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十六、青州归来

  在我到青州府中学的第二年深秋,从府衙门里得到一个消息:山东巡抚周馥,将升任两江总督,山东巡抚却调了一位杨士骧来了(号莲府,安徽泗县人,光绪十二年翰林),那时政府对于督抚,时常调动,原不足异,可是这一调动,与曹耕翁却大有关系,并且连带了与我亦有关系。因为这位新抚台杨公,与曹耕翁是儿女亲家,曹耕翁的第二位女公子,便是嫁给杨抚台儿子杨琪山为妻。

  照清代的官制,上司与下属如果是儿女亲家,那个当下属的照例要呈请廻避。那末这一回杨士骧到山东当巡抚,青州府知府的曹耕翁,自然要呈请廻避了。曹耕翁一调动,我这中学堂监督,恐怕也不能继续下去,因为我这个职位,虽由彭诵老所推荐,实仗曹耕翁所支持。我是不惯与官场中人相处的,很带有书呆子脾气,但曹耕翁是同乡,他对我一点不搭什么官架子,虽不过两竿宾主,也还和洽,换了一个别人来,我恐怕难能与他周旋呢。

  不久,周馥走了,杨士骧来了,曹耕翁呈请廻避的摺子也上去了。他为了廻避人家而调动,是不会提空的,又有了他亲家的帮忙,便调任了湖北襄阳府知府。(后来听说来到任,又调了湖北汉阳府知府,兼八卦洲厘金总办,这是他的老同年陈夔龙任两湖总督,特别照应他的,此是后话。)

  我在这里办学堂,不是他的幕友,不能跟他走的,我便先向他辞职。曹耕翁极力劝我不要辞,他说:“学堂办得方有成绩,学生们以及地方上,对于你的感情也不坏,你又何必辞呢?”那时李搢臣兄也来劝我,他说:“等新任来了,你觉得不能相处,请到我们蚕桑学堂来,不过有屈你一点就是了,至于待遇也与中学堂监督一样。”

  不久,新任的青州府知府发表了,是一位姓段的,记得是河南人,他的大名,我现在已想不起来了。起初,我惴惴然怕是放了一位满洲人来,我和他有点叙不下去,这时我们的胸中,还充满了排满的思想,实在满洲人中,也有较开通的。据曹耕翁说:这位新任的段太尊,也是进士出身,年纪较轻,不过四十多岁,我心中为之一慰,既然是读书人,还有什么说不通的呢。

  谁知这位段先生上任以后,在两三个月内,我一连碰上了他好几个钉子。这是在曹耕翁时代从来没有过的。他接印后,我以宾师的地位,不曾先去拜谒他,只写了一封信去,我想他心中先已不高兴了。但他也不曾到学堂里来过,接印后三天,忽然传下一个命令来:“明天上午,太尊到学堂里来拜孔,吩咐监督,牵领全体教员,一同在礼堂行礼,学生亦一体参加。拜孔以后,太尊要对学生,加以一番训话。”这个命令下来后,就很使我为难了,我且申说一下:

  第一、学堂里就没有礼堂,也没有设孔子的什么神位。因为学堂是云门书院改建的,房屋无多,除了添造学生斋舍以外,其它并没有造什么房子。只有两个课堂,还是勉强的,此外都是散屋,万不能做礼堂。现在他要率领全体教员学生行三跪九叩之礼,这如何可行呢?不得已与监学商量,把一个大课堂,改作为临时礼堂。而且还要备许多拜垫,除了太尊自己的拜垫,是自己带来的(前清官场是如此,都是自己带拜垫,如拈香、祭神等),此外只得向别处去借了。

  第二、除太尊外,要监督及全体教员学生一同跪拜行礼。监督不生问题,从小上学时,就拜孔子的了。学生也不生问题,可以强制执行,说起来,你们山东人而不拜孔子,也似乎说不过去。但是这位英文教员胡菊如,他们全家是天主教徒。更有物理、化学两教员,也是本地教会中人,他们只信上帝,岂能拜孔,不得已只好由他们临时请假了。此外教员中,也有不大愿意拜孔子的,只好请他们看我薄面,委屈一下了。

  第三,这位段太尊,明天是翎顶辉煌,衣冠整肃的来了,他穿了官服,我们陪拜的也应穿官服了。学堂里有几人有官服呢?如监学李先生,本地国文教员,至少有红纬帽一顶,但我就没有官服,而且我带祖母的孝,尚未满服(本来祖父母之丧,是期年,因我是承重孙,须服两年又三个月),素衣冠,做既来不及,借又无处借。并且我在这个时期中,对于衣服,一点也不注意,一件黑布马褂,袖子已经破了,夷然不以为意。山东的天气,比较江南冷,而我只是棉袍子、棉马褂,并不穿皮衣服过冬,好像自己要锻炼一下耐寒的身体。那时不但我没有官服,南方来的教员,谁也都没有带官服来,既没有官服,只得穿便服了。

  这一天拜孔之礼,总算拉扯过去了,但是说要对学生训话,却并未实行。据云,另有要公,必须打道回衙去了,那倒使我轻松一下,不然,他训话一番之后,至少我也要说几句恭维他话吧。不过他留下一句话,说是以后每逢朔望都要来拜孔。其实青州府也有学宫,也有大成殿,你一定要拜孔,也可以尽管正式到那里去。而且地方官各府各县,也从没有规定每逢朔望,必要拜孔谒圣的,那岂不是故意给学堂捣蛋吗?但他是青州府知府,又是学堂的督办,办学堂的经费,要从府里发放的,俗话说:“不怕官,只怕管。”他要怎样,只得依他怎样了。所以每逢朔望,行拜孔典礼,好似串一出戏,那倒不来管它了,而这一天的上午,为了把课堂权作礼堂,并且为了谒圣,便不能上课了。上午谒圣,下午学生便藉词休息了。起初还像样一点,后来教员溜之大吉,学生则“如不欲战”,我劝他们帮帮场子,好在一个月只有两次,后来连太尊也不能如期来了,但是我们倒要预备呀。

  有一次,为了学堂某一件事,必定要与府里商量请示,我便写了一封信去。那是曹耕翁在任时,一向是如此的,有例可援。可是这次那里的号房(收发处)拒绝不收,把原信退了回来。问他们是什么原因呢?说是:“送来的信,没有红签条,不合程式,况且我们大人,老太太在堂,避免那些没有红签条的信封,送到上头去,碰过了钉子,所以不收。”原来有这么多的忌讳,那真是出于孝心吗?他们官场中最怕丁艰,丁艰就要弃官守制,是做官人最犯忌的事。

  我说:“这容易办,换一个信封就得了。”(原来苏州那些笺扇店,古色古香,制了这种有瓦当文、钟鼎文的信笺信封,有朋友送了我两盒,我便带到青州,不经意的用了。)那时我便换了一个红签条的大信封,里面的信笺也换过,开头写了几句恭颂他的四六句子,然后方说到正事,想没有话再说了。至于说不合程式,一个学堂监督,对于他们地方官,应用如何程式,当时也没有规定,只好我行我素了。我觉得曹耕翁在任时,我太脱略了,什么程式不程式,我完全不知道,但官场中最讲究程式,直到辛亥革命以后还不能改。

  又有一次,段太尊到了学堂里来,学堂里有一间会客室,上面有坑,坑上铺以红昵的垫子,有铜痰盂,有瓷帽架,富丽堂皇。十足是个官样文章。以前曹太尊来,也是先到这会客室坐地,如今段太尊来,也在那里坐地。那个监学兼庶务的李先生,为了会客室四壁空虚,挂了一些从上海购来的植物、动物彩色图画。这都是日本印刷品,那动物图中属于水族一类中,有许多鱼类龟类的标本。段太尊看了,觉得很不须眼,便叱问道:“谁主张把这忘八也挂在这儿喇?”立命撤去。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他那样思想不开明,实在我已没有法子再和他周旋了。这时他又觉得学堂里的课程表,不合他的意旨,要加以重新修改。我不等他的提出,便把辞职书送进去了。他在面子上,也加以挽留,但我知道不过虚与委蛇而已。总之我总算客气的离开这青州府中学堂监督之职了。

  这在两年以前,学风起初很不好,学生们到学堂里来,好像是住不要钱的旅馆。因为膳食、住宿、杂费,全是学堂供给的,上课无一定时间,吃饱了饭,出去游玩,晚来回到斋舍里住宿,再自由也没有了。这两年来,不敢说如何进步,总算是上了轨道。以曹耕翁的努力,学生也增加到八十人。

  学生的思想也渐改正,很有几个人肯用功的,可惜他们年龄太大了。有几个和我比较亲近的学生,当我离开青州府的那一天,还到车站上送我,这使我不禁有些惭愧感想呢。

  在我离开青州府的时候,南方来的几位教员也联袂走了,并非和我同进退,实在也觉这位段太尊有些叙不下。胡菊如后来有朋友介绍到上海申报馆当会计,一直到他故世。杜安伯回到苏州当英文教员,好像在草桥中学也教过书。徐粹庵回到常熟,忽然留了一部大胡子,但过了几年,胡子又剃去了。此君乡誉不大好,他的哥哥徐念慈,却是不寿,中年即逝世了。

  做官人往往相信运气,曹耕翁是光绪丙戌进士,他这一科,有徐世昌、陈夔龙、杨士骧等,都是同年,偏他与杨士骧结成了儿女亲家。他最初简放直隶(今河北)宣化府知府,那时杨莲府不过是直隶通永兵备道,道府非直属,不用廻避。乃杨累擢至藩司那便例应廻避了,于是调任青州府知府,不意杨又追踪而至,升为山东巡抚,又要廻避,再调湖北襄阳府知府。其时,陈夔龙已是湖广总督了,未到任以前,谒见陈筱石,陈筱石说:“老同年仕途蹭蹬,我既在此,应得帮忙,请不必到襄阳府本任,我以鄂督名义,奏调署汉阳府,兼八卦洲厘金总办,或可稍充宦囊,便即归营菟裘吧。”但他一直老书生本色,不善经营,恐亦未有所得。

  辛亥革命以后,他回到苏州故乡来了,苏州人因他是乡前辈,推他为省图书馆馆长,即在沧浪亭对面的可园中。其时我已移居上海,那一年回苏之后,便去访问他。他送了我一部是他自己的诗文集,是木刻大本线装的。还约我请吃便饭,我以来去匆匆辞谢之。他的长公子恭翊,即彭诵老的女婿,在外交部当差,曾做某处的领事(似为纽丝纶,已忘却了),次公子恭植,后为李搢臣的女婿,早故。李搢臣,后升山西大同府知府,旋擢巡警道,革命以后,曾任山西财政厅长。有一天,我在上海法国公园遇到了他,已自山西告病回来,观其走路蹒跚,语言塞涩,恐是真病,未几亦谢世了。后又认识了他的弟弟李祖虞大律师,又认识他的一位公子李宗瀛兄,这都是后话。写到此,归结了在青州府的登场人物,可以闭幕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二 尉瑾 冯子琮 赫运子悦 唐邕 白建·李百药
  卷二百六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五·张廷玉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二·乾隆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七十·乾隆
  首卷一·佚名
  第七牌示天运(实则光绪)十五年十月十日一一一○七-三·佚名
  第七卷 明清武进士·缪荃孙
  诸葛忠武书卷五·杨时伟
  房玄龄传(附房遗直、房遗爱传)·刘昫
  魏王问张旄·佚名
  巻十七·乾隆
  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卷一百十二·佚名
  卷二十五·徐天麟
  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卫时敏·唐圭璋

      时敏字子修,苏之崑山人。生于绍兴二年(1132)。少有大志,读书著文。绍兴中,任泰州海陵县主簿。监潭州南岳庙。授两浙转运司催仲起发物斛官。监行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淳熙三年(1176),改宣教郎知临安府仁和县,磨勘转通直郎。淳

  • 叙·冯梦龙

    书契以来,代有歌谣,太史所陈,并称风雅,尚矣,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於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唯诗坛不列,荐绅学士不道,而歌之权愈轻,歌者之心亦愈浅,今所盛行者,皆私情

  • 卷五十五·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九 李益【字君虞陇西人】 送辽阳使还军 征人歌且行北上辽阳城二月戎马息悠悠边草生青山出塞断代地入云平昔者匈奴战多闻杀汉兵平

  • 卷四十二·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四十二卢纶纶字允言河中蒲人天宝避乱客鄱阳大厯初数举进士不第元载取其文以进补阌乡尉累迁监察御史辄称疾去坐与王缙善久不调建中初为昭应令浑瑊镇河中辟判官累迁检校户部郎中尝朝京师舅韦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九·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六年三月戊辰朔初收官告绫纸钱以尚书省言新法绫系专一织造费用倍多故也 礼部尚书李光兼权刑部尚书时临安府多火灾或顷刻爇千百家右谏议大夫赵霈建言请峻其刑名庶火初作众亟扑灭事下刑部立法光不奉诏

  • 卷四十·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四十 【起辛丑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尽辛酉唐高宗龙朔元年】凡二十一年 【辛丑】十五年春正月以文成公主嫁吐蕃 【吐蕃复遣其相禄东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 列传一百七·纪昀

    列传宋 【十一】○宋十一钱若水 苏易简 郭贽李至辛仲甫 王沔温仲舒 王化基【举正 举元诏】钱若水苏易简郭贽李至辛仲甫王沔温仲舒王化基△钱若水钱若水字澹成一字长卿河南新安人父文敏汉青州帅刘铢辟为录事参军

  • 前集卷六·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前集卷六 宋 朱子 纂集 吕夷简 许国文靖公 字坦夫其先莱州人徒夀州进士及第相仁宗配享庙庭 河北自五代末即筭田鎛公叹曰王道本於农此何名哉因表除

  • 张稷传·李延寿

    张稷字公乔,幼年时就有孝顺的品德。他的生母刘氏不受宠爱,得了疾病。当时张稷十一岁,侍养母亲衣不解带,每当病重时,则一连几夜不睡。母亲去世以后,他哀伤过人,拄着拐杖才能起来。见了年辈相同的幼童,就哽咽流泪,州里的人们称他

  • 吕公著传·脱脱

    吕公著字晦叔,寿州人。从小嗜好学习,以至废寝忘食。父亲吕夷简对他器重惊异,说:“今后必定为王公辅臣。”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召试馆职,没有赴任。为颍州通判,郡守欧阳修与他结为讲学之友。后来欧阳修出使契丹,契丹主询问中国

  • 魏纪三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太和二年(戊申、228)·司马光

    魏纪三 魏明帝太和二年(戊申,公元228年) [1]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 [1]春季,正月,司马懿围攻新城,用十六天时间,攻下了城,斩杀孟达。申仪在魏兴已经很久

  • 卷四十·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四十内则第十二之二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凡五十养於卿六十养於国七十养於学达於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

  • 卷二百六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六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凶礼十七防礼仪礼士虞礼【郑目録云虞安也士既塟其父母迎精而反日中而祭之于殡宫以安之虞于五礼属防 疏虞卒哭在寝祔乃在庙】士虞礼特

  • 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卷下·本嵩

        夷门山广智大师本嵩述  空即一切总莫动著 动著头角生。落在第二念。今不动著。妙解前生。  阿谁无作用 便是死了底汉。犹棺椁中瞠眼。此颂人人分上活泼泼地皆有作用。是显解也。  作用复由谁 看他家

  • 卷第六十九·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六十九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五世随录密印养拙行明禅师山西蒲州常氏子。二十岁辞亲。薙发于普陀。往参金粟悟老人。于棒下有

  • 孚远县乡土志·佚名

    作者佚名。 清末奉饬而纂。不分卷,列14目,约2000余字,孚远,今吉木萨尔。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置丞,光绪二十九年(1903)升格为县。简明记述了该县的历史、地理、民族、物产等,是志行文虽简,然叙同治、光绪年间该地民团

  • 补江总白猿传·佚名

    《补江总白猿传》一卷,《新唐书·艺文志》入“丙部小说家类”,不著作人姓名,《宋史·艺文志》题作《集补江总白猿传》,而《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十四录此篇时,名为《欧阳纥》,下注出自《续江氏传》。关于它的作因,宋·

  • 诗童子问·辅广

    (宋)辅广撰 辅广,宋逵子,字汉卿,号潜庵 (一说潜斋)。师事吕祖谦及朱熹。宁宗初伪学禁严,学徒多避去,广不为动。嘉定初上政府书,反复于是非成败之际,筑传贻书院,教授学者,时称传贻先生。著有《四书纂疏》、《六经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