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序

长安释僧叡述

夫万有本于生生,而生生者无生;变化兆于物始,而始始者无始。然则无生无始,物之性也:生始不动于性,而万有陈于外;悔吝生于内者,其唯邪思乎?正觉有以见邪思之自起,故阿含为之作;知滞有之由惑,故般若为之照。然而照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绝思境。以言求之,则乖其深;以智测之,则失其旨!二乘所以颠沛于三藏,杂学所以曝鳞于龙门者,不其然乎?

是以马鸣起于正法之余,龙树生于像法之末。正余易宏,故直振其遗风,莹拂而已;像末多端,故乃寄迹凡夫,示悟物以渐。又假照龙宫,以朗搜玄之慧;托闻幽秘,以穷微言之妙。尔乃宪章智典,作兹释论。其开夷路也,则令大乘之驾,方轨而直入;其辩实相也,则使妄见之惑,不远而自复。其为论也,初辞拟之,必标众异以尽美;卒成之终,则举无执以尽善。释所不尽,则立论以明之;论其未辩,则寄折中以定之。使灵篇无难喻之章,千载悟作者之旨,信若人之功矣!

有鸠摩罗耆婆法师者,少播聪慧之闻,长集奇拔之誉;才举则亢标万里,言发则英辩荣枯;常杖兹论焉渊镜,凭高志以明宗。以秦弘始三年,岁次星纪,十二月二十日,自姑臧至长安。秦王虚襟,既已蕴在昔见之心,岂徒则悦而已!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研微造尽,则穷年忘倦。又以晤言之功虽深,而恨独得之心不旷;造尽之要虽玄,而惜津梁之势未普。遂以莫逆之怀,相与宏兼忘之慧。乃集京师义业沙门,命公卿赏契之士,五百余人,集于渭滨逍遥园堂。銮舆伫驾于洪涘,禁御息警于林间。躬览玄章,考正名于梵本;咨通津要,坦夷路于来践。经本既定,乃出此释论。

论之略本,有十万偈,偈有三十二字,并三百二十万言。梵夏既乖,又有烦简之异;三分除二,得此百卷;于大智三十万言,玄章婉旨,朗然可见。归途直达,无复惑趣之疑,以文求之,无间然矣。故天竺传云:像正之末,微马鸣、龙树,道学之门,其沦胥溺丧矣!其故何耶?寔由二末契微,邪法用盛;虚言与实教并兴,险径与夷路争辙。始进者化之而流离,向道者惑之而播越,非二匠其孰与正之!是以天竺诸国,为之立庙,宗之若佛。又称而咏之曰:“智慧日已颓,斯人令再曜;世昏寝已久,斯人悟令觉!”若然者,真可谓功格十地,道侔补处者矣。传而称之,不亦宜乎?幸哉!此中鄙之外,忽得全有此论;梵文委曲,皆如初品。

法师以秦人好简,故裁而略之;若备译其文,将近千有余卷。法师于秦语大格,唯译一往;方言殊好,犹隔而未通。苟言不相喻,则情无由比;不比之情,则不可以托悟怀于文表;不喻之言,亦何得委殊于一致?理固然矣!进欲停笔争是,则交竞终日,卒无所成;退欲简而便之,则负伤于穿凿之讥。以二三唯案译而书,都不备饰;幸冀明悟之贤,略其文而挹其玄也。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十一卷·灌顶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六卷·佚名
  卷九十二·佚名
  覆四川当局欢迎电·太虚
  普陀洛迦新志卷八·王亨彦
  华严策林·法藏
  五台精舍序·太虚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佚名
  卷第二十五·居顶
  跋宝王论后·飞锡
  卷三百一十五·佚名
  济宗颂语(附)·法藏
  卷第二十七·佚名
  佛说圣曜母陀罗尼经·佚名
  卷十·赞宁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二集卷五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五十二古今体七十九首【甲戌八】车驾至吉林得七言排律十二韵踰千塞甸历迢迢畅慰初心到一朝天作高山保之永地呈沃壤壮哉饶星分箕尾神臯衍俗重耕桑协气调左氏浮夸纪周晋史家建置考金辽为藩南接

  • ●卷十四·李攸

      ○科目   进士之举,惟本朝尤盛,而沿革不一—宝六年,因徐士廉伐鼓诉讼,太祖御讲武殿覆试。覆试自此始。赐诗,自太平兴国二年吕蒙正榜始。分甲,自太平兴国八年王世则榜始。赐袍、笏,自大中祥符中姚晔榜始。锡宴,自吕蒙正

  • 卷之七十三·佚名

      顺治十年。癸巳。三月。丁卯朔。予故太子太保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宋权祭葬如例。  ○都察院右都御史管工部右侍郎事李迎晙、以病乞归。许之。  ○戊辰。上幸南台。召内三院大学士、学士、翰林官、六部尚书、

  • 二百九十八 内务府奏查各处呈报赔款案均符恩诏请予宽免摺·佚名

    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谨遵恩诏事。 查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臣衙门为查分赔、代赔、著赂等案奏称:倘有满汉官员人等所欠应交内库之官款,及包衣佐领下人、旗民人等之代赔、分赔案件,若有由各该管处陆

  • 五六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续呈马裕家藏及总商等访得书籍折·佚名

    五六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续呈马裕家藏及总商等访得书籍折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初六日奴才李质颖谨奏,为钦奉上谕事。窃奴才前奉谕旨,访觅遗书,当卽钦遵圣训,于商人马裕家内暨江广达等购觅共得书二百九十一种,并马裕恳请将原书呈

  • 樊子盖传·魏徵

    樊子盖字华宗,庐江人。 祖父樊道则,梁国的越州刺史。 父亲樊儒,侯景之乱时投奔北齐,官至仁州刺史。 樊子盖开始当武兴王的行参军,后出京任慎县县令,东汝、北陈二郡的太守,员外散骑常侍,封爵富陽县侯,食邑五百户。 北周武帝平定

  • 许王李从益传·薛居正

    许王李从益是明宗的幼子。是宫嫔所生,明宗命王淑妃抚养他。曾对身边人说“:只有这个儿子出生在皇宫,所以我特别喜爱他。”长兴末年,封为许王。晋高祖即位后,因为皇后就是他的姐姐,便把李从益养在宫中。晋天福中,因为李从益是

  • 九八、孟子在齐威王时先已游齐考·钱穆

    《孟子》:“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餽七十镒而受。于薛,餽五十镒而受。”玩其语气,似孟子至宋在去齐之后。阎潜邱谓:“孟子去齐过宋,当周慎靓王之三年,正康王改元之岁,宋始称王。”全

  • 六·钱穆

    宋代特矫唐弊,公私教育皆特盛。其先则自社会私家教育开始。如范仲淹、胡瑗、孙复,皆先在寺庙中成学,再复从事于社会下层之私家讲学事业。范仲淹继戚同文在睢阳书院,孙复在泰山书院,而以胡瑗在苏州湖州书院讲学为尤着。其在

  • 2.钻木取火的传说·林汉达

    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是怎样进化的,我国古代也有许多传说。传说中有一些大人物,这些人往往既是首领,又是一个发明家。这种传说多半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想象出来的。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简单,周围又有许

  • 卷八十三·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八十三     婺源江永撰樂器    樂四補大師掌六律六同以合隂陽之聲皆文之以五聲宫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詳見鍾律】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

  • 卷六·朱申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句解卷六宋 朱申 撰春官宗伯下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乐官之长】掌成均之灋【成均五帝学名法谓其遗法也】以治建国之学政【国有学政不治则不脩不建则不立】而合国之子弟焉【合聚也公卿大夫之子弟当入学

  • 下四·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下四释瞻病篇题中四字。即下两门。瞻送是能施病终。即所为。制意中。初科初叙病患。多婴累者。通目众苦也。四大等者。别示病恼也。地水火风内外该遍故。通名大。六府者。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也(

  • 卷第三·佚名

    佛说陀罗尼集经卷第三 大唐天竺三藏阿地瞿多译 般若波罗蜜多大心经(印有十三咒有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阿罗汉无量阿僧祇诸大菩萨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俱。前后围绕。尔时梵天。与诸大

  • 卷第十·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十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青原下三世丹霞然禅师法嗣京兆府翠微无学禅师初参丹霞。问如何是诸佛师。霞咄曰。幸自可怜生。须要执巾帚作麽。师退

  • 第二十二条军规·约瑟夫·海勒

    美国作家约瑟夫·赫勒的长篇小说。“黑色幽默”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尤素林是美国空军轰炸员,他所隶属的飞行大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意大利以南地中海的皮亚诺扎岛(这个地方实际并不存在,是作者虚构的)。尤素

  • 斗南老人集·胡奎

    六卷。明胡奎撰。胡奎,字虚白,浙江海宁人,生卒年不详。胡奎尝游贡师泰之门。明初以儒学征,授宁王府教授。著有《斗南老人集》六卷。此集为永乐年间宁藩刻本,共六卷。前有宁王朱权序,说明胡奎号斗南老人的缘由,称“其晚年泊舟

  • 研经言·莫枚士

    医论。清末莫枚士撰。四卷。枚士字文泉,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原致力于古代经学,精于训诂,后转习岐黄之术。著有《神农本草经校注》、《经方例释》等,以考证、释经、训诂为长。是书亦为解经之作,成于同治十年(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