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18章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1)。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贞臣(2)。

【题解】

本章承上章“故信不足,焉有不信”而来,在病态社会的反常现象中,提出所谓仁义、智慧、孝慈、贞臣等等。从相反相成的规律中,看出它们之间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来,透露了老子的一些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

注释:

(1)河上本及开元、敦煌诸唐本悉如此。诸王本“智慧”,作“慧智”,景龙“仁义”作“人义”。马王堆本甲本作“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怏出,有大伪”。乙本“案”作“安”,“大伪”二字损掩。甲乙本均以“故”字冠首,似紧接上章而言,这说明《老子》一书,原不分章。八十一章,皆为后人所臆定。傅本与广明本两“有”字上,均有“焉”字,范本“焉”字属上。

(2)傅本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作“六亲不和,案有畜兹。邦家闾乳,案有贞臣”。

乙本作“六亲不和,安有孝兹。国家闾乳,安有贞臣”。广明本两“有”字上均有“焉”字。范本“焉”字属上。“贞臣”今王本、河上本及景龙、开元、敦煌诸本皆作“忠臣”。范应元说:“‘贞’字,严遵、王弼同古本。世本多作‘忠’,盖避讳也。”六亲,焦竑《老子翼》引王辅嗣云:“父子、兄弟、夫妇也。”

【今译】

大“道”被废弃了,才会提倡所谓仁义。智慧出现了,才有严重的诈伪。父子、兄弟、夫妇之间不和,才会提倡所谓孝慈。国家政治昏乱,才有所谓忠臣。

猜你喜欢
  昭公卷二十二(起元年,尽十二年)·何休
  牧民解第六十三(缺)·管仲
  朱子語類原序·黎靖德
  卷二七·邱濬
  第十一章 12·辜鸿铭
  礼记析疑卷四十二·方苞
  卷三·范处义
  卷一百三十·秦蕙田
  卷三十·张廷玉
  《尸子·分》白话译文·尸佼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一·欧阳竟无
  存心与择法·太虚
  致 常 恩 书·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七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七十九笔类五言古咏笔          【梁】武 帝昔闻兰蕙月独是桃李年春心倘未写为君照情筵咏笔          【梁】徐 摛木自灵山出名因瑞草传纎端奉积润弱质散

  •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司马迁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

  • 第九十三回 争密约侍郎就道 返钦使宪政萌芽·蔡东藩

      却说德菱译出的新闻,乃是日韩特订条约。韩国疆域,由日本政府保护,一切政治,亦由日本政府赞襄施行。太后阅毕,便道:“韩国就是朝鲜国,当日马关条约,曾迫我国承认朝鲜自主,为何今日要归日本保护呢?可见外国是没有什么公法,如

  • 卷之一百二·佚名

    成化八年三月丁酉朔实授行人柳淳樊莹熊绣黄钟知县刘必贤毛鸃为监察御史知县吴贞推官章颙及试御史徐完为南京监察御史○抚宁侯朱永奏延绥前后杀贼官军有当先者有被伤者有当先又被伤者有赍执旗牌督阵者有把总领军者所司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佚名

    弘治三年三月癸丑朔○甲寅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恕上疏乞致仕曰臣年七十有五加以衰病一宜去典选日久怨恨者多怨则谤生谤则祸至二宜去保傅之官不能尽辅弼之道无补于国家失中外之望三宜去伏望放归田里别选硕德重望者俾典铨

  • 卷之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六○六 谕着四库馆总裁福隆安等专司考核督催以期迅速蒇事·佚名

    六○六 谕着四库馆总裁福隆安等专司考核督催以期迅速蒇事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六日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六日奉旨:向来各馆应进书籍俱系按卯稽查,惟四库馆所办之书向无查核。全书卷帙浩繁,不可不设法稽考。该馆总裁福隆安、

  • 钦定辽史语解卷三·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辽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辽史语解卷三【按辽以索伦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索伦语其中姓氏地名官名人名无解义者俱以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官名改字面订之】部族【属国附

  • 劝学篇 第九 凡二十三条·范立本

    子曰:&ldquo;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rdquo;《礼记》曰:&ldquo;博学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rdquo;子曰:&ldquo;敏而好学,不耻下问。&rdquo;《性理书》云:&ldquo;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 卷三十八·郑玉

    <经部,春秋类,春秋阙疑>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三十八    元 郑玉 撰 二十有三年春叔孙婼如晋 癸丑叔鞅卒 晋人执我行人叔孙婼 邾人城翼还将自离姑公孙鉏曰鲁将御我欲自武城还循山而南徐鉏丘弱茅地曰道下遇

  •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1)·戴圣

    ——生命与孝道之间的选择【原文】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2)。公子重耳谓之曰③:“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4)?”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5

  • 卷十七·道世

    △普贤部第六▲感应缘(略引四验)宋路昭太后宋沙门释道温宋沙门释道冏齐沙门释普明宋路昭太后,大明四年造普贤菩萨乘宝轝白象,安於中兴禅房,因设讲于寺。其年十月八日斋毕解座,会僧二百人。于时寺宇始构,帝甚留心,辇跸临幸,旬必

  • 原序·晁迥

    予爰自弱龄逮兹暮齿探古圣之域窥众妙之门渉猎儒道诸经必也考求微旨修身慎行着为葴规又于贝典详观了义法喜融液映夺居多倦闻世谛不争戏论洞见至理新新无穷然知抚心驯柔道所由致而且挥翰祖述志未能忘暨挂冠之后栖息乎浚

  • 念佛三昧不易得·印光

    念佛三昧[1]亦不易得,若不自量,或致著魔。须知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都摄六根而念,为净念。念佛时,常听自己念佛音声,

  • 孔雀王咒经卷上·佚名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礼佛法僧。礼七正遍知及声闻罗汉三果四向。礼弥勒等菩萨及成就正行。我当说此孔雀王咒。愿诸神众听我所言。有地行虚空行水行。天龙。阿修罗。摩娄多。伽娄婆。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夜叉。

  • 桃花女阴阳斗传·佚名

    内封题“绣像阴阳斗法传”,左右栏分题“周公擅卜神通卦”、“桃花女破解压魂符”。此书传世刻本均为坊刻,最早为道光二十八年(1848)联益堂刊,内封题“桃女阴阳斗传”。凡四卷十六回,是清代某无名氏约在道光前后问世的一

  • 法事赞·善导

    凡二卷。唐代善导撰。又作净土法事赞。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记述阿弥陀经读诵之法式、系经文参杂赞文之忏悔供养形式。多为净土宗法事时所用。上卷揭举奉请偈、启白、召请、三礼、表白、赞文等,其次明示行道赞梵偈、

  • 金色迦那钵底陀罗尼经·佚名

    佛说金色迦那钵底(Ganapati)陀罗尼经,一卷,唐金刚智译。说大圣欢喜天之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