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旃陀越国王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国王。号名旃陀越。奉事婆罗门道。王治国政。辄任用诸婆罗门。王小夫人。特见珍重。时兼娠。诸夫人憎嫉之。以金赐婆罗门。令谮之于王言。此人凶恶。若其生子。必为国患。王闻之甚愁忧不乐。问婆罗门言。当如之何。婆罗门言。唯当并杀之耳。王言。人命至重。何可杀之。报言。若不杀者。必有亡国丧身之忧。祸不细也。王便听用其言。遂见抂杀。便葬埋之。儿后于冢中生。其母半身不朽。儿得饮其湩。乃至三年。其冢崩陷。儿后得出。与鸟兽共戏。暮即还冢中宿。儿时年六岁。佛以普慈。念其勤苦。与鸟兽同群。即化为沙门。被服往呼问之言。汝是谁家子。居在何处。儿欢喜报言。我无家居。但栖宿此冢中耳。今乞随道人去。佛言。汝随我去。何等为乎。儿报言。我今善恶。终当随道人。佛便将其。到祇洹中。见诸比丘威仪法则。意甚乐之。便白佛言。我欲乞作比丘。佛即听之。以手摩其头。发堕袈裟自然著身。名为须陀。从佛受尊戒。勤意精进。心不懈怠。七日便得罗汉道。佛语须陀。从佛受尊戒。拔欲之根本。生死得自在。今宜往度彼旃陀越王。须陀承佛教。头面著地。为佛作礼。往到其国。住在宫门。请见于王。臣下白王言。外有道人。乞欲见王。王闻之即出。与相见。问言。我大有所忧者。当如之何。道人言。何所忧耶。王言。我年已长。且欲过时。国无续嗣。为之愁忧。道人闻王语。初不应之独笑而已。王便恚言。我与道人语。初不答我。而反独笑。即欲治杀之。须陀知其意。便轻举飞翔。上住空中。分身散体出入无间。王见其威神变化。即恐怖悔过言。我实愚痴。不别真伪。唯愿大神。一还令我得自归命。须陀即从空中下住王前。谓王言。若能自归甚善。当自归于佛。佛是我大师。三界之尊。度脱众生。王便敕群臣。严驾当到佛所。须陀便以道力。如申臂顷。将王及人民。俱到佛所。头面著地。为佛作礼。归命三尊。乞受五戒。为优婆塞。佛告王言。欲知比丘须陀者。是王昔所用婆罗门言谮。杀兼娠者子也。母死之后。子于冢中生。冢中母半身不朽。得饮其湩。乃至六年。今随我为道。乃致于此。王闻佛言。更恐怖不能自胜。佛言。昔拘先尼佛世。有国王。号名佛舍达。王及国中三亿人。皆随王供养三尊。时有凡人。居贫无业。常为国中富姓赁。放牧养牛数百头。见王及人民供养比丘僧。即问言。卿等何所为乎。人民答言。吾等供养三尊。后当得其福。即复问言。得何等福耶。人民报言。人有净心。施三尊者后所在处。安乐尊贵。无有勤苦。即念言。我居贫穷。但赁放牧。自无饮食。当何以施。即念言。唯当还取牛湩煎以为酪酥。净心上比丘。比丘僧咒愿言。令汝世世所在处当得其福。自后展转更生死。辄受其福。或上为诸天。或下为王侯。乃后为王时出游猎。见国中人有好牸牛怀犊。王便令人取牛杀之。夫人语王。莫令人杀其子也。时牛主追还。破取其子养护之。其主恚言。当令王如此牛也。自后魂神来为王作子。时未出生。母为王所杀。欲知须陀者即是也。须陀母见抂杀者。则是时王夫人也。婆罗门者牛主是也。须陀所以于冢中生。其母半身不杇得饮其湩。以自长大者由其宿命以酪酥上比丘僧故。佛言。罪福响应。如影随形。未有为善不得福。行恶不受殃者。王闻佛说经。意解即得须陀洹道。国中人民。皆随王奉五戒。行十善。归命三尊。或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四辈弟子。天龙鬼神。闻经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旃陀越国王经

猜你喜欢
  卷下(二)·道宣
  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太虚
  卷三百六十九·佚名
  牧雲和尚七會餘錄目錄·牧云通门
  卷第二之下·大慧宗杲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七·佚名
  卷第一百八·李通玄
  卷第二十·佚名
  释摩诃衍论 第七卷·龙树
  卷第三·佚名
  宗镜录卷第九十三·延寿
  四分律卷第六十(第四分之十一)·佚名
  卷第一·佚名
  卷之十四·别庵性统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四十九·彭定求

        卷849_1 【耕田鼓诗】可朋   农舍田头鼓,王孙筵上鼓。击鼓兮皆为鼓,   一何乐兮一何苦。上有烈日,下有焦土。愿我天翁,   降之以雨。令桑麻熟,仓箱富。不饥不寒,上下一般。   卷849_2 【赋洞庭】可朋  

  • 第六十回 奋神锤生擒小丑 降番将暗用机谋·萧晶玉

    且说耶律寿山正在伺敌,只见灯光临近,也是一员穿白主将,两员偏将,也是平北元帅旗号。寿山看了心中诧异道:“怎么这边又一个宋元帅?”遂督兵前进。战杀了一阵,宋将却又败去。寿山复整人马,才要前进,忽听背后呐喊,一双人

  • 龚鼎孳诗集三·龚鼎孳

    百字令 雨夜再送青笠叠纬云除夕韵疏灯细雨,正客心萧瑟、秋行半矣。青眼高歌人乍别,谁向欢场夺帜。六代江山,五陵衣马,去住今宵里。更阑酒醒,风帆愁见初起。扬袂司马游梁,终军使越,寂寂聊为此。一片郁孤台上月,直接石头潮水。

  • 丁集第四·钱谦益

    皇甫举人冲八首【燕歌行】秦军未解邯郸围,燕丹新自秦城归。仰天叩心发长叹,燕山六月寒霜飞。质子当年苦拘迫,马为生角乌头白。归来倾国思报仇,不知谁是桥边客。忽闻燕市多侠徒,时相哭泣时欢呼。百金求

  • 初集卷二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一古今体九十八首【甲子二】二月二十七日耕耤礼成得诗四首昭苏春气浓千亩正南纵劝穑倡羣辟明禋考秩宗轻云笼旭日殷礼享先农伫望甘膏沛微衷益致恭皇考勤农

  • 卷三十八·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三十八平湖沈季友编宋李纲【字伯纪邵武人高宗时为相諡忠定】嘉禾道中遇夏子阳京华契濶巳再冬扁舟野岸欣相逢天寒水逺飞霜风谈笑坐觉廻春容年逾七十两颊红真气上泝泥丸宫剖符南海窥祝融欲求丹砂

  • 林序·林朝崧

    林序吾岛自斯庵以来而有诗;吾邑诗人,至丘丈仙根而大着。岛系中绝,诸老播迁,当莺喑燕哑之交,有作唳鹤哀猿之逸响者,则叔父痴仙先生是已。尝试论之:先生之诗,当其转徙桐城、歇浦间,胜赏既多,时有『小谢清新、太白俊发』之语。及其

  • 三藩纪事本末卷一·杨陆荣

    青浦杨陆荣采南氏编三藩僭号四镇两案马、阮之奸三藩僭号福王名由松,神宗孙、福王常洵之子。洛阳陷,王避乱南下,次淮安。值甲申三月国变,南中府部等官会议监国,凤督马士英移书史可法及兵部侍郎吕大器,请奉福王。可法、大器以

  • 卷五十五·佚名

    二月十九日(壬子),上命军机大臣传谕福康安、鄂辉、李世杰,成德曰:此次,福康安等带领官兵剿捕逆匪,自鹿仔港一带进兵解围,攻破贼巢,擒获贼首;经过各紧要地方,贼匪据险抵拒,经官兵奋勇攻扑,所向克捷。此等处,山川形势自必极为险要。着

  • 第十三卷 清举人 (四)·缪荃孙

    [嘉庆戊午科] 江宁府 金德荣 上元人。 陈克鸣 上元人。 陈 哲 上元人。 谭清瑞 上元人。 尉迟楫 上元人。 谌配道 江

  • 韦处厚传·刘昫

    韦处厚字德载,京兆人。父韦万,监察御史,为荆南节度使参谋。韦处厚本名淳,因避宪宗讳,改名处厚。幼小即品性优良,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父母亡故,设庐于墓侧守丧。丧期满,游长安。通晓《五经》,博览史籍,而文思丰富奔放。元和初,登

  • 卷五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五十一諡略【四】额驸諡太子太保和硕额驸耿昭忠諡勤僖【康熙二十五年十月諡】太子太保和硕额驸耿聚忠諡慤敏【康熙二十六年二月諡】都统和硕额驸诺穆图諡慤僖【康熙五十年二月諡】内大臣都统右

  • 大雲初分大众健度第一·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僧九万八千。大迦叶等而为上首。切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皆得自在。其心调柔如香象王。随顺善道心得解脱。智慧无碍离重担。所作已办永断诸有。所修禁戒清净微妙心到彼岸

  • 唯室集·陈长方

    四卷。《附录》一卷。宋陈长方(1108—1148) 撰。陈长方,字齐之,号唯室先生,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绍兴八年 (1138)进士。曾官江阴县学教授。长方父陈侁,与游酢、杨时、郑浩、陈侁等交游颇深,因而长方之学以程氏为

  • 滦阳录·柳得恭

    《滦阳录》2卷。朝鲜人柳得恭撰。该书是作者随使臣赴热河行宫贺乾隆万寿时所写。卷上记载了作者过鸭绿江后到入宴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包括所至地方的民间风俗、满洲诸王及各国使节在宴会上的情况,间考山川形势; 卷下为宴

  • 师友谈记·李廌

    北宋李廌撰。一卷。此书记苏轼、范祖禹及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苏过等人所谈,故曰《师友谈记》。书中可见北宋名人轶事、言论、风采,且大都确实可据,有资料价值。书中称哲宗为“今上”,末记苏轼帅定州事,据此

  • 乐府雅词·曾慥

    词选。宋曾慥辑。慥,字端伯,号至游子,泉州(今属福建)人。钦宗靖康二年(1127),为仓部郎官。建炎间,曾任江西转运判官。绍兴九年(1139),以右朝散大夫行户部员外郎,总领应办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司大军钱粮。十年,为太府少卿

  • 奉天录·赵元一

    唐赵元一著。四卷,一百零二条。多据见闻,记唐四镇之乱始末,起建中四年(783)十月,终兴元元年(784)七月。所述泾原兵变,朱泚称帝,李怀光叛唐,德宗奔奉天(今陕西乾县)、梁州,以至李晟唐军收复长安等事,较他书为详,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