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1)。大小多少,报怨以德(2)。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3)。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5)。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6)。
【题解】
本章,老子认为:克服困难,要从容易处着手,做大事要从小事做起。文中提到:“圣人终不为,故能成其大。”又称:“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都暗合于“对立统一”及“由量变到质变”的法则。这些说法都是可取的。
注释:
(1)马王堆本甲本如此,乙本两句共六字损掩。诸本尽同。味无味,《文子·道原》篇及《后汉书·荀爽传》李注,并引作“知不知”。高亨《正诂》是之,谓“知”古文或有作“唉”者,唉、味形近,故讹作“味”耳。今据马王堆本甲本写定如上。
(2)马王堆本甲本如此,乙本损掩。诸通行本尽同。姚鼐说:“大小多少句下有脱字,不可强解。”高亨《正诂》:“‘大小’者,大其小也,小而以为大也。‘多少’者,多其少也,少而以为多也。”张松如《校读》:“推而言之,则‘报怨以德’者,德其怨也,怨而以为德也。凡此皆取其相反相成之义,亦正合‘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之旨也。”
(3)参照马王堆本甲乙本互相校补,写定如此。甲本“图难乎”后九字损掩,依乙本补。韩非《喻老》所引“图难”、“为大”两句在后。其文曰:“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真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他本前后皆如马王堆本。前二句,河上、王开元,“乎”作“于”,无二“也”字。后二句,傅、范及六朝写本,皆如韩非所引。诸唐本无二“之”字。王本亦无二“之”字,二“作”字上有二“必”字。
(4)王、傅诸本皆如此。马王堆本甲本,“终”省作“冬”,“成其大”三字损掩。
乙本全部损掩。河上,“圣人”作“大人”。敦煌无“故”字。龙兴碑无此二句。韩非所引,亦无此二句。
(5)河上、王弼及诸唐本皆如此。马王堆本乙本,“诺”省作“若”,“必寡”二字损掩。甲本只残存“必多难”三字,馀尽损掩。傅、范二“必”字上有二“者”字,无“夫”字。
(6)王、傅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作“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以圣”二字损掩,“犹”字作“猷”,“终”省作“冬”。乙本大致相同。“犹难”及“故”后四字损掩。严遵无“是以”二字。河上公、范应元及诸唐本、宋本,俱无“矣”字。
【今译】
无为即是为,无事即是事,无味即是味。人家对我的恩德,小则视为大,少则视为多,即使是怨恨,我也要用“德”去报答。要克服困难么,先从易处着手;要干大事么,先从小处开端。天下的难事,都是从易处做起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小处开始的。因此,圣人始终不做大事,所以偏偏能完成大事。随便允诺别人的要求,势必很少兑现;经常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常常遭到困难。因此,圣人尚且重视困难,所以他终归没有困难。
猜你喜欢 卷十九 曾子问第七·郑玄 浮邱子卷一·汤鹏 卷十一·佚名 卷十九·崔子方 卷四十五·胡广 卷二十·吕祖谦 卷十一·严粲 卷十九目录·乾隆 微子篇第十八·钱穆 襄公·襄公二十一年·左丘明 卷二百六十五·佚名 阿赖耶即密严品第八·佚名 主席南普陀寺法语·太虚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一卷(出乌波离所问经)·佚名 佛说一切法高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