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宝要义论 第三卷

大乘宝要义论 第三卷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入定不定印经云。佛言。妙吉祥。假使有人于十方一切世界一切有情悉挑其目至满一劫。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彼如上诸有情所起慈愍心。悉使其目平复如故。至满一劫。妙吉祥。若复有人。于信解大乘菩萨所发清净心。暂一观视者。如是福蕴倍胜于前阿僧祇数。假使有人遍往十方一切有情诸牢狱中。悉为解除牢狱系缚。而复令得转轮圣王或帝释天主上妙快乐。妙吉祥。若复有人。于信解大乘菩萨所发清净心瞻仰赞叹。如是福蕴倍胜于前阿僧祇数。信力入印法门经云。佛言。妙吉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世界极微尘等诸有情所。日日常以天百味饮食及天妙衣。于殑伽沙数等劫中普行布施。若复有人。于一优婆塞无异师尊具修十善业者。当起是念。此是学佛戒行人。于一日中以一食施。如是福蕴倍胜于前阿僧祇数。如是次第。若一苾刍。若随信行人。若随法行人。乃至若缘觉。倍倍供施。若复有人但见一画佛形像或经夹中画如来像者。如是福蕴倍胜于前阿僧祇数。何况合掌尊重。或以华香涂香灯明净心供养。如是福蕴倍胜于前阿僧祇数。复次若有于殑伽沙数等诸佛世尊及声闻众。日日常以天百味饮食及天妙衣。于殑伽沙数等劫中布施供养。若复有人。于一羊车行菩萨人所。随于何佛种植善根。净心具足者摄取是人。于一日中以一食施。如是福蕴倍胜于前阿僧祇数。若有人于一切世界极微尘等诸羊车行菩萨人所。日日常以天百味饮食及天妙衣。于殑伽沙数等劫中布施供养。若复有人。于一象车行菩萨人所。一日之中以一食施。如是福蕴倍胜于前阿僧祇数。若有人于一切世界极微尘等诸象车行菩萨人所。日日常以天百味饮食及天妙衣。于殑伽沙数等劫中布施供养。若复有人。于一日月神通行菩萨人所。一日之中以一食施。如是福蕴倍胜于前阿僧祇数。若有人于一切世界极微尘等诸日月神通行菩萨人所。日日常以天百味饮食及天妙衣。于殑伽沙数等劫中布施供养。若复有人。于一声闻神通行菩萨人所。一日之中以一食施。如是福蕴倍胜于前阿僧祇数。若有人于一切世界极微尘等诸声闻神通行菩萨人所。日日常以天百味饮食及天妙衣。于殑伽沙数等劫中布施供养。若复有人。于一如来神通行菩萨人所。一日之中以一食施。如是福蕴倍胜于前阿僧祇数

此中应问。何名羊车行菩萨人乃至如来神通行菩萨人邪。答如入定不定印经云。佛言。妙吉祥。菩萨有五种行。所谓羊车行。象车行。日月神通行。声闻神通行。如来神通行。此中羊车行象车行二菩萨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退转。其日月神通行声闻神通行如来神通行三菩萨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彼羊车行菩萨人。其复云何。譬如有人欲过五佛刹微尘数世界。乃自思念我当乘其羊车。念已即乘随路而去。时极长久历受勤苦行百由旬。忽为大风所吹退八十由旬。妙吉祥。于汝意云何。是人乘彼羊车。若经一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劫。能过尔所世界或一世界不。妙吉祥言。不也世尊。若能过者无有是处。佛言。妙吉祥。如是如是。或有菩萨先发大菩提心已。后于大乘法中不持不诵。返于声闻法中爱乐修习同其称赞。受持读诵解释其义。复令他人持习解了。由是缘故智慧钝劣。于无上智道有所退转。是菩萨虽先修习大菩提心慧根慧眼。以其智慧成钝劣故有所坏失。此名羊车行菩萨人

何名象车行菩萨人。譬如有人欲过如前佛刹微尘数世界。乃自思念。我当乘其八支具足妙好象车。念已即乘随路而去。经于百年行二千由旬。忽为大风所吹退千由旬。妙吉祥。于汝意云何。乃至是人能过一世界不。妙吉祥言。不也世尊。若能过者无有是处。佛言。妙吉祥。如是如是。或有菩萨先发大菩提心已。后于大乘法中不持不诵。返于声闻法中爱乐修习乃至持读解了。此名象车行菩萨人。何名日月神通行菩萨人。譬如有人欲过如前佛刹微尘数世界。乃至其人作日月神通行随路而去。妙吉祥。于汝意云何。是人能过尔所世界不。妙吉祥白佛言。世尊。是人能过。时极长久历受勤苦。佛言。妙吉祥。如是如是。或有菩萨先发大菩提心已。不于声闻法中爱乐修习。乃至一四句偈亦不持读。唯于大乘法中爱乐读诵解释解了。此名日月神通行菩萨人。何名声闻神通行菩萨人。譬如有人欲过如前佛刹微尘数世界。乃至其人作声闻神通行随路而去。妙吉祥。于汝意云何。是人能过尔所世界不。妙吉祥白佛言。世尊。是人能过。佛言。妙吉祥。如是如是。或有菩萨发大菩提心已。于大乘法中爱乐修习。而复于他修大乘者信解大乘者持诵大乘者摄受大乘者诸菩萨所。信奉归向亲近于彼。希求大乘受持读诵。乃至值遇失命因缘。亦不暂时舍离大乘。而复于他修大乘者。以香华等尊重供养。于未学菩萨亦不起慢心。此名声闻神通行菩萨人

何名如来神通行菩萨人。譬如有人欲过如前佛刹微尘数世界。乃至其人求佛神通行随路而去。妙吉祥。于汝意云何。是人速能过尔所世界不。妙吉祥白佛言。世尊是人一刹那间发是心时。即能速过尔所世界。佛言。妙吉祥。如是如是。或有菩萨发大菩提心已。乃至善解大乘最上甚深广大义理。常为救度一切有情。发大菩提心慈悲摄受。于六波罗蜜多四摄法等发勤勇心已。复令他人亦如是安住。此名如来神通行菩萨人

此中应言。若有毁谤正法者。是即于法作其障难。斯极大罪。如般若波罗蜜多经云。或有修菩萨乘者。虽曾得见百千俱胝那庾多诸佛如来。于诸佛所广行布施。乃至修习智慧。而起有所得心。虽往诸佛会中听受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不生尊重。若身若心悉不清净起染污慧成大罪业。即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生毁谤。由谤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故。是即毁谤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及佛一切智。以是缘故是谓于法作大障难。此业相续堕大地狱。经俱胝那庾多百千岁。从一地狱出复入一地狱。如是展转数数成坏。地狱出已复堕饿鬼及畜生趣。舍利子白佛言。世尊。此障正法罪业相续当堕五无间地狱。今可说是校量罪业为不可说邪。佛言。止舍利子。汝不应说

复次诸修菩萨行者有多种魔事。如般若波罗蜜多经云。复次须菩提。若有建立诸名字者。菩萨当知。是为魔事。若有魔来诣菩萨所作如是说。汝此菩萨现成正觉建立是名。菩萨尔时随起伺察。若住不退转相。即彼魔异不得其便。若起解心谓我得记。即生慢意。于余菩萨所乃起欺慢。此是恶魔巧以方便欲令菩萨远离般若。善友不摄恶友随逐。或堕声闻地。或堕缘觉地。起欺慢相应心者。获罪甚重过四根本。菩萨当知。此为魔事。妙吉祥神通游戏经云。妙吉祥言。天子。随有事业成此。皆是魔事。若其所求若有所取若有所舍。皆是魔事。若有所欲若有想像若有领纳若有计度。皆是魔事。又复天子。若于菩提心有所取着。皆是魔事。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诸心有所取着。皆是魔事。又施起慢心戒住分别忍生忿恚精进戏论禅定取相智慧作意。此等皆是魔事。若起厌舍心乐居寂静。此是魔事。若于少欲知足头陀功德起领解意。此是魔事。若行于空若行无相若行无愿若行无戏论若行远离。于如来言教所行起我慢意有所分别。皆是魔事。天子。乃至若有分别若无分别见闻觉知想念生时。皆是魔事。天子问言。妙吉祥。是诸魔事何因所起。妙吉祥言。天子。诸魔事者。皆从增上相应所起。何以故。而诸魔事于增上相应法中伺求其便。若非相应胜法魔何所作。天子言。妙吉祥。何等是菩萨增上相应。何等是不相应。妙吉祥言。天子。若二法相应是即增上相应。何以故。以二法相应是为世间和合依止。此增上相应即是正相应增语。此正相应即是不相应增语。此不相应即是无戏论增语。此无戏论即是正相应增语。若相应若不相应。是中建立。是故天子。无眼相应无色相应。乃至无意相应无法相应。此说名为菩萨正相应

复次天子。当知诸菩萨有二十种法随起魔事令魔勇悍。何等二十。一者于修解脱事业者。于怖畏生死者。于修相应胜行者。方便亲近承事供养。此等皆是菩萨魔事。二者若但观空弃舍有情。是菩萨魔事。三者但观无为于有为善根而生懈倦。是菩萨魔事。四者虽起定意而不修定行。是菩萨魔事。五者说法者乐说听者不起大悲。是菩萨魔事。六者于有戒有德人所求行布施。于破戒人所而生毁谤。是菩萨魔事。七者乐说声闻缘觉言论隐覆大乘言论。是菩萨魔事。八者隐覆甚深言论乐说种类言论。是菩萨魔事。九者虽知菩萨道。而不求修波罗蜜多道。是菩萨魔事。十者以称赞增上相应语言。与不相应诸有情类而为教示。是菩萨魔事。十一者虽种植善根而背菩提心。是菩萨魔事。十二者虽于相应观行相续所行。而不为诸有情如应教示。是菩萨魔事。十三者虽求尽彼无余烦恼。于生死相续烦恼厌弃。是菩萨魔事。十四者虽复伺察胜慧。而不取大悲所缘之境。是菩萨魔事。十五者于一切善行若不具方便。是菩萨魔事。十六者虽复希求菩萨藏法。而乐受持路伽邪陀外道典籍。是菩萨魔事。十七者虽复多闻于所闻法。而常秘惜不令他知。是菩萨魔事。十八者虽复多闻以世间缘为他说授。贸取其财为无义利。是菩萨魔事。十九者于住大乘诸法师所而不亲近尊重承事。返于住彼声闻缘觉乘人非同分者同其称赞。是菩萨魔事。二十者若时菩萨恃有财宝威德富盛。若天帝释。若梵王。若护世。若王及长者。皆不亲近尊重承事。以威德富盛故。是菩萨魔事。此等是为菩萨二十种法随起魔事令魔勇悍。海意经云。若有菩萨具大名称。富盛自在种族高胜。眷属广多具有福行。由如是故而生懈怠。不以智求相应胜行。骄倨放逸。或见菩萨出家圆满常以智行求相应法。悍劳忍苦大风大热。悉能甘受。血肉销瘦容貌丑恶。而前菩萨如是见彼胜功能已生欺慢意。彼有善说而不听受。而复增起骄倨痴慢。此为菩萨魔力钩制

又云。有四种法能于大乘而为障难。一者显露己德。二者隐覆他德。三者我慢炽盛。四者忿恚坚固。又诸菩萨勿应以发菩提心便为喜足。然当广修相应胜行

此中应问。在家菩萨云何所行。答如勇授长者问经云。佛言。长者。在家菩萨虽处其家。常修正士所行诸业。非正士所行而实不作。依法受用不以非法。艰苦希求正命自资。不以邪命而活。不恼他人。自所得利虽常受用起无常观。广以实法而行布施大舍无吝。尊事父母。于妻子奴婢及作事人乃至朋友知识。常以正法而相教示。又复何等是在家菩萨不正所行。如出家障难经云。佛告尊者大名言。汝今当知。诸生盲者。聋者痖者。及旋陀罗不知乐者。多毁谤者。谄曲者。不男者。常为仆使者。转女人身者。驼驴猪狗乃至毒蛇。如是等类。世世生生于佛教中不生爱乐。又复大名。在家菩萨若有四种法者。是为难事。一者于先佛所曾种善根诸有情类。及求出离心者。乐圣道心者。于彼若作障难。此为在家菩萨第一难事。二者贪着财宝子息眷属不信业报。若男若女若妻子等诸亲眷属。于富贵中舍欲出家者。若于彼等作障难者。此为在家菩萨第二难事。三者在家菩萨毁谤正法。未闻之法虽复听受。闻已不信返生毁谤。此为在家菩萨第三难事。四者于具戒德沙门婆罗门所起损害心。及多种过失心。此为在家菩萨第四难事。如是四种及别别起诸障难法。皆是在家菩萨乃至世世所生而为难事。如有一人堕秽污井。乃谓余人言。快哉此井。有清洁水。余人闻已于秽水中起清水想。不以秽污为不清净。诸染欲有情亦复如是。自染欲泥。而复教令他人亦染。自嗅恶香教他亦然。自堕贪嗔痴等诸险难处。而复教令他人亦堕。又如有人获其怨对弃掷火坑。是火猛焰高七人量无薪无烟。诸染欲者亦复如是。亲近女人赞说欲事堕欲火坑。而复教令他人亦堕。使彼堕已病苦忧恼常所侵逼。又如一人教令余人登刀锋山受其快乐。而复谓言。是山平坦无复巇险。可登其山受于快乐。世间父母爱恋子息亦复如是。以爱子故于欲染事随生取着。而欲染法其实大恶。犹如毒蛇。是人染心。于彼妻前。返以美言赞说欲事。彼三恶趣极大险怖。亦以美言返为善说。作是说者。当堕地狱饿鬼畜生道中

猜你喜欢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下·道宣
  禅门要略·智顗
  丛林盛事序·道融
  卷第三十四·佚名
  文武群己事器一致之教育·太虚
  宗镜录卷第五十二·延寿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欧阳竟无
  卷四·僧伽斯那
  卷第十二·佚名
  卷第二十九·佚名
  卷下·佚名
  卷二 受持篇·周梦颜
  释摩诃衍论 第八卷·龙树
  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卷中·法照
  覆四川当局欢迎电·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一折·李寿卿

    (冲末扮费无忌引卒子上,诗云)别人笑我做奸臣,我做奸臣笑别人。我须死后才还报,他在生前早丧身。小官少傅费无忌是也。自从临潼斗宝之后,谁想太傅伍奢无礼,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的是非,不想被我预先说过,倒惹的平公大怒,将伍

  • 五言巻二十三·洪迈

      五言〈原缺〉

  • 16、夸妒·蒲松龄

    旦扮樊满城上南山顶上一池水,一个被窝里四条腿;再添两条他不依,从来只许每人每。为什么咯气又撩生?只因着汉子好弄鬼。汉子原就不该怜,当把锡壶把他毁。一点事儿不合心,嗯,脱下只半尺花鞋打他那嘴!自家非别人,就是江城的姐姐

  •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儒学下·欧阳修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家滨临平湖,有龙出,人皆走观,无量尚幼,读书若不闻,众异之。尤精《礼》、司马《史记》。擢明经第,累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

  •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五·佚名

    卷十五   康熙十四年五月壬戌,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奏复建昌。岳乐等进取建昌,于四月二十五日抵长兴,贼将邵连登等率贼八万余,水陆迎敌;岳乐与将军希尔根等分布官兵击败之,斩获甚众,遂复其城。   庚午,侍卫奇塔特等奏,左翼察哈

  • 卷之二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汉纪十一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朔五年(丁巳、前124)·司马光

    汉纪十一 汉武帝元朔五年(丁巳,公元前124年) [1]冬,十一月,乙丑,薛泽免。以公孙弘为 丞相,封平津侯。 丞相封侯自弘始。 [1]冬季,十一月乙丑(初五),汉武帝免除薛泽职务,任命公孙弘为 丞相,封为平津侯。担任丞相而封侯,是从公孙弘

  • 卷七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七十七羣祀考【臣】等前进皇朝宗庙考仰蒙圣明指示以太庙时祫典有专崇其历代帝王及臣下家庙於体例不当阑入命於宗庙考专门备详定制别立羣庙考一门隶

  • 卷十·曾巩

    王继英,开封人,少为笔吏。赵普罢相,常从者去,继英奉事愈谨,普复相,以补中书省官。真宗在襄邸,为前导,即位,擢引进使,未几,除宣徽南院使。景德二年,枢密使。三年,薨,年六十一,赠侍中,谥恭懿王显,开封府人,少给事晋邸,即位,补右班殿直,未几,数

  • 卷三·魏了翁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要义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三宋 魏了翁 撰士冠礼三冠子不醴则醮用酒谓用旧俗若不醴则醮用酒注谓国有旧俗可行圣人用焉不改释曰自此已上说周礼冠子之法自此已下至取笾脯以降如初说夏殷冠子

  • 卷十·毛应龙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集传卷十     元 毛应龙 撰士师之职掌国之五禁之灋以左右刑罚一曰宫禁二曰官禁三曰国禁四曰野禁五曰军禁郑锷曰士师为羣士之师法故名官曰士师栁下恵为士师葢非明智君子明以用刑不足以为羣士之

  • 卷六·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诗所卷六大学士李光地撰大雅一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音以】言周所以受命由文王之神上与天合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

  • 答倪君伟问(三则)·太虚

    问一:劫与数之分别何在?答一:常言劫数者,非就一人灾难而言,指多数人而言。劫字、佛典译语,乃劫波音之略,意指时代而言。有灾难之时曰灾劫;如最大之灾劫,全世界毁坏,人物皆受其难。今日中国人在遭灾难之时代,世界人类亦在灾劫中。

  • 楞 伽 大 旨·太虚

      ──在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讲──  所言入楞伽经者,斯乃诸佛心量之玄枢,群经理窟之妙键。广喻幽旨明深义,不生不灭,非有非无,绝去来之二途,离断常之双执。以第一义谛,得最上妙珍,体诸法之皆虚,知前境之如幻,混假名之分别,等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三卷·无著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三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三云何缘。几是缘。为何义故观缘耶。谓因故等无间故所缘故增上故。是缘义。一切是缘。为舍执着我为因法故。观察缘何等因缘。谓阿

  •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三十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三十卷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答荣侍郎(茂实)承留心欲究竟此一段大事因缘。既办此心。第一不要急。急则转迟矣。又不得缓。缓则怠堕矣。如调琴之法。紧缓要得中。方成曲

  • 隐花平原·松本清张

    作者是松本清张 。在植物链的底层,有一种名为“隐花植物”的低等植物,它们一生都没有机会在阳光下开出鲜艳的花,只能在黑暗中缠绕爬行。在广袤平原下阴暗潮湿的角落中,隐花植物以各自奇形怪状的藤须盘根,交错形成一朵巨大

  •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佚名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原名《太上真人撰所施行秘要》,收入《真诰》卷九。今《正统道藏》本一卷,当系南北朝道士节取《真诰》之文,加以改编增补而成。收入《道藏)正一部。书中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