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答赵辰官问(十五则)

问一:佛家所谓“不生不灭”,又所谓“随生随灭”,二者的界限如何?  答一:不生不灭是法性,随生随灭是法相。

问二:佛家把色、受、想、行、识归为五蕴,实际上其他四蕴皆是因缘识蕴而生,它们的关系是平行的还是对峙的呢?  答二:在五蕴的分类中,是平行亦是对峙,又相连属。

问三:大毗婆沙论说:“色相有三种:可见有对,不可见有对,不可见无对”,这三色相怎样区别呢?  答三:一、颜色、形色等,二、声、香、味、触、眼、耳、鼻、舌、身,三、法处摄色。

问四:五蕴论解释受蕴有三领纳:一苦、二乐、三不苦不乐。假如以心理学来阐明,是“感觉”的成分多,还是“感情”的成分多?  答四:感觉兼触受,而受已多感情成分。

问五:顺正理论说“触从三合而生”;假如除了“识”蕴,只有“眼”“色”二者相触,成何境界?  答五:如镜照影而已。

问六:大智度论解释:心有二种:一者、念念生灭心,二者次第相续心。既曰念念生灭,何以又曰次第相续?  答六:念念生灭,就其恒行不住说;次第相续,就其自类引生说。

问七:佛家所指“身中神”,与中国方士所讲的“元神出窍”的元神,以及基督“圣灵复活”的圣灵,是否有同一意义?  答七:略同不尽同:身中神即“业识”,元神摄炼精气成兼色法,圣灵指上帝分与圣善心灵。(见海刊二十四卷七期)

问八:华严记文佛降诞之期,有“诸天妓女于虚空中作妙音乐”,“诸天玉女执孔雀拂现宫墙上”,“诸天玉女各持金瓶,盛满香汁,列住空中”;佛家最忌“色蕴”,何以有此一段记事?  答八:并无最忌色蕴之义。华严极乐,莲花香光,亦色蕴也。此所说降于欲界之第四兜率天相,故有天女。

问九:所谓“五蕴皆空”,“无我”,“随灭复随生”,有无一贯的解释?  答九:五蕴皆从众缘,随生随灭,无实体故空无我。

问十:自天地初成以至民主,经过如何?  答十:佛说较地质史、生物进化史更长远。

问一一:佛家普度众生的宏愿,是否根源于爱?  答一一:源于无我的慈悲,故不同自我而出之爱。

问一二:佛家的“识从行生”,与总理“行而后知”的学说,是否相同?  答一二:识从行生的“识”,指一期生命最初的识,故不很同。但识蕴列行蕴之后等,义相近似。

问一三:战争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答一三:三界众生中之欲界,地居众生均不免战争,天亦不免,但佛圣均期能渐减免,故以慈仁为教。

问一四:怎样能够提高人类的关系?  答一四:发挥其利他的思想与行事。

问一五:怎样能以“佛法的因缘”,促进世界永久和平的实现?  答一五:阐明佛法真理,改变近代做人立国的趋向。(见海刊二十四卷八期)


猜你喜欢
  第八卷·知礼
  刻支那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序·为霖道霈
  宗镜录卷第三十九·延寿
  卷第三十一·霁仑超永
  释摩诃衍论 第四卷·龙树
  卷第一·朝宗通忍
  卷第六·丈雪通醉
  总目卷第三·智旭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九十五·霁仑超永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五·佚名
  属累品第二十七·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九·圆晖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澄观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李师中·唐圭璋

      师中字诚之,楚丘人。大中祥符六年(1013)生。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仁宗朝,提点广西路刑狱。历天章阁待制、河东都转运使。贬和州团练副使安置,稍迁至右司郎中。元丰元年(1078)卒,年六十六。有李诚之集,不传。   菩萨蛮  

  • 辛亥三十六首·许南英

    辛亥(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和高安中路自治会议长陈伯莪见赠原韵,并留别邑内诸君子(时奉委赴电白本任)二年水乳渐交融,直道斯民毁誉中。一瞽飞鸿留爪印,半生磨蝎是身宫。文章喜见维新派,父老犹存太古风。翘首蒋侯飞鸟到(瓜代者为

  • 一分儿·隋树森

    一分儿,姓王,大都角会,歌舞绝伦,聪慧无比。元.夏庭芝《青楼集》载:“一日,丁指挥会才人刘士昌、程继善等于江乡园小饮,王氏佐樽。时有小姬歌《菊花会》南吕曲云:'红叶落火龙裉甲,青松枯怪蟒张牙。'丁曰:'此

  • 卷九十三·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九十三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义丰集钞王阮字南卿豫之九江人朱子讲学白鹿洞阮从之游庆元初孽臣窃柄附者如市阮未尝一蹑其门晩守临川陛辞奏事柄臣密客诱致之迄弗往见奉祠而归其诗得之张紫薇安国故不

  • 卷一百八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八十六韦应物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晩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

  • 卷五·应劭

      ○十反易记"出处默语",书美"九德咸事",同归殊涂,一致百虑,不期相反,各有云尚而已。是故伯夷让国以采薇,展禽不去於所生;孔丘周流以应聘,长沮隐居而耦耕;墨翟摩顶以放踵,杨朱一毛而不为;干木息偃以藩魏,包胥重玺而存郢;夷吾朱弦

  • 卷之六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六 花牌楼中·周作人

    我写日记始于戊戌正月,开头的一天便记着鲁迅来杭州的事。今将头几天的日记照抄于下:“正月廿八日,阴。去。(案即去看祖父的略语。)下午,豫亭兄偕章庆至,坐谈片刻,偕归。收到《壶天录》四本,《读史探骊录》五本,《淞隐漫录》四本

  • 陈居仁传·脱脱

    陈居仁,字安行,兴化军人。他的父亲太府少卿陈膏,娶明州汪氏的女儿为妻,于是家住在明州。陈膏开始为汾州教授,辅佐守臣张克戬抵御金人。后来任惠州知州,单人匹马到曾衮的营垒中,用比喻讲明道理使他归降。鄞县的和尚王法恩谋反

  • 一三九、田骈考(附:彭蒙、王斶)·钱穆

    《史记?孟荀列传》:&ldquo;田骈齐人,学黄老道德之术。&rdquo;《汉志》道家有《田子》二十五篇,(《吕览》高诱《注》云:&ldquo;道书十有五篇。&rdquo;)班固曰:&ldquo;名骈,(《庄子释文》引《慎子》云:&ldquo;田骈名广。&rdquo;)齐

  • 卷五十八(哀公六年,尽十一年)·孔颖达

    【经】六年,春,城邾瑕。(无传。备晋也。任城亢父县北有邾娄城。○瑕音遐。任音壬。亢,苦浪反,又音刚。父音甫。)晋赵鞅帅师伐鲜虞。吴伐陈。夏,齐国夏及高张来奔。(二子阿君,废长立少。既受命,又不能全,书名,罪之也。○长,丁丈反。

  • 提要·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尚书埤传      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尚书埤传十七卷国朝朱鹤龄撰鹤龄字长孺别号愚庵呉江人前明诸生是书前有考异一卷辨经文同异后有逸篇伪书及书説余一卷大抵以孔为真故史记所载

  • 卷四·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四宋 高闶 撰桓公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桓公弑君而立不天无王之极也而书春王正月公即位者以天道王法正其罪也盖隐公被弑经但书薨而贼亦不见主名若其嗣君实预其故而无以爲别则後之观者安知贼之

  • 卷二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诗义折中卷二十鲁颂四之四鲁在禹贡徐州之域成王以封周公长子伯禽其诗四篇皆乐歌也故列于颂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赋也駉説文云牧马苑也駉駉非一苑也毛曰

  • 卷第四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四十一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业品第四之九又经中说业有四种。谓或有业黑黑异熟。或复有业白白异熟。或复有业黑白黑白异熟。或复有业非黑非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经虽略示而不广释。

  • 卷第九·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九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二之一如是因界已列诸根今于此中应更思择。世尊何故别说根名。在内界全及法一分。依增上义。别说为根。彼彼事中得增上故。此增上义。界义显成。界谓

  • 画图缘小传·天花藏主人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4卷16回。无名氏撰;题“步月主人”。今大连图书馆藏有旧刊本,书题为《新镌评点画图缘小传》,卷首有署“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的序。此本当是原刊本。又有益智堂刊本,是据前者修改而成。作品讲述:两广

  • 常谈·吴箕

    一卷,南宋吴箕撰。是书大抵皆评论史事,而间及于考证。分条记事,现存一百多条。《徽州志》称吴箕在临川时,与陆九渊相合,如陆九渊《经德堂记》论汉高祖为义帝讨项羽一事,谓新城三老深知天下大计;而箕亦谓新城老人独知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