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23章

【原文】

希言自然(1)。飘风不终期,骤雨不终日(2)。孰为此者?天地(3)。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4)?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5)。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6)。信不足,焉有不信(7)。

【题解】

此章老子奉劝人们,相信“道”,皈依于“道”,就能得到“道”。

注释:

(1)马王堆本甲乙本及河上、王、范并唐宋诸本悉如此。傅本“希”字作“稀”。

王注引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谓希言犹言微言、罕言、无言也。姚鼐本移此句属上章,谓言、全、然为韶。其实马王堆本“言”字作“语”,叶韵之说,难以成立。

高亨《正诂》从之,并改“希”为“常”,谓形近而误。亦不足信。奚侗说:“以文例求之,必有偶语,上下或有脱简。”马叙伦说:“此句上下有脱文。”亦不可从。此处“自然”疑指自然规律或自然现象,下文“飘风”、“骤雨”、“天地”等词,都跟自然有关。希言,训罕言(从王注)。主语“圣人”,省略。此言在科学极不发达的古代,圣人对变化莫测的自然界,不想多说,也不能多说。

(2)河上及景龙、广明、景福、古观楼、龙兴碑并唐宋诸本多如此。王本句首冠“故”字。傅、范亦有“故”字,两“终”字并作“崇”。苏、范“骤”字作“暴”,北京图书馆敦煌本作“趋”。马王堆本甲本作“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乙本“飘”作。马叙伦说:“崇、终古通假,《书·君奭》‘其终,出于不祥’,马本‘终’作‘崇’,是其证。”又说:“骤,馆卷作‘趋’者,趋、骤古亦通假。”

(3)河上、王、范及诸通行本多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均作“孰为此?天地”。

景龙、开元、敦煌及龙兴碑同马王堆本,无“者”字。傅本,末有“也”字。易州“孰”作“熟”,无“者”“也”二字。寇“为”作“谓”。河上公说:“孰,谁也。谁为飘风暴雨者乎?天地所为。”

(4)河上、王、傅、范及诸通行本悉如此。马王堆本乙本“尚不”写作“而弗”,“而况”讹作“有兄”,作“天地而弗能久,有兄于人乎”。甲本上残存“天地”、“人乎”四字,中间数字尽损掩。景龙本“尚”作“上”,末无“乎”字。易州“尚”作“上”。《牟子·理惑论》引作“天地尚不得长久,而况人乎”。

(5)道藏司马光《道德真经论》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乙本大致相同,惟前“于”字作“而”。“失者”甲本讹作“者者”。前句如《淮南子·道应训》所引。二三句,王、范与诸唐本皆如此。傅本作“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从事于得者,得者同于得;从事于失者,失者同于失。”俞樾《平议》:“谨案下‘道者’二字衍文也。本作‘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其下‘德者’、‘失者’蒙上文‘从事’之文而省,犹云‘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从事于德者,同于德;从事于失者,同于失也’。《淮南子·道应训》引老子曰‘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可证古本不叠‘道者’二字。王弼注曰?‘故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不言为教,绵绵若存,而物得其真,于道同体,故曰“同于道”。’是王氏所据本正作‘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然以河上公注观之,则二字之衍久矣。”依俞说,傅本后两“从事”,亦系衍文。高亨说:“失,当作天。形近而讹。老庄特重‘道’、‘德’、‘天’,三字故此文并举之。《庄子·天下篇》:‘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看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亦此三字并举,可为左证。今此文‘天’讹为‘失’,而老子之恉晦,其文亦难通也。下文同。”此说甚是,今从之。

(6)河上及王本如此。范与诸唐本无三“乐”字。傅本无三“乐”字,且无三“同”字。马王堆本只二句,乙本作“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甲本前“者”字及两“失”字损掩。

(7)傅本及景福如此。王本作“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景龙、龙兴碑《道德真经》及唐玄宗、司马光、苏辙、范应元唐宋诸本,无“焉”字。奚侗说:“二句与上文不相应,已见第十七章,此重出。”马叙伦说:“此二句疑一本十七章错简在此,校者不敢删,因复记之,成今文矣。”张松如说:“帛书(即马王堆本)无此二句,疑为注者所加。奚、马所见甚是。”

【今译】

(圣人)不想多说自然界的情形。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这一切的呢?是天地。天地的狂暴行为尚且不能持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依归于道的人,与道合一;依归于德的人,与德合一;依归于天的人,与天合一。与“道”一致的人,“道”也愿意得到他;与“德”一致的人,“德”也愿意得到他。与“天”一致的人,“天”也愿意得到他。诚信不足,才有不信任的心理。

猜你喜欢
  封禅第五十·管仲
  卷十五 指武·刘向
  卷六·袁俊翁
  卷八·邵宝
  第五章 16·辜鸿铭
  卷十四·刘敞
  卷三·王应麟
  卷二十四·顺治
  卷七 兄/弟/姑姊妹/夫·司马光
  卷八·僧祐
  卷三百三十五·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访问南方佛教国的临别赠言·太虚
  上参众两院请愿书·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四十九·彭定求

        卷249_1 【润州南郭留别(一作郎士元诗)】皇甫冉   萦回枫叶岸,留滞木兰桡。吴岫新经雨,江天正落潮。   故人劳见爱,行客自无聊。君问前程事,孤云入剡遥。   卷249_2 【祭张公洞二首(一本作排律一首)】皇甫冉

  • 李雯·龙榆生

    李雯字舒章,江南华亭人,明万历三十六年(一六○八)生。少与陈子龙、宋徵与齐名,称《雲间三子》。顺治初,廷臣交荐雯才可用,授弘文院撰文、中书舍人,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以父丧归,顺治四年(一六四七)卒。著有《蓼斋

  • 卷一百五十二·毕沅

      ◎宋纪一百五十二 ∷起上章掩茂正月,尽玄黓困敦十二月,凡三年。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讳惇,孝宗第三子也,母曰成穆皇后郭氏,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生于藩邸。孝宗即位,封恭王。及庄文太子

  • 卷一·黄以周

      英宗   △治平四年(丁未,一○六七)   1、四月(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是月戊申朔。) 乙卯,初,御史中丞王陶等屡言韩琦自嘉祐末专执国柄,君弱臣彊,乞行退罢。是日,陶遂极口诋琦,意谓必能逐去。既而上不许,陶始失望。(《纪事

  • 卷九 前赵录九·崔鸿

    王弥 王弥字子固东莱人也家世二千石祖颀魏玄莵太守武帝时至汝南太守弥有才干博涉书记勇略善骑射膂力过人青州人谓之飞豹然少游侠京师处士陈留董养见而谓之曰君豺声豹视好乱乐祸若天下有事不作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八·佚名

    万历三十一年九月甲寅朔吏部等衙门尚书等官李戴等合<锍-釒>请信 圣心仁爱停止有日之言速罢矿税以苏民困不报○户部覆总督仓场议请将杭州运到京通食粮并边粮俱借运昌镇上纳俟后到原派昌镇者拨补京通从之○改平越普

  • 卷之十四·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五月。甲子。谕内阁、前奉先朝谕旨。农林要政。着各省督抚饬属详查所管地方官民各荒。并气候土宜。限一年内绘图造册报部。并晶■宜次饬令各省兴办工艺实业。原以农工均为富民要图。办理刻不容缓。

  • 卷之三十九·祁韵士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三十九传第二十三四子部落总传四子部落在张家口外至京师九百六十里东西距二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东及北界苏尼特

  • 卷八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六典礼志九八旗乡饮酒礼【养老附】一京师及直省府州县每岁正月十五日及十月初一日举行乡饮酒礼择乡之年高德劭允符衆望者一人为宾其次为介又次为

  • 孝经问·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张燧【山隂人系张南士先生之子康熙庚辰进士】问孝经孔子之书班氏汉书志云孔子为曾子传孝道也但不知果夫子所授曾子所述且出于何时宋人极疑其为伪故朱元晦删改之至元呉澄又删改之得毋非圣经乎孝经本

  • 卷一百九十九·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九十九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孟子第十三尽心章句上考异古本注纲维作维纲 拱作共 爲篇题作题篇孟子曰尽其至所以立命也考异古本注所以事天也无也字○章指言尽心竭性足以承天殀寿祸福

  •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一·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三二)大品赖吒和罗经第十六(第三念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楼瘦。与大比丘众俱。往至鍮芦吒。住鍮芦吒村北尸摄和园中。尔时。鍮芦吒梵志.居士闻。沙门瞿昙释种子舍释宗族。出家学道。游

  • 大乘宝要义论 第三卷·佚名

    大乘宝要义论 第三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入定不定印经云。佛言。妙吉祥。假使有人于十方一切世界一切有情悉挑其目至满一劫。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彼如上诸有情所

  • 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佚名

    周宇文氏天竺三藏耶舍崛多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无量菩萨摩诃萨大众俱前后围绕。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与无数持咒贤圣俱。前后围绕来诣佛所。到佛所已五体投地顶礼佛足。礼佛足已绕佛三匝却坐一

  • 卷第六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六十二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一行纳息第二之七问何处有退。答欲界有退非余界。人趣有退非余趣。问欲界天中何故无退。答无退具故。问岂不彼天有五妙欲胜于人趣宁说为

  • 卷第十九·丈雪通醉

    锦江禅灯卷第十九 慧聪 姓王。出家已后。游行斋讲。手不释卷。寻经旨趣。心自欣跃。苦形节食。行知足行。自云。法华经常不轻菩萨。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四众。尚得六根清净。我何为不礼诸佛世尊。即于别院闭门。

  • 梵门绮语录·佚名

    书中所记均为尼姑庵轶事,中以男女之事为多。如“震泽新庵五宝”,记尼姑五宝与潘某有私,隔壁汝南生发现后规劝潘某。五宝设宴款待汝南生,席间大讲男女饮食大欲之必要,竟使汝南生无言可答。“盛泽净明庵天锦”,记陇西生中年丧

  • 五苦章句经·佚名

    佛说五苦章句经,一卷,东晋昙无兰译。说五道之苦,乃至五天使者等。一说五道苦,二说八恶处,三说十二重城,三棘篱,六贼等,四说诸重担,五说香臭二木喻,及说四生四谛等,又说五天使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