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鹦鹉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世尊晨起著衣服。与衣钵俱诣舍卫城分卫。游舍卫分卫时。到鹦鹉摩牢兜罗子家。彼时鹦鹉摩牢兜罗子。出行不在少有所为。彼时鹦鹉摩牢兜罗子家有狗名具。坐好褥上以金钵食粳米肉。白狗遥见世尊从远而来。见已便吠。彼世尊便作是言。止白狗。不须作是声汝本吟哦(梵志乞食音)。于是白狗。极大嗔恚不欢喜。下床褥已至门阈下。依而伏寂然住。后摩牢兜罗子还舍已。见白狗还下床褥依门阈寂然伏忧戚不乐。见已问边人曰。谁触娆此白狗。而令此白狗忧戚不乐。下床褥已依门阈寂然伏。此摩牢无有触娆此狗者。而令此狗忧戚不乐。下床褥已。依门阈寂然伏。此摩牢。今日有沙门瞿昙来诣家乞食。彼白狗便吠之。彼沙门瞿昙作是言。止白狗。汝不应作是声汝本吟哦。是故摩牢。令白狗嗔恚不乐。下床褥已依门阈默然伏。于是鹦鹉摩牢兜罗子于世尊便有嗔恚不乐遥骂世尊。遥诽谤世尊。遥恚世尊。此沙门瞿昙。乃如此虚妄言。出舍卫已往诣祇树给孤独园。彼时世尊无量百众在前围绕而为说法。世尊遥见鹦鹉摩牢兜罗子从远而来。见已世尊告诸比丘。汝诸比丘。遥见鹦鹉摩牢兜罗子从远而来不。唯然世尊。若以此时鹦鹉摩牢兜罗子命终者。屈申臂顷如是生泥犁中。何以故。彼如是极向我嗔恚故。因彼嗔恚身坏死时生恶趣泥犁中。彼时鹦鹉摩牢兜罗子来诣世尊所。到已白世尊曰。沙门瞿昙。今日至我家乞食耶。曰。摩牢。我今日至汝家乞食。唯此沙门瞿昙。彼白狗于汝有何咎而令我白狗嗔恚不乐下床褥已。依门阈寂然伏。答曰。摩牢。我晨起著衣服已。与衣钵俱诣舍卫城分卫。游舍卫城分卫时便至汝家。汝白狗遥见我从远而来。见已而吠。我便作是言。止白狗。汝不应作是声。汝本吟哦。是故摩牢。彼白狗则嗔恚不乐。下床褥已依门阈默然伏。此瞿昙。此白狗本是我何等亲属。止摩牢不须问。汝或能闻忧戚不乐。彼鹦鹉摩牢兜罗子再三白世尊曰。此瞿昙。白狗本是何等亲属。汝摩牢已再三问当说之。此摩牢。白狗前所生。是汝父名兜罗。于是鹦鹉摩牢兜罗子。于世尊倍增上嗔恚不乐。骂世尊。恚世尊。诽谤世尊。此沙门瞿昙虚妄语。白于世尊曰。此瞿昙。我父兜罗常行施与。常行幢施常事于火。彼身坏死已生妙梵天上。此何以故当生狗中。此摩牢。以汝增上慢彼父兜罗亦复尔。是故生弊恶狗中。说偈曰。

梵志增上慢  此终生六趣

鸡猪狗野狐  驴卵地狱中

汝摩牢。我所说若不信者。汝摩牢便可还家。到已语白狗作如是言。实白狗汝本生时。是我父兜罗者还上床褥。汝摩牢。彼白狗便当还上床褥上。汝白狗本生时。是我父兜罗者。当于金钵中食粳米肉。此摩牢。彼白狗当于金钵中食粳米肉。彼白狗本生时。是我父兜罗者。当示我父遗财。汝本藏举我今不知处。此摩牢。彼白狗当示汝本父遗财汝所不知。于是鹦鹉摩牢兜罗子闻世尊所说。善思惟念习诵已绕世尊。离世尊还至家。到已语白狗作如是言。此白狗。若本生时是我父兜罗者。当还上床褥坐。彼白狗便还上床褥坐。此白狗。本生时若是我父兜罗者。当于金钵中食粳米肉。彼白狗便于金钵中食粳米肉。此白狗。本生时是我父兜罗者。白狗当示我本父遗财。汝本藏举我今不知处。于是彼白狗下床褥已至本卧处。到已于本卧处床四脚下。以口足爬地。令鹦鹉摩牢兜罗子大得钱财。于是鹦鹉摩牢兜罗子大得钱财。大得利极欢喜善心生。以右膝著地叉手向祇树给孤独园。三自称名姓字。真实沙门瞿昙语。实沙门瞿昙不妄言。沙门瞿昙。三自称名姓已。出舍卫城往诣祇树给孤独园。彼时世尊无量百众在前围绕而为说法。世尊遥见鹦鹉摩牢兜罗子从远而来。见已世尊告诸比丘。汝诸比丘。见彼鹦鹉摩牢兜罗子从远来不。唯然世尊。若以此时鹦鹉摩牢兜罗子命终者。如屈申臂顷生于善处。何以故。彼于我有善心故。众生因善心故。身坏死时生善处天上。彼时鹦鹉摩牢兜罗子往世尊所。到已共世尊面相慰劳。面相慰劳已却坐一面。鹦鹉摩牢兜罗子却坐一面已。世尊告曰。此摩牢。如如我所说。白狗者实如我所言不如。如沙门瞿昙所说。白狗者实如所言无有异。此沙门瞿昙。我更欲有所问。当听我所问。此摩牢。当问随意所乐。此瞿昙。何因何缘俱受人身。便有高下好恶清浊。此瞿昙。有长命短命者。有无病者有病者。有好者有丑者。有贵者有贱者。有所能者无所能者。有多钱财者无多钱财者。有恶智者有智慧者。此摩牢。众生因缘故。因行故缘行故作行故。随众生所作行。令彼彼有好恶高下。此沙门瞿昙。略所说未广分别。我不解其义。唯愿沙门瞿昙。当为善说。令我当从。沙门瞿昙。所略说法未广分别。当知其义。是故摩牢。当善听之善思惟念。我当为说。唯然瞿昙。鹦鹉摩牢兜罗子受世尊教。世尊告曰。此摩牢。何所因何所缘。若男若女有命短者。此摩牢。或一若男若女。极生血污其手。近于恶无有慈。断一切众生命下至蚁子。因此行故。如是所因如是所行。身坏死时生恶趣泥犁中。来生此人间命便短。何以故。摩牢。彼所行短。是故令或一若男若女行杀生。是为摩牢当见是行报故。此摩牢。复何因复何缘。令或若男若女有命长者。此摩牢。或一若男若女弃于杀离于杀。舍除刀杖常有羞耻。于一切众生欲令安隐净于杀意。彼因此行。如是所因如是所行。身坏死时至善处天上。来生此人间命则长。何以故。摩牢。彼为命长行故。而令或一若男若女离于杀弃于杀。是为摩牢当知是行报故。此摩牢。何所因何所缘。而令或一若男若女多有病。此摩牢。或一若男若女触娆于众生。彼触娆众生。或以手或以石。或以杖或以刀。彼因此行。如是所因如是所行。身坏死时生恶趣泥犁中。来生此人间多有病痛。何以故。此摩牢。彼作病行故。而令或一若男若女触娆众生。是故摩牢。当知是行报故。此摩牢。复何因复何缘。而令或一若男若女无有病。此摩牢。或一若男若女不触娆众生。彼不触娆众生。不以手不以石。不以刀不以杖。彼因此行因此故因此行故。身坏死时生善处天上。来生人间无有病痛。何以故。此摩牢。彼作无病行故。而令或一若男若女不触娆众生。是故摩牢。当知是行报故。此摩牢。复何因复何缘。或一若男若女有丑者。此摩牢。或一若男若女多有嗔恚多有忧戚。彼少有所言便有嗔恚忧戚不乐。住于嗔恚生嗔恚广说诽谤因此行因此故。因此行故身坏死时生恶趣泥梨中。来生人间形色弊恶。何以故。彼作弊恶行故。而令或一若男若女嗔恚忧戚是为摩牢当知是行报故。此摩牢。复何因复何缘。而令或一若男若女形色好。此摩牢。或一若男若女不多嗔恚不多忧戚。若有以粗犷言说者。彼亦不恚亦不恨亦忧戚。不住于恚不生嗔恚不以恚恨。彼因此行以此行。因此行故身坏死时生善处天上。来生此人间形色则妙。何以故。此摩牢。彼行妙行故。而令或一若男若女无有嗔恚亦无忧戚。是故摩牢。当知是行报故。此摩牢。复何因复何缘。而令或一若男若女少有所能。此摩牢。或一若男若女有贪嫉发于贪嫉。彼见他有恭敬施财物已。便发于贪嫉。他所有令我得。彼因此行因行故缘行故。身坏死时生恶趣泥梨中。来生此人间少有所能。何以故。此摩牢。彼作少有所能行故。而令或一若男若女贪嫉发于贪嫉。此摩牢。当知是行报故。此摩牢。复何因复何缘。而令或一若男若女极有所能。此摩牢。或一若男若女无有贪嫉不发贪嫉。彼见他恭敬财物施已。不发于贪嫉。他所有令我得。彼以此行。因此行缘此行身坏死时生善处天上。来生人间极有所能。何以故。摩牢。彼作极有所能行故。而令或一若男若女无有贪嫉不发贪嫉。是故摩牢。当知是行报故。此摩牢。复何因复何缘。而令或一若男若女生下贱家。此摩牢。或一若男若女自大憍慢。应当恭敬而不恭敬。应当承事而不承事。应当礼事而不礼事。应当供养而不供养。应当施座而不施座。应当示导而不示导。应当礼事起恭敬叉手向。而不礼事起恭敬叉手向。因此行缘此行。有此行故。身坏死时生恶趣泥梨中。来生人间在下贱家。何以故。此摩牢。彼为下贱行故。而令或一若男若女自大憍慢。是为摩牢。当知是行报故。此摩牢。复何因复何缘。令一若男若女生豪贵家。此摩牢。或一若男若女。不自大不憍慢。应当恭敬而恭敬。应当承事而承事。应当礼事而礼事。应当供养而供养。应当施座而施座。应当示导而示导。应当礼事起恭敬叉手向。而礼事起恭敬叉手向。彼因此行缘此行。以此行故身坏死时生善处天上。来生此人间在豪贵家。何以故。此摩牢。彼作豪贵行故。而令或一若男若女不自大不憍慢。此摩牢。当知是行报故。此摩牢。复何因复何缘。而令或一若男若女少有钱财。此摩牢。或一若男若女不施与非施主。彼不行施沙门婆罗门贫穷下贱方来乞者。饮食衣被华鬘涂香床卧屋舍明灯给使。彼此行缘此行。以此行故身坏死时生恶趣泥梨中。来生此人间少有钱财。何以故。此摩牢。彼作少钱财行故。令或一若男若女少有钱财。此摩牢。当知是行报故。此摩牢。复何因复何缘。而令或一若男若女多有钱财。此摩牢。或一若男若女施与为施主。彼施与沙门婆罗门贫穷下贱方来乞者。饮食衣被花鬘涂香床卧屋舍明灯给使彼。因此行缘此行。以此行故身坏死时生善处天上。来生此人间多有钱财。何以故。此摩牢。彼作多钱财行故。而令或一若男若女多有钱财。此摩牢。当知是行报故。此摩牢。复何因复何缘而令或一若男若女恶智。此摩牢。或一若男若女。为众生不能往问。谓彼有名称沙门婆罗门。往彼已不随时问其义。亦不论此诸贤。何者是善不善。何者是好不好。何者是恶是丑。何者是黑是白。何者黑白报。何者见法义。何者后世戒义。何者为善非恶。从彼闻已不如如学。彼因此行缘此行。以此行故身坏死时生恶趣泥梨中。来生此人间有恶智。何以故。此摩牢。彼作恶智行故。而令或一若男若女为众生不能往问。此摩牢。当知是行报故。此摩牢。复何因复何缘。而令或一若男若女有智慧。此摩牢。或一若男若女为众生能往问。谓彼有名称沙门婆罗门。往彼已随时问其义能论此。诸贤何者是善不善。何者是好不好。何者是丑是妙。何者是黑是白。何者是黑白报。何者见法义。何者后世戒义。何者为善非恶。从彼闻已如如学之。彼因此行缘此行。以此行故身坏死时生善处天上。来生此人间则有智慧。何以故。此摩牢。彼作智慧行故。而令或一若男若女为众生能往问。是为摩牢当知是行报故。此摩牢。若作短命行。行已则受短命。若作长命行。行已则受长命。若作病行。行已则有多病。若作非病行。行已则无有病。若作丑行。行已则受其丑。若作形色好行。行已则受好形色。若作少有所能行。行已则受少有所能。若作多有所能行。行已则受多有所能。若作下贱行。行已则受下贱若作豪贵行。行已则受豪贵。若作少钱财行行已。则受少钱财。若作多钱财行。行已则受多钱财若作恶智行。行已则受恶智。若作智慧行。行已则受智慧。是为摩牢我本所说。此摩牢。随众生所作行因行缘行。以此行众生为行故。便于彼彼便有高下好恶。已竟瞿昙。已竟瞿昙。唯此世尊。我今自归法及比丘僧。唯世尊。我今持优婆塞。从今日始尽命离于杀。今自归唯此世尊。从今日始如舍卫城。入他优婆塞家。入兜罗家亦当尔。当令兜罗家于长夜以义饶益得安隐。佛如是说。鹦鹉摩牢兜罗子闻世尊所说。欢喜而退。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佚名
  卷三十八·佚名
  虚堂和尚语录 第三卷·智愚
  卷第五·白岩净符
  卷第五(宇字号)·朱时恩
   第六十四則 趙州於頭上倒戴草鞋·胡兰成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十·智圆
  师姑是女人·佚名
  卷十·晁迥
  浮石禪師語錄卷七·通贤
  渐备一切智德经卷第二·佚名
  佛说信解智力经·佚名
  漆园指通后序·净挺
  卷三十一·佚名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七十四·彭定求

        卷374_1 【乱离】孟郊   天下无义剑,中原多疮痍。哀哀陆大夫,正直神反欺。   子路已成血,嵇康今尚嗤。为君每一恸,如剑在四肢。   折羽不复飞,逝水不复归。直松摧高柯,弱蔓将何依。   朝为春日欢,夕为秋日

  • 乙卷·梁启超

    北宋词〈燕山亭〉 裁剪冰绡昔人言宋徽宗为李后主后身,此词感均顽艳,亦不减帘外雨潺潺诸作。〈蝶恋花〉 谁道闲情拋弃久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夺胎,文前有文,如黄河伏流,莫穷其源。〈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康南海谓起二

  • 内篇 叙事第二十二·刘知几

      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至若书功过,记善恶,文而不丽,质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怀其德音,三复忘疲,百遍无斁,自非作者曰圣,其孰能与于此乎?   昔圣人之述作也,上自《尧典》,下终获麟,是为属词比事之言,疏通知远之旨。子夏曰:"《

  • 卷十一·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十一     宋 王当 撰宣公 鲁孟献子 孟献子孟文伯之子仲孙蔑也爲鲁卿九年春天王使来徵聘夏蔑聘於周王以爲有礼厚贿之楚子围宋献子言於公曰臣闻小国之免於大国也聘

  • 一三二二 寄谕浙江巡抚琅玕将纪昀原折发给陆费墀阅看明白登答·佚名

    一三二二 寄谕浙江巡抚琅玕将纪昀原折发给陆费墀阅看明白登答【真按:陆费墀办事毫无章法】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初五日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 伯和<珅>字寄浙江巡抚琅<玕>,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初五日奉上谕:据纪昀奏前赴

  • 李嗣业传·欧阳修

    李嗣业的字叫嗣业,京兆府高陵县人,身高七尺,力大超群。开元年间,跟随安西都护来曜征伐十姓苏禄,他首先登上城堡又抓获了俘虏,积累功劳被封为昭武校尉。后来被召募到安西,军队中开始使用长刀、李嗣业特别善于使用,每次战斗必定

  • 张赫传·张廷玉

    张赫,临淮人。江、淮大乱时,他召聚义兵保卫家乡。嘉山缪把头招他前往,张赫拒绝了。当听到太祖起兵的消息时,张赫立即率兵前来归附。授予千户,因功晋升为万户。从太祖渡江,因功担任常春翼元帅,守卫常州。不久,从大军征战鄱阳,进

  • 北洋海军章程第九·佚名

    仪制 冠服 相见礼节 国乐 军乐 王命旗牌 印信冠服: 凡海军大小官员,恭遇万寿圣节、元旦、冬至令节,行礼冠服,均着行装,若因公在岸,与在岸各官同。 凡海军大小官员在船,除管带官、文案、交应官、医官听着长服外,余均短衣窄袖,以

  • 卷三十二·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三十二大驾幸鲁颂【有序】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潘宗洛皇帝御极之二十有三年仁育义正治功大定丕乃仿巡狩之制下补助之令涉江淮咨民瘼回銮东鲁登孔子庙堂而释奠焉维时圣心黙与道俱神与德

  • 卷二十三·陆九渊

    卷二十三 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 此章以义利判君子小人,辞旨明白,然读之者苟不切己观省,亦恐未能有益也。......科举取士久矣,名儒鉅公皆由此出。今为士者固不能免此。然场屋之得失,顾其技与有司之

  • 卷二十六·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二十六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疏周颂 【清庙之什】序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笺云清庙者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宫也谓祭文王也天德清明文王象焉故

  • 版法解第六十六·管仲

    版法者,法天地之位,象四时之行,以治天下。四时之行,有寒有暑,圣人法之,故有文有武。天地之位,有前有后,有左有右,圣人法之,以建经纪。春生于左,秋杀于右;夏长于前,冬藏于后。生长之事,文也;收藏之事,武也。是故文事在

  • 左传杜解补正卷上·顾炎武

    昆山顾炎武撰北史言周乐逊着春秋序义通贾服说发杜氏违今杜氏单行而贾服之书不传矣吴之先达邵氏寳有左觽百五十余条又陆氏粲有左传附注傅氏逊本之为辨误一书今多取之参以鄙见名曰补正凡三卷若经文大义左氏不能尽得而公

  • 卷五百四十二·佚名

    △第四分福门品第五之二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一切有情。皆令住预流果或一来果或不还果或阿罗汉果。於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尔时佛告天帝释言:有

  • 佛法与哲学·太虚

    ──十二年六月在庐山世界佛教联合会讲──一 佛法(略)  二 哲学  甲 名义  乙 历史  三 佛法与哲学此题本不易讲,以哲学范围包含至广,材料亦极礼富,如分门别类以言,亦不免许多凌乱纷杂之事状。若单就各个人之

  • 最上乘论·弘忍

    第五祖弘忍禅师述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

  • 观心论·佚名

    全一卷。又作破相论。传系梁代菩提达摩撰,亦有唐代神秀撰之说。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说观心之法;以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简要。本书为禅门撮要卷上观心论(达磨大师观心论)、少室六门集破相论之异本。

  • 大方等顶王经·佚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与《善思童子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