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40章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强者道之用(1)。天上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2)。

【题解】

这一章,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动”的命题,指出“道”向着跟它相反的方面变化、运动,这是一条辩证法的重要原则。他又提出“弱者道之用”的命题,把“弱”向“强”的转化绝对化,这就陷入了循环论和宿命论的泥坑。最后提出“有生于无”的唯心主义观点,对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有直接影响。

注释:

(1)诸通行本皆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互相校补,可以写作“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甲本“反也者”三字损掩,乙本“弱也”二字损掩。朱谦之说:“反,复也,此《易》义也。《易·复彖》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杂卦传》曰:‘复,反也。’《乾彖传》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泰彖》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反即复也。故《老子》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云云,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又曰:‘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此复之即返而归之也。‘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此待其远而后反也。

反自是动,不动则无所谓反,故曰:‘万者道之动。’反自是逆,逆而后顺,故:‘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又‘弱者道之用’,盖得《易》之《坤》者也,《乾》藏于《坤》,故曰弱。《易》曰:‘潜龙勿用,’而《老子》言无用之用,是道之用。”高亨说:“反,旋也,循环之义。《荀子·赋篇》:‘攭兮其相遂而反也。’王念孙曰:‘反,亦旋也。’(见《读书杂志》)”又说:“道善利万物而不用,是以弱为用也。”

(2)马王堆本乙本及傅、范、开元、敦煌、古观楼、《道德真经》等悉如此。河上、王弼与广明、景福等,“之”字作“万”。马王堆本甲本,只残留一“天”字,余均损掩。马叙伦说:“弼注曰‘天下之物皆有以生’,是王亦作‘之物’。今作‘万物’者,后人据河上本改也。”朱谦之说:“首章‘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以无名与有名对,天地与万物对,始与母对。此章亦言有无,则‘天下万物’,当作‘天地万物’,于义为优。”录备考。

【今译】

反复(循环)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作用。天下万物,生于具体的事物(有),而具体事物,却由无形之象的“道”产生。

猜你喜欢
  伤谗第三十二·佚名
  大道·子华子
  卷十三·陈祥道
  内篇·王夫之
  提要·胡广
  卷十二·刘因
  提要·胡炳文
  卷五·胡彦升
  第十二章 24·辜鸿铭
  卷八·俞皋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佚名
  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太虚
  答赵辰官问(十五则)·太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序·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张尧同

    【臣】等谨案嘉禾百咏一巻宋张尧同撰尧同秀州人仕履未详诗中所咏会景亭为潘师旦所筑赵老园为赵衮归隠之处核其时代葢宁宗以后人也宋世文人学士歌咏其土风之胜者往往以夸多鬬靡为工如阮阅郴江百咏许尚华亭百咏曾极金陵

  • 卷七十二·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七十二    明 冯惟讷 撰 齐第七 刘绘【字士章彭城人雅丽有风则初为齐高帝行参军历位中书郎竟陵王开西邸绘为後进领袖梁武起兵朝廷以绘持节督四州军事东昏殒城内遣

  • 眉山集补钞·吴之振

    唐庚次韵强幼安冬日旅舍残岁无多日,此身犹旅人。客情安枕少,天气举杯频。桂玉黄金尽,风埃白发新。异乡梅信远,谁寄一枝春。秧马拟向明时受一厘,着鞭尝恐老农先。行藏已问吾家举,从此驰名四十年。谪罗浮作说与门前白鹭群,也须

  • 甲乙集目録·罗隐

    馀 杭罗隐昭谏第一卷曲江春感     皇陂寄郑补阙     牡卅花黄河        汴河西京崇德里居  投所思经张舎人旧居   维城作陪曹使君逰    寄姑苏曹使君送章碣赴举    寄杨袐书金庭胜事

  • 卷一百六十七 表七·赵尔巽

      ◎外戚表   班书始立外戚恩泽侯表,辽、明二史因之。辽外戚不皆有封爵,然世选北府宰相预政事。明则扬、徐二王仅假虚号,自后皆封侯伯。嘉靖间,诏不得与汗马馀勋并列。惟分封大邑,带砺相承,未尝区以别也。清初,太祖娶于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三·佚名

    此卷馆本及嘉抱堂本均误钞正德十四年五月之文兹据广本补钞据阁本校嘉靖十三年五月丁卯朔夜四更客星见于螣蛇历天厩入阁道至二十四日而灭○戊辰夏至大祭 地于 方泽先(欲)[期]视牲命定国公徐延德代告请 太祖配神及是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六·佚名

    正德二年五月癸卯朔四川布政司右参政郭绪乞致仕许之○车禄等族番人头目坚墩陆竹等备马匹盔刀遣人入贡给赏彩叚绢纱如例○升僧录司间住右觉义性道为右讲经佥押管事兼智化寺住持寺乃故太监王振所建天顺初赐振碑文立旌忠

  • 卷之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第六卷 工业二·缪荃孙

    服 物 工 业《江南通志》:吴中以蚕桑纺织为工,故布帛之属,衣被四方。按布出于麻、棉、葛,帛出于蚕桑,《江南通志》但举蚕桑纺织,偏而不赅。凡物产之属于衣服者,一为植物,一为动物。节足动物中有一种鳞翅之蚕蛾,当其未成蛾时,表

  • 五七九 湖广总督三宝等奏呈查缴应毁各书清单·佚名

    五七九 湖广总督三宝等奏呈查缴应毁各书清单乾隆四十三年湖广总督臣三宝、湖北巡抚臣陈辉祖谨奏,谨将湖北省续经查获应毁各书开列清单,恭呈御览。计开:《唐诗应试分类详解》一百一部。是书系江西逆犯王锡侯纂。内附刻狂

  • 萧敌烈传·脱脱

    萧敌烈,字涅鲁衮,宰相挞烈四世孙。识见与器度广大深远,为乡里所推许尊重。初时担任牛群敞史。圣宗得知他贤能,征召入宫侍卫,迁国舅详稳。统和二十八年(1010),皇上对群臣说“:高丽康肇杀害其国君王诵,立诵的族兄王询为帝而自己

  • 简介·丁传靖

    这部宋人轶事汇编,是近人丁传靖从宋元明清约五百余种著述中辑录宋代六百余人的材料编成的。搜辑的书籍,包括笔记、诗话、文集、方志、杂史等,以宋人所作居多。宋人事迹,除了一些政治人物以外,还有诗人、词人、书画家、哲学

  • 俸禄例·佚名

    目录 教谕俸满引见支食俸银 新任教官以到任之日起支俸银 文职候补人员委署大缺,应照小衔食俸 司详武职扣罚俸银章程 武职降住罚俸银两分别扣收办理 文职降罚俸银在于坐支俸银内扣收解司造报 知县以下巡、典各官请支俸

  • 道慧品第八·佚名

    佛告总{敖力}王菩萨言:又族姓子。菩萨之业不可称载。所以者何。计如众生贪欲诤门。菩萨修业积功累德。合集众行至初法门。正使族姓子。江河沙等诸佛世界满中众生。皆令成立声闻缘觉。悉令此等一切众生所立善业。不如发

  • 摄大乘论释 第八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八卷世亲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增上戒学分第七论曰。如是已说因果修差别。此中增上戒殊胜云何可见。如菩萨地正受菩萨律仪中说。复次应知略由四种殊胜故此殊胜。一由差别殊胜。二由共不共学

  • 舍利弗陀罗尼经·佚名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国大林精舍。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佛念。却后三月当入涅槃。即告长老目揵连。汝当至千世界。告比丘僧令到佛所。是时目连受佛教旨。于一念间到

  • 三教平心论卷上·刘谧

    静斋学士刘谧撰尝观中国之有三教也。自伏羲氏画八卦。而儒教始于此。自老子著道德经。而道教始于此。自汉明帝梦金人。而佛教始于此。此中国有三教之序也。大抵儒以正设教。道以尊设教。佛以大设教。观其好生恶杀。则

  • 平定金川方略·来保

    《平定金川方略》一书完整记录了第一次金川战争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