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2)。见素抱朴,少私寡欲(3),绝学无忧(4)。
【题解】
本章大意,也是从前章推演而来,老子认为人们迷失本性,是导致国家昏乱之由。主张回到原始状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才是从根本上治理国家的好办法。
注释:
(1)今通行本悉如此。傅及开元、龙兴碑,“智”作“知”。龙兴碑及李荣《老子道德注》“民”作“人”。马叙伦《校诂》,“盗贼”作“盗跖”。马王堆本乙本,两“民”字上有两“而”字;甲本无“而”字,惟“倍”假作“负”,“孝”假作“畜”,甲乙本“慈”均省作“兹”。
(2)马王堆本甲乙本悉如此。河上、王弼及诸今本多作“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景龙、景福无“以”字。龙兴碑“以”作“言”。范应元“三”上无“以”字,“足”下有“也”字。傅奕作“此三者以为文而未足也,故令有所属”。文,这是指理论原则。令,动词,使。属,遵循,依照。
(3)河上、王、范及诸唐本悉如此。傅“抱”作“袌”。马王堆本乙本“私”下有“而”字;甲本只残存“见素抱”三字,余尽损掩。道藏王真《论兵要义述》作“少思寡欲”。改“私”作“思”,非是。已有蒋锡昌论证,可以参阅。
(4)马王堆本乙本及诸通行本悉如此,甲本损掩。诸今本均在下章首,今依马王堆本写定。蒋锡昌《校诂》:“此句自文谊求之,应属上章(即此章),乃‘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一段文字之总结也。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唐张君相《三十家老子注》以‘绝学无忧’一句,附‘绝学弃智’章末,以‘唯之与阿’别为一章,与诸本不同,当从之。后归有光、姚鼐亦以此句属上章,是也。”高亨说:“此句应属本章,请列三证。‘绝学无忧’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句法相同,若置在下章,为一孤立无依之句,其证一也。足、属、朴、忧为韵(足、属、朴、欲在古韵侯部,忧在古韵幽部,二部往往通谐),若置在下章,于韵不谐,其证二也。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文意一贯,若置在下章,则其文意远不相关,其证三也。《老子》分章,多有戾替,决非原书之旧。”
【今译】
灭绝聪明,抛弃智慧,人民将获利百倍;抛弃仁德,丢开义理,人民将回到孝慈;摒弃巧诈,去掉私利,盗贼才能绝迹。这三句话呀,作为原则还不够,所以要(作具体指示)使人民的行动有所遵循:(那就是)表现单纯,存心淳朴,减少私心,降低欲望,抛弃文明,才能免除忧患。
猜你喜欢 卷四十·胡广 卷四十五·康熙 卷八十·秦蕙田 卷四十九·王与之 卷六十五·顺治 卷一·李光坡 卷十一·夏良胜 庄子天下篇述义序言之二·马叙伦 省庵法师不净观颂(并叙)·周梦颜 卷五百三十六·佚名 卷一百六十·佚名 卷十九·佚名 论陈独秀自杀论·太虚 佛说懈怠耕者经·佚名 佛说旃陀越国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