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64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1)。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为者败之,执者失之(4)。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5)。民之从事,恒于几成而败之(6)。故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7)。”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8)。以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也(9)。

【题解】

本章跟前章前半部分一样,老子反复宣扬他的指导思想———“无为”的好处和作用。文中提出:“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文中也提出一些变化、发展的观点,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提法也是可取的。

注释:

(1)傅奕如此,王、范大致相同。“其脆易判”,河上公作“其膬易破”。范“脆”作“脃”。王及《释文》,“判”作“泮”。景龙、开元、景福、敦煌、龙兴碑及唐宋诸本,多同河上作“破”。韩非《喻老》所引只前二句。“持”字、“谋”字下各有“也”字。马王堆本乙本全部损掩,甲本只残留一句作“其安也易持也”及“易谋”二字,余尽损掩。毕沅说:“《说文》无‘脆’字,有‘脃’字。云:‘小耎易断也。’‘膬’字云:‘耎易破也。’是脃、膬同义。泮、判字通。”《说文》:“判,分也。”

(2)敦煌六朝写本残卷如此。孙盛《三国志·孙策传评》:“可谓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者也。”未言引老,或系偶合。马王堆本甲乙本,全部损掩。傅、范二“于”字皆作“乎”。河上、王弼无“其”字,贾谊《新书·审微》篇所引,作:“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3)参照河上、王、傅、范写定如此,傅、范“毫”作“豪”,河上、王“成”作“层”,今校改。马王堆本乙本,“合抱之”三字损掩,“生”、“起”二字俱作“作”,末二句作“百干之高,始于足下”。甲本,末二句作“百仁之高,台于足(下)”,“仁”是“仞”的假借,“台”是“始”的省写。严遵、龙兴碑及赵至坚《道德真经疏义》,“千里之行”作“百刃之高”,敦煌唐人写本残卷,于“百刃之高”前,更有“而”字,下句俱作“始于足下”。

(4)河上、王、傅、范诸通行本皆如此。马王堆本乙本作“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甲本损掩。

(5)王、傅、范诸本如此。河上、景福、敦煌与《释文》《群书治要》诸本,无“是以”二字。严遵,“是以”作“故”,下“故”字作“则”。董思靖本,无“圣人”二字。

敦煌“无执”上并有“圣人”二字。马王堆本甲乙本各有损掩,残缺不能成读,互相补缀,可以写作:“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

(6)依据河上、王,参照马王堆本写定如此。河上、王,“恒”字作“常”,依马王堆本改。马王堆本乙本作“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甲本同,惟“而”上有“事”字。傅、范如河、王,无“也”字,而“于”下多一“其”字。“其”、“几”古通。

“几”训近。“其成”即“几成”。傅、范作“其几成。”“其”系代词,是后世演化的用法。龙兴碑及赵至坚本,“民”作“人”,盖避唐讳而改。

(7)参照马王堆本乙本及河、王诸本写定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作“故慎终若始”,下句“则”后三字损掩。乙本作:“故曰:‘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宋吕知常《道德经讲义》,“慎”字作“谨”。诸通行本俱作“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无“故曰”或“故”字。惟傅奕、宋徽宗、邵若愚、董思靖、彭耜诸本,下有“矣”字。今据马王堆本乙本,著录“故曰”二字,以明下句为古时成语矣。“矣”字则从河上、王诸通行本删掉。

(8)王、范如此。马王堆本甲本,“是以圣人”四字损掩,“货”字作,“不贵”与“复聚”上各有“而”字。乙本省第二“而”字。韩非《喻老》所引,作“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又曰“学不学,复归众人之所过也”。他本皆无“归”字。敦煌一本与道藏龙兴碑、赵至坚本,“复”作“备”。傅奕、宋徽宗、邵若愚、董思靖、彭耜诸本,“复”上有“以”字。开元及强思齐、唐玄宗御制本,下“人”作“民”。任继愈《新译》:“复,补救、弥补。”

(9)依据傅、范,参照马王堆本,写定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俱无“也”字。

傅、范,“弗”字作“不”,依马王堆本改。李约《道德真经新注》无“而”字。李约本及景龙、敦煌、《群书治安》诸本,“也”作“焉”。他本并无“也”字、“焉”字。韩非《喻老》所引作“恃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

【今译】

事情在稳定的时候,容易维持;在没有萌芽的时候,容易对付;在脆弱的时候,容易分化;在微小的时候,容易消除。防止事故,要在事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治理动乱,要在动乱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合抱的大树,由幼芽长成;九层的高台,由筐土垒起;千里的行程,从脚下开始。谁去做,谁就会把所干涉的事情搞坏,谁把持,谁就会把所把持的东西丧失。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没有失败;不把持,所以没有损失。人们做事,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把事情搞坏。所以说:“在事情快要结束时,能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因此“圣人”把没有欲望当作欲望,他不稀罕难得的货物;把没有学问当作学问,以补救众人经常犯下的过错。(用上述原则去)辅助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敢勉强去做。

猜你喜欢
  朝事第七十七·戴德
  卷四十·陈祥道
  卷十一·邵宝
  第十九章 5·辜鸿铭
  第十七章 2·辜鸿铭
  第十一章 23·辜鸿铭
  春秋四传纠正·俞汝言
  卷十一·朱鹤龄
  卷三十三·盛世佐
  譬喻品第十二·佚名
  梵网经序·佚名
  佛教与国际反侵略·太虚
  佛说鹦鹉经·佚名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六出 觅鸾·叶宪祖

    【凤皇阁】〔小生上〕风花拈咏。谩把才情夸宋。尽堪踪迹似飘蓬。不换醉乡一梦。觅凰求凤。近有个人儿意中。 天付功名会有时。人生不必浪愁眉。且将洛下愁眉客。暂作长安游侠儿。小生温庭筠。春闱不第。自谓才高寡和

  • 醒!醒!·徐志摩

    和霭的春光,充满了鸳鸯的池塘;快辞别寂寞的梦乡,来和我摸一会鱼儿,折一枝海棠。

  • 卷一百六十五·志第一百一十八·职官五·脱脱

        ◎职官五   ○大理寺 鸿胪寺 司农寺 太府寺 国子监 少府监 将作监 军器监都水监 司天监   【大理寺】旧置判寺一人,兼少卿事一人。建隆三年,以工部尚书窦仪判寺事。凡狱讼之事,随官司决劾,本寺不复听

  • 卷之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瓦石纷飞·李定夷

    济南南新街女子蚕业讲习所。一日晚间学生就寝后,院内忽淅沥有声,已复瓦砾纷飞,窗上玻璃,为其击碎数处。全校学生埋首屏息,不敢出声,后有女仆开户大呼。于黑暗中见有二人在院内东西奔驰,争掷瓦石,大声诘之,自应为鬼。女仆惶恐退

  • 中兴小纪卷十九·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五年秋七月壬申朔上谓赵鼎曰内侍亦有动人者如军器所初縁内侍李至道措置有法至今整齐至道左右手筹计不差毫厘是亦人妖尔鼎曰惟其精敏如此便非国家之福 丙戌都督张浚以知徐州何洋所条屯田利害来上癸巳

  • 卷三十四·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三十四    宋 萧常 撰吴载记十一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四世祖光零陵太守曾祖成平舆令祖凤父歆日南太守世受孟氏易最有师法翻少好学有高志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略

  • 完颜欢都传·脱脱

    欢都,是完颜部人。他的祖父石鲁,与昭祖同时代、同部落,而且同名,彼此情投意合,发誓说:“活着一处居住,死了一处埋葬。”当地人把昭祖称为勇石鲁,把石鲁称为贤石鲁。起初,乌萨扎部有个叫罢敌悔的美女,被青岭东边的混同江蜀束水人

  • 邝纒传·张廷玉

    邝聎,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1411)中进士。被授予监察御史。成祖在北京,有人上奏说南京的币制被豪民阻挠破坏。皇上派邝聎去调查处理。人们以为将要兴起大案,邝聎抓了一两个豪商回来,上奏说:“市民一听到命令都非常害怕,币

  • 總序·佚名

    ○魯山君諱弘暐,文宗恭順王一子,母權氏。正統六年辛酉七月丁巳生,戊辰四月戊午世宗封王世孫,景泰元年庚午八月,文宗遣領議政皇甫仁,請爲國儲,辛未正月,皇帝勑封爲王世子。三年壬申五月丙午,文宗薨于景福宮千秋殿。議政府奉魯山

  • 提要·张九韶

    【臣】等谨案理学类编八卷明张九韶撰九韶字美和后以字行故明史附见宋讷传作张美和清江人元末累举不仕洪武三年以荐为县学教谕迁国子监助教改翰林编修致仕归后复征入校书书成遣还兹编成于至正丙午乃未入明时所作其初本

  • 卷二十·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二十宋 魏了翁 撰聘礼二王后劳賔有玉案竹簠此夫人惟簠盛栗夫人使下大夫劳以二竹簠方被纁里有盖 释曰自此尽以賔入论夫人劳賔之事夫人劳使下大夫者降于君故不使卿凡簋皆用木而圆受斗二升

  • 大悲经迦叶品第五·佚名

    尔时阿难。在佛床边悲啼流泪闷绝躄地,犹如临崖斫断大树。作如是言:婆伽婆涅槃速修伽陀涅槃太速。众生中宝大慈悲者隐没太速。世间大灯世间大炬天人中最隐没太速。生芬陀利於世间中隐没太速。众生龙象善自调者,复调众生未

  • 不能守僧戒还俗勿污僧·太虚

    佛律是许可舍戒返俗的。返俗不必因不能守戒,也可因愿作有些救国护教等事情而需要还俗;但不能守僧四根本戒──淫、盗、杀、妄戒,尤其淫戒──决须还俗。还俗是清白的行为,缅、暹的官绅都以“是僧还俗”为尊荣,唯是犯僧根本

  • 评修持各法·印光

     ●窃维修持法门, 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 以迄断惑证真, 了生脱死者, 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 持佛名号, 以期仗佛慈力, 往生西方者, 名为特别法门。通途全仗自力, 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

  • 起信论海东疏刊行序·元晓

    释于大乘起信论之疏。振古凡有三品。曰法藏曰慧远。曰元晓。世谓之本论三师。就中先二疏行于世年已尚矣。是机缘方熟也。今斯疏唯闻有其本。更不阅之者。岁亦深焉。惟时宜未合也。所谓僧传。清凉观公于淮南法藏受海东

  •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目录·密云圆悟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目录缘起卷之一  七佛 毗婆尸佛 尸弃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孙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叶佛 释迦牟尼佛卷之二  西天祖师 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二祖阿难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 西方发愿文·祩宏

    一天一遍发愿文,坚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