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19章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2)。见素抱朴,少私寡欲(3),绝学无忧(4)。

【题解】

本章大意,也是从前章推演而来,老子认为人们迷失本性,是导致国家昏乱之由。主张回到原始状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才是从根本上治理国家的好办法。

注释:

(1)今通行本悉如此。傅及开元、龙兴碑,“智”作“知”。龙兴碑及李荣《老子道德注》“民”作“人”。马叙伦《校诂》,“盗贼”作“盗跖”。马王堆本乙本,两“民”字上有两“而”字;甲本无“而”字,惟“倍”假作“负”,“孝”假作“畜”,甲乙本“慈”均省作“兹”。

(2)马王堆本甲乙本悉如此。河上、王弼及诸今本多作“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景龙、景福无“以”字。龙兴碑“以”作“言”。范应元“三”上无“以”字,“足”下有“也”字。傅奕作“此三者以为文而未足也,故令有所属”。文,这是指理论原则。令,动词,使。属,遵循,依照。

(3)河上、王、范及诸唐本悉如此。傅“抱”作“袌”。马王堆本乙本“私”下有“而”字;甲本只残存“见素抱”三字,余尽损掩。道藏王真《论兵要义述》作“少思寡欲”。改“私”作“思”,非是。已有蒋锡昌论证,可以参阅。

(4)马王堆本乙本及诸通行本悉如此,甲本损掩。诸今本均在下章首,今依马王堆本写定。蒋锡昌《校诂》:“此句自文谊求之,应属上章(即此章),乃‘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一段文字之总结也。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唐张君相《三十家老子注》以‘绝学无忧’一句,附‘绝学弃智’章末,以‘唯之与阿’别为一章,与诸本不同,当从之。后归有光、姚鼐亦以此句属上章,是也。”高亨说:“此句应属本章,请列三证。‘绝学无忧’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句法相同,若置在下章,为一孤立无依之句,其证一也。足、属、朴、忧为韵(足、属、朴、欲在古韵侯部,忧在古韵幽部,二部往往通谐),若置在下章,于韵不谐,其证二也。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文意一贯,若置在下章,则其文意远不相关,其证三也。《老子》分章,多有戾替,决非原书之旧。”

【今译】

灭绝聪明,抛弃智慧,人民将获利百倍;抛弃仁德,丢开义理,人民将回到孝慈;摒弃巧诈,去掉私利,盗贼才能绝迹。这三句话呀,作为原则还不够,所以要(作具体指示)使人民的行动有所遵循:(那就是)表现单纯,存心淳朴,减少私心,降低欲望,抛弃文明,才能免除忧患。

猜你喜欢
  卷四十·胡广
  卷四十五·康熙
  卷八十·秦蕙田
  卷四十九·王与之
  卷六十五·顺治
  卷一·李光坡
  卷十一·夏良胜
  庄子天下篇述义序言之二·马叙伦
  省庵法师不净观颂(并叙)·周梦颜
  卷五百三十六·佚名
  卷一百六十·佚名
  卷十九·佚名
  论陈独秀自杀论·太虚
  佛说懈怠耕者经·佚名
  佛说旃陀越国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二·钱仲联

    五一、梅村《清凉山赞佛诗》,相传为顺治妃董鄂氏而作。或谓董鄂妃即冒巢民之姬人董小宛。然考清世祖入主燕京,年甫七龄;平定南疆,在顺治二年,年未及冠,而是时小宛年已近三十,断无以半老徐襄入充后宫之理。但世祖出家一事,流

  • 卷八·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八      明 冯惟讷 撰 古逸第八 诗 石鼓诗【十章】 【风雅逸篇曰石鼔诗周宣王猎碣也於诗体属小雅或以为周成王时诗以左传成有岐阳之蒐证之亦一说也○按古文苑所载石鼓文称孙巨源得於佛

  • 卷三百二十三·列传第二百十一·外国四·张廷玉

        ◎外国四   ○琉球 吕宋 合猫里 美洛居 沙瑶呐哔啴 鸡笼 婆罗 麻叶瓮 古麻刺朗 冯嘉施兰 文郎马神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洪武初,其国有三王,曰中山,曰山南,曰山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正统十四年十一月丁丑朔 太上皇帝在迤北○钦天监进景泰元年大统历 帝御奉天殿受之给赐亲王及文武群臣颁行天下○迤北瓦剌使臣回致书达达可汗曰近者朕兄太上皇帝一时信任奸邪遂为所误已往之事不必尽

  • ◎死矣刘鼎锡·李定夷

    前霸县知事刘鼎锡,因贪赃枉法俱发案,经大理院判决执行死刑,依官吏犯赃条例枪毙矣。闻枪毙之前数日,刘氏囚于地方看守所,自知不免,屡图自杀,频以首触壁不死,更仰攀电灯之线,又不死,事为典狱者所知,乃进而佯慰之曰:“君罪状虽判决,仍

  • 第三十六册 崇德元年十一月·佚名

    第三十六册 崇德元年十一月册封固伦公主、和硕福晋、多罗福晋、多罗贝勒福晋、和硕公主等典礼,排列引节,置封册於崇政殿册案上,前往册封之官员入奏圣汗,奉旨:“可往册封。”册封官即执节前引,捧封册至王府府门。

  • 一二八三 陕西巡抚巴延三奏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二八三 陕西巡抚巴延三奏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初二日陕西巡抚臣觉罗巴延三跪奏,为奏闻事。窃照各省抽改《通鉴纲目续编》,应于年终汇奏。臣查陕西省于乾隆四十八、九,五十、一等年据各属查缴

  • 卷二十六·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十六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齐楚争盟表五霸之中仲尼独许齐桓然论者谓自桓伯而天下遂不复知有王吾谓春秋之世之趋于伯非自桓始也桓八年楚已合诸侯于沈鹿矣十一年屈瑕盟

  • 六十六、青州归来·包天笑

      在我到青州府中学的第二年深秋,从府衙门里得到一个消息:山东巡抚周馥,将升任两江总督,山东巡抚却调了一位杨士骧来了(号莲府,安徽泗县人,光绪十二年翰林),那时政府对于督抚,时常调动,原不足异,可是这一调动,与曹耕翁却大有关系

  • 郝处俊传·欧阳修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父亲名郝相贵,隋末乱起时,与亲家翁许绍占据陕州。唐兴,即归顺,被任为滁州刺史,封爵甑山县公。郝处俊十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父亲的原属吏送奠仪缣一千段,处俊辞谢不受。他长大后,爱好学习,特别喜欢《汉书》,大致

  • 十二·沈从文

    算算日子,我们那次见面应当为一月六号。七号我到他们家里去,见到了&times;&times;&times;与&times;&times;&times;,比所想像的&times;&times;&times;已老多了。八号又在大马路永安公司门前同她见到了&times;&times;&time

  • 辩施第三十七·佚名

    夫山皋非为鸟植林,林茂而鸟自栖之;江湖非为鱼凿潭,潭深而鱼自归之;处世非为人积财,财积而人自依之。非其所招,势使然也。怀璧之子,未必能惠,而人竞亲者,有惠人之资也;被褐之士,性能轻财,而皆疏之者,无惠人之资也。今富而俭吝,犹见亲

  • 卷六·钱时

    钦定四库全书融堂书解卷六宋 钱时 撰太甲上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太甲三篇始末此序数语提尽太甲之先未有败度败礼等事既立之后病证方出故孔子序书特曰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若未立而已

  • 卷八·王鸿绪

    <经部,诗类,钦定诗经传说汇纂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卷八陈一之十二集传陈国名太皥伏羲氏之墟【孔氏頴逹曰大皞又号虙戏故连言之虙戏即伏义字异音义同也】在禹贡豫州之东其地广平无名山大川西望外方【许氏谦曰

  • 信教自由与国教·太虚

    信教自由,所以息宗教之争也。宗教之争乌乎起?曰:起于不能发挥真理以凭人民之自由信仰也。俾人民不能自由信仰,非必禁止人民之信教也,特尊一教为国教,则已足生人民对于他教歧视之心。故今日提议尊孔教为国教,不啻根本推翻信教

  • 乙二 明一乘行·太虚

      乙二 明一乘行  丙一 所行之行  唐窥基法师玄赞科判中,计分三编:上编自方便品至持品,共十三品,明一乘之境;前已释竟。以下为中编,专明一乘之行。在此编中、共有二品:首为安乐行品,释所行之行;次为从地涌出品,专释能行之

  • 卷第七十三·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善财童子往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所,见彼夜神在大众中,坐普现一切宫殿摩尼王藏师子之座,普现法界国土摩尼宝网弥覆其上,现日、月、星宿影像身,现随众生心普令得见身,现等一切众生形相身,现无边

  • 华严经文义纲目一卷·法藏

    夫以茫茫性海缘象讵测其源。眇眇玄猷名言罕寻其际。有融圆智朗巨夜而辟重昏。无限大悲俯群机。而临万刹。于是无象现象犹阳谷之升太阳。无言示言若沧波之倾巨壑。是故创于莲花藏界演无尽之玄纲。罕笼上达之流控引灵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