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外篇鲁缪公第七

凡十一章

鲁缪公问于子思曰。吾国可兴乎。子思对曰。可。公曰。为之奈何。曰。茍君与大夫慕周公伯禽之治。行其政化。开公家之惠。枉(云尘子按:上海古籍出版社本作“杜”)私门之利。结恩百姓。脩礼邻国。其兴也勃矣。

子思问于仲尼曰。伋闻夫子之诏。正俗化民之政。莫善于礼乐也。管子任法以治齐。而天下称仁焉。是法与礼乐异用而同功也。何必但礼乐哉。仲尼曰。尧舜之化。百世不辍。仁义之风远也。管仲任法。身死则法息。严而寡恩也。若管仲之知。足以定法。材非管仲。而专任法。终必乱成矣。

鲁缪公访于子思曰。寡人不德。嗣先君之业三年矣。未知所以为令名者。且欲掩先君之恶。以扬先君之善。使谈者有述焉。为之若何。愿先生教之也。子思对曰。以伋所闻。舜禹之于其父。非勿欲也。以为私情之细。不如公义之大。故弗敢私之耳。责以虚饰之教。又非伋所得言。公曰。思之可以利民者。子思曰。愿有惠百姓之心。则莫如一切除非法之事也。毁不居之室以赐穷民。夺嬖宠之禄以赈困匮。无令人有悲怨。而后世有闻见。抑亦可乎。公曰。诺。

缪公问于子思曰。立大子有常乎。曰。有之。在周公之典。公曰。昔文王舍适而立其次。微子舍孙而立其弟。是何法也。子思对曰。殷人质而尊其尊。故立弟。周人文而亲其亲。故立子。亦各其礼也。文质不同。其礼则异。文王舍适而立其次。权也。曰。茍得行权。岂唯圣人。唯贤与爱立也。曰。圣人不以权教。故立制垂法。顺之为贵。若必欲犯。何有于异。公曰。舍贤立圣。舍愚立贤。何如。曰。唯圣立圣。其文王乎。不及文王者。则各贤其所爱。不殊于适。何以限之。必不能审贤愚之分。请父兄群臣。卜于祖庙。亦权之可也。

孟轲问牧民何先。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之所以教民者。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为乱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申详问曰。殷人自契至汤而王。周人自弃至武王而王。同喾之后也。周人追王大王王季文王。而殷人独否。何也。子思曰。文质之异也。周人之所追大王。王迹起焉。又曰。文王受命。断虞芮之讼。伐崇邦。退夷狄。追王大王王季。何也。子思曰。狄人攻。大王召耆老而问焉。曰。狄人何来。耆老曰。欲得菽粟财货。大王曰。与之与之。至无。而狄人不止。大王又问耆老曰。狄人何欲。耆老曰。欲土地。大王曰。与之。耆老曰。君不为社稷乎。大王曰。社稷所以为民也。不可以所为亡民也。耆老曰。君纵不为社稷。不为宗庙乎。大王曰。宗庙者私也。不可以吾私害民。遂杖策而去。过梁山。止乎岐山之下。豳民之束脩奔而从之者三十馀乘。一止而成三十乘之邑。此王道之端也。成王于是追而王之。王季其子也。承其业。广其基焉。虽同追王。不亦可乎。

羊客问子思曰。古之帝王中分天下。使二公治之。谓之二伯。周自后稷封为王者。后子孙据国。至大王王季文王。此固世为诸侯矣。焉得为西伯乎。子思曰。吾闻诸子夏殷王帝乙之时。季以功九命作伯。受珪瓒秬鬯之赐。故文王因之得专征伐。以此诸侯为伯。犹周召之君为伯也。

子思游齐。陈庄伯与登泰山而观。见古天子巡守之铭焉。陈子曰。我生独不及帝王封禅之世。子思曰。子不欲尔。今周室卑微。诸侯无霸。假以齐之众率邻国以辅文武子孙之有德者。则齐桓晋文之事不足言也。陈子曰。非不说斯道。力不堪也。子圣人之后。吾愿有闻焉。敢问昔圣帝明王巡守之礼。可得闻乎。子思曰。凡求闻者。为求行之也。今子自计必不能行。欲闻何焉。陈子曰。吾虽不敏。亦乐先王之道。于子何病而不吾告也。子思乃告之曰。古者天子将巡守。必先告于祖祢。命史告群庙及社稷圻内名山大川。告者七日而遍。亲告用牲。史告用币。申命冢宰而后道而出。或以迁庙之主行载乎齐车。每舍奠焉。及所经五岳四渎。皆有牲币。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于上帝。望秩于山川。所过诸侯各待于境。天子先问百年者所在。而亲见之。然后觐方岳之诸侯有功德者。则发爵赐服。以顺阳义。无功者。则削黜贬退。以顺阴义。命史采民诗谣以观其风。命市纳贾。察民之所好所恶以知志。命典礼正制度。均量衡。考衣服之等。协时月日星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其君免。山川社稷有不亲举者。则贬秩削土。土荒民游为无教。无教者则君退。民淫僭上为无法。无法者则君罪。入其疆。土地垦辟。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君有庆。遂南巡。五月至于南岳。又西巡。八月至于西岳。又北巡。十有一月至于北岳。其礼皆如岱宗。归反舍于外次。三日齐。亲告于祖祢。用特。命有司告群庙社稷及圻内名山大川。而后入听朝。此古者明王巡守之礼也。陈子曰。诸侯朝于天子。盟会霸主。则亦告山川宗庙乎。子思曰。告哉。陈子曰。王者巡守。不及四岳。诸侯会盟。不越邻国。斯其礼何以异乎。子思曰。天子封圻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虞夏殷周之常制也。其或出此封者。则其礼与巡守朝会无变。其不越于封境。虽行。如在国。陈子曰。旨哉古之义也。吾今而后知。不学者浅之为人也。

齐王谓子思曰。今天下扰扰。诸侯无霸。吾国大人众。图帝何如。子思对曰。不可也。君不能去贪利之心。曰。何如。曰。夫水之性清。而土壤汨之。人之性安。而嗜欲乱之。故能有天下者。必无以天下为者也。能有名誉者。必无以名誉为者也。达此。则其利心外矣。

齐王戮其民不辜。谓子思曰。吾知其不辜。而适触吾忿。故戮之。以为不足伤义也。子思对曰。文王葬朽骨而天下知仁。商纣斫朝涉而天下知暴。夫义者。不必遍利天下也。暴者。不必尽虐海内也。以其所施而观其意。民乃去就焉。今君因心之忿。迁怒不辜。以为无伤于义。此非臣之所敢知也。王曰。寡人实过。乃今闻命。请改之。

猜你喜欢
  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第四·晏婴
  循天之道第七十七·苏舆
  尊孟续辩卷下·余允文
  卷十二·吕祖谦
  卷十七·山井鼎
  卷五·姚际恒
  论语正义卷二十四·刘宝楠
  问等学品第六十四·佚名
  佛说寂志果经·佚名
  会昌以前中华佛教之三大系·太虚
  卷第十六·智旭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佚名
  解深密经卷第三·佚名
  华严经骨目序·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六十八·彭定求

        卷568_1 【乌夜号】李群玉   层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有鸟在其间,达晓自悲吟。   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   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   既非蜀帝魂,恐是

  • 周容淑·唐圭璋

      容淑,宋宫人。   望江南   春去也,白雪尚飘零。万里归人骑快马,到家时节藕花馨。那更忆长城。   妾薄命,两鬓渐星星。忍唱乾淳供奉曲,断肠人听断声。肠泪如倾。

  • 卷一百七·徐世昌

    阮元阮元,字伯元,号云台,仪徵人。乾隆己酉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重宴鹿鸣,加太傅。谥文达。有《研经室集》。曲阜城东库门东去意苍茫,泗水西流向夕阳。陵上白云留少皞,地中黄土认空桑。策书字

  • 卷十五·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十五     元 方回 编暮夜类 道途晚归斋阁夜坐眺暝色数长更诗思之幽致尤见於斯 五言【五十首】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荒烟

  • 卷二·辛文房

      ○包融   融,延陵人。开元间仕历大理司直。与参军殷遥、孟浩然交厚。工为诗。二子何、佶,纵声雅道,齐名当时,号"三包"。有诗一卷,行世。夫人之于学,苦心难;既苦心,成业难;成业者获名不朽,兼父子兄弟间尤难。历观唐人,父子

  • 盛遇纪·张瀚

    国家以科第取士,士亦以科第取荣,自乡举、会试以暨廷对,皆以首擢为奇遇。而仕宦至宰辅,高年廑圣眷,此尤人情之至荣,今昔之希觏也。吾浙商文毅公辂三试居首,位臻宰辅,后致政居家者十年,而圣眷优渥。我明二百余年以来,一人而已。至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五·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八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六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十三·佚名

    宣统二年。庚戌。三月。乙巳朔。筹办海军大臣贝勒载洵等奏、海军成立尚待时日。请将浙省水师各营暂缓裁撤。以资防<?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依议行。摺包  ○署两广总督袁树勋奏、粤省办理审判厅粗具规模。一编

  • 卷二·王明清

    ●卷二○祖宗重先代陵寝,诏禁樵采祖宗朝重先代陵寝,每下诏申樵采之禁,至于再三。置守冢户,委逐处长吏及本县令佐常切检校,罢任具有无废阙,书于历子。太昊葬宛丘,在陈州。炎帝葬长沙,在潭州。黄帝葬槁山,在

  • 卷十二·马骕

    <经部,春秋类,左传事纬钦定四库全书左传事纬卷十二    灵璧知县马骕撰王朝交鲁平王【隠元年】十二月祭伯来非王命也 三年春王正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桓王【七年】初戎朝于周发币于公

  • 菩萨善戒经 第三卷·佚名

    菩萨善戒经 第三卷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菩萨地调伏品第七云何名为菩萨调伏。调伏者有六种。一者性调伏。二者众生调伏。三者行调伏。四者方便调伏。五者熟调伏。六者熟印调伏。性调伏者。有善种子故修善法。修

  • 维庸之妻·太宰治

    《维庸之妻》是太宰治的短篇小说集,书中的同名之作是太宰的名篇。《维庸之妻》,暗喻“放荡男人的妻子”。一个女人在自己丈夫酗酒,欠债,与女人私奔的情况下,一直维系着家庭,出门做女佣为丈夫还清债务。《维庸之妻》发表于19

  • 宁古塔地方乡土志·富尔丹

    黑龙江乡土志。清富尔丹纂修。一册,不分卷。富尔丹,满洲正红旗人。官副都统。宁古塔,今为黑龙江省宁安县城,清初为吉林将军驻守处。是志为修《吉林通志》提供资料而奉檄编撰,光绪十七年(1891)成书,约七千六百字。首冠长顺修

  • 晁氏客语·晁说之

    笔记。宋晁说之(1059—1129)撰。一卷。说之有《景迂生集》已著录。辑札记、杂论、朝野见闻而成此编。仿《杜阳杂编》例,每条必记其所语之人,古称“客语”。议论多有关于立身律己之大端。所载熙丰间名流遗事,可与史传互证

  • 智囊·冯梦龙

    故事集。明冯梦龙编纂。七部,二十八卷。系一部启迪智慧的故事集。编者按各条事例的性质,或以人物标题,或以史事标题,分别纳入各部卷中。每部前有总叙,每卷前有引语。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凡是运用智谋取胜的故事,一一采

  • 阴阳九转成紫金点化还丹诀·佚名

    阴阳九转成紫金点化还丹诀,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炼制九转丹砂之法。其炼丹程式为:第一转化丹砂为水银 第二转化水银为朱砂 第三转又化丹砂成水银 第四转炼水银结汞砂 第五转