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庄子天下篇述义序言之二

庄子学说,似受印度哲学之影响颇深;其天下篇曰:「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郭象于「谓之圣人」下出注云:「凡此四名一人耳,所自言之异」。又于「谓之君子」下出注云:「此四名之粗迹,而贤人君子之所服膺也」。又于「皆有以养民之理也」下出注曰:「民理既然,故圣贤不逆」。余谓「不离于宗」至于「民之理也」通是一人。大区则三:「天人」一也,「神人」「至人」二也,「圣人」「君子」「民」三也。小区则六,具如本文。如次言之,初大区三者,佛地经卷七云:「自性法受用,变化差别转」。论云:「虽诸如来所依清净法界体性无有差别,而有三身种种相异转变不同,故名差别」。成唯识论十之三云:「如是法身有三相别:〔一〕自性身。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平等实性,即是此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二〕受用身。此有二种:一、自受用。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二、他受用。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法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疑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合此二种名受用身。〔三〕变化身。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各获得诸利乐事」。此中天人,当彼经自性身,亦名法身。此中神人、至人,当彼经受用身。此中圣人、君子、民,当彼经变化身。如是大区为三。次复小区为六者,彼论法身止一,此中天人当之。受用身有二种:一、自受用。二、他受用。此中至人当彼自受用身,神人当彼他受用身。又依观佛三昧海经云:「佛化身有三类:一、大化身。谓如来为应十地已 前诸菩萨众演说妙法,令其修进向于佛果故,化现千丈大身也。二、小化身。谓如来为应二乘凡夫说于四谛等法,令其舍妄归真而得开悟故,化丈六小身也。三、随类不定。谓如来誓愿弘深,慈悲普覆,随诸种类,有感即应,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等」。此言变化,亦开三类,此中圣人当彼经大身,此中君子当彼小身,此中民者当彼不定身。而逍遥游为开宗明义之文,即以北海之鲲谕染污心;南海之鹏谕清净心;鲲化为鹏,谕染污心转为清净心;其「皆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谕二心本一,而归于无用之用,即转妄为真后之自然大用,亦即是逍遥也。逍遥者愉之缓言,愉即乐也。逍遥游明是徃生极乐之义,其他事相同者亦非一二,而最奇者即至乐篇庄子妻死一章,与佛说缘起圣道经义无不同。达生篇田开之一章,即修三观之法;而桓公田于泽一章,竟符大乘起信论十鬼之说。天地篇无为为之之谓天一章,又大乘十度波罗密法门也。天地篇:「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乃破时空。秋水、在宥、天运、田子方、知北游皆有胜义,而内七篇实揭其纲要。德充符云:「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又明是由六识以得八识,由八识以得无垢识也。大宗师与天运两言:「吾师乎,无为为之之谓天一章,又大乘十度波罗密法门也。天地篇:「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乃破时空。秋水、在宥、天运、田子方、知北游皆有胜义,而内七篇实揭其纲要。德充符云:「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又明是由六识以得八识,由八识以得无垢识也。大宗师与天运两言:「吾师乎,无为为之之谓天一章,又大乘十度波罗密法门也。天地篇:「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乃破时空。秋水、在宥、天运、田子方、知北游皆有胜义,而内七篇实揭其纲要。德充符云:「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又明是由六识以得八识,由八识以得无垢识也。大宗师与天运两言:「吾师乎,齑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琱象形而不为巧」;乃说常乐我净。此皆远之戆山近之杨仁山所未曾见到,而余自昔研钻,偶尔会心,然非徒事饰附,实乃相义两征。余因疑佛法已在周末入于中国,庄子天道篇记士成绮问道于老子一章,末有:「边境有人焉,其名为窃」两句,词义似非完文,盖有脱简。然疑与荀子解蔽篇「空石之中有人焉,其名曰觙」者是一事;解蔽曰:「空石之中有人焉,其名曰觙,其为人也善射以好思,(射如射覆之射,见俞曲园先生诸子平义。)耳目之欲接则败其思,蚊之声闻则挫其精,是以辟耳目之欲而远蚊之声,闲居静思则通。思仁若是,可谓微乎?辟耳目之欲,远蚊之声,可谓危矣,未可谓微也。」(原文有衍误,今订)。余以孔汲字子思,燕汲字子思推之,则此人思仁而名觙,「觙」字自与好思有关;然疑此非人名,乃以此人好思而人名之;庄子作窃,声相近也。此人习静而好思,盖修佛法禅那、般若两度之行者;庄子言边境,而荀子言空石,空石即穷石,春秋左传襄四年传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说文{穴〈身邑〉}字下曰:「夏后氏诸侯夷羿之国」。山海经、离骚、淮南皆谓弱水出于穷石;说文谓溺水自张掖删丹西至酒泉合黎,余波入于流沙;汉之删丹,今之甘肃山丹县,说文次穷于鄯字下,固谓边地也;空石既是边地,则觙、窃是一非二明矣。苏曼殊据印度婆罗多朝之纪事诗,证知支那之名,远在西历纪元千四百年前已有。盖婆罗多王尝亲率大军行至此境,见其文物特盛,民多智巧,以为支那分族。是在我国商代,印度已与今新疆之于阗、莎车有交通,而新疆之东与甘肃接壤,则佛法在周末自有传入删丹张掖之可能。而觙者盖达摩之俦,其声远着,故庄、荀皆援而说之。庄书记及此事,而其书述义大氐与佛法相同,其为受印度思想之影响可知。

猜你喜欢
  卷九○·邱濬
  论语稽求篇卷六·毛奇龄
  卷六十九·卫湜
  卷十六·叶酉
  卷五·吕祖谦
  周书·多方·佚名
  卷二十七·王志长
  解老·韩非
  卷一·佚名
  卷一百一十五·佚名
  无见品第二·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佚名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澄观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三·法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高克礼·隋树森

    高克礼,字敬臣,号秋泉,河间(今属河北省)人,一作济南(今属山东省)人。生卒年不详。曾任县尹,至正八年(一三四八)任庆元(今属浙江省)理官。治政以清净为务,不为苛刻,以简淡自处。与乔吉、萨都刺、杨维桢交游, 年辈

  • 御选元诗卷二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二十一五言古诗九贡师泰拟古二首东南有佳人逺在水一方绮疏粲飞楼曲防围洞房意态闲且靓气若兰蕙芳纤阿扬姣服杂佩悬明珰流风回皓雪明月舒其光白面谁家子锦鞍青丝缰翩然一见之下马立中堂可望不可

  • 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一百十·赵尔巽

      黄廷桂 鄂弥达 杨廷璋 庄有恭 李侍尧弟奉尧 伍弥泰官保   黄廷桂,字丹崖,汉军镶红旗人。父秉中,官福建巡抚。廷桂,初袭曾祖宪章拖沙喇哈番世职。康熙五十二年,授三等侍卫,迁参领。圣祖幸热河,屡扈从。世宗在潜邸,知其才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五·佚名

    万历二十二年七月丁丑朔以孟秋享 太庙遣定国公徐文璧恭代○升天津游击王承业为台路参将○调密云游击陈爕天津海防○己卯原任吏部左侍郎沈一贯<锍-釒>辞礼部尚书正史副总裁得旨卿以硕望新膺简命政本重地方资赞襄宜

  • 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瀋館錄卷五·佚名

    初十日狀啟即刻鄭譯以清將意來達于世子前曰問安中使之來承國王之命故受御帖容接為白有在果問安使及問安承旨則朝廷所送是置林慶業乙中路無去處云云必是朝廷故令隱避是置决不可受此問安之禮是置還為出送是如為白去乙世

  • 一百四十五 曹寅奏陈商议刻书并审科场事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于初十日辞驾,二十六日已至扬州,沿途百姓俱各太平。江南雨水调匀,麦田甚好。米价七八钱不等,人民安乐无事。 臣在扬州与李煦、孙文成商议刻书之事,

  •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二 丁巳复辟·溥仪

    袁世凯去世那天,消息一传进紫禁城,人人都像碰上了大喜事。太监们奔走相告,太妃们去护国协天大帝关圣帝君像前烧香,毓庆宫无形中停了一天课…… 接着,紫禁城中就听见了一种新的响城声: “袁世凯失败,在于动了鸠占鹊巢之念。

  • 江夷传·沈约

    江夷字茂远,济陽考城人。祖父江..,是晋朝的护军将军。父亲江岂攵,官至骠骑谘议参军。江夷少年时努力学习,是年轻一辈中出众人才。本州征用他为主簿,他未应命。桓玄篡位时用他当豫章王文学。义兵奋起时,高祖任他为镇军行参军

  • 柳彧传·魏徵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 他的七世祖柳卓,随晋室南渡,寓居于襄陽。 他的父亲柳仲礼,为梁国将领,因战败归顺北周,回到本乡本土河东居住。 柳彧小时爱学习,读了不少经书史书。 北周的大冢宰宇文护召他为中外府记室。 过了很久,他

  • 兵饷例·佚名

    目录 领运台饷限期 借兵米榖 戍台新旧兵丁住支饷项 兵丁借米扣价买补 战船遭风飘粤借项扣收附搭 闽省各营请领俸饷米折按照银数拨兵护送 委弁赴省请领大饷,俱令多带盘费,所领饷银概不许挪动 台湾各营请领一切银两,概由台

  • 卷三百二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五八旗大臣年表十六八旗都统年表六蒙古八旗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 舆服六·徐松

    宝尊号宝【宋会要】每上尊号,有司制玉宝,以尊号为文。 真宗大中祥符初,登封太山,别制宝匣、宝盝,皆差小其制。 仁宗天圣元年九月二十二日,诏:以宫城火,重制皇帝受命宝、尊号册宝,参知政事陈尧佐、晏殊书。 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七

  • 物理论·杨泉

      天者旋也均也积阳为刚其体回旋群生之所大仰[北堂书钞天部太平御览天部]  杨雄非浑天而作盖天圆其盖左转日月星辰随而东西桓谭难之雄不解此盖天者复难知也[太平御览天部]  元气皓大则称皓天皓天元气也皓然而已

  • 卷二十五·湛若水

    <經部,春秋類,春秋正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二十五   明 湛若水 撰襄公【名午成公妾定姒之子四歲即位在位三十一年】【簡王十四年崩】元年【晉悼公周元年齊靈十年衛獻五年蔡景二十年鄭成十三年曹成六年陳成二

  • 卷二十三·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二十三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大雅 【文王之什】序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笺受命受天命而王天下制立周邦音义【自此以下至卷阿十八篇是文王武王成王周公之正大雅据

  •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五·佚名

    圣勇菩萨等造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 诏译  菩萨施行庄严尊者护国本生之义次第三十。发生施义菩提胜因。清净觉慧默静能离。本修制度忍行寂静。梵行调伏。三灾运载。十善能离。吉祥胜定趣

  • 捕蝗考·陈芳生

    捕蝗专书。一卷。清陈芳生撰。成书于清顺治四年(1648年)或稍前。陈芳生,字漱六。生卒不详。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本书分“备蝗事宜”和“前代捕蝗法”两部分。“备蝗事宜”共十条。其中,前三条抄录徐光启于明崇祯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