,释迦牟尼因尝强使僧侣隐藏善行而显露劣行矣。推源佛教在亚洲盛行之故,端因其主张普遍慈悲,有反对阶级主义而已”。结论谓:“余深恐奥斯德尔或将释迦牟尼与尼采混为一谈”云云。(汉口新民报)
近年欧洲的佛教固然渐渐盛行起来了,但研究的所及与一般人对于佛教的观念,大多数尚囿于小乘思想,而于大乘佛法犹缺乏真正的充实的解行。然自德国希特勒的国社党,以佛教的卍字为符号为党旗,已惹起世人奇异的注意。而此次欧洲佛教徒会议中的德国代表宣言,其引起人对于佛教或然或否的非常兴奋;亦诚如哈瓦斯社电所谓“此次会议中若无德代表奥斯德尔之宣言,则会议必寂然无闻,而不能在教义历史中占一页地位矣”。噫!英国人已开小乘佛法在欧洲的先河,德国人将继为欧洲推行大乘佛法的前锋,而中国人不能自奋:于佛法亦将落英、德人后。
至“英国最精研佛学者之一”对于德代表宣言的批评,亦近似小乘教义对于大乘教义的论诤;盖小乘为严正的,大乘为泛应的,故于佛法中不妨有此歧异。其一、谓国社主义系以有组织之力量发扬生命,故违反佛教;但衡之“大乘发达人生世界以渐至福慧圆满”的原则,并不根本违反。其二、谓国社主义系种族主义,故违反佛教;此于佛教的众生平等义诚大相迳庭,但为一种族艰危中的自救,对于压迫的扰害的其他种族,而提倡种族主义,亦未尝非自求平等的方便。总之、欧洲的佛教尚在萌芽时代,各依其国情民性及所见的方面,大有偏执一端的趋势,此则应以能综合佛教大成,且超于欧洲一切利害关系之上的中国佛教徒导之使入于佛法真正轨道!(见海刊十五卷十期)
猜你喜欢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佚名 论神通·印光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九(论本第三十三第三十四)·窥基 大唐内典录卷第十·道宣 大智度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卷七十五·道世 卷第九·通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记上·太虚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佚名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卷第一·佚名 江味农居士传·江味农 释鉴稽古略续集(三)·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一卷·佚名 抗战五周年之新意义·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六·澄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