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綱目卷八       婺源江永撰

養老   嘉禮十三

凡養老五帝憲【憲法也養之為法其德行】三王有乞言【有讀為又又從之求善言可施行也】五帝憲養氣體而不乞言有善則記之為惇史三王亦憲既養老而后乞言亦微其禮皆有惇史【惇史史惇厚者也微其禮者依違言之求而不切也 内則】 有虞氏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夏后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殷人養國老於右學養庶老於左學周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國之西郊【皆學名也異者四代相變耳或上西或上東或貴在國或貴在郊上庠右學大學也在西郊下庠左學小學也在國中王宫之東東序東膠亦大學在國中王宫之東西序虞庠亦小學也在西郊膠之言糾也庠之言養也周之小學為有虞氏之庠制是以名庠云其立鄉學亦如之膠或作絿】有虞氏深衣而養老夏后氏燕衣而養老殷人縞衣而養老周人玄衣而養老【凡養老之服皆其時與羣臣燕之服有虞氏質深衣而已夏而改之尚黑而黑衣裳殷尚白而縞衣裳周則兼用之玄衣素裳其冠則牟追章甫委貌也諸侯以天子之燕服為朝服燕禮曰燕朝服服是服也王者之後亦以燕服為之魯季康子朝服以縞僭宋之禮也天子皮弁以日視朝也 王制】 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后氏以饗禮殷人以食禮周人修而兼用之【兼用之備隂陽也凡飲養陽氣食養隂氣陽用春夏隂用秋冬 同上】 凡三王養老皆引年【已而引戶校年當行復除也若人衆多非賢者不可皆養 同上】

右通論歷代養老

五十養於鄉六十養於國七十養於學達於諸侯【天子諸侯養老同也國國中小學在王宫之左學大學也在郊小學在國中大學在郊此殷制明矣 王制】 天子視學大昕鼔徵衆至然後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興秩節祭先師先聖焉有司卒事反命始之養也適東序釋奠於先老遂設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適饌省醴養老之珍具遂發咏焉退修之反登歌清廟既歌而語下管象舞大武大合衆以事有司告以樂闋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羣吏曰反養老幼於東序【詳見下傳】 食三老五更於大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干【詳見下傳】 凡養老乞言合語之禮皆小樂正詔之於東序【養老乞言養老人之賢者因從乞善言可行者也合語謂鄉射鄉飲酒大射燕射之屬也鄉射記曰古者於旅也語】語說命乞言皆大樂正授數【語說合語之說也數篇數 文王世子】 凡大合樂必遂養老【大合樂謂春入學舍菜合舞秋頒學合聲於是時也天子則視學焉遂養老者謂用其明日也鄉飲酒鄉射之禮明日乃息司正徵唯所欲以告於先生君子可也是養老之象類同上】 羅氏中春羅春鳥獻鳩以養國老【春鳥蟄而始出者若今南郡黄雀之屬是時鷹化為鳩鳩與春鳥變舊為新宜以養老助生氣 夏官】 仲秋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助老氣也行猶賜也 月令】 外饔邦饗耆老則掌其割亨之事【王制曰周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 天官】 酒正饗耆老共其酒無酌數【要以醉為度 同上】 槀人若饗耆老共其食【地官】 遺人門關之委積以養老孤【門關以養老孤人所出入易以取餼廪也 同上】 司門以其財養死政之老與其孤【財所謂門關之委積也死政之老死國事者之父母也孤其子 同上】

右養老禮 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早昧爽擊鼔以召衆也警猶起也周禮凡用樂大胥以鼓徵學士】衆至然後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興秩節祭先師先聖焉【興猶舉也秩常也節猶禮也使有司攝其事舉常禮祭先師先聖不親祭之者視學觀禮耳非為彼報也】有司卒事反命【告祭畢也祭畢天子乃入】始之養也【又之養老之處凡大合樂必遂養老是以往焉言始始立學也】適東序釋奠於先老【親奠之者已所有事也】遂設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養之示天下之孝弟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羣老無數其禮亡以鄉飲酒禮言之席位之處則三老如賓五更如介羣老如衆賓】適饌省醴養老之珍具【親視其所有也】遂發咏焉退修之以孝養也【發咏謂以樂納之退修之謂既迎而入獻之以醴獻畢而樂闋】反登歌清廟【反謂獻羣老畢皆升就席也反就席乃席工於西階上歌清廟以樂之】既歌而語以成之也言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合德音之致禮之大者也【既歌謂樂正告正歌備也語談說也歌備而旅旅而說父子君臣長幼之道說合樂之所美以成其意鄉射記曰古者於旅也語】下管象舞大武大合衆以事達有神興有德也【象周武王伐紂之樂也詩維清奏象舞是也以管播其聲又為之舞皆於堂下衆謂所合學士達有神明天授命周家之有神也興有德美文王武王有德師樂為用前歌後舞】正君臣之位貴賤之等焉而上下之義行矣【由清廟與武也】有司告以樂闋【闋終也告君以歌舞之樂終此所告者謂無算樂】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羣吏曰反養老幼於東序終之以仁也【羣吏鄉遂之官王於燕之末而命諸侯時朝會在此者各反養老如此禮是終其仁心孝經說所謂諸侯歸各帥於國大夫勤於朝州里於邑是也】是故聖人之記事也【謂記序前代事也】慮之以大【謂先本於孝弟之道】愛之以敬【謂省其所以養老之具】行之以禮【謂親迎之如見父兄】修之以孝養【謂親獻之薦之】紀之以義【謂既歌而語之】終之以仁【謂又以命諸侯歸於國復自行之】是故古之人一舉事而衆皆知其德之備也古之君子舉大事必愼其終始而衆安得不喻焉【言其為之本末露見盡可得而知也喻猶曉也】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兑當為說說命書篇名殷高宗之臣傅說之所作典常也念事之終始常於學學禮義之府 文王世子】食三老五更於大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

執爵而酳冕而總干所以教諸侯之弟也【割牲制俎實也酳食罷飲也干盾也冕而總干親在舞位以樂侑食也教諸侯之弟次事親 樂記註云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冕而總干親在舞位也周名大學曰東膠】是故鄉里有齒而老窮不遺強不犯弱衆不暴寡此由大學來者也【祭義】 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者何欲陳孝悌之德以示天下也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天子臨辟雍親袒割牲尊三老父象也竭忠奉几杖授安車濡輪恭綏執授兄事五更寵接禮交加客謙敬順貌也【白虎通】饗禘有樂而食嘗無樂隂陽之義也凡飲養陽氣也凡食養隂氣也故春禘而秋嘗春饗孤子秋食耆老其義一也【郊特牲】

伊耆氏共王之齒杖【王之所以賜老者之杖鄭司農云謂年七十當以王命受杖者今時亦命之為王杖玄謂王制曰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秋官】 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九十使人受【命謂君不親饗食必以其禮致之】五十異粻六十宿肉七十貳膳八十常珍九十飲食不離寢膳飲從於遊可也【粻糧也貳副也遊謂出入上觀】六十歲制七十時制八十月制九十日修唯絞紟衾冒死而后制【絞紟衾冒一日二日而可為者】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飽七十非帛不煖八十非人不煖九十雖得人不煖矣【煖温】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問焉則就其室以珍從【尊養之】七十不俟朝【大夫士之老者揖君則退】八十月告存【每月致膳】九十日有秩【秩常也有常膳】五十不從力政六十不與服戎七十不與賓客之事八十齊喪之事弗及也【力稍衰也力政城道之役也與及也八十不齊則不祭也子代之祭是謂宗子不孤】五十而爵【賢者命為大夫】六十不親學【不能備弟子禮】七十致政唯衰麻為喪【致政還君事 王制】 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同上】 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鴈行朋友不相踰【廣敬也謂於塗中】輕任并重任分斑白者不提挈【皆謂以與少者雜色曰斑】君子耆老不徒行庶人耆老不徒食【徒猶空也徒行謂無車徒食謂無肉 同上】 天子廵守諸侯待於竟天子先見百年者【問其國君以百年者所在而往見之】八十九十者東行西行者弗敢過西行東行者弗敢過欲言政者君就之可也【弗敢過者謂道經之則見之】壹命齒於鄉里再命齒於族三命不齒族有七十者弗敢先【此謂鄉射飲酒時也齒者謂以年次立若坐也三命列國之卿也不復齒席之於賓東不敢先族之七十者謂既一人舉觶乃入也雖非族亦然承齒乎族故言族爾】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若有大故而入君必與之揖讓而后及爵者【謂致仕在家者其入朝君先與之為禮而后揖卿大夫士 祭義】 大夫七十而致事【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若不得謝【謝猶聽也君必有命勞苦辭謝之其有德尚壯則不聽耳】則必賜之几杖行役以婦人適四方乘安車自稱曰老夫【几杖婦人安車所以養其身體也安車坐乘若今小車也老夫老人稱也亦明君尊賢春秋傳曰老夫耄矣】於其國則稱名【君雖尊異之自稱猶若臣】越國而問焉必告之以其制【鄰國來問必問於老者以答之制法度 曲禮】

右尚齒 昔者有虞氏貴德而尚齒夏后氏貴爵而尚齒殷人貴富而尚齒周人貴親而尚齒【貴謂燕賜有加於諸臣也尚謂有事尊之於其黨也臣能世禄曰富舜時多仁聖有德後德則在小官】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遺年者年之貴乎天下久矣次乎事親也【言其先老也】是故朝廷同爵則尚齒七十杖於朝君問則席八十不俟朝君問則就之而弟達乎朝廷矣【同爵尚齒老者在上也君問則席為之布席於堂上而與之言凡朝位立於庭魯哀公問於孔子命席不俟朝君揖之即退不待朝事畢也就之就其家也老而致仕君或不許異其禮而已】行肩而不併不錯則隨見老者則車徒辟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而弟達乎道路矣【錯鴈行也父黨隨行兄黨鴈行車徒辟乘車步行皆辟老人也斑白者髪雜色也任所擔持也不以任少者代之】居鄉以齒而老窮不遺強不犯弱衆不暴寡而弟達乎州巷矣【老窮不遺以鄉人尊而長之雖貧且無子孫無棄忘也一鄉者五州巷猶閭也】古之道五十不為甸徒頒禽隆諸長者而弟達乎獀狩矣【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甸六十四井也以為軍田出役之法五十始衰不從力役之事也頒之言分也隆猶多也及田者分禽多其老者謂竭作未五十者春獵曰獀冬獵曰狩也】軍旅什伍同爵則尚齒而弟達乎軍旅矣【什伍士卒部曲也少儀曰軍尚左卒尚右】孝弟發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獀狩修乎軍旅衆以義死之而弗敢犯也【死之死此孝弟之禮 祭義 按家語哀公問於孔子曰二三大夫皆勸寡人使隆敬於高年何也孔子對之如此】 子云長民者朝廷敬老則民作孝【長民謂天子諸侯也 坊記】 齊宣王問於春子曰寡人欲行孝弟之義為之有道乎【宣王齊君陳敬仲之後也】春子曰昔者衛聞之樂正子【樂正子曾子弟子也】曰文王之治岐也五十者杖於家六十者杖於鄉七十者杖於朝見君揖杖【朝當為國揖當為去】八十者杖於朝見君揖杖【揖挾也】君曰趨見客無俟朝【不欲久停老者也古者七十致仕來者客之也】以朝乘車輲輪御為僕送至於家而孝弟之行義達於諸侯【乘車安車也言輲輪明其小也御君之御也】九十杖而朝見君建杖【建樹也】君曰趣見無俟朝以朝車送之舍天子重鄉養【舍館也重猶尊也養以禮食之也】卜筮巫醫御於前祝咽祝哽以食乘車輲輪胥與就膳徹【胥樂官也就成也胥成膳徹謂以樂食之也】送至於家君如有欲問明日就其室以珍從而孝弟之義達於四海【明日旦日】此文王之治岐也君如欲行孝弟之大義盍反文王之治岐【尚書大傳】臣年七十懸車致仕者臣以執事趨走為職七

十陽道極耳目不聰明是以退去避賢者所以長亷恥也懸車示不用也卿大夫老有盛德者留賜之几杖不備之以筋力之禮在家者三分其禄以一與之所以厚賢也【白虎通】

禮書綱目卷八

猜你喜欢
  应务·吕坤
  提要·刘清之
  卷三四·邱濬
  卷二·程端学
  第二章 22·辜鸿铭
  自序·林语堂
  卷三十·毛奇龄
  祸虚篇第二一·王充
  卷之二十六·邵经邦
  轮人/輈人·佚名
  第十章 道家第三阶段:庄子·冯友兰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佚名
  十八种品第五·佚名
  灌顶喻品第四·佚名
  宗镜录卷第三·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三十六·柯劭忞

      张柔 宏彦 宏略 宏范 珪   张柔,字行刚,汲州定兴人。少康慨,尚气书,以豪侠称。右额有肉如钱,怒则坟起。贫不事产业,尝曰:“大太夫当为公侯,田舍翁不足道也。”金贞祐间,河北盗起。柔年三十四,有女道蔡氏语之曰:“金祚将讫

  • 卷第十八·徐鼒

    壬辰、我大清顺治九年(一六五二)春正月(明永历六年、鲁监国七年)癸酉朔,明桂王次龙英。乙亥(初三日),次皈朝。甲申(十二日),次富川。乙酉(十三日),次沙斗。丙戌(十四日),次西洋江。丁亥(十五日),次宝月关。甲戌(初二日),明朱成功取海澄。成功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佚名

    万历九年正月丙寅朔 上御皇极殿文武百官朝贺赐三辅臣上尊珍馔免百官宴○戊辰 宣宗章皇帝忌辰遣襄城伯李应臣祭 景陵○己巳 上致斋于文华殿传谕内阁欲修武英殿以备致斋临御辅臣张居等上言本殿自 宣德正统以后久不

  • 卷之二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七百·佚名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十二月祭未朔定边左副将军成衮所布等奏科布多修城前定于屯田之暇举行兹据参赞大臣扎拉丰阿咨称种地之绿旗兵四百名尚有余力请酌派八十名赶筑。委员监视等语。原为约束兵民起见。应如所咨办理。从之

  • ◎粤巡按署庆寿志·李定夷

    民国三年六月十一日,为粤巡按使李开亻先太夫人雷氏八秩寿辰,即于署内设筵称觞。自东西辕门起,均摆列生花盆景,满挂日本灯笼。入辕门百余步,即至头门,门前悬挂彩红,各柱绕以榕树叶,沿路有生花盆景点缀,并有用花砌成大“福”字五

  • 卷十一下·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十一下    宋 沈枢 撰内库门 唐杨炎请财赋归左藏 大历十四年旧制天下金帛皆贮於左藏太府四时上其数比部覆其出入及第五琦爲度支盐铁使时京师多豪将求取无节琦

  • 第四讲·孙中山

    今天所讲的是穿衣问题。在民生主义里头,第一个重要问题是吃饭,第二个重要问题是穿衣。所以在吃饭问题之后,便来讲穿衣问题。我们试拿进化的眼光来观察宇宙间的万物,便见得无论什么动物植物都是要吃饭的,都是要靠养料才能够

  • 礼五八·徐松

    谥【宋会要】王公及职事官三品以上薨,本家录行状上尚书省考功,移太常礼院议定,博士撰议,考功审覆,判都省集合省官参议,具上中书门下,宰臣判准,始录奏闻,敕付所司,即考功录牒,以未葬前赐其家。省官有异议者,听具议以闻。蕴德丘园,声

  • 黄国恩·周诒春

    黄国恩 字觉因。生于湖北。原籍广东。光緖三十三年。自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普通文科。光緖三十四年。入威斯康心大学。习法律。宣统三年。得法律学士学位。是年夏回国。任上海复旦公学教员。民国元年。任山东高

  • 卷一论道篇·杨时

    子曰:道外无物,物外无道。在父子则亲,在君臣则敬。有适有莫于道,已为有间,又况夫毁发而弃人伦者乎?子曰:立言所以明道也。言之而知德者厌之,不知德者惑之,何也?由涉道不深,素无涵蓄尔。子曰:传道为难,续之亦不易。有一字之差,则失其

  • 分别品第八十四(丹本作分别四谛品)·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是法是菩萨法者,佛法复云何。佛报言:以是法具足者,便逮萨云若慧尽诸习绪。菩萨摩诃萨便尽逮觉是菩萨法。佛法者以一相慧应一切慧。而得正觉。是者佛法与菩萨法而有差特。须菩提,譬如向道已得道者,是二

  • 在科仑坡与佛教徒大会主席马拉拉舍扣喇博士摩诃菩提会拉甲佛教监督金刚智博士谈话·太虚

    ──三月一日──马:大师一星期就走,我们想办一永久联络的机关!  师:在缅甸办有中缅佛学研究会,会中拟出中缅文的月刊,并举行佛学考试,后来另有中缅文化协会的设立。  马:中国是不是预备办英文佛学杂志?中国有人懂得巴利文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三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三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犍度十门品之七◎如说若入慈定。火不能烧刀不能伤。毒不能害。水不能漂。不为他所杀。问曰。何故入慈定。不为水火刀毒他人所

  • 第六·宗鉴

    释门正统第六良渚沙门 宗鉴 集中兴第一世八传则全字叔平。四明施氏。十岁师保国光相塔院。行缘进具。造法智轮下。未几悉了其义。居十大弟子之冠。述四明实行录。犹蔡邕作。郭有道碑也。有置气善品藻。遇事不合於心

  • 绛纱记·苏曼殊

    短篇小说。苏曼殊著。载1915年7月《甲寅》第一卷第七期。作于1915年,刊于同年《甲寅》杂志7月号。叙岭南书生薛梦珠的爱情故事。薛梦珠与同族谢翥之三女秋云相爱,秋云以绛纱裹以美玉相赠。时逢乱世,梦珠不辞而别,竟将秋云

  • 梅溪词·史达祖

    词集。南宋史达祖撰。一卷。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中年时曾在扬州、荆江、汉水一带充幕僚。屡试不第,生活清贫。嘉泰间,入中书省为堂吏,力主抗金,深受韩侂胄赏识,收为亲信。韩被杀,达祖受黥刑,贬死贫

  • 悲华经·佚名

    亦称《悲莲华经》。佛教经典。北凉昙无谶译。十卷。“悲华”,意为“慈悲的白莲花”,是对释迦牟尼的赞誉。与净土类经典广为宣扬庄严净土相对,本经着力宣扬释迦牟尼于秽土成佛、普度众生的故事,从而突出释迦牟尼的大慈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