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三

此卷馆本及嘉抱堂本均误钞正德十四年五月之文兹据广本补钞据阁本校

嘉靖十三年五月丁卯朔夜四更客星见于螣蛇历天厩入阁道至二十四日而灭

○戊辰夏至大祭  地于  方泽先(欲)[期]视牲命定国公徐延德代告请  太祖配神及是日行礼俱武定侯郭勋代

○己巳湖广陨西县暴风雷雨雹损禾稼

○庚午下浙江备倭都指挥陈岳生等巡按御史逮问以太仓州盐徒董琦等聚众为乱岳生等不能防御故也

○录宣府前所堡及永宁城等处斩获功升赏官军任秀等三十六人林旺等七人

○辛未端午节赐百官宴

○大学士张孚敬有疾遣医诊视赐牲牢米肉等物

○巡抚应天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侯位三年考满荫其子[藩]为国子生

○革狭西都司秦州卫都指挥佥事周卿职闲住以兴贩私盐为按臣所劾故也

○癸酉  孝宗敬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长宁伯周大经祭  泰陵

○丙子太祖高[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

○戊寅  仁宗昭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彭城伯张钦祭  献陵

○内苑先蚕坛茧成进丝

○吏部右侍郎张潮乞母刘氏祭葬部议刘氏未授三品封于例不合  上以潮讲读效劳特赐祭一坛升南京通政司右参议林时为本司右通政

○授行人朱隆禧为兵科给事中知县周洪范为广东道试御史

○武定侯郭勋奏各牧马草场租银乞徵解户部添(设)[给]团营马匹刍豆户部言草场租银系解太仆寺买马之数难以改拨第将各营马草每年添给本色一月报可

○庚辰命五军营坐营署都指挥佥事谭铉充西官厅右哨参将

○礼部言驸马谢诏原奉谕(满)[讲]习大学今已卒业更请  钦定一经仍讲读四书习古人字法及诗句得旨令诏先读易经余如所拟教之

○朝鲜国王李怿遣陪臣李承彦等贡马及方物入谢宴赉如例

○建州夷人田牙失帖木儿等狭西番人李家儿等各来朝贡马宴赏如例

○辛巳升山东布政司右参议查应兆福建兴化府知府詹圭俱为按察司副使应兆本省圭贵州

○大同府朔应二州天鼓鸣

○癸未故伏羗伯毛江旡子诏以其弟汉袭祖爵岁给禄米一千石本折兼支如例

○韩王旭□木□千□薨[遣]定远侯邓继绅致祭命有司营葬如例

○赐故都督同知张奎祭葬如例

○南京户部尚书许诰卒赐祭葬如例赠太子太保谥庄敏诰河南灵宝县人前吏部尚书进之子也弘治十二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正德初以父进任兵部尚书改翰林院检讨逆瑾用事调广西全州判官未几以外艰去起为尚宝司丞引疾归嘉靖四年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六年升翰林院侍读学士充经筵讲官因进所著通鉴前编图书管见大极论道统源流录八年升太常寺卿管国子监祭酒事寻迁吏部右侍郎南京户部尚书至是卒于官诰志气豪迈行谊修洁其所著述虽未臻理要而人称其笃志好学能益振其家声云

○甲申诏免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马卿赴京会议以地方多事故也

○乙酉复设山西管理屯田佥事一员从巡抚都御史王德明奏也

○丙戌以灾伤免河南卫辉彰德怀庆三府所属州县并福建泉州府晋江惠安南安同安四县及泉州卫所税粮有差

○丁亥狭西同州及华阴朝邑等县各地震声如雷

○戊子命试监察御史李良张敕徐九皋刘良卿徐宗鲁曾铣曹逵李遂周道王绅实授苏丛陈迂诸演仍试职候再考王文光别用从都察院覆试也

○己丑  上以疾不(亲)[视]朝谕礼部尚书夏言曰朕惟君之与臣上下交而共成治理乃(有)[者]朕静息数旬元气已复咳疾未除虑尔百工弗勤厥职曰不先我师上行下效者夫朕非敢自逸也特念身为治本不得不慎爱之耳兹复申告勉遵朕言务秉勤恭勿事怠忽卿言其录布之哉尚书言宣示  圣谕于是吏部尚书汪鋐等言君逸臣劳此古今不易之理  皇上[偶因]违和俯从臣下之情静适数旬已遂勿药之喜臣等不胜庆幸但  皇上忧勤之念恒惕然不自安犹虑群臣不能仰体  德意至怠职废事再降纶音丁宁先戒况自数旬以来大小政务皆  皇上亲赐览决则身处深宫之中而虑周海宇之大何尝自逸也哉伏望纾虑宽怀再事静养况今炎暑正炽宜致慎必俟  圣体全康方出视朝上以慰  圣母之心下以副臣民之望臣等吏部为诸司之长尤当夙夜匪懈以端表率诸臣如有怠惰臣等即据实参奏入  上曰览所陈慰具悉忠爱卿等宜表率庶官以副朕意

○吏部左侍郎霍韬三载秩满荫其侄与球为国子生

○改巡抚狭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尧封于南京都察院提督操江

○巡按狭西御史郝维岳参论苑马寺亏欠马匹数多诏下寺丞宋亨御史逮问少卿贾启寺丞范锦各夺俸三月

○庚寅大学士李时建书院于家尊藏  圣制乞额名  上嘉其忠敬赐名珍谟

○巡抚保定都御史周金言蔺家圈决口塞之则东流暴涨而河间之民不堪不塞则东流渐淤而保定之患不息宜将决口仍旧存留量起邻河夫役将新河浚阔使东北平流以免旁溢之患工部议覆从之

○辛卯福建巡按御史方涯条奏盐法宿弊一旧制官盐每引二百五斤今增至二百五十斤名为修城罔禆实用宜改复旧额一盐以包计故装载有数今刻舟为度视其入水深浅以较轻重故私盐满载莫可究诘今宜改复包盐如数称割一盐贵疏通今限以十舡为一帮十帮为一掣前者射利后者失时请托要求毙端百出今宜循照帮次不时掣放其管掣官员听巡按选委不专运司仍行守巡稽察奸状一票盐之价重于引盐而商人反利之者以引盐有数而票盐无数也今宜革去余盐小票每正盐一包止许带盐二斤正盐纳价三钱余盐止定价四钱一商人支盐有延捱多年不出场者有虽出场不尽本引者意在通同官灶影射私盐耳自今商人给帖下场务令尽数支出其有久不出场及出场不尽者没其盐入官商灶各治以罪一解官起解盐银另有添秤银两名为水脚皆由该司官吏通同侵克以致原数短少因取偿于脚费耳自今盐银宜以部发为准秤兑完足籍记锭数差官起解如锭[数]不足责在解官分两不足责在运司务严法追赔以杜侵欺部覆诏允行之

○壬辰南京户部以湖广崇阳县僻处山谷运道艰虞议将每年额解南京仓粮二千一百石每石徵银七钱解部抵支各卫所官员月俸从之

○癸巳月与金星昼见  上谕辅臣张孚敬李时曰朕览江西所进青爵其色甚佳以为殿陛告祀  天用然此祭器也器之重也今者(两)[雨]霁稍爽可与勋鋐言三臣吉服入观其以酉刻至南宫之重华云于是  上御重华殿先视祭器毕退御重华殿左室宣孚敬等入见  上曰朕咳疾静餋久不与卿相接[良]用歉焉兹已调餋平复特与卿等一见了孚敬等顿首曰臣等瞻仰  天颜不胜庆幸  上命至殿中览观祭器孚敬等奏曰伏睹祭器制度精美仰见  皇上事  天之诚  上命内使以御案所置牙边檀扇分赐五臣且曰天气炎热兹扇与卿等共凉孚敬等复顿首曰即今炎候伏望倍加珍摄臣等在外不敢不恪共职  上命赐酒馔各顿首谢及既退复召孚敬及时入见  上以黄纸御书  宣宗章皇帝御制阅舆地图诗一章白纸御书恭和  宣宗章皇帝阅舆地图诗一章以示孚敬等次日孚敬具称谢  上报闻

○升山西布政司右参政翟瓒为湖广按察使山西按察司佥事李士充为江西布政司左参议

○甲午(治)[诏]除免直隶杨州卫泰州通州二守御千户所新增无子粒从直隶巡按御史须澜奏也

○初礼部左侍郎黄绾至大同左右随从悉用大同人城中宗室军民迎道诉官军暴掠者投牒且数百无告言叛军者绾亦绝不问叛军事众心稍安有阚钺薛源杨月者为叛卒使虏会事平留虏中至是钺自虏归绾执而付之法反侧子遂籍藉有流言绾因大集军民谕以逆顺祸福责其怙乱众謺无有流言不得行又有请招源月归者谓留虏且遗祸绾曰此辈悉庸奴虏所牛马驱役之者何能为众国患且中国当严武备虏之来去要在有以待之而奚虑此(公)[么]么[也]因下令源月及余逆卒自虏来者边吏执而戮之不来则勿索是时诸叛卒方挟虏恐喝内地至叱啐墩卒需饮食要中国招已闻绾令大沮往往向墩卒诉虏虐号泣去百姓知绾足恃凡前罹叛卒害者始麕至陈牒绾佯不应而密以牒授给赈官令随里聚阴核实之刻(欲)[期]遣卒四捕获首恶王福胜等若干人有尚钦者当抢攘时曾杀一家三人惧不免夜执刀鸣金倡乱历数衖无一人应者遂被擒绾遂出未获首恶郭经等名图形悬榜捕之于是城中军民始鼓舞知不复有诖误累矣绾乃言大同之所以屡变者始由于情罪不明终成于积疑不解臣惟王用三驱宁失前禽故于玉福胜则设法密擒以正典刑其郭经等则书名图形榜示擒捕又戒有司无贪功无急追听其自逃而执其不获脱者但使不敢入镇城为地方害则善矣或又虑其急而走虏为疆圉忧者是不知彼己情也虏得汉人率奴隶之不则易马远夷耳且使虏果雄桀即旡赖此一二辈如犹常虏也则得此百辈奚(盖)[益]况虏性得利则趋遭创则避固非此辈能使之去来也今若招之使来贷之则失刑杀之则害信反使彼得恃通虏之势以挟制止下非计之得也臣窃谓今日安攘之要莫先自法但使吏此土者仰体  圣心公平廉洁饬法详刑劳来安集其未获余恶听其自逃而徐捕之则地方保无虞矣部覆如议绾言大同街衢广衍故凶狡易于夤夜(则) [作]恶治乱于已著不若防患于未萌请于大小街衢各设门房栅门晨昏启闭坚其键鐍委官不时督核以消夜聚之奸仍立十家牌法挨门鳞次编为保甲各立长统之令其互察奸(匿)[慝]防御外患仍随城四隅各立社学群军民子弟择师教之作兴礼[义]之风以潜化其非僻之习庶几边镇永安甸服有赖部覆绾奏实防奸易俗(妄)[要]务宜悉如议从之

猜你喜欢
  卷七十一·志第三十八·柯劭忞
  卷八十七 晉紀九·司马光
  第一百五十三回 宴中兴孙美瑶授首 窜豫东老洋人伏诛·蔡东藩
  卷之三百十八·佚名
  卷之五十五·佚名
  ●圣谕(敕书二通)臣李瑶恭录·温睿临
  卷七十五·佚名
  绎史卷七十四·马骕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司马迁
  殷景仁传·沈约
  张鲸传·张廷玉
  樊山政书卷十五·樊增祥
  台湾日记与禀启卷三·胡传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佚名
  秘书志卷第四·王士点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草堂诗余卷一·佚名

    小令捣练子秋闺秦少防心耿耿泪双双皓月清风冷透窻人去秋来宫漏永夜深无语对银缸忆王孙春景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髙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打梨花深闭门夏景周美成风蒲猎猎小池塘过荷花满院香沉李浮氷

  • 卷一百五十·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五十   明 冯惟讷 撰 别集第六 品藻四 梁【通论】 南史庾肩吾传曰齐永明中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为丽靡复踰往时简文与湘东王书论之

  • 提要·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二李太白集注      别集类一【唐】提要【臣】等谨案 李太白集注三十六卷国朝王琦撰琦字琢崖钱塘人注李诗者自杨齐贤萧士贇後明林兆珂有李诗钞述注十六卷简陋殊甚胡震亨驳正旧注作李

  • 卷之三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四六九清单(前件之附粘)一二二四○--二·佚名

    吞霄街下各庄之庄正名单今将新举各庄庄正姓名,开列呈送察核。番仔藔庄正孟炳壬南势庄正田有明南兴庄庄正张清仁梅树脚庄正张水勇南和庄庄正汤国立内湖庄正彭东海枫树窝庄正曾来古四湖口庄正李清贤

  • 卷三·胡仔

    乙巳鲁定公十四年年五十六孔子由大司寇摄行相事有喜色仲由问曰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乐以其贵下人乎于是秉政七日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夘于两观之下子贡进曰夫少正夘鲁之闻人

  • 六 傅澄记米店·周作人

    在小船埠头与张马桥之间,只有几家人家,即是傅澄记米店,咸亨酒店,某姓栈房,屠家小店,又一家似是锡箔店老板的住宅。傅澄记在人们口头上只称傅通源,因为是从那里分出来的,老主人竭力声明,他是傅澄记,招牌上也明明写着,可是大家都不

  • 陆杲传·姚思廉

    陆杲,字明霞,吴郡吴人。祖父陆徽,是宋代的辅国将军、益州刺史。父亲陆睿,为扬州治中。陆杲小时候用功好学,学习书画,他的舅舅张融有很高的名望,陆杲的风格举止很像张融,当时有人称赞说:“无对日下,惟舅与甥。”初始作齐中军法曹

  • 皇甫遇传·薛居正

    皇甫遇,常山人。父亲皇甫武,流离寓居太原,曾任遮虏军使。皇甫遇小时喜好勇武,到年长时,须发卷曲,善于骑马射箭。后唐明宗还在藩镇时,把他收留在部下,历次跟随作战,屡建功绩。明宗即位后,升为龙武军都指挥使,遥任严州刺史,出征东川

  • 卷四十二·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四十二 明 冯复京 撰小雅谷风之什三楚茨篇下祝告笺云祝致神意造主人使受嘏嘏之礼祝徧取黍稷牢肉鱼擩于醢以授尸孝孙前就尸受之天子使宰夫受之以筐祝则释嘏辞以勑之○礼运曰修其祝嘏又云

  • 四如讲稿卷三·黄仲元

    宋 黄仲元 撰大学学记尝言大学之道大学之教而不言其所以为道所以为教盖大学者所以教为大人之学又以自别于小学者也小学是已做一个大学底坯墣大学只是就小学上琢磨出治将出小学是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推明此性之理小学

  • 春秋亿卷五·徐学谟

    明 徐学谟 撰成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书正始也二月辛酉我君宣公以时也无氷着恒燠也三月作丘甲以丘出甲讥重敛也备齐难故作之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盟晋惧齐楚也秋王师败绩于茅戎左氏曰刘康公邀戎伐之败绩于徐吾

  • 自纪篇第八五·王充

    【题解】本篇是王充晚年写成的自传,记述了他的家世、生平、思想和著述,同时阐明了写作《论衡》等书的目的,着重反驳了当时某些人对他的攻击和诬蔑。它是王充一生思想言行的真实写照。【原文】85·1王充

  • 卷十九之下·何楷

    <经部,诗类,诗经世本古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十九之下 明 何楷 撰 周平王之世 遵大路周公卿欲留郑庄公也【左隐三年初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

  • 卷之四十九·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四十九信君臣之信《晋书》:羊佑之镇襄阳,缓怀远近,甚得江汉心,与昊人开布大信,其降者後欲去,皆听之。在军尝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不过十数人。专务以德信怀昊,每交兵,刻曰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计者

  • 卷四十·佚名

    △教化兵将品下尔时世尊渐渐行到恒河岸边。至於彼已,而恒河畔有一船师。遥见世尊向已而来。从坐速起。急疾向前。迎接世尊,到佛边已,而白佛言:善来世尊,从何远来。而忽到此。世尊,若为怜愍我故。愿上此船。我度世尊,到於彼岸

  •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七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七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结夏示众。有句无句如藤倚树。孟八郎汉便恁么去。机不到语不副。眼里着得百千万亿须弥山。耳里着得无量无边香水海。机副语语投机。眼里着沙

  • 古周易·吕祖谦

    易学著作。宋吕祖谦撰。是一部考订《周易》正宗版本的著作,一卷。此书在当时及后世影响都很大,朱熹所撰《周易本义》就以它为底本。《周易》最初只有六十四卦(每卦由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构成),分上下二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