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邝纒传

邝聎,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1411)中进士。被授予监察御史。成祖在北京,有人上奏说南京的币制被豪民阻挠破坏。皇上派邝聎去调查处理。人们以为将要兴起大案,邝聎抓了一两个豪商回来,上奏说:“市民一听到命令都非常害怕,币制已经通行了。”这事就这么解决了。倭寇侵犯辽东,戍守官兵有一百多人犯法,都应处死。邝聎奉命调查审问,上书说他们值得同情,皇上因此宽宥了他们。营建北京时,动用役夫数万,皇上命邝聎视察,生病的人因此多不死。

十六年(1418),有人说陕西百姓群聚,图谋不轨。皇上升邝聎为陕西按察副使,敕令他可以相机调兵剿捕。邝聎上书说陕西百姓是冤枉的,皇上诏令他诛杀造谣的人。宣德四年(1429),他赈济关中饥荒。邝聎在陕西岁久,刑政清简。父亲去世,守孝期满后,他被升为应天府尹。他废除苛刻严酷之政,商业征税和田税都斟酌使其宽平。

正统元年(1436),他升为兵部右侍郎。第二年,尚书王骥出去督军,邝聎独掌兵部事务。当时边陲报警很多,将帅乏人,邝聎请求中外大臣广泛推荐有谋略和勇武之士,以备任用。六年,山东受灾,邝聎请放宽民间繁殖牧养官马赔偿之令,使人民能够恢复生产。

十年(1445),他升为尚书。按旧例,各个卫从百户以下应当更代的,一定要入京考试,因路途遥远而无钱赴京的,终身得不到更代。邝聎请让他们就在各所属的都司考试,人们都觉得方便。瓦剌部的也先势力强盛,邝聎请做好防备,并与廷臣提出了防备策略上奏,请增派大同守兵,选择有智谋的大臣巡视西北边务。不久他又请停止役使京营兵去修城,使他们得到休息,以备有缓急之事发生。当时没被采用。

也先入侵,王振主张皇上亲征,也不和外廷讨论是否可行。诏书下达后,邝聎上疏说:“也先入侵,一员边将足以制住他。陛下是宗庙社稷之主,为什么不自重?”皇上不听。邝聎扈从圣驾出关后,又力请皇上回銮。王振大怒,令他和户部尚书王佐都随大营出发。邝聎从马上摔下来,几乎不幸,有人劝他留在怀来就医。邝聎说:“至尊在队伍中,敢托病自便吗?”车驾到达宣府,朱勇败死。邝聎请疾驱入关,并严兵殿后保护。不见回报。他又到行在所申请。王振大怒说“:迂腐的儒士怎懂得军事?再说者死!”邝聎说:“我为社稷和人民而说,怕什么?”王振叱左右把他扶出去。邝聎与王佐在帐幕中对哭。第二天,皇师覆没,邝聎死,终年六十五岁。

邝聎为人端正廉洁,勤劳谨慎,性格至孝。父亲邝子辅任句容县教官,对邝聎教育很严。邝聎在陕西岁久,想见父亲一面,于是计划聘父亲为乡试考官,父亲怒道“:儿子任按察官员,而父亲做考官,怎么防人闲话?”寄信去责备他。邝聎又曾寄给父亲粗布衣服,他的父亲又写信去责备说:“你掌管法律,应当洗清冤案,释放被滞留的囚犯,以便不辱使命,你到哪里弄到这件衣服,用来玷污我?”把衣服封还给了邝聎。邝聎手捧书信,跪下诵读,哭着接受父亲的教诲。景泰初年,赠邝聎为少保,授予他的儿子邝仪为主事。成化初年,谥忠肃。

猜你喜欢
  卷四百二十四 列传二百十一·赵尔巽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三·李心传
  第六十一回 创水师衡阳发轫 发援卒岳州鏖兵·蔡东藩
  第十八回 二百年曹操起汉室三分·黄士衡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佚名
  ●崇祯实录卷之四·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四·佚名
  殿阁词林记卷五·廖道南
  通志卷一百七十三·郑樵
  三一七 暂护广西巡抚苏尔德为查缴不应存留书籍板片事致军机处咨呈·佚名
  二十六、县府考·包天笑
  朱文略传·李延寿
  太祖髙皇帝圣训序·努尔哈赤
  第五节 开、天边事(四)·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胡松年·唐圭璋

      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今江苏赣榆)人。元祐二年(1087)。政和二年(1112)上舍释褐。累迁中书舍人。高宗朝,拜吏部尚书,权参知政事,提举洞霄宫。绍兴十六年(1146)卒。   石州词   月上疏帘,风射小窗,孤馆岑寂。一杯强洗愁怀,万里

  • 第五十三回 飘泊孤身不堪谈旧事 兵戈满目何处访仙源·萧晶玉

    且说梦鸾小姐与曹元帅辞驾出朝,各自回府安歇。次日五鼓,起身上朝,辞王别驾,二帅一同出朝。各率本部将左兵丁出城,祭旗升炮,扶营起寨,兵分南北。一声令下如山倒,两下儿郎拔大营。旗幡招展军威壮,杀气腾腾锁碧空。甲胄銮铃声振耳

  • 卷一百七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七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艮斋诗集谢谔字昌国临江军人绍兴末尉乐安去奸蠧施德政凡有益于民者言于令行之县多盗条二十防于漕司大要使其相纠而以信赏随之盗果解谔博学工文词有

  • 卷七十八·列传第八·脱脱

        耶律夷腊葛 萧海璃 萧护思 萧思温 萧继先   耶律夷腊葛,字苏散,本宫分人检校太师合鲁子之。应历初,以父任入侍。数岁,始为殿前都点检。时上新即位,疑诸王有异志,引夷腊葛为布衣交,一切机密事必与之谋,迁寄班

  • 卷三十五·志第十一·历五·张廷玉

        ◎历五   大统历法三上   大统推步,悉本《授时》,惟去消长而已。然《通轨》诸捷法,实为布算所须,其间次序,亦有与《历经》微别者。如气朔发敛,《授时》原分二章,今古合为一。《授时》盈缩差在日躔,迟疾差

  • 七二四 谕着一体饬查演戏剧本并传谕伊龄阿全德留心查察·佚名

    七二四 谕着一体饬查演戏剧本并传谕伊龄阿全德留心查察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一日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奉上谕:前令各省将违碍字句之书籍实力查缴,解京销毁。现据各省督抚等陆续解到者甚多。因思演戏曲本内,亦未必无

  • 薛道衡传·魏徵

    薛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陰人。 祖父薛聪,西魏齐州刺史。 父亲薛孝通,常山太守。 道衡六岁就成了孤儿。 他专精好学。 十三岁时,读《左传》,见子产相郑国之功,写下了《国侨赞》,文辞、情致都很不错,看见的人都感到很惊奇。 此后才

  • 元景山传·魏徵

    元景山,字王缶岳,河南洛陽人。 祖父元燮,魏国的安定王。 父亲元琰,魏国的宋安王。 元景山小时即有气度,才能过人。 北周闵帝时,他随大司马贺兰祥进攻吐谷浑,因功拜授为抚军将军。 此后几次跟随大军征讨,累次升迁到仪同三司,赐

  • 吴处厚传·脱脱

    吴处厚,邵武人,考中进士。仁宗屡次丧失皇子,吴处厚上奏说:“臣曾读《史记》,考察赵氏的兴废本末,在屠岸贾之难时,程婴、公孙杵臼都以死来保全赵氏孤儿;宋有天下后,不见对他二人忠义的表彰,应该访察他们的墓地,建成他们的祠堂。”

  • 卷二百二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七物异考毛虫之异宋度宗咸淳九年十一月辛卯黎明有虎出於扬州市毛色微黑都拨?官曹安国率良家子数十人射之制置使李庭芝占曰十日之内杀一大

  • 第三节 后唐庄宗乱政·吕思勉

    后唐庄宗为人,颇似唐太宗,其用兵之剽悍,或且过之。初立时之救潞州胡柳之战,战败而复振,以及后来之决策袭汴,不必皆合于兵法,而不能谓其无勇气。太宗之用兵,亦不过剽悍善乘机而已,其所遇皆非大敌,尚不如梁兵之坚凝也。攻辽一役竟

  • 陈敏望·周诒春

    陈敏望 字友尚。生于福建。宣统元年。游美。入鄂必林学校。习教育。宣统三年。得硕士学位。民国四年。回国。任福州某学校教员。Ding, Moses U.-Born in Fukien. Arrived in America, 1909. Studied Education at Ob

  • 庄公不用晏子晏子致邑而退后有崔氏之祸第二·晏婴

    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爵邑尽,退朝而乘,嘳然而叹,终而笑。其仆曰:“何叹笑相从数也?”晏子曰:“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崔杼果弑庄公,晏子立崔杼之门,从者曰:“死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七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七卷辨缚解义 辨前后五阴相续以蜡印为譬 名色系缚众生众生系缚名色 明烦恼与习手为因果 广辨八喻谓逆喻现喻等 广释灯譬圣道义 释须陀洹虽生恶国犹自持戒 引香山师子为譬 广辩戒

  • 23.说修慧的功德品·佛音

    六、修慧有什么功德其次我要说&ldquo;修慧有什么功德&rdquo;?修慧实有数百的功德,欲详说此等功德,纵经长时,也不容易;略而言之,当知有(一)摧破种种烦恼,(二)尝受圣果之味,(三)可能入于灭定,(四)成就应供养者等等。此中:(一)摧破

  • 内功四经·佚名

    作者不详,清初王南溪作注。是阐述内功锻炼的专著。此书共四篇:一日内功经,一曰纳卦经,一曰神运经,一曰地龙经。内功经讲练气的脉络、格式、气窍、生劲的理法和真气足于内,帅形显于外的境界。纳卦经是将人体头、身、四肢及内

  • 治浙成规·佚名

    本书是清代中后期最为著名的省例之一,是浙江布政使司与浙江按察使司共同编纂的档案文献汇编。此书以“治理浙江的成文规章”为主旨,所收文献以法规章程为主,具体事例为辅。其目的是为了浙江省的官吏从政时查考利用方便而

  • 顺权方便经·佚名

    梵名Stri^vivarta-vya^karan!a-su^tra 。凡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顺权方便品经、转女身菩萨经、转女菩萨所问授决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经名‘顺权方便’,意为随顺众生之意乐,而发导道意。本经重点在于释尊之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