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41章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1)。

弗笑,不足以为道(2)。是以建言有之曰(3):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4)。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媮(5),质真若渝,大白若辱(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7)。夫唯道,善始且善成(8)。

【题解】

“士”在周代中期,一般指下层贵族或知识阶层。老子把这种人分成上、中、下三类,以“为道”的勤惰,作为分等的依据。接着引古代十二句成语,从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意识、自然与社会诸领域的多种事物的本质与现象中,论证矛盾的普遍性,揭示主观辩证法来源于客观辩证法。这些都是积极的。但中间透露出“退守”、“柔弱”、“不争”诸德,符合“道”的原则,又带上某些消极因素。(采张松如说)

注释:

(1)王弼如此。马王堆本乙本及龙兴碑,“而”作“能”。傅奕,“勤而”作“而勤”。“大”上有“而”。开元无前“之”字,作“勤而行”。“勤”字马王堆本乙本作“堇”,范应元作“懃”。俞樾说:“按王氏念孙《读书杂志》曰:‘大笑之,本作大而笑之,犹言迂而笑之也。《牟子》引《老子》,正作‘大而笑之’。《抱朴子·微旨篇》亦云‘大而笑之’,其来久矣。是牟、葛所见本,皆作大而笑之。’今按王说是也。‘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与上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两句相对。傅奕本作‘上士闻道,而勤行之,下士闻道,大而笑之’,盖误移两‘而’字于句首,然下句之有‘而’字,则尚可借以考见也。‘而勤行之’是‘勤而行之’之误。然则‘而大笑之’是‘大而笑之’之误,可以隅反矣。”高亨说:“若,犹或也。留于心谓之存,去于心谓之亡。言中士闻道,有时则留之于心,有时则去之于心也。”若存若亡,犹言将信将疑。

(2)马王堆本乙本如此,惟“不足”二字损掩,据他本补。他本“弗”字俱作“不”。敦煌一本“笑”下有“之”字。

(3)马王堆本乙本如此,敦煌同。傅、范“是以”作“故”,有“曰”字。河上、王弼“是以”亦作“故”,无“曰”字。景福、古观楼、龙兴碑及《道德真经》诸本,并无“是以”或“故”,亦无“曰”字。奚侗说:“建言,殆老子所称书名也。《庄子·天下》篇引法言,《鹖冠子·天权》篇引逸言,《鬼谷子·谋》篇引阴言,《汉书·艺文志》有谰言,可证名书曰言,古人之通例也。”蒋锡昌说:“建言,非古载籍名,谓古之立言者。老子引古立言者语,十四章所谓‘执古之道’也。”任继愈说:“建言,可能是古代的现成的谚语,或歌谣,或以建言为书名,但《老子》从未征引过古书,此说恐难成立。”建言,有人说是格言,有人说是成语,今采成语说。

(4)王弼如此。马王堆本乙本“昧”作“费”,“颣”作“类”,三“若”字皆作“如”,下五句中“若”字亦然。“颣”字,河上、傅奕、吕惠卿及景龙、景福、敦煌、龙兴碑、《释文》《道德真经》诸本,同马王堆本,均作“类”。傅奕及宋徽宗、林希逸、董思靖诸本,“夷道”句在“进道”句上。《帛书乙本释文》注:“费,通行本作昧。

按《说文》:‘,目不明也,从目,弗声。’疑费当作。”奚侗说:“夷,平也。平有正谊。颣,左昭二十八年传:‘忿颣无期’,杜注:‘戾也。’戾,有反谊。此谓正言若反。夷颣相对,与明昧、进退同。河上本误作类。”蒋锡昌说:“‘明道若昧’者,以昧为明也。‘进道若退’者,以退为进也。‘夷道若颣’者,以不平为平也。”

(5)依傅奕本写定如此。“上德”句下,原有“大白若”一句,今移“质真”句后。马王堆本乙本三“若”字俱作“如”,“谷”字作“浴”,“媮”字损掩。严遵,“广”作“盛”。敦煌,“足”作“濡”,无“建德”句。“媮”字,傅奕及广明作“偷”;范应元作“输”;河上公作“揄”。俞樾说:“建,当读为健。《释名·释言语》曰:‘健,建也,能有所建为也。’是健、建意同,而义亦得通。‘建德若偷’,言刚健之德,反若偷惰也。正与上句‘广德若不足’一律。”媮、愉、偷三字古通,《集韵》:“愉,或作媮。”《礼记·坊记》注:“言不愉于死亡。”《释文》:“愉,本作偷。”王、范本作“输”,河上作“揄”,盖皆形误。

(6)“大白若辱”句,敦煌本在“上德”句上,他本均在“上德”句下,今依义移“质真”句后。两句均据王本写定。马王堆本乙本“质”字后三字损掩,“大白若辱”作“大白如辱”,亦在“上德”句下。“莫”字,河上公、司马光、冠才质、白玉蟾诸本作“直”,《释文》作“真”。“渝”字,傅作“输”。张松如说:“‘大白若辱’句,今移置‘质真’句后,则‘明道’、‘进道’、‘夷道’与‘上德’、‘广德’、‘建德’,各为三句连读,且‘若辱’上韵‘若渝’,又‘大白’下接‘大方’、‘大器’、‘大音’、‘大象’诸句,读起来就顺当多了。”“质真若渝”,傅奕本作“质直若输”。朱谦之说:“输假为愉,有苟且怀安之意。又为‘渝’。‘质真’之‘真’为‘悳’之讹‘质悳若渝’,盖谓质朴之人,行动迟缓,驽弱有若输愚者也。”刘师培说:“疑‘真’亦作‘德’,盖‘德’字正文作‘悳’,与‘真’相似也。‘质德’与‘广德’、‘建德’一律,‘广德’为广大之德,与‘不足’相反;‘建德’为刚健之德,与‘偷’相反;‘质德’为质朴之德,与‘渝’相反;三德乃并文也。”“辱”字,傅、范本作。范应元说:“音辱,黑垢也。古文如此,河上作辱。”《说文》无字。《玉篇》:“黑也。”当为“辱”之古文。《广雅·释诂》三:“辱,污也。”

(7)河上、王弼及唐宋诸本悉如此。傅奕,“希”作“稀”。马王堆本乙本,“隅”作“禺”,“晚”作“免”,均系省简或音假;“大象无形”,作“天象无刑”,“隐”作“襃”,即“褒”之异体。《帛书乙本释文》注曰:“褒义为大为盛,严遵《道德指归》释此句云‘是知德盛无号,德丰无谥’,盖其经文本作褒,与乙本同,经后人改作隐。隐,蔽也。‘道隐’,犹言道小,与上文‘大方无隅’四句意正相反,疑是误字。”

蒋锡昌说:“此‘无名’乃包括上文‘若昧’、‘若退’、‘若颣’、‘若谷’、‘若辱’、‘若不足’、‘若媮’、‘若渝’、‘无隅’、‘晚成’、‘希声’、‘无形’等意义而言。此句总结上文,非与‘大象’句为偶也。《老子列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盖即据此文而言。‘道隐无名’,言大道隐于无名也。”奚侗“道隐无名”注:“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按,“道隐无名”句,系建言十二句的结语。蒋、奚两说并存,可以相互参证。

(8)马王堆本乙本如此。敦煌无第二“善”字。河上、王弼、傅奕及开元皆作:“夫唯道,善贷且成。”范本,“且”下有“善”字,注曰:“严遵、王弼同古本。河上公作‘善贷且成’。今从古本。”是范见王本亦作“善成”。于省吾《新证》:“按敦煌本‘贷’作‘始’,当从之。始,从台声,与‘贷’声近,且‘贷’、‘始’并之部字。”

【今译】

上等士人听到道,努力去实行;中等士人听到道,将信将疑;下等士人听到道,认为很空泛而加以诽笑。不被诽笑,就不算是什么道。

因此古来就有这样的成语:光明的道,好像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岖;崇高的德,好像卑下的谿谷;博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励行的德,好像懈怠。质朴纯真,好像迟笨;最洁白的东西,好像肮脏。最方正的东西,好像没有棱角;最贵重的东西,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音稀声弱;最大的形象,没有踪影。道呵,幽隐而无名。只有这个道,才善于产生一切,而又善于成就一切。

猜你喜欢
  景公惭刖跪之辱不朝晏子称直请赏之第十一·晏婴
  内篇鸢鱼第二·汪晫
  本德宗道·黄石公
  卷四七·邱濬
  卷二十·陆九渊
  卷二十六·胡广
  第十七章 9·辜鸿铭
  卷五十三·程川
  木瓜·佚名
  卷三十一·吕祖谦
  卷六·吕祖谦
  昭公·昭公十年·左丘明
  卷十一·佚名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卷上·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八十五·彭定求

        卷585_1 【皎皎词】刘驾   皎皎复皎皎,逢时即为好。高秋亦有花,不及当春草。   班姬入后宫,飞燕舞东风。青娥中夜起,长叹月明里。   卷585_2 【长安旅舍纾情投先达(一作长安抒怀寄知己)】刘驾   岐路不在

  • 第三十二出 天策·姚茂良

    【意不尽】〔生上〕埋没英雄。枉存忠立节。暗损威风。空忆紫泥封。谁谅我孤忠双剑龙飞脱宝函。将军扼腕虎眈眈。奸邪误国英雄死。千古令人恨不甘。自家岳飞。只为屈死秦桧之手。更不知我两个孩儿在于何处。前面来的

  • 诗人·闻一多

    人们说我有些象一颗星儿,无论怎样光明,只好作月儿的伴,总不若灯烛那样有用——还要照着世界作工,不徒是好看。人们说春风把我吹燃,是火样的薇花,再吹一口,便变成了一堆死灰;剩下的叶儿象铁甲,刺儿象蜂针,谁敢抱他的赤裸的胸怀?又

  • 列传第三十一 韦瑱 梁昕 皇甫璠 辛庆之 族子昂 王子直 杜杲·令狐德棻

    韦瑱字世珍,京兆杜陵人也。世为三辅着姓。曾祖惠度,姚泓尚书郎。随刘义真过江,仕宋为镇西府司马、顺阳太守,行南雍州事。后于襄阳归魏,拜中书侍郎,赠安西将军、洛州刺史。祖千雄,略阳郡守。父英,代郡守,赠兖州刺史。瑱幼聪敏,有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八·陈厚耀

    楚共王共王十六年晋伐郑郑告急共王救郑与晋战鄢陵晋败楚射中共王目共王召将军子反子反嗜酒从者竖阳谷进酒醉王怒射杀子反遂罢兵归【史楚世家】荆共王与晋厉王战于鄢陵【共王十六年】荆师败共王伤临战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 ◎严春棠的金钢钻数目·佚名

    上海人之拥有金钢钻至多者,严春棠与李祖莱二人,可以颉颃一时。二人所蓄之金钢钻量,无法计算,他们用袋装之,布袋各列号码,每一号中,所藏皆为量数相等之钻石,譬如十克拉一枚者则此一袋中,皆十克拉之钻石也。近闻李祖莱与钟可成等

  • 首卷一 序·佚名

    序宣宗成皇帝实录序我大清受命。统壹寰区。抚绥方夏。绵绵延延。盖二百有余岁矣。此固上天眷佑之隆。祖宗诒谋之远。良由以圣继圣。克肖其德。上足以答天祖之贶。下足以惬臣民之心。用能新景命。巩丕基申锡无疆。至

  • 伊洛渊源录卷二·朱熹

    宋 朱子 撰明道先生行状 伊川先生曾祖希振皇任尚书虞部员外郎妣髙密县君崔氏祖遹皇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妣孝感县太君张氏长安县太君张氏父珦见任太中大夫致仕母夀安县君侯氏先生名颢字伯淳姓程氏其先曰乔伯为周

  • 四五 关于穿衣服·周作人

    祖母大殓之前,鲁迅自己给死者穿衣服。这穿衣服的事,实在很不容易,仿佛要一种专门本领,其实也只是精细与敏捷,不过常人不大能够具备或使用罢了。别处的情形不知道,乡下的办法是死者的小衫裤先穿好,随后把七件九件以至十一件的

  • 卷六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六十一明 俞汝楫 编冠婚备考加冠命掌冠礼官成化十四年三月甲子皇太子行冠礼诏以少傅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持节兼掌冠礼礼部尚书邹干赞冠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万安宣?戒於文华殿行礼

  • ●草木子卷之二上·叶子奇

      原道篇  ○原道篇  堯舜傳心以中。周孔論易以元。武箕作範以極。孔曾傳道以一。思孟語德以誠。皆聖賢講道會要之總名。所以為傳心之典也。  易上經。氣化之始也。故首乾坤。下經。形化之始也。故重咸恆。 

  • 慎行论第二 慎行·吕不韦

    慎行原文:一曰: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於秦而美,无忌劝王夺。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

  • 佛说阎罗王五天使者经·佚名

    宋沙门慧简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善听以置心中。我以天眼彻见众人生死所趣善恶之道。或有丑恶或有勇强或有怯弱。或生善道或生恶道。凡人所作为皆分别知之。人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谤讪

  • 第十八卷·佚名

    十地真言品第三十一一字真言曰唵(喉中擡声引呼此字上下同音)如是真言。大悲心观观世音。如法受持。应善修行十种胜业。何等为十。一者以无所得为方便。修净胜意业。谓以应一切不空智智心。修集一切善根胜意业事。不可

  • 重刻圆悟禅师击节录题辞·圆悟克勤

    圆悟禅师。电机波辨。色丝妙绝。可谓文武火炉锻练学人矣。惜乎集录者。采撷微言。而失之简。加之三豕门五。睹者眼眩焉。顷予友淳公。搜猎竺典。企予祖躅。以弥缝於阙。盖藻镜当台。妍媿可逃乎哉。晨星落落。秦无人也

  • 千字文·周兴嗣

    童蒙读物。南朝梁周兴嗣撰。该书是周兴嗣奉梁武帝萧衍指令,用一千个不同的字编写而成,故称“千字文”。据《梁书·周兴嗣传》记载,梁武帝“次韵王羲之千字,并使兴嗣为文”。而《宋史·李至传》云:“《千字文》乃梁武帝得钟

  • 牧令书·徐栋

    行政管理著述。有关地方官员的治政要点及法律规范的汇编。牧令,即与民众有直接关系的官员。首出于清代道光年间。辑者徐楝,道光二十一年(1841),由工部主事调任陕西兴安知府、西安知府。他在其任上,为总结地方官的治政

  • 圣最胜陀罗尼经·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苾刍往支那,路中见大人,知是文殊,为说神咒。   疑与《佛说最上意陀罗尼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