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1)。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贞臣(2)。
【题解】
本章承上章“故信不足,焉有不信”而来,在病态社会的反常现象中,提出所谓仁义、智慧、孝慈、贞臣等等。从相反相成的规律中,看出它们之间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来,透露了老子的一些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
注释:
(1)河上本及开元、敦煌诸唐本悉如此。诸王本“智慧”,作“慧智”,景龙“仁义”作“人义”。马王堆本甲本作“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怏出,有大伪”。乙本“案”作“安”,“大伪”二字损掩。甲乙本均以“故”字冠首,似紧接上章而言,这说明《老子》一书,原不分章。八十一章,皆为后人所臆定。傅本与广明本两“有”字上,均有“焉”字,范本“焉”字属上。
(2)傅本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作“六亲不和,案有畜兹。邦家闾乳,案有贞臣”。
乙本作“六亲不和,安有孝兹。国家闾乳,安有贞臣”。广明本两“有”字上均有“焉”字。范本“焉”字属上。“贞臣”今王本、河上本及景龙、开元、敦煌诸本皆作“忠臣”。范应元说:“‘贞’字,严遵、王弼同古本。世本多作‘忠’,盖避讳也。”六亲,焦竑《老子翼》引王辅嗣云:“父子、兄弟、夫妇也。”
【今译】
大“道”被废弃了,才会提倡所谓仁义。智慧出现了,才有严重的诈伪。父子、兄弟、夫妇之间不和,才会提倡所谓孝慈。国家政治昏乱,才有所谓忠臣。
猜你喜欢 昭公卷二十二(起元年,尽十二年)·何休 牧民解第六十三(缺)·管仲 朱子語類原序·黎靖德 卷二七·邱濬 第十一章 12·辜鸿铭 礼记析疑卷四十二·方苞 卷三·范处义 卷一百三十·秦蕙田 卷三十·张廷玉 《尸子·分》白话译文·尸佼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一·欧阳竟无 存心与择法·太虚 致 常 恩 书·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