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论权利思想
人人对于人而有当尽之责任,人人对于我而有当尽之责任,对人而不尽责任者,谓之间接以害群,对我而不尽责任者,谓之直接以害群。何也?对人而不尽责任,譬之则杀人也;对我而不尽责任,譬之则自杀也。一人自杀,则群中少一人,举一群之人而皆自杀,则不啻其群之自杀也。
我对我之责任奈何?天生物而赋之以自捍自保之良能,此有血气者之公例也。而人之所以贵于万物者,则以其不徒有“形而下”之生存。而更有“形而上”之生存。“形而上”之生存,其条件不一端,而权利其最要也。故禽兽以保生命为对我独一无二之责任,而号称人类者,则以保生命、保权利两者相倚,然后此责任乃完。苟不尔者,则忽丧其所以为人之资格,而与禽兽立于同等之地位。故罗马法视奴隶与禽兽等,于论理上诚得其当也(以论理学二段法演之其式如下:无权利者禽兽也,奴隶者无权利者也,故奴隶即禽兽也)。故形而下之自杀,所杀者不过一人,形而上之自杀,则举全社会而禽兽之,且禽兽其苗裔以至于无穷。吾故曰直接以害群也。呜呼!吾一不解吾中国人之甘于自杀者何其多也。
权利何自生?曰生于强。彼狮虎之对于群兽也,酋长国王之对百姓也,贵族之对平民也,男子之对女子也,大群之对于小群也,雄国之对于孱国也,皆常占优等绝对之权利,非狮、虎、酋长等之暴恶也。人人欲伸张己之权利而无所厌,天性然也。是故权利之为物,必有甲焉先放弃之,然后有乙焉能侵入之。人人务自强以自保吾权,此实固其群、善其群之不二法门也。古代希腊有供养正义之神者,其造像也,左手握衡,右手提剑,衡所以权权利之轻重,剑所以护权利之实行。有剑无衡,是豺狼也;有衡无剑,则权利者亦空言而卒归于无效。德儒伊耶陵(Jhering)所著《权利竞争论》(原名为 Der Kampfums Recht,英译为 Battle Right。伊氏为私法学大儒,生于1818年,卒于1892年。此书及其被聘于奥国维也纳大学为教授时所著也。在本国重版九回,他国文翻译者二十一种,其书之价值可知矣。去年译书汇编同人,曾以我国文翻译之,仅成第一章,而其下阙如。余亟欲续成之,以此书药治中国人尤为对病也。本论要领大率取材伊氏之作,故述其崖略如此)云:“权利之目的在平和,而达此目的之方法则不离战斗。有相侵者则必相拒,侵者无已时,故拒者亦无尽期。质而言之,则权利之生涯,竞争而已。”又曰:“权利者不断之勤劳也,勤劳一弛,而权利即终归于灭亡。”若是乎权利之为物,其所以得之与所以保之者,如此其不易也。
藉欲得之,藉欲保之,则权利思想实为之源。夫人之有四肢五脏也,是形而下生存之要件也,使内而或肝或肺,外而或指或趾,其有一不适者,孰不感苦痛而急思疗治之。夫肢脏之苦痛,是即其身内机关失和之征也,是即其机关有被侵焉之征也。而疗治者,即所以防御此侵害以自保也。形而上者之侵害亦有然,有权利思想者,一遇侵压,则其苦痛之感情,直刺焉激焉,动机一拨而不能自制,亟亟焉谋抵抗之以复其本来。夫肢脏受侵害而不觉苦痛者,必其麻木不仁者也。权利受侵害而不觉苦痛,则又奚择焉,故无权利思想者,虽谓之麻木不仁可也。
权利思想之强弱,实为其人品格之所关。彼夫为臧获者,虽以穷卑极耻之事廷辱之,其受也泰然;若在高尚之武士,则虽掷头颅以抗雪其名誉,所不辞矣。为穿窬者,虽以至丑极垢之名过毁之,其居也恬然;若在纯洁之商人,则虽倾万金以表白其信用,所不辞矣。何也?当其受侵受压受诬也,其精神上无形之苦痛,直感觉而不能自已,彼误解权利之真相者,以为是不过于形骸上物质上之利益,龂龂计较焉。嘻,鄙哉!其为浅丈夫之言也。譬诸我有是物而横夺于人,被夺者奋然抗争于法庭,彼其所争之目的,非在此物也,在此物之主权也。故常有诉讼之先,声言他日讼直所得之利益,悉以充慈善事业之用者。苟其志而在利也,则此胡为者,故此等之诉讼,可谓之道德上问题,而不可谓算学上之问题。苟为算学上之问题,则必先持筹而计之,曰:吾诉讼费之所损,可以偿讼直之所得乎?能偿则为之,不能则已之。此鄙夫之行也,夫此等计算者,对于无意识之损害,可以用之。譬如坠物于渊,欲佣人而索之,因预算其物值与佣值之相偿,是理之当然也,其目的在得物之利益也。争权利则不然,其目的非在得物之利益也。故权利与利益,其性质正相反对。贪目前之苟安,计锱铢之小费者,其势必至视权利如弁髦。此正人格高下垢净所由分也。
昔蔺相如叱秦王曰:“臣头与璧俱碎。”以赵之大,何区区一璧是爱?使其爱璧,则碎之胡为者?乃知璧可毁,身可杀,敌可犯,国可危,而其不可屈者,别有在焉。噫!此所谓权利者也。伊耶陵又言曰:“英国人之游历欧洲大陆者,或偶遇旅馆舆夫,有无理之需索,辄毅然斥之。斥之不听,或争议不决者,往往宁延迟行期数日数旬,所耗旅费视所争之数增至十倍,亦所不恤焉。无识者莫不笑其大愚,而岂知此人所争之数喜林(英国货币名,一喜林约当墨银半圆),实所以使堂堂英吉利国屹然独立于世界之要具也。盖权利思想之丰富,权利感情之敏锐,即英人所以立国之大原也。今试举一奥大利人(伊氏著书教授于奥大利,故以此鞭策奥人),与此英人地位同、财力同者相比较,其遇此等事,则所以处置者何如?必曰:此区区者,岂值以之自苦而滋事也。直掷金拂衣而去耳。而乌知夫此英人所拒奥人所掷数片喜林之中,有一绝大之关系隐伏焉,即两国数百年来政治上之发达,社会上之变迁,皆消息乎其间也。”呜呼!伊氏之言,可谓博深而切明矣。吾国人试一自反,吾侪之权利思想,视英人奥人谁似也。
论者或疑此事为微末而不足道乎?请言其大者。譬有两国于此,甲国用无理之手段,以夺乙国硗确不毛之地一方里,此被害国者,将默而息乎?抑奋起而争,争之不得而继以战乎?战役一起则国帑可以竭、民财可以尽,数十万之壮丁,可以一朝暴骨于原野之中,帝王之琼楼玉宇,窭民之筚门圭窦,可以同成一烬。驯至宗社可以屋,国祀可以灭,其所损与一方里地之比较,何啻什伯千万,就其得之,亦不过一方里石田耳。若以算学上两两相衡,彼战焉者可不谓大愚哉?而岂知一方里被夺而不敢问者,则十里亦夺,百里亦夺,千里亦夺,其势不至以全国委于他人而不止也。而此避竞争、贪安逸之主义,即使其国丧其所以立国之原也。故夫受数喜林之欺骗屈辱而默然忍容者,则亦可以对于本身死刑之宣告自署名而不辞者也。被夺一方里之地而不发愤者,则亦可以举其父母之邦之全图献卖于他人,而不以动其心者也。此其左证岂在远。反观我国,而使我惭悚无地矣。
盎格鲁-撒逊人不待言矣,条顿人不待言矣,欧洲之白种人不待言矣,试就近比照之于日本。日本当四十年前,美国一军舰始到,不过一测量其海岸耳,而举国无论为官、为士、为农、为工、为商、为僧、为俗,莫不瞋目切齿,攘臂扼腕,风起水涌,遂以奏尊攘之功,成维新之业。而我中国以其时燔圆明园,定《南京条约》,割香港,开五口,试问我国民之感情何如也?当八年前,俄、德、法三国逼日本还辽,不过以其所夺人者归原主耳,而举国无论为官、为士、为农、为工、为商、为僧、为俗,莫不瞋目切齿,攘臂扼腕,风起水涌,汲汲焉扩张军备,卧薪尝胆,至今不忘。而我中国以其时割胶州、旅顺等六七军港,定各国势力范围,浸假而联军入京,燕蓟涂炭,试问我国民之感情何如也?彼其智宁不知曰:此我之权利也。但其有权利而不识有之之为尊荣,失权利而不知失之之为苦痛,一言蔽之曰:无权利思想而已。
吾中国先哲之教,曰宽柔以教,不报无道;曰犯而不校,曰以德报怨,以直报怨。此自前人有为而发之言,在盛德君子偶一行之,虽有足令人起敬者,而末俗承流,遂藉以文其怠惰恇怯之劣根性,而误尽天下。如所谓百忍成金,所谓唾面自干,岂非世俗传为佳话者耶?夫人而至于唾面自干,天下之顽钝无耻,孰过是焉。今乃欲举全国人而惟此之为务,是率全国人而为无骨无血无气之怪物,吾不知如何而可也。中国数千年来,误此见解,习非成是,并为一谈,使勇者日即于销磨,怯者反有所藉口,遇势力之强于己者,始而让之,继而畏之,终而媚之,弱者愈弱,强者愈强,奴隶之性,日深一日,对一人如是,对团体亦然,对本国如是,对外国亦然。以是而立于生存竞争最剧最烈之场,吾不知如何而可也。
大抵中国善言仁,而泰西善言义。仁者人也,我利人,人亦利我,是所重者常在人也;义者我也,我不害人,而亦不许人之害我,是所重者常在我也。此二德果孰为至乎?在千万年后大同太平之世界,吾不敢言。若在今日,则义也者,诚救时之至德要道哉!夫出吾仁以仁人者,虽非侵人自由,而待仁于人者,则是放弃自由也。仁焉者多,则待仁于人者亦必多,其弊可以使人格日趋于卑下(欧西百年前以施济贫民为政府之责任,而贫民日以多。后悟此理厘而裁之,而民反殷富焉。君子爱人以德,不闻以姑息,故使人各能自立而不倚赖他人者,上也。若曰吾举天下人而仁之,毋乃降斯人使下己一等乎)。若是乎,仁政者,非政体之至焉者也。吾中国人惟日望仁政于其君上也,故遇仁焉者,则为之婴儿,遇不仁焉者,则为之鱼肉。古今仁君少而暴君多,故吾民自数千年来祖宗之遗传,即以受人鱼肉为天经地义。而“权利”二字之识想,断绝于吾人脑质中者固已久矣。
杨朱曰:“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吾畴昔最深恶痛恨其言,由今思之,盖亦有所见焉矣。其所谓人人不利天下,固公德之蟊贼,其所谓人人不损一毫,抑亦权利之保障也(《列子·杨朱篇》记杨徒孟孙阳与墨徒禽滑厘问答之言,云:“孟孙阳难禽子曰: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为之乎?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此语与前所引英人争数喜林之事及为一方里地而构兵之事,正同一理。盖哲学开派一大师之言,其持论必有所根据,非徒放诞纵乐而已。不然其言何以能盈天下而与儒、墨鼎足为三也。然则杨朱者,实主张权利之哲学家,而亦中国救时一良方也。不过其论有杂驳焉者耳)。夫人虽至鄙吝,至不肖,亦何至爱及一毫,而顾龂龂焉争之者,非争此一毫,争夫人之损我一毫所有权也(所有权即主权),是推权利思想充类至义之尽者也。一部分之权利,合之即为全体之权利;一私人之权利思想,积之即为一国家之权利思想。故欲养成此思想,必自个人始,人人皆不肯损一毫,则亦谁复敢撄他人之锋损其一毫者,故曰天下治矣,非虚言也(西哲名言曰:“人人自由而以他人之自由为界。”实即人人不损一毫之义也,不过其语有完有不完者耳)。虽然,杨朱非能解权利之真相者也,彼知权利当保守而勿失,而不知权利以进取而始生。放佚也,偷乐也,任运也,厌世也,皆杀权利之刽子手也。而杨朱日昌言之,以是求权利,则何异饮鸩以祈永年也。此吾中国所以虽盛行杨学,而惟熏染其人人不利天下之流毒,而不能实行其人人不损一毫之理想也。权利思想薄弱使然也。
权利思想者,非徒我对于我应尽之义务而已,实亦一私人对于一公群应尽之义务也。譬之两阵交绥,同队之人皆赌生命以当公敌,而一人独贪安逸避竞争,曳兵而走焉。此人之牺牲其名誉,不待言矣。而试思此人何以能幸保首领,且其祸仍未延及于全群者。毋亦恃同队之人,有代己而抗敌者耳,使全军将卒,皆与此怯夫同流,望风争逃,则此怯夫与其群,非悉为敌所屠而同归于尽不止也。彼一私人自抛弃其权利者,与此逃亡之弱卒何择也?不宁惟是,权利者常受外界之侵害而无已时者也。故亦必常出内力之抵抗而无已时,然后权利始成立,抵抗力厚薄,即为权利强弱比例差。试更以前喻明之,夫以千人之队,则其间一卒之去就,微末亦甚矣。然使百人乃至数百人脱队而逃,则其结果如何?其所余不逃之卒,必不可不加数倍之苦战,代此逃者而荷其负担,虽复忠勇义烈,而其力亦有所不逮矣。是何异逃者亲揕不揕者之胸而剚以刃也。夫权利之竞争,亦若是则已耳。为国民者协力各尽其分内竞争之责任,则侵厌自不得行。设有苟免幸脱而避其冲者,是不啻对于国民全体而为叛逆也。何也?是使公敌增其力,而跳梁暴肆之所由行也。彼浅见者,以为一私人之放弃权利,不过其本身之受亏被害,而影响不及于他人,何其傎也!
权利竞争之不已,而确立之保障之者厥恃法律,故有权利思想者,必以争立法权为第一要义。凡一群之有法律,无论为良为恶,而皆由操立法权之人制定之以自护其权利者也。强于权利思想之国民,其法律必屡屡变更,而日进于善。盖其始由少数之人,出其强权以自利,其后由多数之人,复出其强权相抵制,而亦以自利(余所著《饮冰室·自由书》“论强权”一条参观)。权利思想愈发达,则人人务为强者,强与强相遇,权与权相衡,于是平和善美之新法律乃成。虽然,当新法律与旧法律相嬗之际,常为最剧最惨之竞争。盖一新法律出,则前此之凭藉旧法律以享特别之权利者,必受异常之侵害,故倡议制新法律者,不啻对于旧有权力之人而下宣战书也。夫是以动力与反动力相搏,而大争起焉,此实生物天演之公例也。当此时也,新权利、新法律之能成就与否,全视乎抗战者之力之强弱以为断,而道理之优劣不与焉。而此过渡时代,则倚旧者与倡新者,皆不可不受大损害。试一读欧美诸国法律发达史,如立宪政,废奴隶,释佣农,劳力自由,信教自由等,诸大法律何一不自血风肉雨中薰浴而来。使倡之者有所偷有所惮、有所姑息,而稍稍迁就于其间乎?则此退一步,彼进一步,而所谓新权利者,亦必终归于灭亡而已。吾中国人数千年来不识权利之为何状,亦未始不由迂儒煦煦之说阶之厉也。质而言之,则权利之诞生,与人类之诞生略同,分娩拆副之苦痛,势所不免,惟其得之也艰,故其护之也力,遂使国民与权利之间,其爱情一如母子之关系。母之生子也,实自以其性命为孤注,故其爱有非他人他事所能易者也。权利之不经艰苦而得者,如飞鸿之遗雏,猛鹯狡狐,时或得而攫之;若慈母怀中之爱儿,虽千百狐鹯,岂能褫也?故权利之薰浴于血风肉雨而来者,既得之后,而永不可复失焉。谓余不信,请观日本人民拥护宪法之能力,与英美人民之能力相比较,其强弱之率何如矣。若是乎专言仁政者,果不足以语于立国之道,而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节之权利者,实含有亡国民之根性,明也。
夫专言仁政犹且不可,而虐政更何论焉!大抵人生之有权利思想也,天赋之良知良能也。而其或强、或弱、或隐伏、或澌亡至不齐者,何也?则常缘其国家之历史、政治之浸润以为差。孟子牛山之喻,先我言之矣。非无萌蘖,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历览东西古今亡国之史乘,其始非无一二抵抗暴制以求自由者,一锄之,三四锄之,渐萎废,渐衰颓,渐销铄,久之而猛烈沉醲之权利思想,愈制而愈驯,愈冲而愈淡,乃至回复之望绝,而受羁受轭,以为固然。积之数十年数百年,每下愈况,而常至澌亡。此固由其人民能力之薄弱,而政府之罪,又乌可逭也。夫此等政府,岂尝有一焉能嗣续其命脉以存于今日者。即有一二,亦不过风烛残年,旦夕待死而已。政府以此道杀人,毋乃适为自杀之利刃乎?政府之自杀,己作之而己受之,其又奚尤?顾所最痛者,其祸乃延及于国家全体而不能救也。国民者,一私人之所结集也;国权者,一私人之权利所团成也。故欲求国民之思想、之感觉、之行为,舍其分子之各私人之思想、感觉、行为而终不可得见。其民强者谓之强国,其民弱者谓之弱国,其民富者谓之富国,其民贫者谓之贫国,其民有权者谓之有权国,其民无耻者谓之无耻国。夫至以“无耻国”三字成一名词,而犹欲其国之立于天地,有是理耶?有是理耶?其能受阉宦、差役之婪索一钱而安之者,必其能受外国之割一省而亦安之者也;其能现奴颜婢膝昏暮乞怜于权贵之间者,必其能悬顺民之旗箪食壶浆以迎他族之师者也。譬之器然,其完固者,无论何物,不能渗也,苟有穴焉,有罅焉,我能渗之,他人亦能渗之。夫安知乎虐政所从入之门,乃即外寇所从入之门也。挑邻妇而利其从我,及为我妇,则欲其为我詈人,安可得也?平昔之待其民也,鞭之挞之,敲之削之,戮之辱之,积千数百年霸者之余威,以震荡摧锄天下之廉耻。既殄既狝既夷,一旦敌国之朦艟麇集于海疆,寇仇之貔貅迫临于城下,而后欲藉人民之力以捍卫是而纲维是,是何异不胎而求子,蒸沙而求饭也?嗟夫!嗟夫!前车之覆者,不知几何矣。而独不解丁兹阳九者会,曾一自审焉否也。
重为言曰:国家譬犹树也,权利思想譬犹根也,其根既拔,虽复干植崔嵬,华叶蓊郁,而必归郁槁亡,遇疾风横雨,则摧落更速焉;即不尔,而旱暵之所暴炙,其萎黄凋敝,亦须时耳。国民无权利思者以之当外患,则槁木遇风雨之类也,即外患不来,亦遇旱暵之类。吾见夫全地球千五兆生灵中,除印度、非洲、南洋之黑蛮外,其权利思想之薄弱,未有吾国人若者也。《孟子》有言,“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若取罗马法之法理,而以论理解释之,则岂惟近法而已,一国之大,而仅有四万万禽兽居焉。天下之可耻孰过是也!我同胞其耻之乎?为政治家者,以勿摧压权利思想为第一义;为教育家者,以养成权利思想为第一义;为一私人者,无论士焉农焉工焉商焉男焉女焉,各以自坚持权利思想为第一义。国民不能得权利于政府也,则争之,政府见国民之争权利也,则让之。欲使吾国之国权与他国之国权平等,必先使吾国中人人固有之权皆平等,必先使吾国民在我国所享之权利与他国民在彼国所享之权利相平等。若是者国庶有瘳,若是者国庶有瘳!
猜你喜欢 孟子纂笺卷六·詹道传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林语堂 卷十一·毛奇龄 卷一百二十二·卫湜 提要·山井鼎 卷九·吕祖谦 卷四·姚舜牧 (十六)朱子论敬·钱穆 第十三章 荣辱·林语堂 应变第五·吴起 大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全文·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八·欧阳竟无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六·陈梦雷 卷七·佚名 法华玄论卷第九·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